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7)
2023(9304)
2022(7742)
2021(7462)
2020(6111)
2019(13578)
2018(13072)
2017(24297)
2016(12927)
2015(14108)
2014(13576)
2013(13523)
2012(12618)
2011(11652)
2010(11479)
2009(10417)
2008(10203)
2007(8654)
2006(7604)
2005(6881)
作者
(37231)
(31523)
(31210)
(30000)
(20066)
(15356)
(14043)
(12047)
(11913)
(11014)
(10929)
(10801)
(10330)
(10077)
(9975)
(9810)
(9213)
(9154)
(9126)
(9091)
(7909)
(7657)
(7554)
(7138)
(7084)
(7045)
(7039)
(6591)
(6350)
(6259)
学科
(54560)
经济(54514)
管理(28795)
(27429)
方法(24118)
数学(20868)
数学方法(20666)
(20274)
企业(20274)
中国(17554)
(13884)
(12883)
(12350)
贸易(12345)
(12064)
(11816)
业经(10460)
(9908)
地方(9368)
农业(9364)
(8907)
银行(8894)
(8666)
(8406)
金融(8405)
环境(8268)
(7393)
理论(7257)
关系(7044)
(6895)
机构
大学(184443)
学院(182998)
(79103)
经济(77667)
研究(73326)
管理(63436)
中国(55774)
理学(54621)
理学院(53776)
管理学(52708)
管理学院(52341)
科学(45548)
(40391)
(37396)
(35579)
研究所(34574)
中心(31860)
(31582)
财经(28985)
(27224)
(26956)
(26773)
师范(26676)
经济学(26135)
北京(26066)
业大(25929)
(25430)
农业(24891)
经济学院(23555)
科学院(22676)
基金
项目(127710)
科学(102111)
基金(97321)
研究(88386)
(88159)
国家(87579)
科学基金(73679)
社会(59099)
社会科(56331)
社会科学(56319)
基金项目(51430)
自然(48491)
自然科(47418)
自然科学(47402)
自然科学基金(46598)
(45676)
(40840)
资助(40257)
教育(39580)
编号(31498)
重点(29913)
(29275)
(28282)
国家社会(26543)
中国(26022)
(25779)
科研(25235)
成果(24901)
教育部(24686)
创新(24372)
期刊
(84211)
经济(84211)
研究(56176)
中国(33966)
学报(32124)
科学(31313)
(28299)
(24991)
大学(23811)
学学(22702)
管理(22198)
农业(20073)
(15911)
金融(15911)
经济研究(15387)
教育(14889)
财经(14399)
(12558)
业经(12105)
(11790)
问题(11613)
(11611)
技术(11590)
国际(10628)
世界(10602)
资源(10514)
(9123)
(8587)
统计(8207)
科技(7999)
共检索到270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竟虎  李俊峰  
以A级景点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最近邻指数、K指数、热点聚类等方法分析中国2 424个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A级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所有景点的平均可达时间为125.88 min,60%的景点可达时间在90 min以内;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景点的县域可达性呈强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琪  谢双玉  王晓芳  姜莉莉  古恒宇  刘大均  
针对武汉市旅游交通"进得来,散不开"的问题,以图论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分别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和感知可达性三个视角对武汉市主城区内旅游景点的客观层面可达性和主观层面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旅游景点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表现较好或很好,而感知可达性则较弱,不利于游客通过局部空间的路网结构来感知整个路网;第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道路的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都存在部分空间"错位"现象,即全局、局部可达性最好的区域没有旅游景点分布,而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较差的东南部却有较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第三,从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都表现为历史遗产类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较好,自然景观类旅游景点可达性较差,现代人文类旅游景点可达性居中;第四,从不同等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表现为等级越高的旅游景点其可达性反而越差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达性较差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提出交通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整体水平的提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郁琦  李山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城市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也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上海市乡村旅游景点数据、交通路网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上海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景点的空间格局分析和可达性研究。结果显示:(1)上海乡村旅游景点以乡村人文景观和农庄休闲型为主;(2)景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环城市多核分散布局的特征,且近郊稀疏、中远郊集中;(3)景点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大部分景点可在60分钟~120分钟的车程内抵达;(4)上海市民可以在一小时车程内获得乡村旅游休闲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大都市郊野地区的基本农田、生态片林、水体湿地、村落等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格局,以及进一步打通中心城区至远郊地区的快速路网体系的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敏慧  石惠春  赵鹏霞  宋媛  
基于西北五省A级旅游景点和各等级路网交通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ESDA空间关联性分析法,对西北五省不同类型A级旅游景点的整体及县域可达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究了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五省旅游景点的整体空间可达性较优,可达性在30min内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76.52%,主要分布在路网交通和城镇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五省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可达性在30min以内的县域数量占整体县域总数的95%以上。不同类型景点的县域单元可达性集聚程度均十分显著,热点分区在空间上均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过渡的分布格局;陕西省的景点可达性最好,属于可达性高集聚区,新疆和青海景点可达性较差,属于可达性低集聚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蒋海兵  刘建国  蒋金亮  
世界旅游强国离不开良好交通的支持,而作为交通中非常重要的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文章探讨了2020年全国高铁网络影响下旅游景点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分析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市场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在全国尺度下定量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可达性的影响。测度2020年规划高铁通车前后旅游可达性空间格局与变化。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后,高铁沿线城市可达景点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日"字形高铁沿线城市与景点的增加值最高,将成为我国重要旅游经济带,高铁沿线城市与景点是高铁网络效应的主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李俊峰  
以2012年中国2 424个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分析、最近邻距离指数、基尼系数和分布均匀度、热点分析等空间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A级景点呈凝聚分布态势,空间分布均衡度低。人文景点的聚集程度高于自然景点,4A级及以上优质景点的聚集程度低于4A级以下景点。4A级及以上各个景点的服务范围在地域上整体表现为西部大东部小、北方大南方小的特征,其空间结构与交通可达性非常匹配。旅游景点整体上在八大地理分区中呈集中分布,景点一阶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德钦—阿拉善左旗一线以东地区;二阶热点区包括京津、沪宁、浙江、山东半岛、成渝等11个区域;三阶热点区包含京津冀、中原和长三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阴姣姣  王晓芳  贾垚焱  李春明  王娟  
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为了发挥旅游交通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为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和加快区域脱贫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湖北武陵山区25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其旅游交通可达性及影响因素在空间上影响程度及作用方向的差异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湖北武陵山区内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平均可达时间为1.82 h,区域整体可达性相对较差,出行成本较高;从自然及人文2个视角对旅游扶贫重点村可达性的影响因子进行提取,各个影响因子在区域上作用大小的排序为:距最邻近县市最短路径>高程>周边旅游资源禀赋>距河流最短距离>距周边景区最短距离>坡度,距河流最短距离及周边旅游资源禀赋与可达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因素均与可达成本呈正相关关系;距周边景区最短距离与坡度值大小的单位变化对可达成本空间差异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升朝  黄花  
基于西安市旅游景点、客运枢纽站、居民小区数据及公路网、公交线网、轨道交通线网数据,运用GIS网络分析法和ESDA空间关联性分析法,从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两个角度,探讨散客化背景下轨道交通在旅游景点公共交通可达性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显著压缩了城市的地理时空,景点可达性优化效果显著的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主城区为中心沿地铁线路方向轴向延伸的特点;机场及北客站的景点可达性受地铁影响最大,西安南站景点可达性最低且优化最少;地铁促使城六区所有街道升级为景点可达热点区域,对较偏远地区蓝田县和临潼区的优化效果有限,对于极偏远地区周至县难起到优化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靳诚  徐菁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变差系数、均衡度系数和均衡比系数,对A级旅游景区、工业旅游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景点数量在各个地市分布差异较大,景点数量最多的是苏州、南京和无锡,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景点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A级景区在各个市的分布相对均衡,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变差系数最大,市际差异显著;经济均衡比系数相对较小,面积均衡比相对较高,说明旅游景点的分布和经济存在较大的关联,面积影响相对较小。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三类景点布局优化进行探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辉   郤雨菲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也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凝聚型空间分布状态;(2)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局部聚集,整体分散”的分布特征,且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3)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空间自相关性表现较为显著,且正相关为主要空间关联类型;(4)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道路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以及人口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靳诚  陆玉麒  范黎丽  
论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通过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资源的可达性较好,整个区域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5.89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9.79%,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并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分析了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三种类型的空间关联情况,均呈弱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都表现为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围地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景点可达性的因素归纳为4个,即:旅游景点分布、路网结构的地区差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美霞  蒋才芳  王永明  张佑印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可达性模型,以武陵山片区为案例区,基于公路交通网络对武陵山片区旅游景点可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区域内景点分布较为分散,空间上"南少北多";高等级公路呈"王"字形分布,公路密度较低。区域内景点平均通行时间处在3.863—8.401h之间,均值为5.386h。景点可达性系数极差为0.845,高于平均值的景点有16个,占34%,景点可达性不均衡分布较显著。可达性空间格局大致呈"核心—外围"的圈层分布,景点自身空间区位、周边景点密度和高等级公路分布对景点可达性格局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相关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怀飞  郑敬刚  唐风沛  吴国玺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了河南省175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了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区域间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为开封、洛阳地区;②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现空间不平衡的特征,符合河南省旅游资源"弓箭式"的战略发展布局;③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受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区地域组合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殷为华  刘爽  
通过采集上海市养老机构、养老床位及上海市街镇、道路的基础空间数据,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均值比及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实证分析上海市养老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水平。结果表明:(1)上海市养老机构与老年人口的分布基本实现空间耦合。(2)养老机构呈现市中心高度集聚的分布模式,养老床位数则由市中心到郊区呈现集聚—分散的格局。(3)94%的街镇养老机构提供基础服务的经济可达性水平大于1。(4)私家车出行方式的空间可达性最好,且61.29%的街镇能够在1h交通距离内提供养老服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双玉  张琪  龚箭  韩磊  王晓芳  
在明确旅游景点可达性概念的基础上,借鉴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围绕"路、车、人、环境"要素,构建了由静态的"路网可达性"、动态的"车行可达性"和基于人与环境互动的"感知可达性"三个维度组成的城市旅游景点可达性综合评价模型,以此为指导,运用网络分析法、空间句法等方法,综合评价了武汉市A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模型中实时交通路况的权重最大,表明道路拥堵是制约景点可达性的最重要因素;武汉市只有晴川阁、东湖听涛景区等少数景点可达性的各个方面都表现较好;其他景点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有路好找但少车、有路但少车难找、有车但少路难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