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2)
- 2023(14270)
- 2022(12265)
- 2021(11728)
- 2020(9736)
- 2019(22898)
- 2018(22522)
- 2017(43626)
- 2016(23450)
- 2015(26670)
- 2014(26225)
- 2013(26263)
- 2012(24255)
- 2011(22100)
- 2010(21846)
- 2009(20034)
- 2008(19575)
- 2007(16807)
- 2006(14763)
- 2005(13094)
- 学科
- 济(97133)
- 经济(97016)
- 管理(63862)
- 业(60669)
- 企(49471)
- 企业(49471)
- 方法(46627)
- 数学(41109)
- 数学方法(40703)
- 中国(27467)
- 农(24867)
- 财(23771)
- 贸(23461)
- 贸易(23453)
- 易(22952)
- 学(21332)
- 业经(19885)
- 地方(16809)
- 制(16457)
- 农业(16417)
- 环境(14853)
- 和(14827)
- 银(14531)
- 银行(14483)
- 理论(14465)
- 融(14390)
- 金融(14388)
- 技术(14009)
- 务(13935)
- 财务(13869)
- 机构
- 大学(341589)
- 学院(335190)
- 济(141528)
- 经济(138879)
- 管理(132290)
- 研究(117323)
- 理学(115303)
- 理学院(114012)
- 管理学(112061)
- 管理学院(111478)
- 中国(89952)
- 京(73279)
- 科学(72209)
- 财(62663)
- 所(59125)
- 农(55624)
- 研究所(54428)
- 中心(52231)
- 财经(51375)
- 业大(50260)
- 经(47132)
- 江(46993)
- 北京(46586)
- 经济学(44599)
- 范(43952)
- 农业(43736)
- 师范(43549)
- 院(42383)
- 经济学院(40510)
- 财经大学(38715)
- 基金
- 项目(233792)
- 科学(184540)
- 基金(173352)
- 研究(168796)
- 家(152227)
- 国家(151064)
- 科学基金(129044)
- 社会(108212)
- 社会科(102705)
- 社会科学(102680)
- 基金项目(91547)
- 省(87026)
- 自然(84118)
- 自然科(82234)
- 自然科学(82212)
- 自然科学基金(80773)
- 教育(76667)
- 划(74884)
- 资助(72177)
- 编号(66493)
- 成果(54063)
- 部(53213)
- 重点(52202)
- 发(49159)
- 创(48021)
- 国家社会(45725)
- 教育部(45689)
- 课题(45487)
- 科研(45017)
- 创新(44943)
- 期刊
- 济(147085)
- 经济(147085)
- 研究(102169)
- 中国(61213)
- 学报(55809)
- 科学(51495)
- 农(50039)
- 管理(46993)
- 财(45181)
- 大学(42121)
- 学学(39587)
- 农业(34544)
- 教育(33407)
- 融(32004)
- 金融(32004)
- 技术(26817)
- 财经(25198)
- 经济研究(24947)
- 业经(21880)
- 经(21503)
- 问题(19737)
- 业(18538)
- 贸(18339)
- 图书(17459)
- 理论(16718)
- 技术经济(16534)
- 世界(15874)
- 国际(15817)
- 科技(15768)
- 版(15479)
共检索到488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阮素梅 何浩然
高效率、低门槛、无摩擦等特性加快了P2P网贷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传播。运用一元SV模型和厚尾多元动态随机波动模型(DGC-MSV),分析了P2P网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P2P网贷收益率不仅具有波动聚集性、尖峰厚尾特征,而且还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然而高风险高收益现象并不存在。进一步,网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呈现集聚现象,收益率波动主要受自身前期波动的影响,只存在低位盘整期股票市场对网贷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而在其他情况下,股票市场与网贷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严圣阳
本文选取我国153家P2P网贷平台近三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实证检验方法,研究了网贷收益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台业务模式和品牌效应与网贷综合收益率呈显著相关;借款项目类别、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信息透明度,与网贷综合收益率存在相关性;而平台经营时间长短、借款期限对网贷收益率的影响较小。基于此,文章指出为促进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需加强对平台的监管,使其回归信息中介身份,完善网贷的征信与信息披露,并鼓励产品和业务多元化。
关键词:
P2P网贷 收益率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周平 韩景倜 郭晓爽
基于拍拍贷平台的网贷交易数据,采用GARCH类模型分析了平台定价与市场定价两种利率定价模式下,投资人的实际收益率之间及其与投资人风险偏好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定价模式下投资人的收益率均具有明显的波动聚集性,平台集中定价下收益率波动不具有杠杆效应,而市场定价下收益率波动具有与传统金融市场不同的"放大利好,缩小利空"的反杠杆特征;(2)两种定价模式下的投资人实际收益率具有明显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网贷平台可通过平台定价产品的收益率波动有效引导市场定价产品的收益率的波动;(3)受投资人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反映投资人风险偏好的预期收益率对两种定价模式下的实际收益率波动并不敏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云松
P2P网贷利率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价格体系核心,其溢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演进影响下的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本文在系统回顾P2P网贷利率微观机制与宏观效应文献基础上,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构建多元DCC-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P2P网贷利率与正规金融市场利率的动态关联关系。研究发现:首先,P2P网贷利率波动具有聚集性特征,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并未明显改善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融资困境;其次,Shibor基准利率对于P2P网贷利率与中债国债利率都具有引导作用,然而与中债国债利率存在双向溢出效应,且动态相关性更强,与P2P网贷利率仅存在单向溢出效应;第三,P2P网贷利率与中债国债利率动态关系不显著,表明我国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之间仍然存在着结构失衡与人为分割;最后,本文从健全外部监管体制、完善内部运营机制两个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琳 沈沛龙 杨勇攀
本文以我国上市的14家银行为研究对象,对银行的收益率波动状况进行研究。除检验上市银行自身波动的非对称现象之外,还对上市银行间的波动溢出情况进行度量。论文使用非对称BEKK一GARCH模型研究了上市银行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发现我国的上市银行普遍存在波动的非对称现象,除兴业银行外,其余13家银行的收益率波动具有反向的非对称,即市场上负向信息的冲击小于正向信息的冲击。同时,银行机构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大部分银行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是非对称的,说明一家银行收益的正向的信息冲击将加大其余银行收益的波动。当一家银行受到市场冲击时,不仅会引起当事银行收益率的波动,当事银行的波动也会引发其余银行收益率的波...
关键词:
上市银行 波动溢出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袁放建 许燕红 刘德运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2002年12月2日到2010年9月30日的日数据,建立相应的ARCH族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本文对石油市场和黄金市场收益的波动性、波动的非对称性及其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市均具有显著的方差时变性及新信息对波动冲击的持续性;GARCH(1,1)模型能够很好地消除其ARCH效应;两市均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即石油市场中利空消息引起的波动比同等利好消息引起的波动要大,而黄金市场相反;两市只存在从石油市场到黄金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对该领域投资者的相关投资及决策人的决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霄 叶德珠
P2P网络借贷现已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还未有从宏观角度探索网贷市场利率整体波动性的相关研究。本文运用网贷市场2012-2014年的每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间网贷市场利率的波动存在“逆周期性”,并且与Shibor之间存在单向溢出效应。进一步使用AR-GARCH模型来刻画网贷市场利率的波动特征,发现网贷市场利率的波动存在显著的聚集性和反转效应并且具有宽尾的特征,而杠杆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P2P 网络借贷 利率 ARCH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文华 卢露 林树
使用MVMQ-CAViaR模型对中国2015年2月1日至2017年12月29日五种期限的网贷市场利率和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尾部风险及其溢出效应进行度量,研究表明网贷市场利率的极端风险呈现波动聚集特征,而传统市场利率的波动聚集性并不明显。1日和1个月期限的传统金融市场利率对网贷市场利率存在极端风险传递,6个月和1年期限的传统金融市场利率和P2P网贷市场利率存在极端风险的双向溢出。因此,监管部门不仅要重视网贷市场的利率风险,还应关注网贷市场利率与传统金融市场利率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意 王晏如 荆中博
本文认为,P2P借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两类溢出联动机制,即替代效应机制和互补效应机制。替代效应指的是P2P投资者资金配置导致两个市场行情呈现负相关;互补效应指的是P2P借款者杠杆融资导致两个市场行情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事件分析法,量化研究了股市异常波动时期市场间溢出的具体表现。从P2P市场对股市溢出来看,P2P市场是拉动股市大幅上涨的重要资金渠道,但没有证据表明P2P市场是造成股市大幅下跌的直接原因。从股市对P2P市场溢出来看,股市大幅上涨对P2P市场的影响较弱,但股市大幅下跌会对P2P市场行情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现象均可由替代效应机制或互补效应机制进行解释,且这两类机制在不同股市周期和股票板块之间具有较大的异质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云
本文基于2010年8月23日—2013年12月31日香港离岸可交割人民币外汇市场(CNH市场)和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CNY市场)的统计数据,采用二元VARBEKK-MVG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境内市场收益率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当选择人民币汇率收盘价计算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收益率时,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境内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收益率溢出效应和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当选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收益率时,仅存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境内市场的单向收益率溢出效应和人民币境内市场对离岸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镜秀 门明
构建Copula-GARCH模型,并利用2013—2016年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日收益率数据,实证研究了P2P网络借贷市场对资本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显示:P2P网络借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与债券市场之间呈现出较弱的联动效应;P2P网络借贷市场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上、下尾部相关性均很弱,风险溢出效应不显著。结论表明:在确保金融系统稳定的同时,中国可以适度发展P2P网络借贷行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志坚 范丽 周竞东
通过互谱分析实证研究了中国权证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权证与其标的证券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权证收益率波动与标的证券收益率波动之间的相干性较低,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但是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领先——滞后关系,在权证最后交易日存在从权证收益率波动到标的证券收益率波动的领先关系。
关键词:
权证 标的证券 互谱分析 波动溢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叶茜茜
互联网金融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因区域间网络结构、知识差距和吸收能力、经济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可能呈现空间溢出效应特征。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工具和P2P网络借贷数据检验结果显示: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的莫兰指数呈"倒U型",表明互联网金融作为新技术创新遵循罗杰斯的经典技术扩散理论;借款成功率和借款利率模型的空间系数均为显著正值,验证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扩散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剔除空间溢出效应后,所估计的自变量系数在作用方向、数值大小和显著性上都更为合理。为降低互联网金融技术扩散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应重视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溢出效应,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区域发展战略,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博 张峻琪
P2P网络借贷作为新兴融资模式,正在成为我国正规金融的补充。由于我国绝大多数P2P网络借贷平台并非单纯的信息中介,而是具有信用中介的职能。因此,本文基于P2P网络借贷平台异质性的视角,研究产品预期收益率对交易规模及客户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产品预期收益率对无背景平台不具有显著地正向刺激交易规模的作用,但对有背景平台则具有显著地正向刺激作用;产品预期收益率上升会强化投资者对低声誉平台的避险情绪、降低平台的交易规模,而对高声誉平台的影响则相反;无背景平台的客户粘性对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正向敏感性要比有背景平台更高。上述研究有助于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管理者厘清如何运用产品预期收益率来提高交易规模和...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郑迎飞 陈晓静 罗龙文
P2P网贷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民间借贷模式,作为传统银行借贷的一个补充,P2P网贷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投资者信任的基础上。该文首先基于P2P网贷的现状和信任理论建立P2P网贷的信任模型。然后遴选国内105家网贷平台的1072条网络借贷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P2P网贷的投资者对网络借贷的信任首先是基于对平台的信任,其次才是对借款人的信任。平台的背景、资本实力、上线时间和抵押担保方式等均显著影响利率。借款人身份、借款期限、借款金额等对借款利率也产生影响。
关键词:
P2P网贷 网贷平台 信任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