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2)
- 2023(12006)
- 2022(10134)
- 2021(9102)
- 2020(7747)
- 2019(18007)
- 2018(17441)
- 2017(33598)
- 2016(18420)
- 2015(21081)
- 2014(21360)
- 2013(21085)
- 2012(19740)
- 2011(17606)
- 2010(17640)
- 2009(16593)
- 2008(16707)
- 2007(15273)
- 2006(13031)
- 2005(11840)
- 学科
- 济(75140)
- 经济(74983)
- 管理(58328)
- 业(53212)
- 企(45054)
- 企业(45054)
- 方法(33386)
- 数学(28251)
- 数学方法(27945)
- 财(23065)
- 农(21088)
- 中国(20608)
- 制(19198)
- 业经(17638)
- 贸(14433)
- 贸易(14422)
- 学(14288)
- 务(14251)
- 地方(14226)
- 财务(14191)
- 财务管理(14149)
- 易(14000)
- 体(13614)
- 农业(13558)
- 企业财务(13421)
- 银(12623)
- 银行(12593)
- 和(12287)
- 理论(12270)
- 行(11974)
- 机构
- 大学(268826)
- 学院(267873)
- 济(110388)
- 经济(107947)
- 管理(102268)
- 研究(88408)
- 理学(87937)
- 理学院(86939)
- 管理学(85518)
- 管理学院(85001)
- 中国(66515)
- 京(55462)
- 财(54381)
- 科学(52366)
- 农(44236)
- 所(44213)
- 财经(42513)
- 中心(41443)
- 江(41354)
- 研究所(39731)
- 业大(38766)
- 经(38369)
- 范(35375)
- 师范(35047)
- 农业(34704)
- 北京(34563)
- 经济学(34411)
- 州(32492)
- 院(31870)
- 财经大学(31454)
- 基金
- 项目(176347)
- 科学(139032)
- 研究(131862)
- 基金(127530)
- 家(110085)
- 国家(109137)
- 科学基金(93485)
- 社会(84535)
- 社会科(80011)
- 社会科学(79990)
- 省(69305)
- 基金项目(67674)
- 教育(61455)
- 自然(58524)
- 划(58155)
- 自然科(57140)
- 自然科学(57123)
- 自然科学基金(56110)
- 编号(54186)
- 资助(50951)
- 成果(45582)
- 重点(40082)
- 部(40058)
- 发(37932)
- 课题(37586)
- 制(37392)
- 创(37009)
- 国家社会(34822)
- 教育部(34715)
- 创新(34537)
- 期刊
- 济(123099)
- 经济(123099)
- 研究(78879)
- 中国(55220)
- 财(44558)
- 农(40765)
- 学报(40672)
- 科学(36978)
- 管理(36728)
- 教育(31764)
- 大学(31355)
- 学学(29401)
- 农业(26838)
- 融(24547)
- 金融(24547)
- 技术(22962)
- 财经(21569)
- 业经(20370)
- 经济研究(18979)
- 经(18542)
- 问题(16629)
- 业(14316)
- 贸(13578)
- 版(13371)
- 技术经济(12928)
- 理论(12478)
- 图书(12051)
- 商业(12023)
- 财会(11956)
- 科技(11600)
共检索到399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丽君 李慧颖
我国已有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了基本的质量水准,但制度建构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和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对质量标准的选择和控制制约了质量保障的实施效果。因此,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在制度上应明确合作双方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在管理模式上应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型并逐步完善质量保障手段,在文化上应不断丰富完善质量保障标准,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质量保障 跨国高等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健坤
中外双方存在的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的文化语境差异是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重要挑战。在合作办学过程中,中外双方文本制度方案迁移是可行的,然而文化却是不可复制的。将外方的办学理念与实践经验迁移到我国现实文化语境中,具有高度的不可预知性和复杂性。对中外双方办学的文化语境进行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溯源,是解构和重构中外合作办学特殊文化语境的前提和基础。破解文化语境隔障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带来的挑战主要应该从三方面入手:在合作办学过程中,保持对文化语境特殊性和多元性的高度敏感性;把握好国际与本土的适度张力;构建“在地国际化”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范式。
关键词:
新制度主义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 文化语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宁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类型多样化的形式之一,是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受政府、高职院校、基层工作人员三重逻辑影响,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以3所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为研究对象开展多案例研究,研究发现,政府宏观层面的中外合作办学制度指导动员,高职院校中观层面的制度形构和重塑,基层工作人员微观层面的行动取向,三种制度逻辑共同作用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任务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各重制度逻辑因势利导,最终实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区域需求的多样性的中外合作办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未扬 姚华儿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在当前仍存在专业设置低水平重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办学质量与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构建全链联动的质量保障内生机制,以期促进高职中外多元化办学,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红 陈浩琛 陈立波
过去20年间,职业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在与中国合作开办双学历教育的众多国家之中,澳大利亚与德国是最主要的参与方。尽管此类合作办学在各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教学质量却参差不齐,甚至相差甚远。为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性,开展一项对质量保障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选取调研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中澳合作办学的各个不同地区的院校,并以开展中澳合作办学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结合调研结果分析中澳合作办学的目标系统、资源系统、组织系统、评价系统和风险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增强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顺应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探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竞争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要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控。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构建科学、全面、严格的监控体系和机制,从而推进高等教育不断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建如
近年来,博士生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凸显了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问题。我国现行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过于强调行政化管理,制度本身存在固有缺陷,同时还受嵌入的相关制度丛的影响;博士生教育培养活动的主要载体——师生教育科研共同体受其所在行政管理体系、学术共同体和社会体系三种不同逻辑的影响,这三种逻辑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此外,大学学术文化与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错位在客观上也影响了相关保障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 制度逻辑 制度与文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风波
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大学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国内研究尚少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不仅是跨境高等教育机构的代表,也是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作为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实验区,该校引进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质量标准且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前行,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体现为三个特点:基于质量标准的学业评价机制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基于质量标准的课程实施机制指向教师的负责教学;基于质量标准的师生互动机制推进教与学的彼此促进。这三大实施机制的推进对我国高校的教学实践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梦今 林金辉
推进评估制度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的现实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应立足现实,把握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基本评估制度,切实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质量,并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真正达到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构建评估制度的基本依据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包括课程体系、教师群体、学生群体、教学方法等。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应坚持分类推进、主体性、针对性以及以"我"为主原则。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评估制度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栗晓红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考量中外合作办学对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作用可以看到,中外合作办学在促成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和树立高等教育制度典范的双重意义上具有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潜力,但中外合作办学所体现出来的"移植式课程"、"半截子留学"、教学单一定位、对合作双方的高度依赖使其还不能完全发挥影响作用。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和合作双方对办学的定位。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制度变迁 中外合作办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金辉 刘梦今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许多新进展,逐步进入了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当前,质量建设已经成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新阶段的鲜明主题。为此,应结合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组成部分"的定位,创新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观及质量标准,着力进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探索建设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以审批准入机制、分类监管机制、评估认证机制、处罚退出机制为重点的四个质量保障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 跨境教育 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薛卫洋
质量建设是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核心取向,树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观,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中的先决问题。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形成不良办学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观存在偏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价值在于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应坚持统一与多样相结合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观,并坚持主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等。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质量建设 质量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梦今
新加坡教育信托认证制度对跨国学位教育质量保障的标准、程序、功能的制度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其主要启示是: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应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选优评估制度;着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合理设置评估周期,加强周期内的动态监控;增强服务能力,提高评估效率和效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龙婷 陈潇
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办学的具体情况,清晰有效地分析出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过程中优势和劣势,全面掌握其具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并找到应对策略,帮助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以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与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国内合作办学现状 SWOT 应对策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覃美琼
对照我国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目标,统计分析表明,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着国家政策滞后,中外双方办学目标脱节,办学地域分布失衡,学科专业领域错位和办学层次总体偏低等问题。国家必须制定具体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中外合作办学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高等教育 政策导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