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09)
- 2023(17037)
- 2022(13693)
- 2021(12633)
- 2020(10412)
- 2019(23564)
- 2018(22695)
- 2017(42921)
- 2016(22081)
- 2015(24427)
- 2014(23190)
- 2013(22796)
- 2012(20654)
- 2011(18476)
- 2010(17989)
- 2009(16652)
- 2008(15145)
- 2007(12828)
- 2006(10871)
- 2005(9570)
- 学科
- 济(92683)
- 经济(92601)
- 管理(66312)
- 业(65807)
- 企(55296)
- 企业(55296)
- 方法(42790)
- 数学(38503)
- 数学方法(38075)
- 中国(32201)
- 融(27453)
- 金融(27451)
- 财(25687)
- 银(25404)
- 银行(25390)
- 行(24594)
- 农(23412)
- 业经(22774)
- 贸(22295)
- 贸易(22278)
- 易(21892)
- 技术(19443)
- 制(18899)
- 地方(17272)
- 农业(15939)
- 务(15525)
- 财务(15481)
- 财务管理(15446)
- 企业财务(14737)
- 产业(14628)
- 机构
- 大学(298879)
- 学院(297752)
- 济(137523)
- 经济(135392)
- 管理(121948)
- 理学(106507)
- 理学院(105531)
- 管理学(104025)
- 管理学院(103470)
- 研究(97502)
- 中国(82174)
- 财(61497)
- 京(60442)
- 科学(53461)
- 财经(50039)
- 中心(47566)
- 经(46099)
- 经济学(45217)
- 所(44403)
- 经济学院(41079)
- 研究所(40601)
- 江(40548)
- 农(40036)
- 业大(38927)
- 财经大学(37959)
- 北京(37623)
- 院(35903)
- 范(35111)
- 师范(34780)
- 商学(34085)
- 基金
- 项目(210889)
- 科学(170918)
- 基金(159399)
- 研究(156400)
- 家(137770)
- 国家(136706)
- 科学基金(120680)
- 社会(106244)
- 社会科(101330)
- 社会科学(101309)
- 基金项目(83613)
- 省(79372)
- 自然(75139)
- 自然科(73662)
- 自然科学(73648)
- 自然科学基金(72405)
- 教育(71027)
- 划(66619)
- 资助(63694)
- 编号(60185)
- 创(49765)
- 部(48084)
- 重点(46804)
- 国家社会(46750)
- 成果(46594)
- 创新(45818)
- 发(45397)
- 教育部(42765)
- 人文(41695)
- 制(40853)
- 期刊
- 济(135203)
- 经济(135203)
- 研究(88242)
- 中国(56311)
- 管理(46590)
- 财(46529)
- 科学(39786)
- 融(39774)
- 金融(39774)
- 学报(39460)
- 农(35219)
- 大学(32095)
- 学学(30140)
- 教育(26709)
- 技术(26403)
- 财经(24766)
- 经济研究(24472)
- 农业(23917)
- 经(21430)
- 业经(20866)
- 贸(18036)
- 问题(17654)
- 国际(15928)
- 技术经济(15356)
- 统计(14725)
- 世界(14662)
- 科技(14517)
- 策(14430)
- 业(14396)
- 理论(13688)
共检索到436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韩先锋 董明放 李勃昕
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良性互动是互联网时代下提升金融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其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绿色创新的调节机制及动态影响是本文关心的问题。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及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对OFDI逆向绿色创新具有异质调节影响,只有在较高的数字金融和适度的传统金融水平加持下,才能最大化激发OFDI逆向绿色创新溢出;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复合调节效应存在先负后正的“U”型非线性特征,且二者在适度水平下的互动赋能效果最优;与适度水平的传统金融融合,有助于提前扭转数字金融对OFDI逆向绿色创新的潜在负面冲击;与高水平的数字金融融合,有利于消除传统金融过度发展对OFDI逆向绿色创新的弱化调节;现阶段传统金融具有积极的调节效果,数字金融的冲击效果则恰恰相反,加快推动二者融合可成为提升OFDI逆向绿色创新效应的新动能。本文研究对“十四五”时期理解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逻辑关系,以及通过二者融合加速释放OFDI逆向绿色创新红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孝明 陈珏宇 吴丹
数字金融依靠信息技术对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20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并验证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次,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辐射效应大于虹吸效应,本地数字金融发展对异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表现出“以邻为善”的效果;再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产业升级和刺激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数字金融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为理解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对我国数字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绿色技术创新 辐射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群喜 陈慧 倪晔惠
基于CH模型,测算2003—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能显著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但市场分割通过扭曲本地市场的交易成本间接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二,考虑市场分割调节作用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于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第三,从区域角度看,下游生产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中上游则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市场分割(即地方保护);且在存有区际差别市场分割程度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吸收逆向溢出技术的作用具有"倒U型"的特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宽旗 王静
本文运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以及金融结构三个维度构建门槛模型,研究了中国金融发展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都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门槛效应。当金融发展超过一定水平值后,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将大大提升;越过门槛值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区)还处于门槛值之下,其中中部与东北地区的金融发展尤为落后。为了更好地发挥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协调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加快中国金融体系改革,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海外融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继增 邓千千
本文利用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1)OFDI逆向技术溢出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中,存在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2)无论是从产业结构高级化维度还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维度来看,随着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均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变化趋势;(3)我国东部及少部分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处于门槛值之上,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而部分中部地区的金融集聚并未跨越门槛值,尚处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抑制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勃昕 韩先锋 李宁
本文系统阐释了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中国OFDI逆向创新溢出的内在机制,并基于中国省际层面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做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新时代下中国OFDI存在显著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但这种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只有高水平的OFDI才能有效激发正向创新溢出。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会显著调节OFDI逆向创新溢出,并呈现出"U"型非线性影响,即低强度的知识产权保护会引发OFDI创新溢出负向调节效应,只有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到一定强度时才会激发OFDI正向创新溢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约束下的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在不同区域显现出差异化和动态化的异质调节影响。本研究为新时代下建设时空分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学提升中国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平 王凯
以2013~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以及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对数字金融与创新产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创新产出,特别是突破式创新产出;民营企业逆向混改显著增强了数字金融与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逆向混改调节效应具有异质性,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对数字金融促进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的正向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识别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效应,对于提升国有资本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民营企业 逆向混改 数字金融 企业创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瑛 杨露 王亚飞
充分利用对外直接投资(OFDI)形成的逆向技术溢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路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表现在多领域多层面上,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提升是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现有文献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制造业GTFP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研究。 本文认为:企业OFDI可以通过利用东道国的创新资源形成逆向技术溢出来促进自身的GTFP提升,并进一步通过本地技术溢出效应以及经济关联带动其他企业的GTFP提升,最终产生地区制造业GTFP增进效应,该效应受到东道国要素禀赋、母国技术吸收能力以及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和技术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30个省份为样本地区、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东道国,采用2008—2020年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增加可以显著促进地区制造业GTFP(包括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对具有技术优势的技术型东道国比对具有自然资源优势的资源型东道国OFDI能够产生更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对具有市场优势的市场型东道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与地区制造业GTFP负相关;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制造业GTFP的正向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依次增强的趋势,表明技术差距的缩小会减弱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高新技术行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制造业GTFP的正向影响显著,而传统行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制造业GTFP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技术差异的扩大会增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发强度和创新能力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增加促进制造业GTFP增长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表明本地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会增强技术吸收能力,进而可以强化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比于以往文献,本文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制造业GTFP的影响,并从技术差距、技术差异和技术吸收能力角度探讨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异质性表现。 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认识OFDI逆向技术溢出发挥积极作用的内在机制,进而有利于采取差异化的国际投资策略,以更好地利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经 黄凯
基于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和门槛回归实证检验了市场分割如何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且存在市场分割的门槛效应;产品市场分割削弱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适度的资本市场分割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有助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进一步检验显示,样本期间内产品市场分割与资本市场分割均有所缓解,处于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在国内扩散的阈值,而劳动力市场分割依旧处于高位,妨碍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文章从技术溢出的角度阐释了市场分割对OFDI引致创新的驱动机制,为集聚优化国内高端生产要素提升创新水平提供了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李莹
文章基于200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分别从综合创新能力及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四个细分维度,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区域知识管理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OFDI逆向技术效应存在,但只有在达到吸收门槛之后才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推动作用;区域知识管理对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主要表现在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层面;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知识管理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彭长生 黄兴宇 李羚锐 黄先军
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当前绿色金融政策工具设计的最大一块“试验田”,有效发挥出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及区域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2017—2022年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陆续设立看作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DID和空间DID模型,围绕试验区设立对所在城市和邻近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对所在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提升效应,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这一政策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依托于地区自身的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越大、金融服务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该提升作用的实现。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为试验区与非试验区间的绿色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文海 孙扬帆 吴静玲 魏伶倩
随着全球局势的变迁,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学术界热议的焦点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这种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此外,根据产业集聚程度的不同,当制造业高度集聚时,该省份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显著提升了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创新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主要通过吸收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的途径对中国制造业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不仅对对外直接投资和制造业创新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拓展和补充,而且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制造业 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晶 郑雨洁 顾雪松 潘焕学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制度创新,二者相互作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7—2022年中国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数据,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由广义方差分解谱构建的溢出指数方法,探究两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溢出效应,且碳市场与绿色债券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强于绿色股票市场;(2)短期内碳市场是溢出的净接收方,受其他市场的溢出影响较大,而中长期碳市场对外溢出增强,转变为溢出的传播方,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3)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在正收益环境下大于负收益环境,两个市场之间的正向情绪传染占据主导地位;(4)特殊事件降低了碳市场与绿色债券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但是对碳市场与绿色股票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影响较小。研究结论对中国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叶建平 申俊喜 胡潇
本文利用2003~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吸收能力,并从人力资本、市场化指数、研发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和研发强度5个指标出发,研究了其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及其吸收能力的门限效应,并具体测算出这5个指标的门限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表现出动态特征;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较强,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相关指标越过门限之后,两者均得到显著改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殷晓红
文章首先介绍辽宁省O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通过历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获取数据,整理影响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辽宁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政府应该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政策,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