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2)
- 2023(14334)
- 2022(12393)
- 2021(11786)
- 2020(9872)
- 2019(23027)
- 2018(22673)
- 2017(44113)
- 2016(23538)
- 2015(26713)
- 2014(26336)
- 2013(26434)
- 2012(24181)
- 2011(21820)
- 2010(21577)
- 2009(19944)
- 2008(19415)
- 2007(16534)
- 2006(14491)
- 2005(12977)
- 学科
- 济(99789)
- 经济(99679)
- 管理(68827)
- 业(66347)
- 企(55131)
- 企业(55131)
- 方法(46796)
- 数学(40886)
- 数学方法(40481)
- 中国(27914)
- 农(24871)
- 财(23982)
- 业经(20792)
- 学(20731)
- 贸(20080)
- 贸易(20069)
- 易(19552)
- 地方(17890)
- 制(17744)
- 农业(16658)
- 银(15785)
- 银行(15739)
- 理论(15736)
- 和(15377)
- 行(14999)
- 务(14942)
- 融(14928)
- 金融(14927)
- 财务(14873)
- 财务管理(14851)
- 机构
- 大学(338102)
- 学院(333123)
- 济(141559)
- 经济(138891)
- 管理(133744)
- 理学(116375)
- 研究(115825)
- 理学院(115086)
- 管理学(113227)
- 管理学院(112632)
- 中国(87038)
- 京(72602)
- 科学(69013)
- 财(62586)
- 所(57477)
- 研究所(52584)
- 财经(50999)
- 中心(50669)
- 农(50213)
- 业大(47517)
- 经(46665)
- 北京(46483)
- 江(45653)
- 范(43982)
- 师范(43633)
- 经济学(43420)
- 院(41942)
- 农业(39249)
- 经济学院(39180)
- 财经大学(38149)
- 基金
- 项目(229569)
- 科学(181702)
- 基金(169330)
- 研究(168810)
- 家(147506)
- 国家(146320)
- 科学基金(125750)
- 社会(108501)
- 社会科(102923)
- 社会科学(102898)
- 基金项目(89303)
- 省(85907)
- 自然(81018)
- 自然科(79187)
- 自然科学(79170)
- 自然科学基金(77791)
- 教育(77368)
- 划(73445)
- 资助(70244)
- 编号(67269)
- 成果(54726)
- 部(52395)
- 重点(51006)
- 发(48288)
- 创(47675)
- 课题(46026)
- 教育部(45428)
- 国家社会(45278)
- 创新(44424)
- 人文(43853)
- 期刊
- 济(149060)
- 经济(149060)
- 研究(101867)
- 中国(61878)
- 学报(51034)
- 管理(49186)
- 科学(48559)
- 财(46691)
- 农(44655)
- 大学(39059)
- 教育(36622)
- 学学(36568)
- 农业(31526)
- 技术(28009)
- 融(27777)
- 金融(27777)
- 经济研究(25555)
- 财经(25072)
- 业经(22483)
- 经(21528)
- 问题(19403)
- 业(17224)
- 贸(17116)
- 图书(16918)
- 技术经济(16392)
- 世界(16015)
- 理论(15745)
- 科技(15507)
- 国际(15352)
- 现代(14341)
共检索到486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杰
文章首先基于国家间的直接消耗系数,明确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与中国关联最为紧密的国家所在。其次,借助35个行业上游度和价值链长度测算与对比分析来明确中美日韩四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所处位置与增值能力的现状。最后,基于行业层面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行业增值能力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杰
借鉴Fally et al.(2013)的研究方法,以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对2000—2014年间43个国家(地区)农业全球价值链长度进行测算与分解,并测算出相应农业上游度水平,同时实证检验了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与其增值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增值能力与农业上游度水平呈"倒U型"关系,农业技能劳动投入比例上升,有利于提升农业增值能力,而农业价值链长度延伸则会制约农业增值能力提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杰
借鉴Fally et al.(2013)的研究方法,以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对2000—2014年间43个国家(地区)农业全球价值链长度进行测算与分解,并测算出相应农业上游度水平,同时实证检验了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与其增值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增值能力与农业上游度水平呈"倒U型"关系,农业技能劳动投入比例上升,有利于提升农业增值能力,而农业价值链长度延伸则会制约农业增值能力提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岚 李宏艳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布局模型,构建了一个综合反映增值能力和嵌入位置的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分析框架。在剖析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不同演进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和测算价值链地位指数、增值能力指数和价值链获利能力指数,刻画了1995—2011年中国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及其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嵌入位置是决定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中国中技术、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分别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上、中、下游;中国制造业的行业技术水平与增值能力负相关,嵌入在低增值环节是导致中高技术行业增值能力弱的关键因素: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开始呈现嵌入位置攀升带动增值能力优势增强的积极态势:而中高技术行业则面临...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嵌入位置 增值能力 融入路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俊 董广茂 贾涛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等数据库,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其增值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增值能力之间呈倒U形关系;技术创新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即技术创新越强,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增值能力之间的倒U形关系越平缓,而技术引进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调节作用。这说明,不同的技术进步方式对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增值能力之间关系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的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增值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在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中呈正相关关系,在中技术制造业中呈倒U形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振国 张亚斌 单敬 黄跃
研究目标:廓清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及变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区分中国贸易方式的全球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位置核算和链式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在2005~2015年间趋于上升,以一般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更高。中技术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总体上最高,高技术制造业最低;典型加工贸易部门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业明显向价值链上游迈进。中国制造业通过一般(加工)贸易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主要是由区内(区外)中间品供给效应的扩张引起的。研究创新:科学测度中国分贸易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及其变动机制。研究价值:为探寻谋求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参考启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超 杨蕙馨
在技术轨道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全球专利数据库测度中国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和嵌入位置,并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模式和"引进来"模式下嵌入全球创新价值链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非核心技术领域和低端环节,全球创新价值链参与度为47.30%,低于美、日、德、法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中国的全球创新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发达国家目前仍存在差距,在"走出去"模式中不能完全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引进来"模式中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现象。中国参与创新领域国际循环受到一定阻力,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创新领域暂且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应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为引领,打造畅通、高效、自主的创新领域国内循环,提升中国创造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娜 齐欣
基于最优生产决策动态模型,采用世界银行企业问卷调查的微观数据,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企业具有较强市场控制力时,上下游投资呈替代关系,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越接近上游,股权模式生产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当企业的控制能力较弱时,投资呈互补关系,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越接近上游,非股权模式生产的可能性越大。由此可见,我国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模式选择,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和控制能力密切相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美香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港口城市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愈发关键。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港口城市群的嵌入位置和物流能力协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基于2002-2020年WIOD等数据库相关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对我国长三角港口城市群、珠三角港口城市群和京津冀港口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我国港口城市群整体而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整体贸易规模和贸易自由度,但无法提高贸易控制能力;海港港口城市群(京津冀及珠三角)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均有利于提高贸易控制能力,进而在大幅降低物流限制性的同时提高物流等级性;而河港港口城市群(长三角)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则不利于提高贸易控制能力,因此仅能够提升物流规模性和等级性,无法降低物流限制性。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尽管我国处于全球生产分工的“中间位置”,但远未达到全球价值分工的“中心位置”,要进一步优化河港和海港城市群贸易分工,建立相互联动的网络化成长战略,在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不断提高港口城市群的价值位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乔小勇 王耕 朱相宇 刘海阳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长度和地位指数,运用投入产出及贸易统计数据,对选取国家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的空间分布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中国货物出口国内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国外增加值比重逐年减少,且受金融危机影响明显;观测期内,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参与度指数较低,长度指数较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2014年制造业存在较为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和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且细分行业存在空间分异现象。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生产分工 价值增值 空间分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玉燕 汪玲 詹翩翩
本文利用2003-2015年23个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描述中国工业行业工资增长基本趋势,测算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并实证检验GVC嵌入的中国工业行业工资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实际工资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并存在行业异质性特征,整体行业间工资差距正逐步缩小;由于发达国家的俘获锁定,GVC嵌入降低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水平,拉大了中国工业行业间的工资差距;由于突破飞跃效应的存在,导致GVC嵌入与工资水平及行业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另外,研发密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行业工资总额,并拉大了行业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玉燕 汪玲 詹翩翩
本文利用2003-2015年23个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描述中国工业行业工资增长基本趋势,测算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并实证检验GVC嵌入的中国工业行业工资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实际工资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并存在行业异质性特征,整体行业间工资差距正逐步缩小;由于发达国家的俘获锁定,GVC嵌入降低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水平,拉大了中国工业行业间的工资差距;由于突破飞跃效应的存在,导致GVC嵌入与工资水平及行业差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另外,研发密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行业工资总额,并拉大了行业间工资差距;资本深化的推进和实际产出的增强不仅能够提升行业工资水平,还能缩小行业间工资差距。这些结论既是对"GVC嵌入单纯提升或降低中国工资水平"有关观点的重新认识与审视,也对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具有颠覆性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希丽 刘璐 刘宪鑫
文章利用2001—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距离对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传递渠道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与其他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位置距离越远,经济周期联动程度越高。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稳健,并且不受度量方法和样本选择的影响。就传递渠道而言,各经济体主要通过贸易与直接投资渠道传递外部冲击。基于空间相关性视角,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距离对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增强中国与贸易伙伴经济周期联动的同时,降低了中国与该贸易伙伴相邻经济体的经济周期联动程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鸿 向训勇 顾乃华
当前全球价值链面临区域化和短链化的新趋势,中国参与全球生产亟需提高价值链分工地位和国内生产能力。开发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应充分发挥开发区政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局限于区内企业的升级,更在于对周边和区域整体分工地位提升的溢出效应。本文利用2000-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和各类开发区信息,采用行业上游度指标刻画企业和城市的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利用省级开发区升级国家级的政策冲击和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开发区如何影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方式和嵌入位置。研究发现,开发区升级提高了城市生产和出口的价值链嵌入位置,企业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分工,向国外提供更多中间品。基于企业样本的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城市价值链位置向上游迁移来源于新进入企业上游度的变动,而非在位企业的生产结构调整。
关键词:
开发区 全球价值链嵌入 上游度 空间溢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翔 黄建忠 袁凯华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制造业2000~2011年的产业上游度及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并考察中国制造业是否存在嵌入位置和出口增值能力之间的"微笑曲线"关系("U"形关系)。研究方法: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及企业出口增加值核算方法进行测算和估计。研究发现:2000~201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游化"趋势明显,然而上游度和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在总体层面不存在"微笑曲线"关系,"微笑曲线"更多是存在于加工贸易企业中。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随着产业"上游化"进程的推进,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增值能力的"扁平化"趋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呈现出明显的"微笑曲线"特征,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则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武藏曲线"特征。研究创新:从价值链分工和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验证了中国制造业是否存在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出口增值能力之间的"微笑曲线"关系。研究价值:为中国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