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6)
- 2023(14239)
- 2022(12288)
- 2021(11631)
- 2020(9773)
- 2019(22490)
- 2018(22142)
- 2017(42380)
- 2016(22854)
- 2015(25756)
- 2014(25477)
- 2013(25338)
- 2012(23462)
- 2011(21231)
- 2010(21017)
- 2009(19070)
- 2008(18459)
- 2007(15695)
- 2006(13849)
- 2005(12106)
- 学科
- 济(97169)
- 经济(97076)
- 管理(59739)
- 业(56935)
- 企(45848)
- 企业(45848)
- 方法(43132)
- 数学(37071)
- 数学方法(36706)
- 中国(26436)
- 农(25319)
- 学(21634)
- 地方(21312)
- 业经(21241)
- 财(20319)
- 贸(18523)
- 贸易(18512)
- 易(17986)
- 农业(16974)
- 制(15967)
- 环境(15132)
- 和(14860)
- 理论(14341)
- 技术(14229)
- 产业(13592)
- 银(13184)
- 银行(13144)
- 融(12678)
- 金融(12675)
- 行(12635)
- 机构
- 大学(325797)
- 学院(323306)
- 济(133043)
- 经济(130375)
- 管理(127687)
- 研究(115947)
- 理学(110752)
- 理学院(109435)
- 管理学(107608)
- 管理学院(107024)
- 中国(85566)
- 科学(72834)
- 京(70662)
- 所(57992)
- 财(57342)
- 研究所(53508)
- 农(51981)
- 中心(51335)
- 业大(48197)
- 财经(46874)
- 北京(45320)
- 江(45131)
- 范(44361)
- 师范(43960)
- 经(42831)
- 院(42670)
- 农业(40697)
- 经济学(40393)
- 州(36750)
- 经济学院(36536)
- 基金
- 项目(228062)
- 科学(180063)
- 基金(167509)
- 研究(164640)
- 家(147556)
- 国家(146456)
- 科学基金(125053)
- 社会(104749)
- 社会科(99440)
- 社会科学(99417)
- 基金项目(89989)
- 省(86147)
- 自然(81925)
- 自然科(79971)
- 自然科学(79949)
- 自然科学基金(78503)
- 划(73991)
- 教育(73356)
- 资助(68775)
- 编号(64940)
- 成果(51884)
- 重点(51377)
- 部(50488)
- 发(49876)
- 创(46921)
- 课题(44856)
- 创新(43880)
- 国家社会(43836)
- 科研(43698)
- 教育部(42889)
- 期刊
- 济(142624)
- 经济(142624)
- 研究(95743)
- 中国(57947)
- 学报(51931)
- 科学(50164)
- 农(46556)
- 管理(45226)
- 财(39764)
- 大学(38843)
- 学学(36622)
- 农业(33059)
- 教育(31543)
- 技术(25487)
- 融(24063)
- 金融(24063)
- 经济研究(23308)
- 业经(22644)
- 财经(21988)
- 问题(19190)
- 经(18907)
- 业(17813)
- 资源(16712)
- 图书(16393)
- 科技(16117)
- 贸(15353)
- 技术经济(15212)
- 理论(15026)
- 现代(14390)
- 世界(14200)
共检索到466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晓龙,杨新军
高级别旅游地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依赖型资源,其研究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我国4A级旅游区(点)的空间分析,发现其与区域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有明显的空间耦合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选取能够代表旅游业发展程度的有关指标,对4A级旅游区(点)和其数量关系研究,得出4A级旅游区(点)的数量与区域旅游产业规模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我国旅游产业的区域发展差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但也面临巨大压力。最后对我国4A级景区的发展提出初步建议,认为应通过城市旅游功能的发挥,积极开拓娱乐旅游、度假旅游等新产品类型,分流游客,逐步改变我国旅游产业的高级别资源依赖模式。
关键词:
4A级旅游区(点) 空间特征 产业配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春济 高静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运用NMDS方法研究了上海市居民对上海市4A与5A旅游区(点)的认知。空间定位图分析发现,在居民的认知中上海市17家高级别旅游区(点)被聚合为三大竞争组群,即现代文博类旅游区(点)组群、现代城市风貌类旅游区(点)组群、古风貌类旅游区(点)与动植物公园类旅游区(点)组群。特征属性和旅游区(点)之间的配适分析与水平距离分析发现,在上述旅游区(点)中,居民对前两者的评价较高,对后者的评价较低。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江伟
购物旅游与旅游购物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两者运行模式和动力机制差异很大。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学界对购物旅游研究目前仅停留在对国外模式的总结分析上,对其发展条件、影响因子以及运营机制少有涉猎。以陈传康先生的旅游经济结构理论为引子,以义乌国家4A级购物旅游景区为例,通过对影响购物旅游市场的需求因子、供给因子、支撑因子等进行理论分析,深入分析了义乌购物旅游发展模式和新的运营机制,以期为购物旅游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购物旅游 义乌 影响因子 运营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伟 王晓萌
文章以我国5A和4A级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手段,全面分析其总体空间格局与空间分布差异,并探讨空间分布的形成因素与空间发展趋势,尝试总结我国高级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同时为我国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竟虎 李俊峰
以A级景点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最近邻指数、K指数、热点聚类等方法分析中国2 424个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A级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所有景点的平均可达时间为125.88 min,60%的景点可达时间在90 min以内;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景点的县域可达性呈强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史甜甜 关燕琴 翁时秀
文章基于对中国259家5A级旅游景区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功能建设水平的测评结果,利用GIS平均中心法、标准差椭圆法、分区均值比较法、分级频率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国5A级景区微信公众号功能建设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展开研究。结果显示:(1)从景区微信公众号功能建设综合水平看,东部地区微信公众号功能建设水平高的景区数量和比例最高,微信公众号功能建设高水平景区呈现向东南方向集中的空间特征;西部5A级景区数量虽然少于东部,但其微信公众号功能建设综合水平均值和中高及以上水平的景区比例最高。(2)从景区微信公众号4个一级功能的建设水平看,在地服务类功能建设水平加权平均中心向东偏移最多,且呈现较明显的集中态势;交流咨询类功能建设水平加权平均中心向西偏移最多;信息类和电子商务类功能建设水平加权平均中心偏移及集中态势均不明显。东、中、西部比较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景区微信公众号信息类、电子商务类、交流咨询类3个一级功能建设水平的均值和中高及以上景区比例均为最高,东部地区景区微信公众号仅在地服务类功能的建设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景区微信公众号的4个一级功能建设水平均值均最低。研究表明,在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景区信息化建设中,西部地区高级别景区逐渐赶超东部和中部地区高级别景区,东、西部趋向更均衡的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栎娜 吴必虎 邵隽
旅游电子商务作为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旅游电子商务的浪潮中,旅游区也加快建设自己的门户网站,利用网络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然而,由于目前旅游区网站研究领域还比较空白,缺乏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评价旅游区网站的建设,旅游区的网站建设缺乏理论和科学的指导。文章旨在通过对网站评价方法和成熟度模型的理论分析,建立起综合评价旅游区网站的成熟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评估我国5A级旅游区门户网站的基本状况和不足,为深入开展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旅游区网站 网站评估 成熟度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左雨芳 王育红 徐君 冯锋
[目的]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战略,全域旅游目前正在我国高位推进、大力实施,在空间上已形成涉及省市县三个层次,覆盖1000多个县的宏大格局。本文以省份为单位开展研究,旨在理清我国大陆31个省份国家级全域旅游区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特征及彼此差异,为全域旅游区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提供数据基础和方法参考。[方法]采用GeoDatabase模型设计建立全域旅游区空间数据库,从规模度、均衡度两个维度界定选择空间格局测度模型,通过变异系数、折线图、分级图分析描述省际差异程度、等级与分布。[结果]研究发现,(1)31个省份的全域旅游区在多项指标上均存在差异,尤以示范区通过率、密度指数差异最为显著。(2)31个省份的全域旅游区在空间格局上整体呈现出不均衡的聚集型分布态势,尤以青海省示范区最为集中。[结论]我国全域旅游区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引领全域旅游区建设的先行示范标杆相对较少,仍需加大政策扶持和贯彻落实力度,有效促进全域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平衡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辉 郤雨菲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也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凝聚型空间分布状态;(2)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现“局部聚集,整体分散”的分布特征,且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3)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空间自相关性表现较为显著,且正相关为主要空间关联类型;(4)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道路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以及人口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祥利 宋保平 范彬彬
文章运用分形理论对西部呼伦贝尔旅游区景区(点)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其空间布局具有随机聚集分形结构特征。区域五种典型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形效用表现为从中心集散地向周围同方向递减、同方向先递增后递减、异方向变化和无相关等四种类型并产生相应的旅游流空间分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怀飞 郑敬刚 唐风沛 吴国玺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了河南省175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了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区域间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为开封、洛阳地区;②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现空间不平衡的特征,符合河南省旅游资源"弓箭式"的战略发展布局;③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受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区地域组合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分布结构 河南省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阿司古力·艾百 普拉提·莫合塔尔 居玛·吐尼亚孜 祖丽皮亚·库来西 米雪
选取新疆南疆5地州作为研究区,通过地统计方法,借助ArcGIS软件对南疆A级景区的时空格局及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南疆5地州的A级旅游景区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缓慢增长阶段(2001年~2007年)、快速增长阶段(2007年~2013年)、缓慢增长阶段(2013年~2017年).2)从空间分布类型上,除了2001年之外其他3个时间点都趋于凝聚型,2001年呈现出均匀型,总体呈现出从均匀分布向集中分布的特征.3)从演化规律上,呈现由北向西转移态势,具体表现为"西北多东南少";南疆以北主要为自然旅游景区、南疆以西主要为人文旅游景区.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格局演化 南疆5地州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辉 厉新建 秦宇
在简要回顾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进程的基础上 ,本文对旅游业发展态势与旅游区 (点 )建设、经营和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做了重点分析 ,指出了在产业发展进程中旅游区 (点 )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旅游产业 旅游区(点) 管理 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利峰 高晓宁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交通等方面需要进行创新与变革,从而提升景区的可达性,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以河南208个4A级及以上景区、122个城镇为例,利用K密度估计、可达性模型和百度地图导航功能,对景区前往城镇的公路交通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景区的空间分布存在区域差异,平均通行时间3 h以内的景区占38.94%,5 h以内的占97.60%,中短途观光旅游和周末度假游具有明显优势。(2)景区的可达性呈现“核心-外围”圈层结构,省内旅游便捷的景区位于郑州、开封、许昌、漯河等地,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客源地市场对景区开发市场影响较大。(3)山区公路交通路网有待提升,省内公路交通连结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相比理论性的研究方法,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通行时间更为真实。将人口数量作为影响交通可达性的重要因素,对于开发客源地市场、调配旅游交通负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李俊峰
以2012年中国2 424个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分析、最近邻距离指数、基尼系数和分布均匀度、热点分析等空间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A级景点呈凝聚分布态势,空间分布均衡度低。人文景点的聚集程度高于自然景点,4A级及以上优质景点的聚集程度低于4A级以下景点。4A级及以上各个景点的服务范围在地域上整体表现为西部大东部小、北方大南方小的特征,其空间结构与交通可达性非常匹配。旅游景点整体上在八大地理分区中呈集中分布,景点一阶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德钦—阿拉善左旗一线以东地区;二阶热点区包括京津、沪宁、浙江、山东半岛、成渝等11个区域;三阶热点区包含京津冀、中原和长三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