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8)
- 2023(10453)
- 2022(8987)
- 2021(8518)
- 2020(7282)
- 2019(16885)
- 2018(16448)
- 2017(31396)
- 2016(17037)
- 2015(19116)
- 2014(18905)
- 2013(19087)
- 2012(18083)
- 2011(16529)
- 2010(16540)
- 2009(15628)
- 2008(15469)
- 2007(13811)
- 2006(11971)
- 2005(10897)
- 学科
- 济(78331)
- 经济(78274)
- 管理(41837)
- 业(40626)
- 方法(36624)
- 数学(32157)
- 数学方法(31911)
- 企(30925)
- 企业(30925)
- 中国(22277)
- 农(20966)
- 财(18153)
- 贸(16606)
- 贸易(16601)
- 易(16153)
- 学(15785)
- 地方(14804)
- 业经(14733)
- 制(14239)
- 农业(13835)
- 银(11503)
- 银行(11476)
- 环境(11027)
- 行(11015)
- 融(10992)
- 金融(10990)
- 和(10722)
- 务(10708)
- 财务(10692)
- 财务管理(10663)
- 机构
- 大学(251984)
- 学院(250420)
- 济(110143)
- 经济(108075)
- 研究(92260)
- 管理(91467)
- 理学(78493)
- 理学院(77418)
- 管理学(76122)
- 管理学院(75620)
- 中国(70231)
- 科学(56108)
- 京(54446)
- 财(48878)
- 所(47085)
- 研究所(43047)
- 农(42560)
- 中心(41196)
- 财经(39479)
- 江(36446)
- 经(35977)
- 经济学(35762)
- 业大(35754)
- 北京(35140)
- 范(35016)
- 师范(34679)
- 农业(33574)
- 院(33222)
- 经济学院(32424)
- 财经大学(29273)
- 基金
- 项目(164624)
- 科学(129811)
- 基金(121822)
- 研究(118269)
- 家(107188)
- 国家(106395)
- 科学基金(89932)
- 社会(76950)
- 社会科(73161)
- 社会科学(73139)
- 基金项目(64705)
- 省(61646)
- 自然(57460)
- 自然科(56091)
- 自然科学(56070)
- 自然科学基金(55104)
- 教育(53815)
- 划(53035)
- 资助(50942)
- 编号(45895)
- 重点(37769)
- 部(37741)
- 成果(37018)
- 发(36811)
- 创(33075)
- 国家社会(32999)
- 课题(32196)
- 教育部(32145)
- 科研(32009)
- 中国(31760)
共检索到369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李俊峰
以2012年中国2 424个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分析、最近邻距离指数、基尼系数和分布均匀度、热点分析等空间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A级景点呈凝聚分布态势,空间分布均衡度低。人文景点的聚集程度高于自然景点,4A级及以上优质景点的聚集程度低于4A级以下景点。4A级及以上各个景点的服务范围在地域上整体表现为西部大东部小、北方大南方小的特征,其空间结构与交通可达性非常匹配。旅游景点整体上在八大地理分区中呈集中分布,景点一阶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德钦—阿拉善左旗一线以东地区;二阶热点区包括京津、沪宁、浙江、山东半岛、成渝等11个区域;三阶热点区包含京津冀、中原和长三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真真 李盈昌
[目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为了探究其开发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以山西省489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方法]运用最近邻指数、基于Ripley’s函数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测度。[结果](1)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呈中部和东南部密集、其他区域稀少的分布特征;(2)Ripley’s函数分析表明景点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变化有所不同,并在37km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3)核密度分析显示高密度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分区,而北部和西部密度相对较低,一级热点区包括太原-平遥热点核心区、晋城热点核心区和阳泉热点核心区。[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将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划分为晋北和晋西2个单核心均衡发展区,晋中和晋东南2个多核心不均衡发展区,研究结论对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规划开发和管理有重要的参考、借鉴和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真真 李盈昌
[目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为了探究其开发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以山西省489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方法]运用最近邻指数、基于Ripley’s函数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测度。[结果](1)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呈中部和东南部密集、其他区域稀少的分布特征;(2)Ripley’s函数分析表明景点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变化有所不同,并在37km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3)核密度分析显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竟虎 李俊峰
以A级景点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最近邻指数、K指数、热点聚类等方法分析中国2 424个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A级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所有景点的平均可达时间为125.88 min,60%的景点可达时间在90 min以内;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景点的县域可达性呈强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文贤
美国文化中心古城——波士顿,被称为“自由的摇篮”。在美国历史上有着光辉的记录。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人民与英军发生冲突,打败了英军。5月10日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先进
本项研究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 ,阐述了城市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 (如性别、年龄、职业、旅游目的等 )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影响 ,同时 ,运用活动空间及曲线分析方法 ,揭示了国内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关键词:
国内旅游者 旅游行为 武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凌 孙根紧
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均衡比系数,对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从全省层面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呈集中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衡;从区域层面看,五大经济区内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不同,且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亦显著差异;从地市层面,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的面积均衡比、人口均衡比和经济均衡比显著不同。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结构 差异化 四川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硕 曾克峰 刘超
旅游空间结构分析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空间布局优化的基础。以甘肃省162个A级景区为基础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点-轴"系统理论和数理统计3种定量方法进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计算出最邻近指数为0.898、地理集中指数为42.54、基尼系数为0.938、不平衡指数为0.328,从而得出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表现为"区域集聚、线性分布"的特点。最后,采用聚类分析界定旅游中心节点城市为兰州、天水和酒泉,旅游主轴线为陇海-兰新铁路(甘肃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亚利
文章通过利用灰色模型,利用2007~2012年前三个季度旅游人数数据,对2013、2014年旅游人数进行了预测;并建立GM(1,1)模型,运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去除季节影响,对季度城镇旅游人口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较好的吻合,并依此对2013和2014年季度城镇旅游人口进行预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岳瑞波
基于田野调查,文章对山西境内的黄河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梳理了山西境内黄河旅游景点可持续开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从旅游经济的视角提出重视宣传方法和手段、完善基础设施、制定惠民政策和其他旅游策略等4个方面对策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和人员决策提供参考,促进打造黄河旅游支柱产业,重塑黄河旅游品牌。
关键词:
山西省 黄河旅游 可持续开发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世满 夏骕鹔
对照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程序与规定,结合全国进入遗产预备清单的项目构成,对山西省现已列入国家遗产预备名单的四处景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山西省在整个“申遗”工作中所采取的战略、措施与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思路和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琪 谢双玉 王晓芳 姜莉莉 古恒宇 刘大均
针对武汉市旅游交通"进得来,散不开"的问题,以图论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分别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和感知可达性三个视角对武汉市主城区内旅游景点的客观层面可达性和主观层面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旅游景点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表现较好或很好,而感知可达性则较弱,不利于游客通过局部空间的路网结构来感知整个路网;第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道路的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都存在部分空间"错位"现象,即全局、局部可达性最好的区域没有旅游景点分布,而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较差的东南部却有较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第三,从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都表现为历史遗产类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较好,自然景观类旅游景点可达性较差,现代人文类旅游景点可达性居中;第四,从不同等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表现为等级越高的旅游景点其可达性反而越差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达性较差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提出交通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空间句法 旅游景点 可达性评价 武汉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郁琦 李山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城市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也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上海市乡村旅游景点数据、交通路网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上海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景点的空间格局分析和可达性研究。结果显示:(1)上海乡村旅游景点以乡村人文景观和农庄休闲型为主;(2)景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环城市多核分散布局的特征,且近郊稀疏、中远郊集中;(3)景点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大部分景点可在60分钟~120分钟的车程内抵达;(4)上海市民可以在一小时车程内获得乡村旅游休闲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大都市郊野地区的基本农田、生态片林、水体湿地、村落等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格局,以及进一步打通中心城区至远郊地区的快速路网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空间格局 可达性 上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靳诚 徐菁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变差系数、均衡度系数和均衡比系数,对A级旅游景区、工业旅游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景点数量在各个地市分布差异较大,景点数量最多的是苏州、南京和无锡,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景点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A级景区在各个市的分布相对均衡,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变差系数最大,市际差异显著;经济均衡比系数相对较小,面积均衡比相对较高,说明旅游景点的分布和经济存在较大的关联,面积影响相对较小。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三类景点布局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
旅游景点 空间分布 差异 江苏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清
基于采集自雅虎图片分享网站Flickr上带有地理标签的森林旅游照片数据,构建游客-景点关系矩阵,运用隐特征分析模型和旅游景点热度分析模型相融合的方法,分析游客对未去森林旅游景点的感兴趣程度,为游客提供一份专属的个性化的森林旅游景点推荐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隐特征分析模型的森林景点推荐,正则化参数有效降低森林景点数据稀疏所导致的预测精度下降,同时合理的特征维度有助于提升森林景点评分预测的精度。此外,融合森林景点热度分析的个性化推荐对推荐准确度和新颖性的提升都有积极帮助。因此,提出加强森林旅游个性化推荐算法的优化以及增强森林旅游个性化推荐的新颖性研究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