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0)
- 2023(9134)
- 2022(7427)
- 2021(6765)
- 2020(5596)
- 2019(12815)
- 2018(12067)
- 2017(22427)
- 2016(12025)
- 2015(13341)
- 2014(12640)
- 2013(12602)
- 2012(11497)
- 2011(10569)
- 2010(10157)
- 2009(9200)
- 2008(8960)
- 2007(7509)
- 2006(6494)
- 2005(5658)
- 学科
- 济(52748)
- 经济(52699)
- 管理(31939)
- 业(29701)
- 方法(25554)
- 数学(23871)
- 数学方法(23705)
- 企(21864)
- 企业(21864)
- 中国(16527)
- 贸(14812)
- 贸易(14807)
- 易(14582)
- 农(13692)
- 财(11654)
- 学(11002)
- 环境(10585)
- 业经(9930)
- 农业(9211)
- 制(8539)
- 银(7891)
- 银行(7848)
- 出(7654)
- 划(7645)
- 行(7570)
- 融(7515)
- 金融(7515)
- 关系(7274)
- 技术(7271)
- 发(6874)
- 机构
- 大学(177976)
- 学院(174349)
- 济(82111)
- 经济(81121)
- 研究(66987)
- 管理(64965)
- 理学(57620)
- 理学院(56949)
- 管理学(56006)
- 管理学院(55716)
- 中国(50236)
- 科学(41733)
- 农(37807)
- 京(37446)
- 所(34539)
- 财(32689)
- 研究所(32336)
- 业大(30878)
- 农业(30451)
- 中心(29050)
- 财经(27557)
- 经济学(27234)
- 经(25649)
- 经济学院(24803)
- 院(23618)
- 北京(23533)
- 江(22042)
- 科学院(21772)
- 财经大学(20981)
- 农业大学(20373)
- 基金
- 项目(127203)
- 科学(100868)
- 基金(97562)
- 家(89481)
- 国家(88860)
- 研究(84008)
- 科学基金(74684)
- 社会(58218)
- 社会科(55529)
- 社会科学(55517)
- 基金项目(51286)
- 自然(49652)
- 自然科(48618)
- 自然科学(48600)
- 自然科学基金(47811)
- 省(45747)
- 划(40679)
- 资助(39571)
- 教育(37640)
- 重点(29364)
- 部(29254)
- 编号(28815)
- 发(27238)
- 创(26756)
- 国家社会(26578)
- 中国(25628)
- 科研(25413)
- 创新(25296)
- 计划(25092)
- 教育部(24726)
共检索到244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勇 郭菊娥 孟磊
我国正处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刺激经济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观测期,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对1997-2004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CO2排放量变动进行了7因素的分解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CO2排放上升的主要驱动力,能源节约是驱动我国CO2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国内最终需求、出口成长以及出口结构变动均推动CO2排放上升,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变动以及能源替代表现出了对CO2排放的抑制影响等。同时,在我国经济"三步走"目标的前提下,结合能源节约设计了CO2排放的3类情景,给出了未来CO2排放的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洪久 胡彦蓉 刘大为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CO2排放是大势所趋。通过对江苏省1996~2010年GDP、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率、人均收入、能源效率等因素和CO2排放量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江苏CO2排放的因素主要有GDP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其中GDP呈正向驱动效应,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呈负向驱动效应,且GDP对CO2排放的影响超过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同时,预测结果表明:江苏CO2的总体排放量仍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长7.34%。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节能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CO2排放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 江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凯 肖燕 李志苗 刘浩龙
本文基于"自下而上"法估算了1993~2012年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量,并对其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LMDI分解技术辨识与分解4个时段(1993~1997年、1998~2002年、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中影响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量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对CO_2排放量的贡献值。结果显示:20年来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增长态势明显;其中旅游交通是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的核心部门,年平均比重分别为88.51%和77.42%,旅游住宿次之,旅游活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亚东 张永红 丁涛 蔡靖雍
近年来,中国CO2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有效地抑制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研究中国CO2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本文计算了中国1980-2010年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的CO2排放量,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法分析研究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的CO2排放特征,探讨影响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CO2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经济的规模效应是影响中国产业部门CO2排放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和能源消费强度,CO2的减排效果远远高于降低第一、三产业,结构因素的减排效果要高于效率因素;民生部门的CO2排放量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因素(富裕度)是民生部门CO...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博峰 赵楠 冯恺
研究和分析了城市CO2排放的核心驱动力和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化水平和城市CO2排放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上升是城市CO2排放的主体驱动力,而城市地理位置、空间形态和城市所采取的低碳政策是城市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驱动力的差异,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均CO2排放往往低于全国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均CO2排放往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地理位置对城市CO2排放的影响是长期和不易改变的,主要通过影响城市的采暖和制冷来影响城市CO2排放;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则是中长期的,密集程度高,空间布局紧凑的城市其人均CO2排放水平往往较低;城市...
关键词:
城市CO2排放 驱动力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武元 姚烺亭
首先对中国1994—2017年不同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各行业CO_2排放的变化量分解为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促进各行业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则是抑制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在不同行业中对CO_2排放的作用机制不同。总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CO_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是对各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还比较有限。最后,分别就各行业的碳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武元 姚烺亭
首先对中国1994—2017年不同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各行业CO_2排放的变化量分解为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促进各行业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则是抑制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在不同行业中对CO_2排放的作用机制不同。总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CO_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是对各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还比较有限。最后,分别就各行业的碳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闫云凤 杨来科 张云 黄敏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和结构分解分析,定量分析了我国CO2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促进我国CO2排放增长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而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效率效应。从最终需求角度看,资本投资和城市居民消费增加是CO2排放增长的两大主要来源,农村居民、政府消费和净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从部门来看,机械设备制造业、旅客运输等服务业以及建筑业是CO2排放增长的三大部门。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杨来科
文章在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改进投入产出模型,消除中间投入中进口产品国外CO2排放的影响,计算国内直接碳排放强度矩阵;然后根据现有投入产出表,测算并比较1987年、1997年和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并利用两极分解法对1987~1997年和1997~2007年两个跨期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情况进行结构分解,对比分析效率效应、生产结构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影响;最后立足于行业部门碳排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部门 出口贸易 CO2排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和LMDI分解法,对1990~2008年间中国CO2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效应测算与贡献率分析,研究表明:CO2排放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排放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刺激CO2排放量增长,排放强度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抑制CO2排放量增长,但这种抑制作用难以抵销由经济效应拉动的CO2排放量的增长。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龙志和 陈青青
在测算我国1997~2007年间省级CO2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对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并以此建立面板数据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模型,研究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考察期中全国和东部地区EKC曲线呈倒N型,中、西部地区CO2排放量则随人均GDP单增,工业比重及煤炭消费比重的降低都将导致CO2排放量的减少。
关键词:
CO2排放 区域 面板数据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青青 龙志和
提出面板数据空间误差分量模型,采用基于广义矩估计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方法,研究1997-2007年间,我国省级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级CO2排放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CO2排放较多的省份往往会影响邻近地区的CO2排放;CO2排放量与人均GDP呈倒N型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未考虑空间相关性时,CO2排放转折点为人均GDP 51 730元,我国目前仍处于CO2排放量上升期;采用面板数据空间误差分量模型修正后,CO2排放下降转折点为人均GDP约53 237元,较未考虑空间因素时有所提高,省际间的空间相互影响,对CO2排放下降转折点的人均GDP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证研究结果同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贺春 高诚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法的思路,构建CO2排放和能源消费分解扩展模型,深入挖潜影响我国CO2排放的各项驱动因素。同时,以2000-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探索碳排放总量与能源结构、能耗强度、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等重要国民经济发展指标间的驱动关系。结果显示:CO2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而经济增长与能耗强度是其主要驱动因素;所构建模型对影响CO2排放有关因素的分解与量化效果较好,可为日后监控我国CO2排放水平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贵景 常克亮 陈慧琴 施智杰
基于消费者责任原则计算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的CO_2排放量,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析2001—2016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_2排放生产侧和消费侧九个影响因素的贡献值和贡献率,认为发电量效应、碳强度效应、人均GDP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_2排放量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电力生产结构效应、化石能源转换效率和用电效率效应是主要抑制因素;发电量效应、化石能源转换效率和人均GDP是造成三地电力工业CO_2排放差异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