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6)
- 2023(8722)
- 2022(7242)
- 2021(6798)
- 2020(5532)
- 2019(12545)
- 2018(11907)
- 2017(22392)
- 2016(11753)
- 2015(13436)
- 2014(12726)
- 2013(12855)
- 2012(11879)
- 2011(11089)
- 2010(10953)
- 2009(10289)
- 2008(10167)
- 2007(8794)
- 2006(7670)
- 2005(6824)
- 学科
- 济(54797)
- 经济(54743)
- 管理(34546)
- 业(32443)
- 企(26219)
- 企业(26219)
- 方法(24610)
- 数学(21907)
- 数学方法(21731)
- 中国(17373)
- 贸(13083)
- 贸易(13078)
- 农(12887)
- 易(12797)
- 财(11863)
- 学(10990)
- 业经(10655)
- 环境(9130)
- 制(9029)
- 融(8971)
- 金融(8968)
- 银(8781)
- 银行(8767)
- 行(8524)
- 农业(7987)
- 地方(7629)
- 和(7573)
- 关系(7342)
- 发(7194)
- 出(7069)
- 机构
- 大学(178532)
- 学院(175739)
- 济(82149)
- 经济(80984)
- 研究(66024)
- 管理(65119)
- 理学(56978)
- 理学院(56238)
- 管理学(55369)
- 管理学院(55043)
- 中国(49913)
- 科学(38352)
- 京(38148)
- 财(35238)
- 所(32627)
- 研究所(30207)
- 财经(29190)
- 中心(28138)
- 经济学(27770)
- 经(26899)
- 农(26169)
- 经济学院(25190)
- 北京(24257)
- 范(24046)
- 院(23933)
- 师范(23862)
- 江(23241)
- 业大(23126)
- 财经大学(22012)
- 农业(20654)
- 基金
- 项目(121895)
- 科学(98646)
- 基金(93846)
- 研究(87614)
- 家(83077)
- 国家(82526)
- 科学基金(70839)
- 社会(60294)
- 社会科(57483)
- 社会科学(57471)
- 基金项目(48785)
- 自然(44724)
- 自然科(43793)
- 自然科学(43777)
- 自然科学基金(43060)
- 省(42915)
- 教育(39994)
- 资助(38302)
- 划(38129)
- 编号(32298)
- 部(28887)
- 重点(27845)
- 国家社会(27235)
- 成果(26125)
- 发(25892)
- 中国(25787)
- 创(25271)
- 教育部(25162)
- 创新(23774)
- 人文(23675)
共检索到254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翔 宋婕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了新阶段,因此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亟待由以往主要依托"引进来"的被动融入方式,向依托"走出去"的主动构建方式转型。文章在借鉴Koopman等(2012)提出的贸易增加值测算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双边价值链关联指数与价值链相对位置指数,并将其细化至国与国之间,即分别衡量两国之间的价值链关联程度与价值链上下游关系,进而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开展OFDI的价值链构建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对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后,会显著提升中国与该国的价值链关联程度,也会显著提升中国相对于该东道国的价值链分工地位。第二,中国开展OFDI对价值链关联程度和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效应要更加显著。第三,OFDI产生的价值链构建效应和价值链分工位置改善效应,不仅局限于中国与东道国之间,而且还会产生空间外溢效应,从而提升中国与第三国之间的价值链关联程度。第四,无论是价值链关联效应,还是价值链分工位置改善效应,在"一带一路"区域和非"一带一路"区域间,还会产生显著的区域交叉效应。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国在"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放大向东开放优势"的过程中,应注重OFDI的价值链构建效应及其空间外溢,在实现"东西并济"中加快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述忠 刘梦恒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嵌入国际生产网络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视角对中国OFDI的网络化趋势特点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剖析OFDI默会知识逆向溢出的理论机制;最后,分析影响OFDI网络中默会知识逆向溢出的因素。本研究者认为,宏观层面,中国OFDI从投资规模、行业分布和区域布局等方面表现出网络化趋势;微观层面,中国企业已初步形成全球生产网络、全球营销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OFDI默会知识逆向溢出主要包括国家间转移和企业间转移两个维度。此外,本文作者还认为,影响OFDI默会知识逆向溢出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成员信任程度、信息开放共享程度和共同解决问题程度等网络嵌入性因素,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和OFDI合作方式等默会知识溢出调节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述忠 刘梦恒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嵌入国际生产网络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视角对中国OFDI的网络化趋势特点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剖析OFDI默会知识逆向溢出的理论机制;最后,分析影响OFDI网络中默会知识逆向溢出的因素。本研究者认为,宏观层面,中国OFDI从投资规模、行业分布和区域布局等方面表现出网络化趋势;微观层面,中国企业已初步形成全球生产网络、全球营销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OFDI默会知识逆向溢出主要包括国家间转移和企业间转移两个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泳泽 刘大勇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本文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产品创新3个阶段,并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考察了各阶段的创新效率。由于各阶段创新效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本文采用多种空间面板模型和设置多重空间权重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和价值链外溢效应。研究显示,产品创新效率与知识创新效率之间产生了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产品创新效率和科研创新效率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而科研创新效率与知识创新效率之间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就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而言,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各阶段创新效率都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本文针对GVC将进口和出口有机整合的鲜明特点,首次从空间维度廓清了GVC对地区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机制,并结合中国海关微观数据和中国30个省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采用静态和动态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地区GVC参与对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GVC对生产率既产生地区内溢出,也产生地区间溢出,且这种空间溢出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改善邻近地区资源再配置结构实现的。进一步考虑国内价值链后发现,GVC与NVC的空间互动增强了GVC对地区生产率的外溢效应。具体到GVC的不同嵌入模式,产品嵌入对地区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而功能嵌入由于服务链条的相对封闭性、知识构成的复杂性和专用性呈现出本地化溢出特征,空间溢出并不明显,但NVC的构建能够促进GVC功能嵌入对地区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总体而言,本文研究全面评估和深入认识了发展中国家嵌入GVC的生产率效应,有助于中国构筑GVC和NVC共同演进、"内外兼修"、良性对接的全新对外开放格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本文针对GVC将进口和出口有机整合的鲜明特点,首次从空间维度廓清了GVC对地区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机制,并结合中国海关微观数据和中国30个省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采用静态和动态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地区GVC参与对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GVC对生产率既产生地区内溢出,也产生地区间溢出,且这种空间溢出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改善邻近地区资源再配置结构实现的。进一步考虑国内价值链后发现,GVC与NVC的空间互动增强了GVC对地区生产率的外溢效应。具体到GVC的不同嵌入模式,产品嵌入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刘斌 王小霞
文章构建了一个时间跨度为2000~2013年,包含中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和企业详细信息的微观数据集,研究了外商投资是否能够提高中国内资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以及这种效应的实现途径。研究结论显示,外资的水平溢出正向影响了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外资水平溢出、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每增加1%,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分别增加0.0309%、0.0519%和0.0309%。该正向效应在考虑了滞后效应和使用对外资溢出的不同衡量方式后均保持稳健。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与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溢出对内资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存在差异。外商投资对内资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促进作用还受到外资的本地化生产程度、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距离,以及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
外商投资 溢出 产业关联 全球价值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刘斌 王小霞
文章构建了一个时间跨度为20002013年,包含中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和企业详细信息的微观数据集,研究了外商投资是否能够提高中国内资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以及这种效应的实现途径。研究结论显示,外资的水平溢出正向影响了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外资水平溢出、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每增加1%,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分别增加0.0309%、0.0519%和0.0309%。该正向效应在考虑了滞后效应和使用对外资溢出的不同衡量方式后均保持稳健。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与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溢出对内资企业全球价值链参
关键词:
外商投资 溢出 产业关联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英 张倩肖
为应对全球贸易“新常态”与“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脆弱性问题,研究从网络治理视角,选取国内制造业9个行业的1607家企业样本,分析网络距离、网络密度、网络位置三个维度及各维度相互作用对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对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贡献,在于协调异质性特征网络和开放型技术双元的多维关系:网络距离有效促进了技术探索;网络密度增强了技术应用;网络位置则使企业能够在不同核心功能网络中协调网络密度与网络距离关系,以最大限度来提升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而空间溢出效应,则增强了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与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关系模式的全面性影响联系,促进了网络异质性技术与网络分工合作关系的匹配和链接,延伸了企业对网络内外技术吸收与整合能力,其所产生的产业聚集与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网络结构 技术双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元彬 王林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由以资源和初级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研发作为获得技术和知识等高级要素以及进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途径,研发及外溢能否有效改善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体的影响机制如何?本文以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国内研发及外溢和中间产品进口研发外溢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当期研发及外溢并不能带来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国内研发及中间产品进口研发外溢的一阶滞后项对当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即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国内研发。从影响机制来看,科技机构数量所代表的制造业获得的科技中介服务程度是国内研发及中间产品进口行业内研发外溢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机制,专利申请量所代表的科技创新水平是国内研发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吕延方 项云 王冬
本文拓展LRS产品内分工模型,从技术溢出和产业链溢出双重角度,检验数字服务要素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一国(地区)内部数字服务要素流动,有利于提升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出口贸易活动隐含的数字服务要素流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正向影响,而进口贸易活动隐含的数字服务要素流入则因贸易成本起主导作用,对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负向影响。研究还发现,前向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后向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表明制造业发展更易受到外部需求力量协同带动,形成价值链升级的驱动力。此外,降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提升经济体发达程度,会增强数字服务要素流动的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本文研究为中国数字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未来全球竞争是价值链竞争,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价值链战略应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全球价值链主导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层次改变近十多年来,国际分工越来越表现为相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和相同产品内不同工序、不同增值环节之间的多层次分工。国际分工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逐渐由产业间分工发展为产业内分工,进而演进为以产品内分工为主的国际分工体系。以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史青 赵跃叶
传统关境统计法由于高估贸易利益进而导致企业出口引致的真实就业效应产生偏误。本文测算出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从增加值贸易视角重新探讨中国企业出口的就业效应,并选取实际有效汇率做工具变量,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与传统关境统计方法下的贸易总量相比,企业DVAR提升对就业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大,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提高出口国内附加值比单纯扩张出口规模更为重要;出口到高收入国家的企业其DVAR对就业规模的提升最明显,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相对更大,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出口最终品的企业其DVAR带来就业规模的提升最大,而出口中间品的企业其DVAR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更小;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增加,出口该类产品的企业DVAR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变大,同时对就业结构的负面影响变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