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9)
- 2023(6098)
- 2022(5070)
- 2021(5238)
- 2020(4214)
- 2019(10049)
- 2018(9796)
- 2017(17422)
- 2016(9530)
- 2015(10927)
- 2014(10799)
- 2013(10744)
- 2012(10085)
- 2011(9031)
- 2010(8940)
- 2009(8395)
- 2008(8570)
- 2007(6937)
- 2006(6277)
- 2005(5952)
- 学科
- 济(39517)
- 经济(39468)
- 管理(26243)
- 财(23694)
- 业(22122)
- 企(18273)
- 企业(18273)
- 中国(17365)
- 方法(16124)
- 数学(14920)
- 数学方法(14861)
- 财政(12819)
- 制(12694)
- 政(10364)
- 农(10022)
- 贸(9763)
- 贸易(9757)
- 易(9651)
- 务(9477)
- 财务(9474)
- 财务管理(9431)
- 体(9413)
- 企业财务(9033)
- 银(8408)
- 银行(8407)
- 体制(8298)
- 出(8106)
- 行(8061)
- 融(7634)
- 金融(7634)
- 机构
- 大学(127139)
- 学院(122698)
- 济(64560)
- 经济(63754)
- 研究(53476)
- 中国(44054)
- 管理(43031)
- 财(38440)
- 理学(35939)
- 理学院(35502)
- 管理学(35225)
- 管理学院(34970)
- 京(28424)
- 所(27015)
- 科学(26953)
- 财经(25853)
- 经(23873)
- 研究所(23868)
- 中心(22638)
- 经济学(22053)
- 经济学院(19735)
- 北京(19490)
- 财经大学(19158)
- 院(18808)
- 江(17110)
- 范(16361)
- 农(16324)
- 师范(16281)
- 科学院(15625)
- 社会(14919)
- 基金
- 项目(75067)
- 科学(59817)
- 研究(58496)
- 基金(57236)
- 家(49738)
- 国家(49375)
- 科学基金(41474)
- 社会(39843)
- 社会科(37885)
- 社会科学(37878)
- 基金项目(28865)
- 教育(26979)
- 省(24045)
- 资助(23989)
- 自然(23442)
- 自然科(22907)
- 自然科学(22902)
- 自然科学基金(22540)
- 划(21859)
- 编号(21831)
- 中国(19841)
- 成果(19688)
- 部(19473)
- 国家社会(18507)
- 重点(17582)
- 教育部(17344)
- 性(16591)
- 发(16181)
- 课题(15895)
- 制(15533)
共检索到217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勇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已经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财政改革充满了谜语。中国的改革者既放眼世界,又立足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与普遍意义并存的改革之路。未来中国改革之难不仅表现在一些具体的财政改革问题上,更集中体现在如何构建一个可促进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目标实现的财政制度上,体现在财政的法治化与民主化上,体现在如何获得财政改革的持续动力上。
关键词:
财政改革 经济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贾康 赵全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贾康 赵全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尚希 邢丽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个历程形成了"让利——放权——分权——非对称性分权"这样一个改革路径,体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特征和很强的中国特色。展望今后的财政改革,在经济市场化基本完成的条件下,其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将更为凸现,构建"民生财政"将是下一步财政改革的具体目标。
关键词:
财政改革 让利 分权 非对称性分权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康 赵全厚
财政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政府间财政体制变革的脉络清晰可见:从"分灶吃饭"到"分税制",到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收入体系,到公共财政导向下的预算管理改革与支出制度建设,充分证明了财政体制改革的正确性。特别是1994年以后,中国政府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对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波动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前后分别相机抉择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显示出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逐步走向成熟。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高培勇
中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从主要着眼于为整体改革"铺路搭桥"、以"放权让利"为主调的改革,到走上制度创新之路、旨在建立新型财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1994年的财税改革;从主要覆盖体制内的政府收支和以税制为代表的财政收入一翼,到体制内外政府收支并举、财政收支两翼联动;从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及其机制为主旨的"税费改革"以及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到作为一个整体的财税改革与发展目标的确立;从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到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公共财政体系,经历了既彼此独立又互为关联的四个阶段。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燕
分析中国30年来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总结出财政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社会经济主体与政府间的关系决定了政府间财政关系选择的主要模式。以此为基础,认为中国目前横向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处理模式还不适应社会经济主体与政府间关系的现实需要,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这一现实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取向,就是建立与完善横向的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关键词:
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间财政关系 分税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郇 洪国志 黄亮雄
本文综合分税制改革、地方竞争等理论分析,建立一个时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土地财政增长的策略性行为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土地财政增长存在横向竞争模仿的策略互动和惯性依赖特征。房地产价格指数显著拉动土地财政增长,而人口密度、城市规模、城市开放度的影响显著为负。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预算内财政缺口只能在一定时间段解释土地财政增长。
关键词:
土地财政 策略性 时空动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体制转轨背景,在系统考察公共财政问题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这一经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做出了比较清晰的界说。本文的分析表明,跳出纯学术思维的局限而放眼中国财政改革3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公共财政本来就是为了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鉴于"公共性"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作为一个有别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财政制度安排,以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为集中体现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之路,实质是一个让传统中国财政体制机制和传统中国财政学回归"公共性"轨道的过程。站在制度变革的高度,按照公共的理念和规则,深刻把握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以此勾画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蓝图并改造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代模 杨舜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建军 武拉平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村贫困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内,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内,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果趋于平稳。短期有效长期平稳的减贫效果,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具有持续性。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村贫困 减贫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龚六堂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过去35年改革开放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是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如何能够为我国未来经济提供持续的动力、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全会改革力度之大、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毛寿龙
在过去的25年里,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政府的体制曾经是无所不包,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年在向公共政策的趋势中,我们似乎没有走出要改变某些应该管的领域管理不够,一些不该管的领域却一直在参与的泥潭。全球化进程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使我国政府处于双重的变革之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曾经无所不包的政府一方面必须交出更多的权力,减少对具体经济行为的干涉,同时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变革,要求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减弱社会不公。全球化进程则使这种转型变得更加迫切,要求新一届政府的运作要更有效率,更透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通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财政理论与实践同经济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与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财政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逐步构建了植根于改革实践、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体系,既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有力地推动了财政改革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