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49)
2023(16265)
2022(13844)
2021(12978)
2020(10866)
2019(24895)
2018(24304)
2017(45981)
2016(25018)
2015(28141)
2014(27582)
2013(27612)
2012(25205)
2011(22958)
2010(22520)
2009(20430)
2008(19810)
2007(17086)
2006(14814)
2005(13024)
作者
(74887)
(62522)
(62049)
(58967)
(39671)
(29956)
(28047)
(24706)
(23759)
(22007)
(21262)
(21025)
(19771)
(19698)
(19247)
(19177)
(18723)
(18705)
(17796)
(17747)
(15698)
(15210)
(15046)
(14025)
(14001)
(13711)
(13700)
(13594)
(12548)
(12411)
学科
(101221)
经济(101113)
管理(70364)
(68631)
(55084)
企业(55084)
方法(48300)
数学(42652)
数学方法(42258)
中国(28715)
(27533)
(24421)
(23660)
贸易(23652)
(23130)
(22674)
业经(21720)
技术(19822)
农业(18713)
地方(17712)
(16791)
环境(16048)
(15137)
理论(15097)
(14432)
银行(14359)
(14291)
财务(14223)
财务管理(14198)
(14183)
机构
大学(362930)
学院(358428)
(148631)
经济(145839)
管理(140595)
研究(127200)
理学(122986)
理学院(121602)
管理学(119531)
管理学院(118906)
中国(93196)
科学(80798)
(77994)
(66694)
(64941)
(62695)
研究所(60085)
业大(59507)
中心(56071)
农业(53003)
财经(51703)
(49291)
北京(49273)
(47483)
(45868)
经济学(45716)
(45664)
师范(45301)
经济学院(41494)
(39670)
基金
项目(254798)
科学(199508)
基金(186766)
研究(179409)
(166849)
国家(165546)
科学基金(140205)
社会(114423)
社会科(108632)
社会科学(108604)
基金项目(98842)
(96910)
自然(92864)
自然科(90764)
自然科学(90736)
自然科学基金(89157)
(83281)
教育(81460)
资助(77048)
编号(70178)
重点(57648)
(56457)
成果(55336)
(54184)
(53349)
创新(49949)
科研(49216)
国家社会(48367)
课题(48331)
教育部(47790)
期刊
(152232)
经济(152232)
研究(103426)
学报(65664)
中国(65637)
(59566)
科学(58167)
管理(49905)
大学(48582)
学学(45919)
(44809)
农业(41944)
教育(36175)
技术(30904)
(26418)
金融(26418)
经济研究(26214)
财经(24929)
业经(23550)
(23092)
(21409)
问题(20277)
科技(19582)
(18785)
技术经济(18748)
图书(18157)
(17535)
业大(17490)
世界(16238)
理论(16186)
共检索到512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宏  张蕾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企业能否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东道国先进技术,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可代表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水平。本文运用Var模型,针对我国1987-2009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等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7个单位的结论。本文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及技术进步效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洁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对投资母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依据1985~2006年我国对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运用LP模型测算了通过ODI渠道溢出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并采用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就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统计数据对投资规模的低估;技术寻求型ODI所占比例较小;海外投资产业集中在技术密集度低的行业。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  胡帅  王艳萍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逆向溢出效果尚待考察。中国作为传统劳动力成本优势国,但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可能迫使国内企业投资的跨国转移。当以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成本相结合的指标——劳动投入生产率作为分析视角时,能够发现部分海外直接投资是因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而被动流出的结果,并且未对本国劳动生产率产生逆向溢出效果。为此,需要警惕过度鼓励国内企业海外投资行为,防止由此产生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周颖  
技术进步是促进碳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文章以中国200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值每增加10%会导致碳生产率提高0.37%;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值每增加10%将使东、中、西部碳生产率分别增加0.87%、0.26%和0.53%。最后,文章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提出加大对技术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促进OFDI行业优化的建议,以充分发挥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碳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周颖  
技术进步是促进碳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文章以中国200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值每增加10%会导致碳生产率提高0.37%;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值每增加10%将使东、中、西部碳生产率分别增加0.87%、0.26%和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治君  高文玲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外溢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技术外溢能够促进高技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因OFDI投向的行业中,高技术行业占的比重较小,其促进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人力资本投入、国内研发投入存在着"门槛",制约了对OFDI技术外溢的吸收。就此,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展OFDI的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恕立  向姣姣  
文章利用2003-2011年中国13个OFDI东道国和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CH扩展模型,采用工具变量法,从OFDI投资动机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三类投资动机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寻求型OFDI,这种效应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但中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要比东、西部明显,来源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向效应,以上结果是由中国OFDI的投资动机和区位选择决定的。因此,积极鼓励技术寻求型的OFDI...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霍忻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TS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在推进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文章以1985~2015年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甄别为基础研究了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086%,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差距等因素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霍忻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TS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在推进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文章以19852015年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甄别为基础研究了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086%,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差距等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初晓  李平  
将2004—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匹配,从行业异质性和进口来源国异质性两个方面系统探究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可显著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从行业异质性分析,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率方面,对第三产业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效率方面,且影响行业吸收能力的人力资本、绩效水平和规模水平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从来源国异质性分析,来自发达、自由度高、竞争力强、治理严格国家的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可通过激励效应和学习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初晓  李平  
将2004—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匹配,从行业异质性和进口来源国异质性两个方面系统探究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可显著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从行业异质性分析,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率方面,对第三产业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效率方面,且影响行业吸收能力的人力资本、绩效水平和规模水平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从来源国异质性分析,来自发达、自由度高、竞争力强、治理严格国家的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可通过激励效应和学习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对高技术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而言,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尚未跨过门槛,亟待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辉群  彭传立  
在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背景下,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以2003—2017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方法对样本期内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通过构建包含技术创新在内的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系统阐述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影响路径。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各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空间分布较为稳定,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即东部沿海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OFDI逆向技术溢出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但目前该作用效果还尚小且存在滞后性特征;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良性互动,OFDI逆向技术溢出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反之,技术创新也能促进对OFDI外溢技术的吸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辉群  彭传立  
在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背景下,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以2003—2017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方法对样本期内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通过构建包含技术创新在内的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系统阐述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影响路径。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各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空间分布较为稳定,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即东部沿海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OFDI逆向技术溢出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但目前该作用效果还尚小且存在滞后性特征;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良性互动,OFDI逆向技术溢出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反之,技术创新也能促进对OFDI外溢技术的吸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姜青克  戴一鑫  郑玉  
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经合组织数据库,测算了进口中间品包含的研发内容,在此基础上采用1995—2009年27国家14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中间品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外国研发资本通过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业间中间品对生产率有显著积极影响,而行业内中间品对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第二,来自中国的中间品包含的研发内容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主要集中在低研发行业,高研发行业并不显著。对比美国,它所输出的中间品包含的研发内容对其他国家的生产率有重大影响,包括高研发行业和低研发行业,尤其是前者。第三,中国的研发溢出更多是通过一次性的直接中间品的出口对世界产生影响,美国不仅通过直接中间品,还通过间接中间品的输出在更长的生产链上对世界产生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丹  
本文基于技术溢出理论,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首先通过DEA—Malmquist模型测算出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然后使用文本挖掘法筛选出高相关性的关键词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最后分别以金融科技发展指数、金融科技企业融资总额、金融科技机构新增数量作为转换变量,建立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检验金融科技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影响,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溢出效应逐渐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