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2)
- 2023(7896)
- 2022(6658)
- 2021(6351)
- 2020(5217)
- 2019(11848)
- 2018(11573)
- 2017(22165)
- 2016(11486)
- 2015(12580)
- 2014(11904)
- 2013(11772)
- 2012(10686)
- 2011(9641)
- 2010(9475)
- 2009(8966)
- 2008(8403)
- 2007(7045)
- 2006(6238)
- 2005(5762)
- 学科
- 济(53401)
- 经济(53361)
- 管理(28122)
- 业(26857)
- 方法(23250)
- 数学(21448)
- 数学方法(21326)
- 企(20047)
- 企业(20047)
- 中国(17599)
- 农(13705)
- 贸(13075)
- 贸易(13068)
- 易(12836)
- 财(12276)
- 制(9823)
- 业经(9549)
- 地方(9364)
- 农业(9024)
- 学(8934)
- 银(8259)
- 银行(8247)
- 融(8001)
- 金融(8000)
- 行(7993)
- 体(7608)
- 环境(7423)
- 出(7302)
- 产业(7249)
- 发(6933)
- 机构
- 大学(156904)
- 学院(156664)
- 济(77996)
- 经济(76998)
- 研究(58344)
- 管理(57066)
- 理学(49357)
- 理学院(48822)
- 管理学(48130)
- 管理学院(47843)
- 中国(45972)
- 财(33760)
- 京(32753)
- 科学(31912)
- 所(28384)
- 财经(27411)
- 经济学(26903)
- 研究所(25875)
- 经(25318)
- 中心(25205)
- 经济学院(24351)
- 农(22062)
- 院(21145)
- 北京(20956)
- 财经大学(20558)
- 江(20504)
- 范(19559)
- 师范(19364)
- 业大(19130)
- 科学院(17546)
- 基金
- 项目(104840)
- 科学(84248)
- 基金(79589)
- 研究(78061)
- 家(69408)
- 国家(68946)
- 科学基金(59059)
- 社会(53694)
- 社会科(51192)
- 社会科学(51186)
- 基金项目(40633)
- 省(37379)
- 教育(35621)
- 自然(35468)
- 自然科(34720)
- 自然科学(34711)
- 自然科学基金(34155)
- 资助(33260)
- 划(32243)
- 编号(29661)
- 部(25053)
- 重点(24279)
- 国家社会(24082)
- 成果(23873)
- 发(23643)
- 中国(23283)
- 教育部(22063)
- 创(21811)
- 人文(20971)
- 课题(20633)
共检索到233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茶洪旺 和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倪晓宁 包明华
地区差距是否如许多学者所说是中国中长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障碍,本文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否定答案。该实证分析的基本结论是:(1)中国的地区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影响,因此,针对地区差距展开的宏观调控仅能改善社会公平;(2)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收入问题滞后会削弱资本推动力,减慢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力和资本投入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是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真正可能的障碍;针对这些领域展开的宏观调控将改善资本效率,释放潜在经济增长能力。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地区差距 影响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消费大量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增进居民福祉的同时,也为经济转型积累了一定物质资本,但伴随这种高增长态势,引发了系列能源环境问题,能源安全提上了日程。本文着重对经济高速增长下的中国能源消费与需求做一分析,并就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首先通过改变分配关系,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激励竞争和提高效率,使经济活跃起来。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以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反映的经济增长阶段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失衡(如地区、城乡、行业和收入分配失衡等)开始显现并逐渐扩大,解决这些失衡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提出,中国应该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发展目标逐渐过渡到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从宏观管理上看,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社会综合管理的结合则是这种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失衡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江勇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25年。从现在到2020年的十几年中,中国经济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还将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结构转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宝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超过20%,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周期中,投资增速连续10年保持在20%以上。但应看到,投资高速增长面临土地、资源环境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制约,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等主要产业投资高速增长潜力下降,国民经济结构中投资与消费失衡状况比较严重,投资的宏观效率在下降,因此投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今后,应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淡化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逐步改变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模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懈动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银银 李凡
我国步入经济中高速增长阶段,产业结构再平衡尤为重要,知识能力提升将是破解中高速增长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知识分工、知识积累、知识扩散和知识创造促进产业组织结构变迁、产品质量提升、产业"收敛"、新兴产业出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是知识分工、知识积累、知识扩散和知识创造循环互动、自组织演化的结果。基于知识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我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立足现有知识积累,深化知识分工,增强产品知识专有性、跨行业整合产品知识体系、增强相关产业知识的流动性。
关键词:
知识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吉川洋
1994年3月29~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于北京举办了第五次中日经济学术讨论会,30多位中日经济学家围绕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这一总题目,结合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中国的经济现实,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会议代表的论文将在本刊和《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第6、7期陆续摘要发表。 本刊在此集中刊登三篇日本学者就经济增长、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社会收入分配方面的中日比较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芳 朱雅玲
2015年中国GDP增速降至6.9%的25年新低,消费贡献率则创下66.4%的15年新高;一方面经济产能过剩、增长动力和支撑力不足;另一方面1.2亿人次的境外旅游和1.5万亿元的消费外流,两方面综合作用折射出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是中国经济减速下行的重要根源。所以,强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挖掘需求侧蕴藏的消费潜力,双管齐下、不可偏倚地推进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内外形势、政策初衷、内在动力、实施契机的内在逻辑,也是新常态下实现中高速增长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提出,在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幅度,是宏观调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关注了近期宏观调控中的三个重要命题:"稳中有为"、"合理区间"、"中高速增长",并进行了相关的量化探讨。本文最后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与其守住"下限",不如把握"中线"。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宏观调控 合理区间 中高速增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扬
在出口受挤压、消费难有较大改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要保持增长,仍然要依靠投资,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仍是重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而长达20年来的高储蓄,为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利基础。中国经济2009年将呈现介于"V"与"U"之间的调整,出现"L"型的可能性不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加宁
关于我国的经济形势,1992年时争议较大。时至今日,已渐趋一致。多数人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尚属良好,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低速的情况下,能获得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实属难得;但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再不采取措施,就有可能破坏掉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建勋 仪姗
基于一个含有资本结构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资本结构对我国"增长悖论"的影响,探讨资本结构影响我国"增长悖论"的深层次原因。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增长悖论"的出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本结构没有朝着有利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方向变动,设备资本占总资本比重的下降抑制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本文提出破解我国"增长悖论"的政策建议,即除了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外,应该调整投资方向,引导资金避免过度投向建筑投资品,而是更多地投向设备投资品,以提高设备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优化资本结构,促进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 增长悖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