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0)
2023(9608)
2022(8007)
2021(7484)
2020(6135)
2019(13896)
2018(13543)
2017(24850)
2016(13515)
2015(15308)
2014(15031)
2013(14769)
2012(13882)
2011(12930)
2010(12589)
2009(11494)
2008(11181)
2007(9741)
2006(8627)
2005(7901)
作者
(39694)
(33360)
(33323)
(31649)
(20944)
(16002)
(15057)
(13082)
(12768)
(11626)
(11621)
(11342)
(10743)
(10687)
(10687)
(10251)
(9899)
(9660)
(9445)
(9415)
(8463)
(8194)
(8091)
(7612)
(7385)
(7345)
(7206)
(7081)
(6808)
(6716)
学科
(62249)
经济(62186)
管理(32326)
(28110)
方法(24104)
数学(22136)
数学方法(21987)
中国(19995)
(19960)
企业(19960)
地方(16501)
(16263)
(13441)
(12719)
(12205)
(12119)
贸易(12114)
(11763)
业经(10780)
农业(10777)
地方经济(10159)
(10116)
金融(10107)
环境(9990)
(9912)
银行(9890)
(9665)
(9652)
(8212)
(7986)
机构
大学(194632)
学院(192628)
(86914)
经济(85405)
研究(77860)
管理(67706)
中国(59597)
理学(58005)
理学院(57195)
管理学(56222)
管理学院(55868)
科学(47194)
(42835)
(40000)
(37632)
研究所(36944)
(34811)
中心(34422)
财经(30251)
经济学(28675)
(28473)
业大(28125)
(27799)
(27697)
农业(27530)
北京(27308)
(27080)
师范(26783)
经济学院(25884)
科学院(24163)
基金
项目(135129)
科学(107468)
基金(100466)
研究(97534)
(90247)
国家(89637)
科学基金(74780)
社会(64480)
社会科(61203)
社会科学(61190)
基金项目(52712)
(49672)
自然(46811)
自然科(45713)
自然科学(45698)
自然科学基金(44882)
(43932)
教育(43840)
资助(40687)
编号(37228)
重点(31973)
(31198)
(31050)
成果(30490)
国家社会(28645)
中国(27954)
(27541)
课题(26997)
教育部(26223)
创新(26152)
期刊
(93145)
经济(93145)
研究(60793)
中国(40988)
学报(33610)
科学(31592)
(31481)
(26715)
大学(25110)
管理(24136)
学学(23803)
农业(21796)
教育(20610)
(17325)
金融(17325)
经济研究(16690)
财经(15407)
技术(14963)
(13503)
业经(13128)
问题(12798)
(12489)
(12098)
世界(11437)
资源(11204)
国际(10934)
(9203)
统计(9102)
科技(8715)
技术经济(8627)
共检索到292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米运生  李永杰  
在开放模型中,区域FDI的内生程度是较高的。对大国经济来说,FDI区域配置效率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FDI配置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就动态趋势而言,东部总体优势相对减弱,其它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综合优势较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国家、区域间和区域内三个层面上,FDI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国家层面上,市场潜力、公共资本等因素权重较大。在区域间,区位、知识与技术、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作用比较关键。在区域内部,各因素重要性各异。最后,就提高FDI区域配置效率问题,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米运生  
帕累托式的FDI空间配置有利于区域协调增长。本文研究表明,中国FDI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明显。在动态趋势方面,东部优势减弱,中部综合优势明显。在国家、区域间和区域内3个层面上,FDI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国家层面上,市场、公共资本等因素权重较大。在区域间,区位、知识与技术、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较关键。在区域内部,各因素重要性各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宋敏  杨紫雯  易路平  
政策本体是制度运行的基础,系统地梳理和总结试点地区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进而推进宅基地利用与管理政策的制度化、法制化。对我国首批14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不含西藏拉萨)2015—2019年年间颁布的261份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与比较,揭示了试点地区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的总体特征并比较了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就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四个维度而言,各试点地区出台的改革政策对各维度的关注度存在差异,其中对宅基地权益取得与保障维度的关注度最高,其他依次为宅基地管理维度、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维度和宅基地有偿使用维度;改革政策总体表现出政策完整性有待提升、政策力度较强、政策协同性有待加强三方面特征。(2)从区域差异看,东、中、西部政策在政策重点、政策内容和政策强度三个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建议系统总结宅基地制度改革经验并加强地区交流与经验借鉴,提升各类改革政策的协同性,重视政策的区域差异性,从而形成完善的宅基地利用与管理制度体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米运生  程昆  
不同用途之间的生产与配置效率的对称即能实现资本的帕累托最优。基于此理,本文对中国FDI生产与配置效率的区域特征及其区域经济收敛含义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发现是:(1)我国FDI边际生产效率从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减;FDI区域经济贡献则按中部、东部、东北和西部依次递增。(2)FDI促进了中部向东部经济的收敛,但继续拉大东北、西部与东部之间的经济差距。(3)四大区域作为整体,具有较高的FDI配置效率,但区域间并无显著差异。(4)FDI配置与生产效率呈非对称性特征:除中部之外,其它三大区域FDI配置效率均不显著且与生产效率不匹配。基于区域间FDI配置与生产的对称性目标,本文提出优化FDI区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明鹏  韩文丽  
文章结合我国1999—2006年经济统计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集,对我国各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以及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地区之间资本配置都是有效率的,但资本配置效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共同的规律,在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较低。相反,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竞争的行业资本配置效率较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玉林  马运鹏  
研究目标:科学测度中国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深入分析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方法:运用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测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运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模型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较小且较为相近;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绝对差异经历了"上升-下降"的过程。具体来看,东部区域绝对差异经历了先降后升最后又微弱下降的态势,中部区域的绝对差异总体波动幅度较大,后期呈下降趋势,西部区域的绝对差异趋于缩小态势。样本考察期内,东中西部区域均未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区域不仅都存在σ收敛,也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创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更科学的测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而研究其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情况。研究价值:揭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及演变趋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红光  李浩华  王云平  
在总结我国产业跨区域转移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2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主要以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为主,西部地区虽然承接了大量的资源开采型产业,但其投资的加快也引起了中东部地区相关制造业的增长,即间接隐性产业转出。未来,具有资源指向性的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加工制造环节以及部分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将会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具有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生产环节将会进一步在东部地区集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青  陈志刚  陈逸  
本文基于经济学上的择优分配原理,结合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特点,提出了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的内涵及其计量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大陆近十年的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建设用地的区域配置效率可以界定为建设用地用于不同地区开发建设时所获得的整体利用效率,其高低可以以不同地区建设用地边际产出差异之大小来衡量。实证评价的结果也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经历了一个波动变化阶段。为优化配置效率,今后应提升低效用地区域的土地边际产出,并考虑将更多的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于边际产出效率较高的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忠辉  陈同斌  周立祥  
本文把中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3个区域,根据1980—1995年的农业统计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化肥施用变化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计算了在现有施肥技术水平和施肥条件下,不同区域的化肥边际产量,并估算了边际产量为0时全国化肥总需求量和可能达到的粮食产量,分别为4649×104t和62378×104t。比较了不同区域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区域间进行化肥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庞英  李树超  周蕾  孙巍  
提高生活水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是保证这一主题实现的必要手段。文章基于非参数生产前沿面理论,将资源配置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分析中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以来,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时空特征、变化态势以及主要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及其三大流域粮食生产资源投入要素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平均水平是上升和改善的;中国及其三大流域制约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是产出规模效率。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力度以提高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效消除制约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最大程度地发挥规模效益;同时还应根据市场化进程中我国粮食生产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适时做出进一步激励粮食生产、最大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安排,同时这也是弥补市场失灵、稳定粮价、促进粮食高产稳产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云燕   张硕  
文章基于全局参比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在刻画其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标准差椭圆、条件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揭示了区域生态效率的热点迁移过程、分布动态演化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持续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阻碍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生态效率热点区域逐渐收敛,分布重心向东北迁移,表现出“东南—西北”向心集聚、“东北—西南”空间发散的分布发展态势。在非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生态效率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增长性,中高效率以上层次省份生态效率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在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间生态效率存在趋同性,而高效率及以上层次省份不易与相邻省份产生空间关联作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波动下降,区域间与区域内差异分别为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与次要来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盛鹏飞  杨俊  
基于非径向非意愿投入距离函数构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框架,采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探讨了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较低;全国层面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主要由煤炭非效率导致,而东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主要由石油非效率造成;整体上煤炭非效率对全要素能源非效率的贡献在样本期内逐渐下降,而清洁能源非效率的贡献则明显增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名勇  郑丽楠  
文章基于中国1997—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对于综合效率的贡献大于规模效率的贡献。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研究期内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及其时间变化相对不大,同时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呈一定的收敛趋势,东北地区呈一定的发散趋势。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但空间正相关性呈减弱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甜   陈中  
文章基于2014—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测度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并分析其区域差异与收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并以2018年为转折点呈现不同演化特征;2018年后东部地区存在σ发散特征,中部地区不具备典型σ收敛特征,而西部地区呈σ收敛趋势;全国层面存在显著条件β收敛趋势。为此,提出释放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完善制度体系,实施差异化生态环境治理措施;推进治理均衡化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收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华容  散长剑  
本文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2001-2010年28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对影响FDI配置效率的若干因素及其门限特征进行检验,并据此分析FDI配置效率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研发强度和市场结构等因素对FDI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当各种影响因素处于适度范围内时,FDI表现出较高的配置效率;而在跨越特定门限值时,FDI的配置效率相对较低,甚至表现出负的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