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0)
- 2023(16515)
- 2022(13988)
- 2021(13237)
- 2020(10746)
- 2019(25037)
- 2018(24581)
- 2017(47012)
- 2016(24872)
- 2015(28112)
- 2014(27891)
- 2013(27681)
- 2012(25569)
- 2011(23202)
- 2010(23175)
- 2009(21427)
- 2008(20591)
- 2007(17868)
- 2006(16112)
- 2005(14499)
- 学科
- 济(118805)
- 经济(118681)
- 管理(68324)
- 业(63684)
- 企(51383)
- 企业(51383)
- 方法(46536)
- 数学(40481)
- 数学方法(40064)
- 中国(31792)
- 农(28789)
- 地方(25572)
- 学(24089)
- 业经(24054)
- 财(23829)
- 贸(20763)
- 贸易(20747)
- 易(20133)
- 农业(19470)
- 制(18938)
- 和(16922)
- 环境(16783)
- 理论(16343)
- 融(16163)
- 金融(16161)
- 银(15943)
- 银行(15898)
- 地方经济(15485)
- 行(15307)
- 技术(14723)
- 机构
- 大学(360489)
- 学院(356233)
- 济(155981)
- 经济(152989)
- 管理(138609)
- 研究(129070)
- 理学(119690)
- 理学院(118289)
- 管理学(116351)
- 管理学院(115696)
- 中国(96360)
- 京(77640)
- 科学(76706)
- 财(68490)
- 所(64697)
- 研究所(58893)
- 中心(56169)
- 财经(54781)
- 农(54722)
- 江(50566)
- 业大(50106)
- 北京(50009)
- 经(50005)
- 经济学(48359)
- 范(47593)
- 师范(47214)
- 院(46628)
- 经济学院(43321)
- 农业(42479)
- 财经大学(40745)
- 基金
- 项目(241070)
- 科学(190319)
- 研究(178351)
- 基金(176696)
- 家(154448)
- 国家(152948)
- 科学基金(130462)
- 社会(114884)
- 社会科(108858)
- 社会科学(108827)
- 基金项目(92744)
- 省(90791)
- 自然(82440)
- 教育(80756)
- 自然科(80511)
- 自然科学(80493)
- 自然科学基金(79059)
- 划(77061)
- 资助(72627)
- 编号(71148)
- 成果(58799)
- 部(54130)
- 重点(54051)
- 发(52544)
- 创(49677)
- 课题(49476)
- 国家社会(48257)
- 教育部(46763)
- 创新(46350)
- 科研(45382)
- 期刊
- 济(175942)
- 经济(175942)
- 研究(113330)
- 中国(69750)
- 学报(55319)
- 管理(53083)
- 科学(52518)
- 农(50832)
- 财(50143)
- 大学(42387)
- 学学(39703)
- 教育(39076)
- 农业(35547)
- 技术(30591)
- 融(30461)
- 金融(30461)
- 经济研究(29723)
- 财经(27504)
- 业经(25733)
- 经(23739)
- 问题(22433)
- 贸(19495)
- 业(19029)
- 技术经济(18655)
- 世界(18378)
- 图书(18103)
- 国际(17149)
- 科技(16694)
- 理论(16555)
- 现代(15893)
共检索到539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苏仙红 李艳梅 李云燕
基于2003—2017年65个国家的数据,文章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下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和传导作用机制,并将65国分成逆梯度组和顺梯度组进行对比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经济规模这一中介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起推动作用,其次是技术溢出中介效应,产业结构中介效应最小;(2)在全样本组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这一链式传导路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3)顺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与全样本组相同,而在逆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则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因此,中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并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链式传导机制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翔 李慎婷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开展了8年,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真实影响及其中国作用这一问题尚未得到科学的量化答案。文章基于2000~2018年13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就政策效应进行了异质性和时间动态分析,最后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了印证;第二,该倡议对与中国临近的沿线国家、沿线发展中国家和陆上丝绸之路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大,对与中国非临近的沿线国家、沿线发达国家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小;第三,该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随时间逐渐增强;第四,该倡议通过促进沿线国家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未通过促进净出口投资而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第五,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通过对沿线国家投资、净进口显著推动了其经济增长,但中国劳务支援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胡振绅
在对传统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识别出中国的经济位置及作用,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组研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空间关联关系主要由第一板块产生,对沿线国家经济辐射效应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等级度改善明显,紧密程度和联系效率尚有提升空间;高、低收入国家对空间关联因素的不同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开放度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提升各国间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李依颖
现有关于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OFDI的纯经济增长效应,有关"一带一路"OFDI如何影响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文献极少。因此,本文从绿色经济增长视角切入"一带一路"国际直接投资的母国效应,首先从理论上厘清"一带一路"OFDI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三个可能的传导途径。然后选取我国29个省级经济单元2004—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OLS、GMM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传导途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内生性和空间相关性,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都显著促进了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从作用机制看,"一带一路"OFDI仅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效率这一机制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而非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现;从区域和国别差异看,我国对"一带一路"亚洲国家投资产生的正向效应远高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中国家OFDI的绿色经济效应远高于发达国家;从传导途径看,"一带一路"OFDI主要通过改善劳动力错配、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研发投入对绿色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博川 唐幸 刘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急剧增加。文章使用2003—2015年6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动机。结果显示:中国在这些国家的主要投资目的是培育国际市场、拓展资源配置空间和基础设施援助建设。门槛回归结果显示,东道国市场规模对中国OFDI的正向影响作用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大,中国在一些人力成本较高的国家不存在效率追求动机;同样,在那些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也不存在资源寻求动机;出于市场容量与经济成本的考虑,中国将基建水平中等发达的国家作为基建援助的重点。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门槛面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广军 黄亮雄 黄兴
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采用2003年~2012年64个沿线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的关系。首先以主成分法构建基础设施评价指数来衡量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发现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正不断完善,区域差异在缩小;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即能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0.01%,中国投资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2%;最后通过检验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效应约有30%是通过完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来实现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誉夫 谢建国
“一带一路”倡议已然历经十年征程,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效,本文基于2005—2021年跨国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基于社会流动性指数的包容性增长指标,以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驱动沿线国家经济包容性增长,且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效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在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内部治理水平较高、对华情感水平较高的参与国中更加突出;“一带一路”建设能够通过基建改善、贸易惠及、政策合作、文化包容、绿色共享五大机制来推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本文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对包容性增长理念的重要实践,有效弥合了沿线国家的发展鸿沟并助力世界减贫,引领推动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的到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美昌 徐康宁
文章从空间交互作用的视角,基于投资、物价、利率、汇率和国际石油价格5个传导机制,以动态双边贸易总额权重为连接矩阵,构建了一个包含51个国家的GVAR模型,考察了"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家间的经济增长、利率、进口和出口贸易4个经济变量存在同周期性;长期来看,该地区双边出口和进口贸易1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1.57%和1.77%,相反,中国经济增长1.2%则可提高该地区双边进出口贸易0.63%和1.02%,但短期内双向冲击的结果均为负;这两种关系在各国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雨彤 陈军 肖建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对保障沿线国家能源发展权益、塑造新型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构建全球能源平衡机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系统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经济效应的发生机理,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对提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和改善经济福利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由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驱动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效应又体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高质量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需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经济效应的时代性特征为依据,增强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沿线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完善沿线地区能源供需互补机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落实能源政策与协作交流增进沿线国家民生福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严艳 鲁越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保险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平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基于2010~2018年各国保费增速数据,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保险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国家保险业的增长,倡议提出后的数年来影响力稳步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寿险业和非寿险业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沿线伊斯兰教国家的寿险业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对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寿险业;区分经济体类型后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主要带动了沿线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保险业的增长,对沿线发达经济体保险业的政策效应不明显。文章从保险业增长的角度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成果提供实证依据,同时为中国保险业高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双重差分 保费增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邱斌 邓荣霞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以新兴技术为基础的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飞速发展,而知识产权保护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从法律的角度看,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知识产权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以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东道国 一带一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谦 汪昕
文化因素是一国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文章选取2003年~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并使用Hofstede的文化指数测算文化距离来探究文化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距离整体低于发达国家;文化距离是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阻碍因素;分样本观察,文化距离仅对发达国家有显著负向作用,对发展中国家不显著。文章提出国内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应充分考虑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尤其对沿线发达国家可采取并购或合资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以减少文化距离过大带来的外部风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杰琦 夏南新
在采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测度投资便利化的基础上,利用两阶段引力模型检验对中国OFDI的广延边际(区位选择)和集约边际(投资规模)的影响,克服传统文献的样本选择偏差,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考察该影响背后的传导机制与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道国投资便利化建设不仅显著吸引中国OFDI的流入,也提高了OFDI规模,营商环境、基础设施质量、制度质量是影响中国OFDI区位选择与投资规模的关键;东道国投资便利化对中国OFDI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与民心相通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东道国市场规模、资源禀赋、技术进步跨越门槛值及政治风险低于门槛值,投资便利化对中国OFDI的促进效应均趋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