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8)
- 2023(16969)
- 2022(14634)
- 2021(13724)
- 2020(11518)
- 2019(26990)
- 2018(26202)
- 2017(50440)
- 2016(26899)
- 2015(30397)
- 2014(29777)
- 2013(29441)
- 2012(27013)
- 2011(24212)
- 2010(23865)
- 2009(21797)
- 2008(20847)
- 2007(17737)
- 2006(15218)
- 2005(13404)
- 学科
- 济(112265)
- 经济(112142)
- 管理(75630)
- 业(71926)
- 企(58812)
- 企业(58812)
- 方法(54218)
- 数学(48132)
- 数学方法(47519)
- 中国(31866)
- 农(28886)
- 财(27791)
- 业经(23274)
- 贸(22132)
- 贸易(22119)
- 学(21635)
- 易(21529)
- 地方(21092)
- 农业(19438)
- 制(18738)
- 务(17192)
- 财务(17115)
- 财务管理(17080)
- 理论(16979)
- 环境(16646)
- 技术(16537)
- 和(16524)
- 企业财务(16234)
- 融(15847)
- 金融(15845)
- 机构
- 大学(377431)
- 学院(372627)
- 济(157458)
- 经济(154536)
- 管理(150278)
- 理学(131545)
- 理学院(130166)
- 管理学(127854)
- 管理学院(127192)
- 研究(125827)
- 中国(94560)
- 京(80015)
- 科学(75220)
- 财(70318)
- 所(60905)
- 财经(57347)
- 中心(56739)
- 农(55772)
- 研究所(55712)
- 业大(53885)
- 经(52665)
- 江(51143)
- 北京(50712)
- 经济学(48641)
- 范(48534)
- 师范(48112)
- 院(46327)
- 经济学院(44030)
- 农业(43480)
- 财经大学(43213)
- 基金
- 项目(262266)
- 科学(208127)
- 基金(193928)
- 研究(191951)
- 家(168665)
- 国家(167350)
- 科学基金(145052)
- 社会(123414)
- 社会科(117132)
- 社会科学(117101)
- 基金项目(102023)
- 省(98694)
- 自然(93956)
- 自然科(91866)
- 自然科学(91844)
- 自然科学基金(90211)
- 教育(88359)
- 划(83953)
- 资助(80725)
- 编号(76612)
- 成果(61497)
- 部(59125)
- 重点(58365)
- 发(55096)
- 创(54431)
- 课题(52185)
- 国家社会(51998)
- 教育部(51414)
- 创新(50757)
- 科研(50329)
- 期刊
- 济(160961)
- 经济(160961)
- 研究(110243)
- 中国(68751)
- 学报(57012)
- 管理(54927)
- 科学(53392)
- 财(52383)
- 农(49513)
- 大学(44657)
- 学学(41721)
- 教育(40750)
- 农业(34866)
- 技术(32777)
- 融(30107)
- 金融(30107)
- 财经(27675)
- 经济研究(27619)
- 业经(24702)
- 经(23686)
- 问题(20962)
- 业(18940)
- 图书(18829)
- 贸(18808)
- 技术经济(17924)
- 统计(17770)
- 理论(17334)
- 科技(17105)
- 世界(16701)
- 版(16486)
共检索到538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沈超 徐姗
以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女性就业效应为视角,基于2006-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别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OFDI显著促进了东道国女性的整体就业比重,并且显著优化了女性在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上述影响会由于东道国OFDI存量规模和劳动力资源丰裕程度而产生异质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也显著提升了沿线国家女性就业比重。居民受高等教育水平与政府治理水平在中国OFDI对女性就业影响中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卫 曹小曙 李涛 高兴川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探讨了开放度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24%,总体上,开放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存在倒U形影响。分时段来看,2000—2008年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2008年以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分区域来看,开放度对中东欧、独联体、南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中亚、西亚-北非的正向影响较小。分不同经济水平国家来看,呈纺锤体形影响,即开放度对中高收入国家影响较大,而对高收入和中低及以下收入国家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开放度 经济增长 时空格局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屈小娥 赵昱钧 王晓芳
文章基于制度环境和吸收能力双重视角,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母国绿色发展效应。结果表明,从制度环境视角看,政府参与度和资源配置条件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出“双重门槛”特征,环境规制条件下呈现“单一门槛”特征。政府资源配置能力门槛下,OFDI对绿色发展的边际效应呈递增规律,OFDI对绿色发展的正向溢出效应在环境规制跨过特定门槛值后变得显著。从吸收能力视角看,人力资本条件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出“三重门槛”特征,产业集聚呈现出“单一门槛”特征,金融发展呈现出“双重门槛”特征。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发展跨过特定门槛值后,OFDI才能显著推动绿色发展;产业集聚门槛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规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伟 言方荣 鲍曙明
本文将邻国效应引入汇率与贸易关系理论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OLS、相依回归以及面板数据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等估计方法和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变动、邻国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当期人民币升值反而使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减少,但滞后一期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人民币贬值均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2)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普遍小于邻国效应的影响;各国之间的邻国效应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无论是中国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贸易还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邻国效应普遍表现为"竞争抑制"关系。(3...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胤默 孙乾坤 张晓瑜
从母国文化助推视角,本文考察了孔子学院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2004-2014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区位选择Logit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第一,孔子学院对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第二,孔子学院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降低中国与东道国文化距离的负面影响;第三,孔子学院对中国企业在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孔子学院还通过影响留学生来华学习,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
关键词:
孔子学院 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胤默 孙乾坤 张晓瑜
从母国文化助推视角,本文考察了孔子学院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2004-2014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区位选择Logit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第一,孔子学院对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第二,孔子学院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降低中国与东道国文化距离的负面影响;第三,孔子学院对中国企业在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孔子学院还通过影响留学生来华学习,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
关键词:
孔子学院 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一凡 郑天月 李钰 韩一军
为探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影响及内在逻辑,运用双重差分法针对2006—2018年《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备案结果公开名录》的中国农业对外投资项目数据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项目数量较非沿线国家高出2.385个单位。2)“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不同条件国家的农业对外投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或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投资促进效应更显著,相较于未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沿线国家,已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沿线国家的投资促进效应更显著。3)“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政策沟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间接促进了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增长。因此,中国政府应持续推动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经济体的发展条件推进阶段性合作,同时加强国际货币互换合作和文化交流互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敏 刘清杰 刘倩
文章根据"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1996-2015年间的数据,采用动态门槛面板模型检验政治稳定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其一,总体来看,政治稳定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二,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存在不同经济区间下政治稳定差异化的经济影响;其三,政治稳定的经济效应具有三个门槛值,人均GDP低于2 807美元为第一和第二门槛区间,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高于2 807美元的第三和第四门槛区间国家,政治稳定性显著地刺激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入到此门槛,说明政治稳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正在日益显著。可见,"一带一路"推进下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利用双边或多边合作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释放政治稳定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小平 陆靖 李江
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研究背景,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3~2012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签订BIT能够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促进作用要比发达国家更加显著且效应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协天紫光 张亚斌 赵景峰
本文以2005-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8个代表性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为基础,分别从政府稳定性、投资环境、腐败控制、法治环境等维度研究了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投资者保护强度和双边投资协定在防范与化解投资风险、保护中国OFDI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国OFDI整体以政治风险规避型为主,不太关心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更关心其政府稳定性和投资环境,并倾向于避开法律体系严格的国家;投资者保护也是中国OFDI的决定性因素,并在不同条件下与政治风险异质性产生不同强度的交互作用。中国经济总量对OFDI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而东道国市场规模、距离成本和税负水平呈现出显著负向效应。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协天紫光 张亚斌 赵景峰
本文以2005-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8个代表性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为基础,分别从政府稳定性、投资环境、腐败控制、法治环境等维度研究了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投资者保护强度和双边投资协定在防范与化解投资风险、保护中国OFDI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国OFDI整体以政治风险规避型为主,不太关心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更关心其政府稳定性和投资环境,并倾向于避开法律体系严格的国家;投资者保护也是中国OFDI的决定性因素,并在不同条件下与政治风险异质性产生不同强度的交互作用。中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延喜 任艺 陈利军 田晓
本文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显著提升了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水平,且这一效应主要通过促进其经济增长实现。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影响中国OFDI的经济溢出效应及其社会福利转化效果。受制于沿线国家金融发展水平,中国OFDI的经济溢出效应有限,且表现出"制度接近"特征。同时,沿线国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OFDI经济溢出效应的社会福利转化效果存在差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平平 侯佳敏
现有研究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普遍忽略了中国在第三国投资的变化。本文从空间角度出发,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03-2016年中国在42个"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估计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第三国效应的具体表现,实证发现:(1)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第三国效应普遍表现为"互补效应"。(2)人民币升值或东道国货币贬值会促进中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3)传统研究方法未考虑第三国效应探讨汇率变动对OFDI影响,计量结果存在正偏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博川 唐幸 刘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急剧增加。文章使用2003—2015年6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动机。结果显示:中国在这些国家的主要投资目的是培育国际市场、拓展资源配置空间和基础设施援助建设。门槛回归结果显示,东道国市场规模对中国OFDI的正向影响作用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大,中国在一些人力成本较高的国家不存在效率追求动机;同样,在那些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也不存在资源寻求动机;出于市场容量与经济成本的考虑,中国将基建水平中等发达的国家作为基建援助的重点。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门槛面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硕 何彬
本文以2003-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为研究样本,并分为整体样本及地区样本,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模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具有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并且混合垂直型投资是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主导模式。该种投资模式意味着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沿线不同国家之间建立复合式的跨国生产供应链,从而使得对不同国家间的投资形成互补,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一带一路”沿线国国家风险评价——基于面板数据及突变级数法的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吗?
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OFDI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
贸易便利化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选择——基于沿线亚洲国家面板数据和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投资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分析
境外园区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的分析
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9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国家政治风险因素对中国OFDI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4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国家风险研究:基于39个沿线东道国的量化评价
中国出口贸易的第三国效应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空间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