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59)
- 2023(8162)
- 2022(6768)
- 2021(6539)
- 2020(5357)
- 2019(12441)
- 2018(12056)
- 2017(22795)
- 2016(12343)
- 2015(13842)
- 2014(13582)
- 2013(13710)
- 2012(13167)
- 2011(12306)
- 2010(12289)
- 2009(11277)
- 2008(11540)
- 2007(9641)
- 2006(8597)
- 2005(7837)
- 学科
- 济(57862)
- 经济(57794)
- 管理(30170)
- 业(28318)
- 方法(25037)
- 数学(22487)
- 数学方法(22288)
- 企(20957)
- 企业(20957)
- 中国(20707)
- 农(13431)
- 学(13095)
- 贸(12329)
- 贸易(12322)
- 易(12050)
- 财(11953)
- 制(10320)
- 地方(10292)
- 业经(9556)
- 银(9194)
- 银行(9169)
- 融(9110)
- 金融(9109)
- 行(8907)
- 农业(8821)
- 环境(8620)
- 发(7828)
- 体(7255)
- 和(7147)
- 理论(7049)
- 机构
- 大学(190551)
- 学院(184218)
- 济(84939)
- 经济(83470)
- 研究(75853)
- 管理(65152)
- 理学(56384)
- 中国(56180)
- 理学院(55547)
- 管理学(54603)
- 管理学院(54236)
- 科学(45648)
- 京(42036)
- 所(39185)
- 财(37053)
- 研究所(36151)
- 农(33957)
- 中心(31879)
- 财经(30406)
- 经济学(28892)
- 经(28106)
- 院(27136)
- 业大(27097)
- 农业(27020)
- 北京(26832)
- 经济学院(26029)
- 范(25619)
- 江(25607)
- 师范(25376)
- 科学院(23529)
- 基金
- 项目(126840)
- 科学(101493)
- 基金(97717)
- 家(88253)
- 国家(87651)
- 研究(87589)
- 科学基金(73433)
- 社会(60000)
- 社会科(57095)
- 社会科学(57079)
- 基金项目(50992)
- 自然(47508)
- 自然科(46537)
- 自然科学(46521)
- 自然科学基金(45727)
- 省(43853)
- 资助(40379)
- 划(40102)
- 教育(39427)
- 编号(30452)
- 部(30446)
- 重点(29640)
- 发(27349)
- 国家社会(27212)
- 中国(26605)
- 教育部(25910)
- 创(25684)
- 成果(25679)
- 科研(24527)
- 创新(24355)
共检索到275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春霞 孙慧 唐飞
通过构建城市宜居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物元评价模型,用熵赋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分析了2003~2010年中国30个城市的宜居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宜居性在不断提高,城市经济、环境和设施发展较快,而城市文化发展较慢;30个城市之间的宜居水平虽有差异,但总体上差异在缩小;东部城市的宜居性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差异明显缩小,环境差异却在增大,而设施、文化和宜居性差异正在缩小。
关键词:
模糊物元 城市宜居性 模糊物元评价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甘昶春 聂春霞
梳理城市宜居性研究现状,引入可拓学评价方法,构建城市宜居性的可拓学评价模型,对新疆15城市2005—2009年的宜居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新疆15城市宜居性不断提高,其中,城市的非农人口比重、经济、设施水平提高较快,而城市环境的改善较为缓慢;15城市中,仅有5城市宜居性较好,其余11城市宜居性较差。因此,新疆主要城市的宜居性不理想,要提高城市的宜居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可拓学评价 城市宜居性 可拓学 新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企业 沈开艳 王红霞 张续垚
本文基于普通城市居民的视角,从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环保与可持续性、国内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状况和城市治理五个角度研究和考察了城市宜居性。利用城市宜居性客观性指标和来自100座城市问卷调查的主观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宜居指数并进行了测算、排名和模拟分析。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100座城市宜居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排名最高的城市主要来自山东和浙江;除广州外,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整体宜居性方面均位居最佳城市之列;在整体宜居性方面,港澳台相比,澳门排名高于香港和台湾的三个城市。(2)经济竞争力并不是决定城市宜居性的唯一因素,比较而言,在环保与可持续性、国内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包容性和城市治理等其他方面整体发展良好的城市在整体宜居性排名中较高。(3)“What-if”假设模拟分析显示,改变城市发展弱项和短板,城市宜居性将可以得到极大改善。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城市宜居指数 排名 模拟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党云晓 戚伟 刘倩倩
流动人口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加强其定居意愿特征分析对制定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中国40个主要城市的宜居城市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特征及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评价分异明显,呈现出"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自然环境舒适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城市安全性"的递减特征;(2)中国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等4个维度城市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以城市宜居性特征体系的27个指标为解释变量,以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为被解释变量,通过构建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城市宜居性特征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探索城市间房价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静态和动态模型均显示商品住宅价格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但静态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的偏误,动态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由于分离了人们的预期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使得空间相关性对房价的影响偏误得以部分矫正;城市的经济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自然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等宜居性特征是形成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文化、交通、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慧 刘邵权 王勇 刘卫东 郑志军
结合山区实际情况,建立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模型对川西南山区26个区县进行系统评价,计算出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ESDA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存在正的相关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2)在空间格局上,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呈现东南-西北两极分化格局,并且以西昌、攀枝花、石棉为3个核心呈核心-边缘梯级结构模式特点;(3)H-H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在安宁河谷一带,L-L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于大小凉山一带,西昌、石棉呈现H-L空间关联模式;(4)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与自然环境宜...
关键词:
川西南 山区聚落宜居性 空间差异分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渊博 冯娴慧
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建设的目标。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居住单元,也是城市宜居建设的基础单元。2009年,广东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社区"宜居"改造(粤办发[2009]24号);2013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结归纳宜居改造的建设经验,制定并发布《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粤建房函[2013]1052号),使用该标准对改造后的社区进行后期评价。为研究居民对宜居改造后社区的满意度感知,借鉴《广东省宜居社区评定标准》中的评价因子,制定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选取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三地经过2009年社区宜居改
关键词:
宜居 社区 满意度 评价指标 广东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萍
本文通过从经济、人文、安全、生活、交通及环境6个方面中选取38项具体指标,建构形成了评价深圳是否符合宜居性标准的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对2017年深圳城市10个辖区的宜居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第一,深圳城市宜居性综合水平整体较高,呈现“由中心城区向两翼降低”的空间格局,即以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为中心,向东西两翼降低的分布格局。第二,各单项指标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水平的地域分异存在差异,不同辖区在不同准则层指标下的宜居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第三,深圳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与地区历史发展惯性、区位条件、发展政策、规划力量以及市场等因素紧密相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余建辉 谌丽 党云晓
以北京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宜居性客观评价的分析框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北京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宜居性由服务设施因子、环境健康因子和城市安全因子3个维度构成,且对城市宜居性的贡献度依次递减;(2)各宜居主因子空间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服务设施因子呈明显的内高外低特征,环境健康因子呈东部、北部高和西部、南部低特点,城市安全因子呈多中心分布格局;(3)北京城市宜居性总体格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且北城要明显优于南城,非参数计量方法进一步揭示出城市宜居性的距离衰减特征和人口密度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4)北...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空间格局 形成机制 北京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甄峰 郑俊 罗绍荣
在评述国内外宜居城市相关研究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7年验收通过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清远市的城市宜居性进行了评价,从规划的角度,对今后清远宜居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宜居清远建设的具体行动措施,包括城市中心空间强化与重建、舒适的居住环境、建构绿色经济体系、城区水系整治工程、城市文化复兴计划、促进公众参与建设等。
关键词:
宜居性 宜居城市 规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伏湘 胡希军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入手,通过对宜居城市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设计了覆盖面更全、操作性更强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准则层指标、24个领域层指标和81个指标层指标,对科学评价城市宜居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学进 曾菊新
在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社会思潮的推动下,宜居性城市已逐渐成为新的城市发展观。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也由过去的点缀性工作上升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但从城市的宜居性角度分析,我国城市绿地的规划与建设主要存在定位比较模糊,重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绿地、轻社区绿地,重绿地美化亮化效果、轻绿地生态效益,重整体性评价指标、轻宜居性指标等问题。立足于城市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提出了合理定位、绿地工程与主体工程"四同时",按自然规律进行城市绿地的建设与管理,突出社区性绿地,推行"绿径+缀块"的绿地网络布局,强调绿地的"可达性+开放性+复合性",以及适度兼顾绿地规模等宜居性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绿地 规划 宜居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从不同城市宜居性特征差异分析入手,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构建了商品住宅的城市宜居性特征空间评价计量模型。得出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不同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异主要是由经济水平、自然区位、政治区位、气候条件和公共交通、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公共图书设施建设造成。鉴于城市的区位、气候和经济水平相对固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导致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铭 刘秀洋 冀保程
当前人居环境宜居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层次,城市社区的宜居性研究较少,研究社区的宜居,是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的深入,可为城市社区规划提供建议和指导。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连市的社区进行调查,充分考虑评价因子的代表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选取6项二级指标和24项单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社区宜居度偏好图,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rfer 8.0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连市社区的宜居度进行初步评价,借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的概念,参考其对社会阶层的分异研究,最后得到社区宜居性分异度指数为27.6。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社区的宜居度整体评价较好,市内四区存在较大差异;宜居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风景优美的地区,以及商业活动的中心和行政中心所在地等地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欢 汤尚颖 耿志润
研究目标: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宜业与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发展水平、轨迹及二者间收敛性。研究方法:运用熵权法、融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和单位根检验等方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5~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宜业和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发展呈现"高—低—高—高"发展轨迹和空间集聚特征;宜业建设仍滞后于生态宜居建设,2011年后南京、合肥、泰州等城市生态宜居滞后于宜业建设;浙江、安徽、江苏三省宜业与生态宜居建设具有分散性和分异性特征,城市中仅有上海、马鞍山和台州宜业与生态宜居建设具有收敛性和均衡化趋势。研究创新:构建城市群宜业与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均衡化发展分析框架。研究价值:为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宜业和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均衡化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