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7)
- 2023(11948)
- 2022(10013)
- 2021(9567)
- 2020(7998)
- 2019(18704)
- 2018(18264)
- 2017(34885)
- 2016(18276)
- 2015(20869)
- 2014(20140)
- 2013(19686)
- 2012(17652)
- 2011(15831)
- 2010(15365)
- 2009(13859)
- 2008(13143)
- 2007(10795)
- 2006(8984)
- 2005(7559)
- 学科
- 济(80008)
- 经济(79932)
- 管理(51186)
- 业(49063)
- 方法(42497)
- 企(40055)
- 企业(40055)
- 数学(39018)
- 数学方法(38391)
- 中国(22395)
- 农(19161)
- 财(18069)
- 贸(16659)
- 贸易(16648)
- 易(16319)
- 业经(15507)
- 农业(12568)
- 制(12243)
- 学(12223)
- 地方(11927)
- 技术(11788)
- 环境(11762)
- 理论(11511)
- 务(11109)
- 财务(11056)
- 财务管理(11033)
- 和(10847)
- 银(10826)
- 银行(10820)
- 融(10732)
- 机构
- 大学(254040)
- 学院(253188)
- 济(114595)
- 经济(112899)
- 管理(103466)
- 理学(91596)
- 理学院(90714)
- 管理学(88971)
- 管理学院(88501)
- 研究(82072)
- 中国(62670)
- 京(51737)
- 财(48106)
- 科学(47314)
- 财经(40311)
- 所(38269)
- 中心(37842)
- 经济学(37353)
- 经(37262)
- 农(35705)
- 研究所(35392)
- 业大(35354)
- 经济学院(33957)
- 江(32705)
- 北京(31964)
- 财经大学(30675)
- 范(30418)
- 师范(30119)
- 院(30025)
- 经济管理(28191)
- 基金
- 项目(183055)
- 科学(147799)
- 基金(138797)
- 研究(132461)
- 家(121156)
- 国家(120284)
- 科学基金(105449)
- 社会(88465)
- 社会科(84312)
- 社会科学(84294)
- 基金项目(72696)
- 自然(68239)
- 省(68181)
- 自然科(66868)
- 自然科学(66854)
- 自然科学基金(65681)
- 教育(62225)
- 划(58363)
- 资助(57721)
- 编号(51043)
- 部(42398)
- 重点(41119)
- 创(39197)
- 成果(38907)
- 发(38761)
- 国家社会(38720)
- 教育部(37393)
- 创新(36708)
- 人文(35783)
- 科研(35438)
- 期刊
- 济(108807)
- 经济(108807)
- 研究(70395)
- 中国(42615)
- 管理(38127)
- 财(35962)
- 科学(35386)
- 学报(35272)
- 农(30982)
- 大学(28473)
- 学学(27023)
- 技术(24434)
- 教育(23209)
- 农业(22008)
- 经济研究(20091)
- 财经(19816)
- 融(19092)
- 金融(19092)
- 经(17179)
- 业经(16570)
- 统计(14814)
- 问题(14676)
- 贸(13700)
- 策(13340)
- 技术经济(13242)
- 业(13178)
- 世界(12495)
- 决策(11876)
- 国际(11700)
- 科技(10938)
共检索到347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果庆
中国FDI产业在空间与产业发生双重集聚现象。FDI产业的集聚如何帮助我国内资产业转换结构,又如何扩大地区内资产业发展差距,这是具有学术和政策研究价值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文基于Logistic函数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LPSTR)模型,以2003-2011年数据检证了FDI产业的双重集聚溢出对内资产业增长机制及其结构转换效应。结果表明,FDI产业集聚通过内资产业生产函数转换提升了我国内资产业结构,同时还扩大了地区内资产业发展差距。因此,我国要改善低机制地区投资环境,吸引FDI产业集聚,以FDI产业集聚促进内资产业增长机制转换,从而缩小我国地区产业极差,同时,还要建立产业创新机制,营造核心技术,以防高机制产业对FDI产业技术的过度依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和东 居茹
构建技术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整合框架,探析基于吸收能力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机制;收集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测度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大小,检验并测算其各自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FDI的溢出效应;(2)追赶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3)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引致的技术吸收能力门槛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促进并利用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FDI 技术溢出 门槛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胜兵 杨文虎
本文采用根据数据本身隐含信息进行内生分组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考察FDI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各省的FDI进出口效应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工资水平、基础设施和开放度与FDI的贸易效应正相关,外资在工资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好或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对进出口的互补效应更强;市场规模对FDI贸易效应的影响具有双门限的非对称特征,外资在市场规模较大或较小的地区对进出口的互补效应更为突出。最后,本文指出了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FDI 互补效应 替代效应 PSTR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邵汉华 汪元盛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结构市场化是新时期产业结构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由之路。使用2001~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PSTR模型对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水平与市场化水平等转换变量,在高、低区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只有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制度环境达到一定程度,金融结构市场化导向的增强才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由于中国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结构市场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具有较大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果庆 杨怡爽
本文采用普适性产业集聚指数和集中度结合方法,对2003年和2008年全国38个FDI工业和31个地区FDI工业的集聚强度进行计算和显著检验。结果表明,FDI工业显著集聚,但强度有下降趋势。进一步显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FDI工业的参与度最高,已处于受控状态,东部对FDI工业依存度较高,中部和西部的FDI工业参与度很小。因此,我国要努力调节FDI工业的产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促进东部与中部、西部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构建高端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有效保护我国产业安全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关键词:
FDI工业 集聚强度 显著检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海波 焦翠红 林秀梅
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运用我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不仅支持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U"型关系的存在,还表明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限效应。当前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已进入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尚未跨越经济发展水平的临界值,人力资本集聚并不利于这些省份产业结构改善。进一步,为克服由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双向因果关系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重新进行检验,发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丽丽 范爱军
基于中国28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门限模型分析方法,本文对空间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联进行了考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集聚水平介于0.0155和0.0492之间最有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尽管研究表明目前空间集聚主要通过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但推动空间集聚形式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化,将有利于发挥集聚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并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海波 焦翠红 林秀梅
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运用我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不仅支持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U"型关系的存在,还表明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限效应。当前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已进入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尚未跨越经济发展水平的临界值,人力资本集聚并不利于这些省份产业结构改善。进一步,为克服由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双向因果关系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重新进行检验,发现所得结果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结果相一致,表明本文结论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保乾 胡童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日趋显著。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实证分析2004-2016年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FDI路径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依赖经济周期具体阶段而呈现出两区制特征,其中区制1、区制2分别代表经济状态波动平缓区制和经济状态波动剧烈区制,并且不同区制下变量间具有不同的动态关系。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显示,区制1中人民币升值促进了FDI流入,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制2中则相反,并且两区制下FDI流入对产业结构调整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区制2中的响应程度明显大于区制1。因此,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避免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过大,增加FDI流入,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淑娟 王晓天
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同一产业对货币政策具有相同反应的假设,本文建立非线性STVEC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双重非对称性,并将金融加速器研究拓展到产业层面。首先,我国货币政策对同一产业的影响在不同经济状态下表现非对称性,对各产业的影响中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其次,在相同经济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主要原因是不同产业在要素密集度和企业类型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效应 双重非对称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保乾 胡童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日趋显著。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实证分析2004-2016年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FDI路径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依赖经济周期具体阶段而呈现出两区制特征,其中区制1、区制2分别代表经济状态波动平缓区制和经济状态波动剧烈区制,并且不同区制下变量间具有不同的动态关系。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显示,区制1中人民币升值促进了FDI流入,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乔发栋 庞丽 王铮
文章通过使用面板门限模型验证了我国29个省市的FDI对各自省市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地区FDI流入量的不断变化,FDI与东中西三个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形成之间均呈现具有明显门限特征的非线性关系。在东部地区,FDI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始终存在着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特征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FDI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均具有短期抑制和长期培育效应,在西部地区,FDI的培育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FDI 企业创新能力 门限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方平 王少平
本文应用非线性光滑转换面板数据模型,从微观层面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公司的投资传导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在总体上具有微观有效性;非线性效应体现在:当公司利润率处于6.75%左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处于中间机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最弱,而信用渠道效应最强;而当公司利润率小于-12%或大于25%左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处于外机制,此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最强,而信用渠道效应最弱;在两机制间,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光滑转换,转换速度为221.467。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利率调控优先于信用调控投资的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肖攀
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利用30省市1999~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医疗贫困、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呈现鲜明的门槛特征。在各自门槛水平前后,农村金融发展对医疗贫困的影响始终表现为促进,并且促进效应随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对收入贫困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但抑制效应只有在跨越门槛之后才能有效显现;对教育贫困的影响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但仅抑制效应显著。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不仅存在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且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多维减贫 门槛效应 PSTR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胜 李斌
文章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为吸收因素构建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并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阀值转换条件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平滑转换机制效应;在参数异质性假设条件下,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上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