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7)
- 2023(9896)
- 2022(8310)
- 2021(7694)
- 2020(6635)
- 2019(15514)
- 2018(14976)
- 2017(28478)
- 2016(15543)
- 2015(17869)
- 2014(17896)
- 2013(18124)
- 2012(17249)
- 2011(15811)
- 2010(15604)
- 2009(14608)
- 2008(14581)
- 2007(13037)
- 2006(11130)
- 2005(10203)
- 学科
- 济(74580)
- 经济(74525)
- 管理(39405)
- 业(37685)
- 方法(33530)
- 数学(30598)
- 数学方法(30394)
- 企(26984)
- 企业(26984)
- 中国(21913)
- 农(20263)
- 贸(16601)
- 贸易(16596)
- 易(16204)
- 地方(16091)
- 学(15781)
- 财(15437)
- 农业(13912)
- 环境(13064)
- 业经(12870)
- 制(11984)
- 银(10595)
- 融(10580)
- 金融(10578)
- 银行(10558)
- 和(10532)
- 行(10176)
- 地方经济(9814)
- 划(9211)
- 发(9007)
- 机构
- 大学(235126)
- 学院(232289)
- 济(105757)
- 经济(103930)
- 研究(88069)
- 管理(85010)
- 理学(73382)
- 理学院(72416)
- 管理学(71249)
- 管理学院(70802)
- 中国(66950)
- 科学(54180)
- 京(50863)
- 所(46033)
- 财(44673)
- 农(42416)
- 研究所(42335)
- 中心(39176)
- 财经(36292)
- 业大(35027)
- 经济学(34755)
- 农业(33735)
- 江(33191)
- 经(33161)
- 北京(32488)
- 经济学院(31538)
- 院(31356)
- 范(30883)
- 师范(30605)
- 科学院(27839)
- 基金
- 项目(156678)
- 科学(123579)
- 基金(116029)
- 研究(111760)
- 家(102811)
- 国家(102089)
- 科学基金(85699)
- 社会(72803)
- 社会科(69129)
- 社会科学(69111)
- 基金项目(61053)
- 省(58280)
- 自然(54569)
- 自然科(53262)
- 自然科学(53244)
- 自然科学基金(52313)
- 划(50865)
- 教育(50270)
- 资助(47796)
- 编号(43358)
- 重点(36482)
- 部(36026)
- 发(35561)
- 成果(35172)
- 创(31990)
- 国家社会(31603)
- 中国(31103)
- 科研(30552)
- 教育部(30365)
- 课题(30299)
- 期刊
- 济(111200)
- 经济(111200)
- 研究(68369)
- 中国(43487)
- 学报(39349)
- 农(37994)
- 科学(36365)
- 财(33340)
- 大学(28858)
- 管理(28405)
- 学学(27318)
- 农业(26027)
- 融(20000)
- 金融(20000)
- 教育(19781)
- 经济研究(19418)
- 技术(18495)
- 财经(18261)
- 业经(16128)
- 经(15874)
- 问题(15430)
- 业(15081)
- 贸(14688)
- 世界(12845)
- 国际(12738)
- 资源(12713)
- 技术经济(12173)
- 统计(11619)
- 版(11385)
- 理论(10153)
共检索到340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基于IPAT方程,本文将中国1990~2008年间CO_2排放量变化分解为人口因素驱动、经济因素驱动和技术因素驱动,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对各驱动因素的驱动效应和驱动程度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法对中国2011~2025年间CO_2减排界域按照CO_2排放量下降和零增长进行划定预测。最后,本文从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创新角度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松 贺灿飞
基于我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特点,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a方法对我国1990~2007年的CO2排放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我国CO2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CO2排放的主要原因,人口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分地区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效应对CO2排放量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口效应使东部地区碳排放增加,使中西部地区碳排放降低,能源利用结构变化对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小。因此,要降低我国的CO2排放,需要针对地区特点制定不同的政策,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中西部地区需要逐步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强度 碳排放 CO2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和LMDI分解法,对1990~2008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效应测算与贡献率分析,研究表明:CO2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排放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刺激CO2排放量增长,排放强度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抑制CO2排放量增长,但这种抑制作用难以抵销由经济效应拉动的CO2排放量的增长。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叶 王道平 赵耀
物流活动是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从省域层面对我国物流作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比较分析,对于从宏观上掌控各省域物流作业碳排放量及省域物流作业节能减排目标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省域物流作业CO2排放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不同能源的CO2排放因子及排放系数。然后,以物流作业直接能耗法核算我国各省域2008年物流作业的CO2排放指标,包括各省域的CO2排放量和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省域之间物流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存在着地域不平衡性,CO2排放量中东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西部省域,而单位货物周转CO2排放量西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中东部省域。最...
关键词:
省域 低碳 物流作业 碳排放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潇潇 蒋金荷
居住建筑作为能耗使用部门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节能减排工作对减少CO2排放量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Bottom-up评估方法对中国居住建筑的CO2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对影响其排放量的经济社会因素进行了指数分解分析。核算结果表明,1996~2011年居住建筑CO2排放量增长了1.12倍,年均增长5.14%。住宅碳排放系数和平均家庭规模变化均使居住建筑排放量减少,而建筑能源强度、人均居住面积和总户数的增加对居住建筑CO2排放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增进作用大于减弱作用,最终居住建筑CO2排放量增加。节约用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进用能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社会结构调整等经济社会措施对降低居住建筑C...
关键词:
居住建筑 碳排放 建筑节能 经济社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军 耿建
我国经济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含碳资源,使得空气中CO2含量明显升高,随着"温室效应"、"低碳经济"等相关概念的普及,人们日益关注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本文以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ECM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得出主要结论,以期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量 协整 回归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希和 周叶 刘晨晨 白晓松
给出了省域物流行业SO2排放量测量模型,测算了不同能源的SO2排放系数;然后以物流作业直接能耗法来核算我国各省域2010年物流行业的SO2排放量,包括各省域的SO2排放量和单位货物周转SO2排放量,并进行了同种能源含硫和脱硫(低硫)SO2排放系数对比分析以及SO2总排放量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物流行业使用含硫能源与脱硫(低硫)能源所排放的SO2量相差很大;我国省域之间物流活动产生的SO2排放量存在着地域不平衡性,SO2排放量中东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西部省域,而单位货物周转SO2排放量西部大部分省域要高于中东部省域。最后,根据物流行业的特点,分别从脱硫技术研发、运输结构调整、清洁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倡...
关键词:
省域 物流行业 SO2排放量 减排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博峰 赵楠 冯恺
研究和分析了城市CO2排放的核心驱动力和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化水平和城市CO2排放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上升是城市CO2排放的主体驱动力,而城市地理位置、空间形态和城市所采取的低碳政策是城市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驱动力的差异,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均CO2排放往往低于全国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均CO2排放往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地理位置对城市CO2排放的影响是长期和不易改变的,主要通过影响城市的采暖和制冷来影响城市CO2排放;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则是中长期的,密集程度高,空间布局紧凑的城市其人均CO2排放水平往往较低;城市...
关键词:
城市CO2排放 驱动力 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福源,宋林华,王静
对石林地区两个研究点土下20、40和60cm土壤CO2浓度和土壤CO2排放量的昼夜变化进行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土壤CO2排放量除受环境因子影响之外,还受土壤CO2浓度所控制。土壤CO2浓度和土壤CO2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用来解释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温度对土壤CO2排放量的影响,即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和温度升高是通过影响土壤空气中CO2的形成速率,导致土壤CO2浓度升高,从而促进土壤CO2的排放。
关键词:
土壤CO2浓度 土壤CO2排放 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曙东 赵明正 王传星 李斌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制定需要依据科学合理的CO2排放量测算。现有的IPCC提供的CO2排放量计算方法仅考虑一次能源燃料所产生的CO2,未考虑到二次能源省际调配的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各省CO2排放情况。本研究提出了考虑二次能源省际调配情况下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并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对各省能源消费CO2排放量进行了计算。考虑二次能源省际调配后,传统的能源大省如内蒙古、山西的CO2排放总量下降,东部沿海省份的CO2排放总量上升。中西部地区的CO2排放强度仍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加工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导致了西部地区的CO2排放强度偏高。建议中央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
关键词:
CO2排放 IPCC 二次能源 计算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齐中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秀香 张婷
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出口扩大对环境(CO_2)的影响,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人均CO_2排放量的大量增加,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却减少了人均CO_2的排放。由此可以推断,如果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实施更严格的环境管制,可以实现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建坤
一个国家CO2排放峰值一般出现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之后,经济呈内涵式发展,GDP增速趋缓,能源消费弹性下降,能源消费增长缓慢,且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满足消费,化石能源消费不再增加。CO2排放达峰值时,其GDP的CO2强度年下降率要大于GDP年增长率,单位能耗的CO2强度年下降率大于能源消费的年增长率。因此,合理控制GDP增速,强化节能以大幅度降低GDP能源强度,改善能源结构,降低单位能耗的CO2强度是促使CO2排放尽快达到峰值的重要措施。到2030年前后,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趋于内涵式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单位GDP能源强度仍可争取保持年均3%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宏武 时临云
对1991~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年均增长较快的是能源加工、有色金属、钢铁和电力煤气等基础原材料行业,钢铁、化学和建材业则是CO2排放的主要行业;在影响中国工业行业CO2排放的诸因素中,经济规模是最大的增排驱动因素,能源效率和经济效率是两个较大的减排驱动因素,而能源转换在诸影响因素中驱动力最小且各行业的驱动方向差别较大,只有电力煤气、矿业和能源加工等属于减排驱动;中国CO2减排对策至少可以从能源转换、能源效率、经济效率、经济规模等方面来着手进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豹 张志强 曲建升 熊永兰
以人均CO2排放量为测度指标,定量计算了1999—2011年中国省域人均CO2排放的时间特征和空间演化特征,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人均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人均CO2排放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动变化趋势;集聚性呈先波动减小、后增加趋势;空间正相关性随距离增加减弱;人均CO2排放与人均GDP(1999年不变价)相关性减弱。2中国省域人均CO2排放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各省域人均CO2排放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空间集群效应。3影响人均CO2排放量的最大驱动因子是碳排放强度,其次依次为劳动适龄人口比例、年末总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GDP(1999年不变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