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2)
- 2023(15340)
- 2022(13289)
- 2021(12702)
- 2020(10643)
- 2019(24694)
- 2018(24507)
- 2017(46810)
- 2016(25441)
- 2015(28828)
- 2014(28950)
- 2013(28587)
- 2012(26339)
- 2011(23955)
- 2010(23729)
- 2009(22356)
- 2008(22254)
- 2007(19554)
- 2006(17317)
- 2005(15671)
- 学科
- 济(102805)
- 经济(102660)
- 管理(79260)
- 业(72594)
- 企(61897)
- 企业(61897)
- 方法(47132)
- 数学(40765)
- 数学方法(40267)
- 财(29657)
- 中国(28923)
- 农(25651)
- 制(24282)
- 业经(22626)
- 学(21583)
- 贸(21143)
- 贸易(21132)
- 易(20628)
- 务(18931)
- 财务(18855)
- 财务管理(18819)
- 企业财务(17861)
- 银(17460)
- 银行(17419)
- 地方(17396)
- 体(16680)
- 和(16669)
- 融(16631)
- 金融(16628)
- 行(16612)
- 机构
- 大学(371093)
- 学院(365063)
- 济(150807)
- 经济(147644)
- 管理(144182)
- 研究(125226)
- 理学(124370)
- 理学院(122970)
- 管理学(120927)
- 管理学院(120262)
- 中国(96164)
- 京(79858)
- 科学(75006)
- 财(71883)
- 所(62757)
- 财经(57042)
- 研究所(56817)
- 中心(55995)
- 农(55349)
- 江(52241)
- 经(51883)
- 业大(51871)
- 北京(51275)
- 范(47341)
- 师范(46916)
- 经济学(45924)
- 院(45353)
- 农业(43276)
- 财经大学(42461)
- 州(42248)
- 基金
- 项目(244390)
- 科学(192710)
- 基金(179695)
- 研究(179019)
- 家(156352)
- 国家(155120)
- 科学基金(133099)
- 社会(114047)
- 社会科(108121)
- 社会科学(108093)
- 基金项目(94781)
- 省(91375)
- 自然(86194)
- 自然科(84210)
- 自然科学(84190)
- 自然科学基金(82687)
- 教育(81921)
- 划(78007)
- 资助(74770)
- 编号(71902)
- 成果(59586)
- 部(55414)
- 重点(54152)
- 发(50555)
- 创(50126)
- 课题(49294)
- 教育部(47949)
- 国家社会(47322)
- 制(46966)
- 创新(46877)
- 期刊
- 济(167279)
- 经济(167279)
- 研究(112872)
- 中国(71954)
- 学报(57303)
- 财(55784)
- 管理(54797)
- 科学(53274)
- 农(50373)
- 大学(44098)
- 学学(41319)
- 教育(39681)
- 农业(34800)
- 融(33591)
- 金融(33591)
- 技术(30361)
- 财经(28658)
- 经济研究(27178)
- 业经(25089)
- 经(24493)
- 问题(21535)
- 贸(19004)
- 图书(18506)
- 业(18458)
- 理论(18002)
- 技术经济(17689)
- 国际(16955)
- 版(16843)
- 世界(16772)
- 科技(16746)
共检索到546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新建 巫和懋
国外研究认为在IPO的询价发行机制下,机构投资者具有信息生产和价格发现的功能,首日抑价程度可由此被降低,且机构的持股有利于稳定IPO股票的后市运行。但本文通过事件研究发现:当锁定到期时,机构投资者的短期交易行为活跃;当法人配售IPO股份数量较大时,市场在上市初期和锁定到期时都会对解禁事件做出持续缓慢的负向反应。这意味着法人配售对IPO股票的后市运行没有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在承销商缺乏IPO股票分配权力且发行价格实际受到核准控制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的价格发现功能受到限制,截面回归进一步证实中国IPO股票的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而锁定制度限制了上市初期可交易资产的数量,这将导致更高的上市初期交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孝华 孙川 陈鹏程
本文运用机制设计理论研究风险规避的机构投资者异质预期下IPO配售策略。研究表明:在承销商具有自主配售权的条件下,存在一个门槛值,当所有机构投资者揭示的私人信息小于这一门槛值时,将不能获配,新股全部配售给散户投资者;当机构投资者揭示的私人信息大于这一门槛值时,机构投资者获配的数量随私人信息的增强即报价的提高而增加,具体配售数量为满足特定方程的解。同时发现当机构投资者同质预期时,门槛值大于异质预期下的门槛值,说明承销商通过提高获配门槛值对机构投资者合谋进行惩罚,配售方案为机构投资者之间同比例配售。最后,结合中国新股发行实践,分析了IPO配售策略的适用性,说明了自主配售权受限的缺点。
关键词:
机制设计 异质预期 自主配售 合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琦 薛爽
2014年初,券商被赋予了IPO网下配售的自主权。本文以投资者参加定向增发申购的积极程度来衡量投资者—券商关系,利用自主配售期间投资者参加IPO网下申购和入围数据,研究了券商对支持自己承销业务的关系投资者如何给予"关照"。研究发现,投资者在2013年参加券商承销定向增发申购的次数越多,在2014年初该券商承销的IPO网下配售中,该投资者入围的概率越大。这种正相关关系的存在与券商IPO资源的相对多寡及投资者在定向增发申购中报价积极程度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券商对关系投资者关照的手段是在网下申购快结束时,将可能的价格区间泄露给关系投资者。本文的实证结果说明,券商自主配售权已成为其对关系投资者投桃报...
关键词:
自主配售权 关系投资者 定向增发 IPO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俞红海 刘烨 李心丹
2009年询价制度改革后,中国股票市场IPO过程中"三高"问题突出、财富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对此,本文基于网下机构报价信息披露,从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视角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询价制度改革后,由于制度安排不合理,使得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之间过度竞争,导致IPO定价过高,并产生了IPO"三高"问题,使得财富分配过于向发行人倾斜而不利于投资者。长期来看,随着询价申购阶段机构竞争程度加剧,IPO股票价格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越高、长期超额投资回报越低,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理论。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中国特色询价机制运行中的IPO定价黑箱、揭示了IPO"三高"问题背后的制度根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文平
文章研究了2005-2012年中国特色IPO配售制度下基金申购IPO的行为,发现关联基金和非关联基金在不同情形下扮演着不同角色。在配售热门IPO以及牛市期间配售IPO时,关联基金获配其中较差的部分;在配售冷门IPO以及熊市期间配售IPO时,非关联基金为承销商"送礼祝贺",获配其中较差的部分,其回报是在牛市中获配更多的热门IPO。研究还发现券商系基金通过"礼尚往来"的方式相互为承销商承销新股"送礼祝贺"。
关键词:
IPO配售 基金 承销商 利益输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小锋 张剑
询价制的本质是通过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发现市场真实需求,从而确定反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合理价格。本文研究表明:询价对象报价的诚实程度是影响询价制定价效率关键因素和前提条件。中美两国的询价制中不同的配售机制直接影响了询价对象报价的诚实程度,是中国IPO抑价率继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的根本原因。其中,"抽签配售"的激励强于"按比例配售"的激励,从而导致不同的抑价率。不同配售机制是导致中国创业板产生不同抑价率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IPO 配售机制 询价制 抑价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炳南 巩世广
在发行人和机构投资者共同攫取中小投资者的消费者剩余的假设下,文章利用投资者情绪模型,研究在一级市场上以固定价格上网公开发行股票占总发行数量的比例对首日抑价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模型 消费者剩余 抑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耿志民
本文系统分析了“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政策的制度性缺陷 ,提出政府应改进机构投资者的监管机制 ,以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和质量实现证券市场宏观调控制度与微观市场结构的渗透和整合 ,对机构投资者的全面发展及证券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产生“市场增进”作用。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政府监管 制度创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吕昊 贾海东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已取得一定实效,但仍存在总体积极性不高、制度不规范、披露不充分、手段有限、质量较低等问题,激励及引导规则的不足是导致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必要参考境外做法,引进具有软法性质的行为指引制度,构建具有约束力的促进型法制。相应规则的设计应以促进机构投资者有效行使股东权利为核心,着重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激励与引导,培育机构投资者自愿、自主和自觉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推动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俊枝
2013年11月,我国IPO询价制度引入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机制。本文运用博弈论模型,对引入自主配售机制后的IPO询价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自主配售机制是一种激励相容机制,有助于形成市场博弈机制,使询价制度更好地为新股提供定价服务,促使新股发行市场良性发展。监管层应该完善事前审核,加强事中监管,重视事后法律执行,确立规范化的检查机制,指导主承销商遵循市场三公原则。
关键词:
IPO询价 博弈论 自主配售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祥凤 蒋永穆
本文从国家与农村关系这一制度框架下来考察“三农”问题,认为“三农”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忽略了农村与城市、工业与农业间的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在制度上即农业外在制度制约了内在制度的调整和变迁,削弱了农业经济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从而使得中国农业制度锁定在低效率状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顾永昆 田友春 赵俊
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经济金融化水平的提高,直接融资手段逐渐打破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中的支配地位,股票、债券在融资结构中的比例得以提高。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在此过程中经济金融化水平不断得以提高,股票融资在融资结构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这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然而股票市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束缚了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汤欣 陈思含
近年来,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受到全球各主要市场的关注。本文从法律和监管角度对SPAC在投资者保护上的制度设计进行详尽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美国证监会之所以对SPAC的首次公开发行实行相对宽松的监管,是因为SPAC自发地设计了对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投资者话语权和独立信托账户三大投资者保护机制,为完成并购交易前的投资者提供了相对充分的保护;对SPAC在首次公开发行后进行的并购交易,美国证监会转而采取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管策略,在信息披露时限、披露内容和可能施加的法律责任上均较一般并购交易更为严格。以SPAC相关实践作为他山之石,可为国内注册制改革下的证券市场监管和投资者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钟德仁 梁俊凤 王茜 郝渊晓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带有明显的中央集权和路径依赖特征,是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三者之间利益博弈过程。因此,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托,强化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农资金制度创新的作用,重视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和壮大农民组织利益集团,实现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跃升,这是财政支农资金低效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视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王兴春 贾中正 廖静池
投资银行是直接融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作为融资产品的"卖方"代表,其核心竞争力源于它所构建的投资者关系网络,但现有文献对于投行—投资者关系在证券发行中的作用还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本文利用机构投资者在中国IPO新股发行中的完整询价记录,基于报价参与和报价水平两个维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关系强度测算方法,并由此细致刻画了投行—机构关系对股票发行、定价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投行可以驱动关系机构主动认购其承销的IPO新股,并引导关系机构给出与投行估值水平保持一致的高位报价,进而有效缓解了IPO拍卖制下的"投资者参与不确定性问题"。(2)关系机构的捧场报价显著提高了股票发行价格、增加了投行的承销收入;但是当新股交易价格在长期内逐渐向其内在价值水平收敛时,受到关系机构捧场支持越多的IPO新股,其长期回报率相对越低。(3)投行与机构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互惠的,一旦投行被赋予新股分配权力,它明显倾向于将新股抑价发行带来的巨大利益分配给在前期捧场的关系机构,二者的关系越强,机构报价被认定为"有效报价"的概率越高,而一旦被认定为有效报价,关系机构的新股需求更是将被优先满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