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6)
2023(13002)
2022(10985)
2021(10485)
2020(9078)
2019(21138)
2018(20861)
2017(39796)
2016(21044)
2015(24357)
2014(24117)
2013(23818)
2012(22003)
2011(19717)
2010(19270)
2009(17977)
2008(17720)
2007(15362)
2006(12936)
2005(11521)
作者
(59004)
(49566)
(49407)
(47266)
(31361)
(23680)
(22760)
(19416)
(18852)
(17465)
(16774)
(16744)
(15528)
(15491)
(15398)
(15186)
(15140)
(14757)
(14260)
(14163)
(12111)
(11994)
(11949)
(11252)
(11204)
(11086)
(10895)
(10747)
(9865)
(9807)
学科
(90542)
经济(90455)
管理(62125)
(57580)
(47090)
企业(47090)
方法(45623)
数学(40870)
数学方法(40415)
中国(24896)
(24745)
(23273)
(18685)
贸易(18678)
(18253)
业经(18219)
(17338)
(15668)
(15627)
财务(15618)
财务管理(15578)
农业(15113)
企业财务(14817)
地方(14410)
(13597)
理论(13081)
(12946)
银行(12921)
环境(12709)
技术(12528)
机构
大学(306273)
学院(302449)
(130690)
经济(128366)
管理(122183)
理学(105951)
理学院(104845)
管理学(103212)
管理学院(102613)
研究(99465)
中国(76382)
(63556)
科学(58915)
(58724)
(48493)
财经(47844)
中心(47410)
(46244)
研究所(44286)
(43713)
业大(43034)
(41894)
经济学(41495)
北京(39771)
(38229)
师范(37857)
经济学院(37652)
农业(36550)
财经大学(35784)
(35538)
基金
项目(207298)
科学(164753)
基金(154591)
研究(151193)
(134474)
国家(133452)
科学基金(115495)
社会(98456)
社会科(93497)
社会科学(93473)
基金项目(81587)
(77360)
自然(74144)
自然科(72521)
自然科学(72498)
自然科学基金(71251)
教育(69310)
(66252)
资助(63537)
编号(60900)
成果(49640)
(47467)
重点(46274)
(43568)
(42938)
国家社会(42331)
教育部(41256)
科研(40375)
创新(40263)
人文(39827)
期刊
(131473)
经济(131473)
研究(83794)
中国(52252)
(46644)
学报(45500)
科学(42089)
管理(41394)
(40491)
大学(34485)
学学(32240)
农业(27917)
教育(26270)
技术(26120)
(24056)
金融(24056)
财经(23602)
经济研究(22795)
业经(20397)
(20330)
图书(19952)
问题(17876)
(16253)
(15839)
统计(15595)
理论(15170)
技术经济(15092)
世界(14360)
(13894)
书馆(13754)
共检索到431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贺炎林  吕随启  
本文以2005年-2008年在沪深A股市场依据累计投标结果确定发行价的80只IPO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公共信息对IPO询价过程顺序产生的两个价格指标的影响,得出与国外不同的新的实证结论:(1)询价前的公共信息和初步询价阶段的公共信息对价格区间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向相反;(2)询价前、初步询价阶段的公共信息对价格调整产生了显著影响,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的公共信息对价格调整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结合中国实际对这些实证结论作出了合理解释。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贺炎林  吕随启  郭敏  
基于公共信息来评价IPO询价制效率是IPO领域的理论研究前沿。把IPO询价过程分为初步询价阶段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以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沪深A股市场依据累计投标结果确定发行价的80只IPO为样本,通过考察询价前、询价期间和询价后的公共信息对询价各阶段生成的价格指标的影响,实证分析公共信息与IPO询价制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询价制具有较强的信息揭示能力,价格区间和价格调整反映公共信息的能力强,IPO询价制具有一定的效率;中国初步询价阶段的信息揭示能力强,而累计投标询价阶段信息揭示能力弱;中国IPO询价制效率并不完全有效,价格区间确定时已知的公共信息对价格调整产生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慧芬  
注册制改革强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突出了交易所问询在IPO前的信息核验作用。IPO抑价率是衡量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重要指标,其水平与变化体现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效。本文基于信息溢出视角,以2019—2021年沪深A股注册制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交易所问询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交易所增强对中介机构其他客户的IPO问询力度,能够显著降低目标企业的发行抑价,即交易所问询存在信息溢出效应。第二,交易所问询的信息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目标公司的被问询力度,达到降低目标企业IPO抑价的效果。第三,交易所问询信息的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在询价机构数量多、网上超额认购倍数高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质量,应推动中介机构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增强业界标杆的学习效应,形成与注册制改革相匹配的执业理念与执业能力;落实新证券法在IPO业务中对中介机构的职责要求,完善IPO配售制度,加强保荐机构加强报价的客观独立性;建立交易所问询跟踪机制,根据中介机构后续IPO信息质量的改进情况,强化对中介结构的激励约束,增强IPO问询在资本市场治理中的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孝华  张飞  陈鹏程  
将媒体公共信息与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联系起来,在我国新股发行询价制背景下建立基于贝叶斯信息准则的IPO定价模型,对媒体信息影响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行为决策及其期望初始收益的微观机制给出了理论上的解释。模型分析表明:媒体公共信息与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是条件正相关的,私人信息的分布情况将取决于媒体信号的实现值;媒体信息具体通过两种路径影响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及其初始收益——激励效应和需求效应;这两种路径分别对期望初始收益产生负面和正面影响,而媒体信息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两种路径的相对强弱。采用2009—2014年在A股上市的874个IPO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分别验证了模型的两种路径以及两种路径的综合作用,为模型结论提供了较好的实证支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石玉峰  张冰妍  张宗新  
审核问询是新股发行注册制信息披露的核心环节,IPO审核问询能否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成效。本文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构建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从信息流传递的角度验证IPO审核问询的中介效应能否通过招股说明书渗透并传递至新股定价,进而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审核问询对招股说明书的信息披露质量改善有正面作用,且此部分信息蕴含可以使股价同步性降低的特质信息,即审核问询可以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分析师的信息搜寻活动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新股上市初期,分析师关注以市场和行业信息为主,当其信息挖掘深度达到研报水准时,将包含更多的公司特质信息。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贺炎林  
本文利用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中小板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询价制度环境下公共信息在IPO抑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原因不是公共信息对初始收益的不对称影响,而是内部协议、价格区间对发行价的约束和窗口指导,对创业板IPO稳健性检验发现,窗口指导的取消并没有改变公共信息对IPO抑价影响的显著性。考虑到定价方式这种制度变迁的影响,本文实证发现,定价方式显著影响了初始收益;然后文章同时考虑了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的影响,发现公共信息和定价方式同时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发现,公共信息对IPO抑价的影响会因定价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定价方式由两阶段定价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剑  
利用2010—2012年中国A股443家询价对象的45630组详细报价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信息优势"询价对象与"信息劣势"询价对象的平均报价之差的代理变量,使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中国询价制度下A股市场中是否存在"赢者诅咒"假说进行了检验。进而利用询价阶段的详细报价数据,构建了3个衡量机构投资者审慎报价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第三阶段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询价对象报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优势"投资者与"信息劣势"投资者的平均报价之差与IPO首日抑价率成正比;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自永  王新宇  崔益嘉  
基于中小板IPO询价薄记数据,从公开信息角度和询价对象整体层面,分多个维度研究了它们在IPO定价市场化时期的报价行为,并检验了其报价策略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询价对象的报价水平、需求量、参与度、"搭便车"报价意愿显著与公司规模负相关,与询价前二级市场指数回报和前期已上市IPOs短期后市回报正相关,询价对象表现出小公司偏好和回报追逐行为;同时,它们也加强报价串谋以规避非理性竞价风险,但作用有限,受乐观情绪驱动的报价仍预示着IPO短期后市回报弱势。此外,当二级市场风险较大时,询价对象更热衷于"打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华  张程睿  
寻求IPO定价与分配的有效机制以提高市场效率,是财务和金融学者探究"IPO折价之谜"的重大意义所在。本文立足于不对称信息理论,将IPO折价的起因分别归类于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以及优质公司的信号传递,并对相关理论进行述评,指出行为金融学的引入以及有关代理冲突与IPO新股分配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中国的IPO折价研究需要西方成熟理论和经验的引导,但同时又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环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凯  花贵如  刘志远  
本文以2009年6月11日至2012年4月27日我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以询价对象对发行公司内在价值信息和市场环境信息敏感性为研究视角,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询价对象是否在申购意向中反映了新股内在价值信息。实证结果表明:询价对象对发行公司增长潜力更为敏感,对市场投资者情绪、新股市场供给更不敏感,从这方面看,询价对象信息显示了更为丰富的发行公司内在价值信息;但是询价对象对于公司风险不敏感,从这方面看,询价对象信息显示了较少的发行公司内在价值信息。未来询价制度改革应在制度设计上注重激励询价对象积极显示发行公司风险信息,不断提高IPO定价效率。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剑  
使用2006年6月至2012年11月中小板647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询价制下新股三次发行制度改革与一级市场定价效率做实证检验,并对样本中的新股破发现象做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对全体样本而言,询价制下新股一级市场定价存在显著的上边界现象;2009年6月第一次改革前以及2012年5月第三次改革后,由于证监会对新股价格进行了"窗口指导"导致一级市场存在故意压价现象,新股一级市场定价不是完全有效的;二级市场低迷状况导致首日收盘价偏低是导致新股破发的主要原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刘烨  李心丹  
2009年询价制度改革后,中国股票市场IPO过程中"三高"问题突出、财富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对此,本文基于网下机构报价信息披露,从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视角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询价制度改革后,由于制度安排不合理,使得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之间过度竞争,导致IPO定价过高,并产生了IPO"三高"问题,使得财富分配过于向发行人倾斜而不利于投资者。长期来看,随着询价申购阶段机构竞争程度加剧,IPO股票价格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越高、长期超额投资回报越低,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理论。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中国特色询价机制运行中的IPO定价黑箱、揭示了IPO"三高"问题背后的制度根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志强  白敏  赵美娟  
基于股价信息视角,构建IPO与企业创新投资决策博弈模型。以2007-2019年期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IPO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IPO后企业的创新投资和投资收益均有所下降。随着企业自身股价信息的增加,企业的创新投资-股价信息敏感性下降;而同行企业股价信息的增加增强了企业创新投资对同行企业股价信息的敏感性。进一步发现,IPO后企业的创新投资-同行企业股价信息敏感性增加,同行企业股价信息的增加增强了企业创新投资与IPO二者间的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志远  郑凯  何亚南  
本文基于对IPO网下配售特征的分析,检验了参与新股询价过程的询价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可能影响这一互动关系的因素。研究发现:询价对象在询价过程中没有为了获得更多网下发行的新股而相互竞价,相反它们选择相互合谋共同压低报价;询价对象家数对合谋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家数越多,合谋程度越低;询价对象的异质性对合谋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异质性越高,合谋程度越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剑蕾  栗媛  
本文以1997—2016年间中国A股2464家IPO公司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探索了市场化进程对IPO抑价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对IPO抑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赢者诅咒"理论、事前不确定性假说以及信号理论这三类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检验表明,仅有事前不确定性假说解释了市场化进程与IPO抑价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对IPO抑价的负向影响在询价机制时期表现更为显著,表明市场化进程影响的是IPO发行价格而非首日交易价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