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7)
- 2023(14675)
- 2022(12759)
- 2021(12045)
- 2020(10241)
- 2019(23291)
- 2018(23228)
- 2017(44265)
- 2016(24372)
- 2015(27515)
- 2014(26963)
- 2013(26474)
- 2012(24085)
- 2011(21643)
- 2010(21826)
- 2009(20255)
- 2008(20181)
- 2007(18096)
- 2006(16081)
- 2005(14338)
- 学科
- 济(88445)
- 经济(88313)
- 管理(85714)
- 业(77249)
- 企(68901)
- 企业(68901)
- 方法(39567)
- 数学(32624)
- 数学方法(32230)
- 财(29125)
- 中国(24249)
- 制(22824)
- 业经(22684)
- 农(22654)
- 技术(20183)
- 学(19397)
- 务(19081)
- 财务(19003)
- 财务管理(18962)
- 企业财务(17992)
- 理论(17707)
- 地方(17090)
- 银(16714)
- 银行(16670)
- 划(15886)
- 和(15843)
- 行(15719)
- 贸(15271)
- 贸易(15259)
- 体(14976)
- 机构
- 大学(338534)
- 学院(335246)
- 管理(138602)
- 济(130814)
- 经济(127701)
- 理学(118125)
- 理学院(116828)
- 管理学(115093)
- 管理学院(114427)
- 研究(107857)
- 中国(83111)
- 京(72773)
- 财(65632)
- 科学(65394)
- 所(53182)
- 江(50996)
- 财经(50661)
- 中心(49660)
- 农(48285)
- 研究所(47882)
- 业大(47330)
- 北京(46197)
- 经(45902)
- 范(43523)
- 师范(43135)
- 州(41138)
- 院(39372)
- 经济学(38356)
- 财经大学(37696)
- 农业(37456)
- 基金
- 项目(224698)
- 科学(177410)
- 研究(168345)
- 基金(162302)
- 家(139817)
- 国家(138613)
- 科学基金(120365)
- 社会(105383)
- 社会科(99797)
- 社会科学(99773)
- 省(88359)
- 基金项目(86414)
- 教育(77525)
- 自然(77419)
- 自然科(75602)
- 自然科学(75588)
- 自然科学基金(74254)
- 划(73500)
- 编号(68933)
- 资助(65916)
- 成果(56892)
- 创(50487)
- 重点(49651)
- 部(49518)
- 课题(47651)
- 发(46757)
- 创新(46423)
- 制(44638)
- 项目编号(43472)
- 教育部(42996)
- 期刊
- 济(148560)
- 经济(148560)
- 研究(102188)
- 中国(70405)
- 管理(56298)
- 财(53544)
- 学报(49445)
- 科学(46561)
- 农(43360)
- 教育(42192)
- 大学(38401)
- 学学(35652)
- 融(31179)
- 金融(31179)
- 技术(30472)
- 农业(29669)
- 财经(25083)
- 业经(23624)
- 经济研究(22233)
- 经(21394)
- 图书(18782)
- 问题(18299)
- 科技(17839)
- 业(17173)
- 理论(17133)
- 技术经济(16759)
- 现代(16035)
- 实践(15652)
- 践(15652)
- 财会(15311)
共检索到506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杰1,丁云龙1,胡亚伟2
科技创新需要基础研究引领与支撑,提振基础研究是新时期国家创新行动的重点,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层面,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发展及创新人才与团队培养。选取中国、日本、德国与加拿大基础研究创新团队的典型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世界一流国际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合作研究与培训经历项目”、“中心和重大资助项目”与“合作研究中心项目”,从目标定位、申请方式、资助对象、资助年限、资助金额、团队规模、管理办法、考核方式等资助管理机制的诸多方面展开比较分析,借鉴国外经验,获得体制机制调整与变革启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杰
基础研究创新人才与团队的培养是合作创新、原创突破的基础,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战略意义。选取中澳基础研究创新团队的典型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与ARC卓越研究中心项目,从目标定位、申请方式、资助对象、资助年限、资助金额、团队规模、管理办法、考核方式等资助管理机制的诸多方面展开比较分析,借鉴澳方经验,获得启示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乔冬梅 李正风
文章从资助规模、资助结构和资助方式三个维度比较国内外基础研究资助模式的异同,以此揭示我国基础研究资助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关键词:
基础研究 资助规模 资助结构 资助方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华 郑晓齐 田中
美国的基础研究最初是与国防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研究美国国防基础研究,尤其是体现政策和管理外化的国防基础研究资助很有意义。本文从统计数据和资助过程分析了美国国防基础研究资助机制和管理特点,希望对我国基础研究工作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美国国防 基础研究 资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主持人林凤(1966-),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发育生物学学科带头人。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1999年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1995年3月至9月在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在美国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2012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叶菁菁 周骁遥 陈实
本文刻画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自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投入在知识创新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匹配城市学科年份的自科资助和各创新主体的专利数据,发现自科资助不仅能提升知识传播链上游高校部门的专利产出,还会通过校企联合研发的途径,进一步向下游企业主体传播和转化。在自科基金的分类资助体系中,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的人才项目系列,特别是其中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知识链中的传播路径最长,向专利的转化效率最高。
关键词:
基础研究投入 专利产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淼
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发展空间。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在定位和管理上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其功能发挥。基于其不同于部属高校创新团队的组织特性、成员个体组织行为特征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若干核心问题,提出要遵循地方高校创新团队自身发展规律,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团队人员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同行评价机制等若干管理机制改革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创新团队 管理机制 组织特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立
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关于R&D的收益率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政府和私人资助R&D,其收益率是相当可观的。曼斯菲尔德关于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定量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基础研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曼斯菲尔德的研究方法做了评述,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佳 钟永恒 赵展一 王辉 李贞贞 孙源
企业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企业视角研究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有助于理解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掌握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规律,制定有效的科技创新政策。本文从科学关联度、专利引文时滞、科学循环周期、学科多样性等角度构建分析指标,并以上市公司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对基础研究成果的吸收较少;(2)领域内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基础研究的支撑作用显著;(3)科学关联度越高的产业领域,基础研究成果向技术创新转化的速度越慢;(4)基础研究向技术创新传递知识的速度逐渐加快;(5)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学科多样性高于其他传统产业领域。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技术创新 基础研究 专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张家军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家在回顾和总结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对教育科研的更高要求,教育科研今后发展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为此,2008年8月,《教育研究》杂志社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召开了"新时期新阶段教育科研发展座谈会"。会上,一些学者就如何建设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新阶段教育科研的新使命、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教育科研的创新、教育研究者的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大家讨论的问题整理成一组笔谈刊发,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增民 陈立文
文章基于基础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结合模型的研究,阐述了基础研究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认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础研究发端于企业发展需要和必要的技术服务需求,并经常与应用研究发生交互作用。就施工企业而言,基础研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方法论,并推进技术创新的进程;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现新的技术活动课题。通过运用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对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展开调查,提出施工企业要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开展基础研究,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应用研究、反哺基础研究,坚持以在建工程项目为中心推进
关键词:
施工企业 企业技术 技术创新 项目管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长林 左佳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学术人才流动作为高校间人才竞争的表现形式,能否带来基础研究创新产出的提升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尚待明确。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8—2018年中国高校发表的论文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从学术人才流动的视角回答如何提升基础研究科研效率这一问题。研究发现,高校人才流动能够促进知识溢出,从而提升高校基础研究产出效率。机制分析表明,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通过研究人员合作论文数量的增加以及流入学者与高校之间更好的匹配来实现高校科研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高校人才流入对基础研究创新产出的影响在社会科学领域以及人才流向东部高校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现阶段如何提升基础研究产出效率、释放学术人才红利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何郁冰
本文提出,中国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仍然不高的困境。而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提升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如何分配研发经费的投入,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在基础研究活动的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是我国有效实施自主创新政策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随着产业竞争日益依赖于技术竞争,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结构性"比例失调"对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推进政府计划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加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企业应该改变过于依赖大学研究机构提供基础研究成果的格局,通过持续的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关键词:
基础研究 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善超
世纪更替的时间,虽然为主观设置的坐标系所确定,但它给人类进行总结和筹划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时间点。在发达国家纷纷筹划未来发展的同时,我国不失时机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相应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知识创新工程”等,以提高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江泽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