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10)
2023(4509)
2022(3860)
2021(3796)
2020(3154)
2019(7147)
2018(7058)
2017(13681)
2016(8207)
2015(9526)
2014(9708)
2013(8833)
2012(8389)
2011(7676)
2010(8060)
2009(7301)
2008(7302)
2007(6739)
2006(6250)
2005(5771)
作者
(20789)
(17252)
(16936)
(16604)
(11373)
(8120)
(8005)
(6623)
(6623)
(6585)
(5805)
(5746)
(5676)
(5616)
(5505)
(5353)
(5269)
(5247)
(5063)
(5028)
(4536)
(4223)
(4133)
(4122)
(4063)
(4003)
(3927)
(3825)
(3523)
(3507)
学科
(23782)
经济(23746)
管理(20661)
(19229)
(14462)
企业(14462)
中国(11324)
(9236)
教育(8460)
方法(8404)
(7967)
(7421)
数学(7328)
数学方法(7103)
(6541)
贸易(6539)
(6409)
农业(6001)
(5894)
理论(5838)
地方(5423)
及其(5399)
业经(5285)
政策(5254)
(5122)
银行(5118)
(5023)
(4950)
教学(4941)
税收(4870)
机构
大学(110338)
学院(106705)
(43284)
经济(42177)
管理(38414)
研究(38203)
理学(32279)
理学院(31870)
管理学(31188)
管理学院(30967)
中国(27752)
(23717)
(22629)
科学(20791)
(18793)
(18090)
(17912)
师范(17803)
中心(17442)
财经(16786)
研究所(16629)
北京(15820)
(15165)
(15098)
教育(14849)
(14166)
师范大学(14107)
(13965)
业大(13087)
经济学(12966)
基金
项目(63975)
研究(53781)
科学(50653)
基金(43514)
(35790)
国家(35375)
社会(32004)
科学基金(30232)
社会科(30132)
社会科学(30127)
教育(27803)
(25515)
编号(24174)
成果(22643)
(22094)
基金项目(21467)
资助(19099)
课题(18490)
自然(17660)
自然科(17241)
自然科学(17238)
自然科学基金(16921)
(15643)
(15237)
大学(14960)
(14743)
项目编号(14472)
重点(14464)
(14164)
规划(13871)
期刊
(50810)
经济(50810)
研究(40920)
教育(29028)
中国(27523)
(16397)
管理(14392)
(14352)
(13325)
金融(13325)
学报(12464)
科学(11517)
大学(11469)
农业(10053)
技术(9443)
学学(8865)
财经(8136)
业经(8108)
经济研究(8059)
(7048)
图书(6897)
职业(6890)
(6557)
问题(6390)
国际(5985)
(5959)
论坛(5959)
世界(5347)
高等(5124)
书馆(5120)
共检索到178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明  
女大学生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女大学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势,性别歧视现象越来越多,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政策与经验,即健全的国家就业机制和法规政策,高校自身建立起就业服务体系,专业的社会就业机构与企业践习机会。借鉴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应结合政策保障与政府干预,激励措施与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教育质量与增强就业能力,健全指导机构与完善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伟国,王飞  
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过程并不稳定,特别是考虑到大学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国外都积极采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的就业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更多地刺激创业精神,创造就业岗位;激励大学生到艰苦的地区与艰苦的行业从事艰苦的职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改进大学生就业的效率,以期通过在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干预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些政策无疑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顾惊雷  
促进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各国背景的差异性,然后从需求、供给、供求匹配三个角度对各国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各项政策的效果评价上,认为大学生就业上的国际经验对中国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伟国  
当前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业指导工作应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些基本做法值得我国借鉴,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创新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边勃  杨宇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涉及社会价值体系对女性的偏见或歧视、企业经济价值与女性社会价值的冲突、法律保障相对滞后等多个方面。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从转变社会价值观、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构建女大学生就业服务和保障体系,促进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明  
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及传统性别歧视观念的影响使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特别是从政策设计中的立法层次、执行效力、保障层面上来看,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保护和促进力度均不足。对此,应加快制定《大学生就业促进法》,以立法促进大学生就业;营造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在平等条件下实现女大学生公平就业;建构女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为她们打造和维护好个人发展平台来建构和设计女大学生就业政策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捷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比较突出,解决不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制度,并借鉴其先进经验,对于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新  
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是各国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国外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经验包括开展创业竞赛、进行创业教育以及提供创业资金。这些经验对我国"以创业促就业"有着深刻的启示,如我国要开展创业教育;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对接社会需求;完善创业环境以及打造创业平台,争取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浙江财经学院学生课题组  
为了解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本课题组于2011年6-7月期间,对杭州市下沙5所财经类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企业资深人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现场访谈,以及对已就业的女大学生的跟踪调查,分析女大学生当前就业质量、择业取向、求职渠道、就业意愿等问题,并给予合理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建新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相比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不仅职业范围比较狭窄,而且就业过程中受到明显的性别歧视。文章立足于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其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广泛提高社会性别意识、在教育中设计社会性别视角、从国家层面制定女性就业政策、完善相关就业法律等解决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彤  张姝  
国家就业体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因其性别特征显得更为突出。本文从高校就业制度、社会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就要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减少性别损失;女大学生也要自我完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军华  冯丽霞  
根据调查,现在的工科女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压力很大,对就业前景比较茫然的就业心理,且一部分工科女大学生还存在比较焦虑的心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只有模糊的想法等等心理。相对于工科的男性就业现状,很多企业存在歧视工科女大学生等等现象。本文首先阐述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并阐述了其就业价值观的形成原因,最后根据现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工科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女大学生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对这一问题予以正确分析和认识。各高校应充分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引导她们克服自卑心理,摒弃依赖和等待心理,转变随意和攀高的就业态度,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强就业竞争力,选择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文章就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帮助调整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高其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郝宁  
就业难是当代女大学生所面临的重要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性别歧视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在阐述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强化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走出"女性化"角色教育模式等应对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克玲  
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存在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探讨有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找出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