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7)
2023(4827)
2022(4128)
2021(3853)
2020(3320)
2019(7417)
2018(7423)
2017(14454)
2016(7891)
2015(9081)
2014(9174)
2013(8981)
2012(8617)
2011(7506)
2010(7870)
2009(7706)
2008(8069)
2007(7564)
2006(6704)
2005(6265)
作者
(23105)
(19310)
(19187)
(18500)
(12388)
(9294)
(8982)
(7416)
(7362)
(7109)
(6785)
(6471)
(6220)
(6186)
(6088)
(6011)
(5849)
(5714)
(5583)
(5542)
(4940)
(4726)
(4679)
(4540)
(4367)
(4333)
(4284)
(4202)
(3956)
(3787)
学科
(32842)
经济(32795)
管理(27315)
(22238)
(19641)
企业(19641)
方法(14450)
数学(12428)
数学方法(12212)
(11919)
中国(7936)
(7790)
财务(7773)
财务管理(7751)
企业财务(7470)
(7176)
(7171)
(6790)
地方(6249)
(5893)
金融(5893)
理论(5766)
业经(5747)
(5701)
贸易(5697)
(5606)
银行(5598)
(5523)
(5295)
(4709)
机构
大学(117754)
学院(114993)
(44866)
经济(43707)
管理(43476)
研究(36847)
理学(36526)
理学院(36140)
管理学(35378)
管理学院(35147)
中国(30768)
(25185)
(24338)
科学(21251)
(18761)
(18512)
财经(18367)
中心(17822)
(17290)
(16558)
研究所(16290)
北京(16162)
业大(15943)
(15014)
(14489)
师范(14300)
财经大学(13620)
(13528)
经济学(13361)
农业(13345)
基金
项目(70455)
科学(54461)
基金(51192)
研究(51137)
(44096)
国家(43736)
科学基金(37463)
社会(32233)
社会科(30580)
社会科学(30567)
(26515)
基金项目(26431)
自然(24166)
教育(23914)
自然科(23580)
自然科学(23568)
自然科学基金(23126)
(22258)
资助(22079)
编号(20802)
成果(18450)
(15774)
重点(15294)
课题(14235)
大学(13868)
(13834)
教育部(13756)
(13719)
项目编号(13466)
科研(13329)
期刊
(53562)
经济(53562)
研究(35681)
中国(25208)
(21515)
学报(18684)
管理(17766)
(15926)
科学(15596)
大学(14765)
(14343)
金融(14343)
学学(13788)
教育(12688)
技术(11352)
农业(10416)
财经(10118)
图书(8919)
(8659)
经济研究(7705)
国际(7564)
(7550)
问题(7248)
业经(7015)
书馆(7006)
图书馆(7006)
(6128)
技术经济(6048)
统计(5858)
财会(5710)
共检索到187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光  
晚近以来,随着东道国有关公共利益保护措施引发的国际投资争端的大量增加以及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漠视公共利益现象的频发,凸显了现行双边投资协定(简称BIT)对公共利益保护之不足及在其中保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此,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年来不断警示各国重视BIT中的公共利益保护问题,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其最新的BIT范本中也开始规定有关公共利益保护条款。中国作为发展中的资本输入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的BIT签订国,在今后的中外BIT中应重视公共利益保护问题,规定适当、有效的公共利益保护条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玮敏  
关键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倩雯  王鹏  
国际投资协定实体条款改革和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程序改革并行不悖。例外条款在协定文本和仲裁实践中呈现背离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际投资协定纳入例外条款的数量和种类均快速增长,表明主权国家在“正当性危机”的背景下强化国家规制权,并回应新的安全风险。国际投资仲裁庭适用例外条款时,则在条款效力、适用阶段等问题上采用限缩解释,以防止例外条款滥用。中国在未来谈判和修订国际投资协定时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立足点,以利益平衡为出发点,补充纳入并区分种类设置例外条款,同时在《外商投资法》的配套立法中适当构建例外条款适用路径,既要发展也要安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同时维护中国的合法规制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傅东辉  向东  
欧盟反倾销法拥有独特的“公共利益”条款,直译应该是“共同体利益”,这是欧盟反倾销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条款,而在美国反倾销法中,除了在实施价格承诺的规定中有一点“公共利益”的影子,却几乎没有“公共利益”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欧盟反倾销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敏  
国际投资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投资者和东道国之间的经济摩擦。资本输出国与东道国都倾向于与别国签订鼓励、保护国外投资的协议。由于多边投资保护协议签订存在很高的难度,因此双边投资协定成为双方愿意选择的途径。截至目前,中国已经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BIT)超过110个,成为缔结双边投资协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此相伴的是这些BIT中"中心"管辖条款的缺陷。笔者通过对这些缺陷的分析提出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宋兴义  罗秦  易奉菊  
"利益限制"是防止纳税人滥用税收协定利益的方式之一,中国仅在近两年与俄罗斯、厄瓜多尔和智利签订的税收协定中使用了该条款。然而,美国早在1989年的美德税收协定中就采用了利益限制条款。本文介绍的《美国范本》及其技术解释(technical explanation)中利益限制条款的主要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参考模板。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陈宇  郭海英  
利益限制条款是税收协定中特殊的反滥用条款,对于打击择协避税具有良好的效果。随着BEPS行动计划的不断落实,利益限制条款被更多国家(地区)所关注。本文探究利益限制条款的起源与发展,考察并对比美国和OECD的实践,具体分析我国税收协定中现有的利益限制条款,并阐述其中待完善的方面,最后结合国际经验对我国如何利用利益限制条款反协定滥用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素霞  
长期以来,国际投资争端中的涉税问题一直游离于国际投资条约框架下的投资争端解决程序之外,而多采用双重税收协定中的"政治性"解决程序。因此晚近BIT中,多奉行对税收问题的"特定例外条款"的规定模式,随着投资争端解决"去政治化"的趋势,一些国家逐渐将税收措施问题有限制地纳入到BIT中。美国是一直坚持将税收措施问题纳入双边投资协定的典型国家,也是双边投资协定中税收措施规定走得较为超前的国家。中国近年来的缔约实践逐渐向美式BIT税收条款靠近,这也成为中美BIT文本谈判的现实基础。但还需从规定模式、适用范围和前置程序三个方面协同推进中国BIT税收条款的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红军  
探讨了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共利益概念,并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共利益状况进行了分析。公共利益是建筑遗产保护的法理基础,在我国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着公共利益的泛化与缺位现象,并且缺乏法律救济的途径。在建筑遗产实践中需要界定公共利益的边界,遵循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以免造成对个人财产权利的侵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敏  
最惠国待遇使得缔约国国民有权根据本国与东道国签订的旧的双边投资协定享受到东道国在新协定中给予第三国国民的优惠待遇,这个待遇扩展了投资者东道国签订的投资协定中规定的优惠待遇的作用。一向以来,各国只从实体方面规定最惠国待遇的适用与排除,而对程序性方面,双边投资协定均没有做出规定。ICSID受理的Maffezin i案对最惠国待遇条款进行了发展,仲裁庭裁决可以将该条款扩大适用于争端解决条款(即B IT中的程序条款),从而开启了ICSID仲裁庭对此问题作出不同裁决的实践争议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本文对发生此种争议的原因作出了分析,认为主要存在ICSID和最惠国待遇条款两方面的原因。从IC-SID的角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吉小雨  
双边投资协定很好的满足只有两个行为体间的形式偏好问题,不但可以根据不同的谈判对象灵活的达成微调后的国际协议,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国内制度安排享受到国际双边制度的权利。从而使国际国内的制度安排产生良性的互动。在多边体系层次无法达成有效的国际协定的情况下,"义务性"最强的双边投资协定可以满足目前美国保护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利益。本文首先运用"国际制度理性设计"模型解释为什么产生双边投资协定,并在学理上厘清其有效性的意义。其次将从历史的维度考察双边投资协定,探讨双边投资协定的发展脉络,国际层面的制度变迁是如何塑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利益的。第三部分解释美国之所以可以有效的保护其对外直接投资利益,在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中元  
文章从国际投资协定的条款内容分类中选择与"经济实质"要求相关的7项条款构建"经济实质"条款强度变量,实证检验"经济实质"条款强度对OECD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国际投资协定中"经济实质"条款强度的提升会提高OECD经济体对投资伙伴方的总投资、股权投资和债务投资额。检验直接投资收益中介机制作用的结果表明,"经济实质"条款强度通过直接投资收益对OECD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检验中国案例发现,中国签署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经济实质"条款会抑制OECD经济体对中国的债务投资,这一抑制作用主要来自于国际投资协定中对投资的限制性条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倩雯  王鹏  
中国在双边投资协定中国民待遇条款的行为逻辑包括需求、类型和供给三个维度,分别与国家资本流动活跃度、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以及国内国际规则差异度密切相关。通过改革开放初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三个时间节点上中国国民待遇的国际和国内法律实践分析,阐明中外双边投资协定中的国民待遇条款和中国对外开放发展之间的深刻联系。为合理平衡中国对外开放与规制主权,适当规避中国卷入投资争端风险,中国未来投资协定应谨慎明晰准入前国民待遇适用条件,明确国民待遇例外,逐步扩大准入前国民待遇的适用对象范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磊  
随着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不断推进,有关外汇转移问题必将成为争议焦点。两国都存在双边投资协定范本。中美范本关于外汇转移条款有诸多差异。这些差异既涉及次要利益之争,又涉及核心利益之争。对于次要利益之争,我国可以在必要时作出一定的让步,按照美国范本来制定两国之间的条约。但是,对于核心利益之争,我国不宜作出让步,而是应当坚持中国范本中的相关立场,即应当将"按照东道国法律和法规"作为外汇转移的前提,并保留"危机例外条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华明  
本文在阐述反倾销法公共利益条款及其国际立法状况的基础上,对反倾销法公共利益条款进行了深入评析,进而对我国修订反倾销法提出了建议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