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52)
2023(18477)
2022(15840)
2021(15060)
2020(12559)
2019(29498)
2018(29011)
2017(55918)
2016(30248)
2015(34333)
2014(34477)
2013(34035)
2012(31254)
2011(28064)
2010(27829)
2009(25748)
2008(25245)
2007(22027)
2006(18832)
2005(16429)
作者
(86315)
(72348)
(71718)
(68583)
(45797)
(34630)
(32852)
(28412)
(27328)
(25595)
(24386)
(24365)
(22730)
(22644)
(22357)
(22205)
(21882)
(21375)
(20606)
(20554)
(17851)
(17635)
(17503)
(16308)
(16224)
(16075)
(15929)
(15889)
(14521)
(14261)
学科
(124344)
经济(124213)
管理(84048)
(80596)
(65483)
企业(65483)
方法(59558)
数学(52526)
数学方法(51876)
(34086)
中国(33780)
(30955)
业经(26449)
(26441)
(24311)
贸易(24301)
地方(23807)
(23654)
农业(22900)
(21499)
(19445)
财务(19362)
理论(19333)
财务管理(19317)
(19013)
环境(18576)
企业财务(18228)
(18185)
银行(18127)
技术(17910)
机构
大学(431119)
学院(429806)
(175587)
经济(171973)
管理(168771)
理学(146966)
理学院(145332)
研究(144578)
管理学(142677)
管理学院(141900)
中国(107770)
(91155)
科学(89980)
(77841)
(72366)
(70307)
研究所(66421)
中心(65804)
业大(64785)
财经(63368)
(60518)
(57716)
北京(57656)
(56585)
师范(56051)
农业(55361)
经济学(53705)
(52474)
(49157)
经济学院(48603)
基金
项目(296315)
科学(232442)
研究(215599)
基金(215164)
(187685)
国家(186167)
科学基金(159393)
社会(135533)
社会科(128369)
社会科学(128336)
(114680)
基金项目(113803)
自然(103754)
自然科(101334)
自然科学(101304)
教育(99658)
自然科学基金(99490)
(96902)
资助(89430)
编号(88175)
成果(71314)
重点(66405)
(65830)
(63116)
(60992)
课题(60410)
科研(57004)
创新(56970)
教育部(56399)
国家社会(55843)
期刊
(184943)
经济(184943)
研究(123380)
中国(76291)
学报(69175)
(63768)
科学(62977)
(59346)
管理(58814)
大学(52256)
学学(49204)
教育(45810)
农业(44395)
技术(37621)
(33585)
金融(33585)
经济研究(31069)
业经(30360)
财经(30233)
(25939)
问题(24348)
(23234)
图书(21596)
技术经济(20982)
(20473)
(20150)
统计(19951)
理论(19826)
科技(19758)
商业(18978)
共检索到613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培如  冼国明  胡雁斌  
从企业层面构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二元边际分解模型,并利用2007-2014年对外投资数据对我国OFDI的增长路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从整体上看,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的扩展边际,而集约边际对投资的增长贡献相对较小;越是发达的经济体,中国越是依靠集约边际对其进行投资;中国对北美洲和欧洲的投资增长由集约边际来推动,而扩展边际是中国对亚洲、大洋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增长长期以集约边际为主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有利于扭转这种增长的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明秀南  阎虹戎  冼国明  
文章利用2007~2015年中国对166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数据,从需求偏好和收入差异的角度来考察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规律性。为了克服样本选择偏差,文章采用了两阶段引力模型进行估计,并从二元边际的视角考察了收入差异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OFDI的集约边际还是广延边际看,中国OFDI都偏好于与本国收入水平相似的东道国,且投资规模也相对更大,这说明中国OFDI区位选择规律符合Linder假说。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杜运苏  彭冬冬  
本文采用Hummels和Klenow(2005)的分解方法分析发现:2002~2010年中国出口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增长,扩展边际贡献非常小,即使在金融危机前后,这一增长模式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且集约边际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数量边际,转变增长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利用22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面板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目的地国家市场规模、多边阻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出口集约边际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固定贸易成本是影响扩展边际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些结论为当前制定稳定出口增长政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经验支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显戈  孙林  
基于Kancs的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分析框架,将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分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表明2006-2009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主要来自扩展边际,即更多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而不是集中在少数规模大、生产效率高的企业,中国目前对东盟国家出口的战略是有利我国出口增长和贸易条件的维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晓雅  肖海峰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8—2017年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使用二元边际分解的方法,从农产品整体层面、分类别层面对中国-新西兰不同阶段双边农产品出口增长进行二元边际变化及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且多数时期大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集约边际;对比两国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分解及贡献率发现,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大于新西兰对中国同期出口增长扩展边际,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大于中国对新西兰同期出口增长集约边际,中国加入WTO及中国-新西兰自贸区的建立使两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贡献率均有提升,但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源泉依旧为集约边际。由此提出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扩大中新两国农产品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阵  隋岩  
本文运用中国海关数据,从多产品企业的微观视角分解了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发现融入产品维度和市场维度后,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扩展边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略高于集约边际,而随截面静态变化的集约边际在中国出口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发现,贸易成本主要通过扩展边际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其中对中国出口企业数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为此,中国应进一步降低多产品企业的出口成本,以扩展边际的增长提高中国出口企业数量并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涛  刘仕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中国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使得进口大幅提升,本文采用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以及市场多元化方法分析了进口产品的结构。2001—2006年,我国进口增长主要依靠数量扩张,进口构成主要还是来自老市场的老产品,并且中间品所占比重和增幅大于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趋势还在扩大,这表明我国进口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双边贸易框架下研究各类产品进口增长的二元边际,文章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发展潜力。结果显示,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和多边阻力提高均能有效促进双边进口,产品内分工也有利于中间品进口增长,而中国从多数贸易伙伴进口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见,我国不仅要进一步扩...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曲国明  符磊  
本文根据新新贸易理论,应用Hummels和Klenow(2005)的二元边际分解方法考察了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情况,得出近年来文化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依赖于集约边际,而扩展边际的贡献率低。进一步将集约边际分解为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研究结果显示,价格边际与数量边际对文化产品出口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映了我国文化产品已从传统产品的"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在各类文化产品中,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和劳动力优势相结合的视觉艺术和手工艺品对文化产品出口的贡献最大,而具备我国文化特色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对出口的贡献率最低,最能代表国家软实力的书籍和报刊虽然对出口贡献有一定提升,但总体数量过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晶荣  刘莉  王瑞  叶婷婷  
本文采用1996—2010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变化趋势,并应用二元边际分析方法,对中越双边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进行了测算,同时对中越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影响因素进行估测。研究表明,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对中越农产品出口增长均有拉动作用,相比之下,扩展边际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中越两国农业附加值对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有正向作用,所以提升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在于增进双边合作,不断提高两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学锋  熊平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利用1995—2005年HS-6位数国际贸易数据,客观描述了中国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结构的特征性事实。文章发现,无论在多边层次还是在双边层次,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是沿着集约的边际实现的,扩展的边际占据的比重很小。利用Tobit模型的经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经济规模、多边阻力、固定成本、生产率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间产品属性等对二元边际并不具备相同的影响机制。特别地,外部冲击对集约的边际构成显著的负面冲击,但对扩展的边际却并不存在负面影响。这些结论不仅为上述解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经验支持,也将为贸易结构改革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馨遥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机电产品HS-6位出口数据及Hummels和Klenow(2005)的二元分解方法客观分析了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认为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主要是来自集约边际的贡献。进一步将集约边际分解发现,出口增长实质来源于数量扩张,价格的贡献微弱,说明机电产品"以量取胜"的模式尚未根本改变。另外,以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二元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各因素对二元边际的作用方向基本一致,但对两种边际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不同的,这表明政策的制定也应当有不同的倾向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吴润生  杨连星  
本文利用2000~2006年的海关数据,从企业出口的扩展和集约边际二元视角来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动力进行分解与测算。结果发现:首先,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是依靠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扩张贡献的,而扩展边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弱。加入WTO对中国出口增长的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集约边际来实现的,而扩展边际的作用有限且呈现短暂性。其次,集约边际中存活率和深化率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地区间出口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中国出口关系的持续时间非常短,平均为1.9年,且越是欠发达地区的出口关系的持续时间越是短暂。最后,提升企业出口关系的存活率和深化率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出口增长的主要途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成  杨雪  贺亚琴  冯中朝  
为探寻我国水产品出口增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将三元边际分解方法应用到水产品出口研究领域。首先采用1995-2015年中国水产品出口HS92六位编码数据,分别测算出中国水产品对世界及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长三元边际,结果显示:中国水产品出口呈单一化发展趋势。其次绘制出中国水产品出口三元边际的核密度图,发现价格边际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推动作用较小,水产品出口增长主要依赖数量边际增长这一粗放型模式。最后,分析中国水产品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发现部分因素对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的影响方向表现出一定差异性。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铎  陈晓珊  
基于CEPII-BACI-HS1992微观贸易数据库并运用修正的H-K分解方法,对1995年~2015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二元边际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无论是从"一带一路"地区整体还是分产品、区域、国家来看,考察期内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增长均主要依靠集约边际的带动实现。产品层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扩展边际绝对水平基本处于高位且增幅非常有限;区域层面,除东南亚地区外,中国与其他子区域的出口扩展边际均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国家层面,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出口二元边际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对半数国家的出口增长仍来自集约边际的带动。经济规模、固定贸易成本、可变贸易成本、多边阻力和生产率等是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出口二元边际的重要因素。我国应改变现行高度依赖集约边际带动的贸易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扩展边际在出口增长中的贡献率,推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星晨  刘宏曼  
基于CEPII-BACI数据库2002—2017年的HS6分位数据,以"一带一路"国家为样本,从贸易关系生存的视角,通过将美国、德国、印度和巴西作为参照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进行了二元边际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相比,在扩展边际方面,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出口的关系数量迅速增长,出口关系利用率增速较高,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已有关系的中断和新关系的进入;在集约边际方面,德国出口关系的生存情况优于中国,而印度的深化情况好于中国。二元边际分解结果显示,集约边际对出口增长贡献更大,而出口关系中断带来的损失不可忽视。在二元边际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事实分析,发现出口关系生存率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出口额的增长,还可以提高出口增长的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