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4)
2023(11297)
2022(9453)
2021(8872)
2020(7580)
2019(17581)
2018(17086)
2017(32554)
2016(17499)
2015(19937)
2014(19608)
2013(19565)
2012(17905)
2011(15890)
2010(16250)
2009(15520)
2008(15611)
2007(13689)
2006(12100)
2005(11323)
作者
(51349)
(42853)
(42639)
(40615)
(27453)
(20511)
(19262)
(16609)
(16184)
(15554)
(14489)
(14484)
(14040)
(13669)
(13572)
(13026)
(12826)
(12428)
(12295)
(12140)
(10707)
(10631)
(10522)
(10044)
(9724)
(9697)
(9503)
(9463)
(8577)
(8544)
学科
(82859)
(82375)
经济(82280)
(77318)
企业(77318)
管理(67951)
方法(38952)
(32523)
数学(30792)
数学方法(30262)
业经(27894)
(25489)
中国(20118)
(19808)
财务(19774)
财务管理(19745)
企业财务(18658)
农业(17901)
技术(17250)
(16858)
(16584)
理论(15801)
(15524)
贸易(15515)
(15069)
(14696)
(14273)
(13714)
地方(13146)
经营(12509)
机构
学院(254438)
大学(249162)
(109407)
经济(107516)
管理(103263)
理学(88782)
理学院(87911)
管理学(86326)
管理学院(85897)
研究(84626)
中国(67940)
(54472)
(53142)
科学(50852)
(45469)
(43931)
财经(40538)
(39457)
研究所(39289)
中心(37986)
业大(37449)
(36802)
农业(35957)
北京(33738)
经济学(32161)
(30834)
(30530)
财经大学(29741)
商学(29386)
商学院(29120)
基金
项目(164141)
科学(130776)
基金(120829)
研究(117315)
(105655)
国家(104715)
科学基金(91565)
社会(75334)
社会科(71442)
社会科学(71424)
(65314)
基金项目(62889)
自然(61177)
自然科(59893)
自然科学(59875)
自然科学基金(58900)
教育(53910)
(53800)
资助(50929)
编号(46174)
(37899)
(37365)
重点(37171)
(36009)
成果(35796)
(34806)
创新(34095)
课题(32040)
科研(31637)
国家社会(30967)
期刊
(125662)
经济(125662)
研究(77310)
中国(53389)
(47489)
管理(45725)
(41768)
学报(37634)
科学(37161)
大学(29223)
农业(28849)
学学(27874)
技术(25462)
教育(23090)
(22949)
金融(22949)
业经(22308)
经济研究(21584)
财经(21015)
(18708)
(18259)
技术经济(15670)
问题(15247)
(14038)
统计(13719)
世界(13665)
商业(13589)
(12982)
现代(12777)
国际(12625)
共检索到395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君  
本文研究了中国情境下的民营企业规模和年龄对"企业-政府"关系即商政关系的影响。先前的研究认为,小型和年轻的企业更依赖于商政关系,但本研究揭示了民营企业规模和年龄与商政关系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也就是说,中型和中年民营企业在商政关系方面更为积极。这一发现揭示了中等规模和年龄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不利情境,本文称其为"中型/年企业的弱势"。中型/年民营企业的弱势源于并反映了中国转型期间制度环境的"亚努斯"两面性:政府官员既有发展导向,又有寻租动机。规模和年龄与企业的市场位置、发展雄心、脆弱性和组织资源冗余紧密相联,因而影响企业参与商政关系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包婵静  张兴亮  周静宁  
商业信用对于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降低融资成本、维护企业形象及提升企业价值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2007-2013年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规模越大民营企业越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这一现象在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越显著。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恒鹏  
本文使用国内10个省市800余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规模、市场力量、行业特征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企业规模与民营企业研发支出强度之间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函数关系,小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方式;(2)民营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力量有助于企业创新强度的提高和自主创新比例的增加;(3)企业所采用的主要竞争手段影响企业的创新方式;(4)行业特征影响企业的创新方式;(5)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诣辉  
自Berle和Means(1932)首次提出股份公司中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以来,经理人的行为始终是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经理人角色与偏好》基于"经理人行为或然性模型",从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两个视角,对我国民营企业经理人的行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傅红岩  孙国浩  
企业成长是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制约企业成长的因素极为复杂,既有内部的、经济性的制约因素,也有外部的、制度性的制约因素。在现阶段,加强对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企业规模与成长性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西方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卿向阳  
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20多年的变革,民营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已为国内外所公认。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多数都具有组织、聚合能力差的先天缺陷,导致后天经营规模小、持续发展弱。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阶段,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着再发展的机遇与资源聚合能力差而再发展艰难的挑战。选择以企业组织方式为突破口,走企业组织虚拟化的道路以充分地发挥企业的核心能力,采用虚拟生产组织、建立虚拟共生作业中心、形成虚拟显性能力矩阵是民营企业克服先天不足,提高资本效率以产生资源博弈效益,实现民营企业的再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盛毅  
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存在规模经济,无论是企业规模的形成机制还是运行机制,都不具备必然使企业朝着合理经济规模演进的内在动力,相反,非经济的目标取向促使企业只注重追求规模,忽视规模效益,导致企业规模严重偏离规模经济状态。目前对不合理的大中型企业规模进行调整,必须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进行,该扩大就扩大,该缩小就缩小,运用经济和行政的手段首先创造改善不合理规模的外部环境,在此基本上逐步形成企业自我调整规模的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民利  
制造企业处于弱势的背景下,对中间商的选择必然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其选择的原则、评价指标和选择方法都会有所不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海滨  
哈特(Hart)和蒲雷斯(Prais)(1956)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增长大体上不依赖于企业规模。这就导致许多产业组织理论以吉布拉特定律为假设或隐含条件。西蒙(Simon)和博尼尼(Bonini)(1958)假设,吉氏定律适用于最小的效率规模水平以上的企业。卢卡斯(Lucas)(1978)的企业规模分布模型也以吉氏定律作为假设条件,以便证明均衡的存在和唯一性。卢卡斯(1967)建立的资本调整模型也隐含着企业的就业、资本和产出的时间序列遵从吉氏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陆云航  刘文忻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就民营制造业中企业规模对工人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工资效应在民营制造业中普遍存在,工人工资与企业规模正相关。同时发现,工人素质假说和劳动生产率假说对于该效应的成因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传导机制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主要通过工人素质、资本密集度、技术水平以及工会组建率等因素间接作用于工人工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邹丽华  
近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再度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涉事民企多为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靠前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其中不乏知名上市公司,民企的融资链条在面对负面冲击时表现脆弱。分析其成因,与企业前期的过度扩张、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下降以及融资渠道多元化下流动性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有关。在弄清融资困境的成因后,从长短期的机制完善角度,提出改善大中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若干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秋生  
一、决定建筑企业规模的因素1、决定建筑企业规模的主要因素从本质上讲,建筑企业的规模,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建筑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因此,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建筑生产的发展、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市场容量的增大和建筑产品社会需求的增加,建筑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将相对地和绝对地集中和积聚。随之,建筑企业的实际规模必然将相对地和绝对地扩大。生产发展了,科学技术进步了,建筑企业的规模如果不相应跟上,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利红  
企业的生命可以延续多长,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对我国企业生存状况的调查,借鉴人口学中生命表的概念,研究了企业生命表,得到有关企业死亡率较高的年龄段和企业的平均预期寿命,使企业和政府部门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引导企业的良性发展。而商业年龄其本质是企业活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了企业商业年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肖迪  易开刚  徐蕾  
现有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理论主要以强势的制造型企业作为合作关系构建的主导者,缺乏从弱势企业驱动的视角考察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研究。文章通过电商代运营企业上佰电商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快速变化的电商环境中,弱势企业可以凭借其动态能力的不断演化影响强势企业的行为,由此提出弱势企业驱动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概念模型,认为弱势企业的动态能力有三种,即觉察并降低认知差异的能力、分析并运用运营数据的能力以及改进并协调战略决策的能力,并进一步指出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分为引导型和协同型两个阶段。这一研究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驱动方从强势企业拓展到了弱势企业,并从动态能力视角给予了合理解释,丰富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理论的内涵,对中国中小电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创新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良益  
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企业效率原则具有一致性的假设条件下 ,作者以“企业———中间性组织———市场”三分法为理论基础 ,提出规模边界及制度的二重性。并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特征出发 ,对规模、制度应如何协调变化以提高企业效率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与审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