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8)
- 2023(5816)
- 2022(4789)
- 2021(4683)
- 2020(3750)
- 2019(8775)
- 2018(8452)
- 2017(16000)
- 2016(8166)
- 2015(9307)
- 2014(8895)
- 2013(9142)
- 2012(8656)
- 2011(7882)
- 2010(7629)
- 2009(7207)
- 2008(6871)
- 2007(5901)
- 2006(5210)
- 2005(4887)
- 学科
- 济(43413)
- 经济(43384)
- 方法(19125)
- 管理(18329)
- 业(18024)
- 数学(17730)
- 数学方法(17663)
- 中国(14761)
- 企(12239)
- 企业(12239)
- 贸(11446)
- 贸易(11435)
- 易(11263)
- 农(10607)
- 财(7869)
- 地方(7567)
- 农业(7216)
- 业经(7210)
- 学(6876)
- 制(6754)
- 关系(6493)
- 出(6464)
- 银(6390)
- 银行(6383)
- 行(6233)
- 环境(6219)
- 融(6154)
- 金融(6154)
- 发(6008)
- 体(5126)
- 机构
- 大学(120511)
- 学院(118398)
- 济(63380)
- 经济(62698)
- 研究(48348)
- 管理(42516)
- 中国(38379)
- 理学(36515)
- 理学院(36088)
- 管理学(35699)
- 管理学院(35477)
- 财(26308)
- 京(26167)
- 科学(25729)
- 所(23728)
- 经济学(22138)
- 研究所(21703)
- 财经(21363)
- 中心(20286)
- 经济学院(20094)
- 经(19900)
- 院(17568)
- 北京(17323)
- 农(16923)
- 财经大学(16123)
- 科学院(15133)
- 江(15114)
- 范(15073)
- 师范(14969)
- 业大(14121)
- 基金
- 项目(78633)
- 科学(63285)
- 基金(60565)
- 研究(58367)
- 家(53397)
- 国家(53057)
- 科学基金(44773)
- 社会(40947)
- 社会科(39092)
- 社会科学(39088)
- 基金项目(30876)
- 自然(26471)
- 省(26260)
- 教育(25993)
- 自然科(25907)
- 自然科学(25900)
- 自然科学基金(25496)
- 资助(25408)
- 划(23346)
- 编号(20974)
- 中国(19720)
- 部(19475)
- 国家社会(18999)
- 重点(18343)
- 发(17919)
- 教育部(17093)
- 成果(17023)
- 人文(15942)
- 创(15874)
- 社科(15314)
共检索到181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江勇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速增长了25年。从现在到2020年的十几年中,中国经济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还将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结构转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刘云中 何建武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前景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本文主要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前景。根据国际比较和历史经验,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三大条件:稳定而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对发达经济体开放,进而中国在未来10-15年仍将具备7%或以上中高速增长的潜力。释放潜力需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发展优势,中国经济的地区收敛效应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带来年均1%的GDP增长潜力。第二,通过改革充分发掘我们定义的有效劳动供给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有效劳动供给的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带来年均0.3%-0.7%的GDP增长潜力。第三,合理应对TPP等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挑战。从"十三五"前期经济增长前...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世锦 刘培林 何建武
近期有学者提出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以往高速追赶过程中贡献很小,且低于相似阶段的东亚经济体的水平。本报告通过文献梳理、实证研究和国际比较,对中国生产率提升的历史贡献和未来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升,对高速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考虑到进口中间投入品技术含量的提升,生产率提升的贡献将更加显著;近年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确实呈现放缓趋势,这与成功追赶的经济体类似阶段的经验规律是相吻合的,但与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情形有着根本区别;今后中国生产率的提升,应由过去主要依靠技术追赶和要素跨部门流动,向更加注重原始性创新和部门内部竞争转变。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追赶 创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旭
去年11月去瑞士巴塞尔参加BIS主办的央行研究工作会。会上,一位研究主管问我:你说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我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二十多年,还有巨大的潜力增长下去。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左右,比起发达国家的至少1万美元的人均GDP,还差得很远。即使在经济普查后,人均GDP也只是增至1500美元左右,差距还很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解三明
在进行模型预测时,要根据我国实际来确定今后20~30年的改革因素、后发优势、投资率变化和外资流入的规模及大小。同时考虑环境治理所占用GDP的份额,以及资本设备利用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综合对未来20~30年的GDP进行预测。在今后13年中,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仍可保持8.0%左右。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预测 经济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万小红
亚洲经济已经见底回升,但目前仍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通货紧缩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亚洲国家经济基础较好,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努力扩大内需,经济正在持续好转,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关键词:
经济结构 金融危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徕
基于设区市层面数据,第一,本文证实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适用于中国,且最优金融结构是通过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来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第二,该文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发现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可见我国实际金融结构偏于最优金融结构,发展资本市场十分必要。本研究也为衡量金融结构缺口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省际层面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两个层面数据都表现出一致的结论,提高了本文结论可信度。
关键词:
最优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潜力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兴芬 张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属于斯密式增长,未来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会逐渐被熊彼特式或奥尔森式替代。中国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呈现的周期性规律,本轮经济低迷期会持续到2019年左右。本文利用CD函数和LuCas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实证分析出1978~2013年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8和0.32,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扣除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合发达国家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预测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5.48%~9.12%之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阎敏
近年来,理论界在中国引进外商投资的规模是否适度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论,进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国政府目前并不必担心因继续引进外资而致规模膨胀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适时适度调节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比例。
关键词:
外商投资 适度规模 增长潜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张习宁
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博智宏观论坛"中长期发展课题组 刘世锦 王子豪 蔡俊韬 钱胜存
终端产品结构主要与人的需求偏好和收入水平直接相关,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广泛可比性。本文通过比较先发国家、后发成功追赶型国家、欧洲模式发达国家和资源禀赋丰裕型国家在不同发展水平的终端产品结构,发现不同国家之间终端产品结构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和趋同性。与中国相同发展阶段的终端产品结构相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历史、技术和制度等因素所导致的偏离和扭曲,同时也展现出到2035年中国终端产品结构的演进路径和调整方向。在中国居民消费总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应顺应终端产品结构变迁规律,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终端产品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的战略和政策,较大幅度降低基建、房地产投资比重,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相应提高居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比重。政府消费则应向教育、卫生、社保和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军
2013年1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3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201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经济学界观点不一。我们认为,消费价格上涨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工业品生产价格同比持续下降,加上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化,说明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结合近几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能够证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仍然在8%以上。国际比较的经验分析表明,按照2005年购买力平价计量,人均GDP达到10000~11000国际元和15000~16000国际元时,潜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概率较大,2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