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8)
- 2023(11938)
- 2022(9843)
- 2021(9138)
- 2020(7193)
- 2019(16816)
- 2018(16107)
- 2017(31238)
- 2016(16343)
- 2015(18259)
- 2014(18037)
- 2013(18315)
- 2012(17480)
- 2011(16143)
- 2010(16166)
- 2009(15084)
- 2008(15078)
- 2007(13469)
- 2006(12313)
- 2005(11722)
- 学科
- 济(88641)
- 经济(88558)
- 业(47688)
- 管理(46940)
- 企(36622)
- 企业(36622)
- 方法(34456)
- 数学(31232)
- 数学方法(31128)
- 中国(27602)
- 农(21825)
- 地方(21767)
- 财(20666)
- 贸(18209)
- 贸易(18192)
- 易(17667)
- 业经(17509)
- 融(15950)
- 金融(15950)
- 制(15927)
- 农业(14976)
- 银(14940)
- 银行(14925)
- 行(14568)
- 环境(13239)
- 地方经济(13089)
- 发(12970)
- 学(12768)
- 务(12559)
- 财务(12544)
- 机构
- 大学(245851)
- 学院(244904)
- 济(121017)
- 经济(119146)
- 管理(92201)
- 研究(92013)
- 理学(78064)
- 理学院(77214)
- 管理学(76367)
- 管理学院(75900)
- 中国(74227)
- 财(56138)
- 京(52670)
- 科学(49038)
- 所(46244)
- 财经(44340)
- 研究所(41195)
- 经(40595)
- 中心(40467)
- 经济学(39628)
- 农(36633)
- 经济学院(35811)
- 江(35485)
- 北京(34697)
- 财经大学(33149)
- 院(32693)
- 范(30514)
- 师范(30255)
- 业大(29815)
- 州(28603)
- 基金
- 项目(153034)
- 科学(123193)
- 基金(115632)
- 研究(113238)
- 家(100093)
- 国家(99327)
- 科学基金(85648)
- 社会(77874)
- 社会科(74299)
- 社会科学(74285)
- 基金项目(59659)
- 省(55282)
- 自然(52264)
- 自然科(51102)
- 自然科学(51087)
- 教育(50400)
- 自然科学基金(50242)
- 资助(48282)
- 划(47075)
- 编号(42778)
- 发(38213)
- 部(36237)
- 成果(34678)
- 重点(34224)
- 国家社会(34105)
- 发展(31901)
- 教育部(31885)
- 创(31403)
- 展(31379)
- 中国(31350)
- 期刊
- 济(139057)
- 经济(139057)
- 研究(84206)
- 中国(51873)
- 财(42813)
- 管理(37551)
- 农(34327)
- 科学(33286)
- 学报(32681)
- 融(31753)
- 金融(31753)
- 大学(25782)
- 经济研究(24631)
- 学学(24387)
- 财经(23842)
- 农业(23626)
- 业经(21381)
- 教育(20852)
- 经(20650)
- 技术(19266)
- 问题(18709)
- 贸(17972)
- 国际(16858)
- 世界(15748)
- 技术经济(13565)
- 业(13479)
- 商业(12186)
- 统计(11986)
- 经济问题(11414)
- 经济管理(11192)
共检索到393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叶红雨 曾芒
国内学者对增发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董事会拟增发公告效应上,对增发的中长期效应较少涉及,虽然对增发公告效应的研究也很有意义,但对于倡导理性的投资者而言,则其重要性不如增发的中长期效应。本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窗口内考察了我国A股市场1998—2004年间获准增发上市公司增发的中长期效应和增发上市日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拟增发公告效应出现5%-10%负效应基础上,流通股股东增发的中长期效应继续出现显著的负效应,并且流通股股东的超额收益率与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和增发价格折扣率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因素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军 姜富伟 杨桦
动量效应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一直是金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利用经典金融学以外的方法来对动量效应进行研究。本文从行为金融的视角出发,对投资者理性特征影响动量效应的机制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短期动量效应。投资者异质信念加剧了动量效应并延长了其持续时间。处置效应对动量效应的大小和久期具有抑制作用。投资者过度自信会加剧动量效应,但是本文没有发现过度自信影响动量效应持续时间的证据。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投资者理性特征对动量效应的影响提供了实证支持,并对投资领域动量策略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动量效应 投资者理性 行为金融 中国市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汉昌
我国资本市场频现的IPO破发现象使投资者情绪与投资策略成为行为金融理论关注的对象。本文选择沪深两市2010-2012年654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上市前后股东户数变化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化,考察投资者对IPO破发的反应。研究发现,IPO破发中小投资者因代表性偏差、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而产生过度反应,而机构投资者因信息优势和技术经验优势而过度自信以至于产生过度反应;由于投资者过度反应,退出股东的势力压倒进入股东的势力,造成破发股在市场上面临着在股东户数减少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降低情形下新一轮股东的大洗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汉昌
我国资本市场频现的IPO破发现象使投资者情绪与投资策略成为行为金融理论关注的对象。本文选择沪深两市2010-2012年654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上市前后股东户数变化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化,考察投资者对IPO破发的反应。研究发现,IPO破发中小投资者因代表性偏差、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而产生过度反应,而机构投资者因信息优势和技术经验优势而过度自信以至于产生过度反应;由于投资者过度反应,退出股东的势力压倒进入股东的势力,造成破发股在市场上面临着在股东户数减少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降低情形下新一轮股东的大洗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余鹏 李芬芳
本文从投资者情绪特征出发,以2007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沪深两市进行增发的A股(非ST)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考察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公司的增发类型及其影响方式,以及对增发前后的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低迷时,公司倾向于公开增发;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公司倾向于定向增发;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投资者情绪的高涨,不论是公开增发还是定向增发,均有利于股东财富效应的增加。
关键词:
投资者 情绪 公司增发 股东财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姚振晔
作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重点与难点,内部人交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如何有效监督内部人交易,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与公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数据,文章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人交易获利能力的影响,发现:(1)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会提高内部人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会抑制内部人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2)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交易的影响在卖出样本中存在截面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样本组和非两职合一样本组更显著;(3)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析发现,基金投资者会提升内部人买入交易的获利能力,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会抑制内部人交易的总体获利能力,其他机构投资者一方面会促进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一方面会抑制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4)机制路径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卖出交易的抑制作用存在提高公司盈余质量、提升治理水平和改善信息披露水平三种机制路径。总之,文章验证了机构投资者影响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推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内部人交易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邓路 王化成
近年来,基于异质信念的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前沿。本文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特殊制度背景,首次从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股价长期市场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后公司股价长期市场表现越差;当发行对象为机构投资者时,异质信念对定向增发后股价的负向作用更加显著。此外,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公司定向增发后的经营业绩变化也与投资者异质信念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假说在公司股权再融资领域中的研究范畴。
关键词:
定向增发 投资者异质信念 长期市场表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迅雷 孙建平
以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为样本期,内设参数期和检验期两个子样本期,研究A股市场增发抑价的度量、成因和信号传递。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国内券商在承销增发新股时并没有遵循投资银行信誉假设理论,其行为乃是一种无模式的模式;行业、承销费用和增发抑价显著负相关,发行量、每股收益和资产负债率则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的信号效应、再融资欲望效应和债务杠杆效应、增发新股供给效应和承销竞争效应的作用十分明显;公司价值通过每股净资产、市净率、每股收益和资产负债率传递信号到增发抑价,传递效力由强到弱,前两者从反面传递,后两者从正面传递,上市公司信号效应、质量效应和债务杠杆效应的作用很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力上 黄冕
本文以2006—2008年6月实施定向增发的2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定向增发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发行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控制的关联人参与定向增发,则定向增发的发行折价率较大,其认购比例越大,折价率越大;在发行过程中,发行对象关注的是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和拟投资项目的风险,发行前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定价的影响不显著;公司的股本规模有着稳定发行价格的作用。
关键词:
定向增发 折价率 增发定价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海霞 王晓亮
上市公司股票定价是定向增发的核心,对中小投资者权益影响较大。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着上市公司大股东锁定较低发行价格的自利行为以及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推动股票价格的大幅涨跌,使其权益遭受损失的现象。如何保护投资者权益?本文基于投资者关注这一视角,分别围绕投资者关注的分类与度量、投资者关注与资产定价、定向增发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与权益保护、定向增发折价问题成因与权益保护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针对现有不足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与重要议题。
关键词:
投资者关注 投资者权益保护 定向增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葛伟 余振
本文利用200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一般上市公司季度数据,研究机构投资者知情交易与特征组合相对超额收益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当机构投资者知情交易变大时,持有盈余价格比高、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高、账面市值比低、价格高、规模大的股票的当期相对超额收益变大,知情机构投资者是理性的。第二,当机构投资者知情交易变大时,持有股息率低、盈余价格比低、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低、账面市值比低、价格低、规模小的股票的未来相对超额收益变大,知情机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知情机构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由于其更关注当期利益,而忽略长期价值投资,不利于维护股市的稳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白兰 朱臻 孙进军
以2006—2010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为样本,系统研究了定向增发过程中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害问题。实证研究发现:面向大股东发行的折价率最高,面向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发行的折价率居中,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折价率最低。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提高了股权集中度,进一步巩固了控制权地位,通过低价发行侵占了中小投资者权益。降低大股东的认购比例、降低资产认购比例、降低增发后与增发前股权集中度之差、减少增发规模、提高公司规模可以有效地制衡大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侵害中小投资者的程度。提高增发前的股权集中度、聘请"十大"券商作为主承销商、改善治理环境、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机构都没有起到约束大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思永
本文研究良好的投资保护环境能否抑制上市公司的财富转移行为,以2006-2010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我们发现地区投资保护程度越高,大股东借助定向增发折价进行财富转移的程度越低。这一研究不仅为我国定向增发中所存在的财富转移提供了佐证,而且对理解宏观投资保护水平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构建完善的定向增发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定向增发 财富转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发礼 林乐芬
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推进,投资者保护提到空前高度。在此背景下,以定向增发定价机制认知推进和大股东认购净效应理论为基础,以大股东利益为导向,探讨其对财富转移行为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大股东财富转移行为虽然显著存在,但投资者保护对其约束机制是有效的,抑制作用是显著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发行收益奇高的定价发行方式导致了高折价现象;财富转移方向与高折价相反的溢价发行现象较为普遍,也源于导致大股东承担更高溢价认购风险的发行定价机制。因此,关于投资者保护等政策约束机制有效、作用路径畅通,而且发行定价机制能直接决定财富转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客观认识我国的投资者保护问题,为提升其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昌宪 郑健壮
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公告前有强烈的动机改变信息披露策略,从而达到影响股价的目的。本文利用2006-2010年沪深A股的定向增发样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不同类型的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信息披露策略影响股票价格。因此,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选择性信息披露现象,值得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重视,警惕操纵股价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A股市场 定向增发 信息披露 股价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