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0)
- 2023(8887)
- 2022(7465)
- 2021(6855)
- 2020(5511)
- 2019(12729)
- 2018(12365)
- 2017(22873)
- 2016(12477)
- 2015(14337)
- 2014(14202)
- 2013(14272)
- 2012(14010)
- 2011(13159)
- 2010(13193)
- 2009(12021)
- 2008(12080)
- 2007(10639)
- 2006(9715)
- 2005(9266)
- 学科
- 济(62740)
- 经济(62681)
- 业(27527)
- 管理(27245)
- 中国(23393)
- 方法(20299)
- 企(18728)
- 企业(18728)
- 地方(18271)
- 数学(17881)
- 数学方法(17746)
- 农(17337)
- 贸(14194)
- 贸易(14180)
- 易(13781)
- 学(13443)
- 业经(13158)
- 农业(11722)
- 发(11517)
- 融(11471)
- 金融(11470)
- 银(11327)
- 银行(11294)
- 行(11141)
- 制(10718)
- 地方经济(10573)
- 财(10081)
- 环境(10030)
- 发展(8720)
- 展(8694)
- 机构
- 大学(186672)
- 学院(185295)
- 济(85327)
- 经济(83881)
- 研究(80003)
- 管理(62017)
- 中国(61158)
- 理学(51606)
- 理学院(50882)
- 管理学(50117)
- 管理学院(49757)
- 科学(47918)
- 所(42903)
- 京(42374)
- 研究所(39070)
- 财(36942)
- 农(35605)
- 中心(33724)
- 院(29080)
- 江(28757)
- 财经(28690)
- 北京(28440)
- 农业(28046)
- 经济学(27868)
- 业大(26546)
- 范(26525)
- 经(26200)
- 师范(26175)
- 经济学院(25003)
- 科学院(24402)
- 基金
- 项目(118923)
- 科学(92510)
- 研究(86776)
- 基金(85277)
- 家(76482)
- 国家(75861)
- 科学基金(62020)
- 社会(56004)
- 社会科(53122)
- 社会科学(53115)
- 省(44473)
- 基金项目(43248)
- 划(38942)
- 教育(38405)
- 自然(37615)
- 自然科(36738)
- 自然科学(36727)
- 资助(36496)
- 自然科学基金(36085)
- 发(32819)
- 编号(32798)
- 重点(28215)
- 成果(28068)
- 部(27270)
- 发展(26664)
- 展(26211)
- 中国(25229)
- 课题(24991)
- 国家社会(24345)
- 创(24290)
共检索到305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国柱 金锦锦 肖乔芝 仇玉萍
对中国珠江流域及邻近区域主要的青鳉鱼类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鳍斑青鳉(Oryzias pectoralis)和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初孵仔鱼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7.0±1.0)℃水浴孵化条件下, 3种青鳉鱼类初孵仔鱼形态存在差别。鳍斑青鳉初孵仔鱼体长为(4.64±0.18) mm,显著大于中华青鳉[体长(4.04±0.19) mm]及弓背青鳉[体长(3.88±0.17)mm]的初孵仔鱼。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者在22个形态测量及可数性状指标中20个指标(占90.9%)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猛猛 骆剑 陈国华 文鑫 吴光灿 李文深 韩玉龙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是世界著名的濒危礁栖鱼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波纹唇鱼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将其全过程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6个阶段,共26个发育时期。波纹唇鱼的受精卵为无色透明的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635.6±50.0)μm,具油球1个,其卵径显著小于多数海水鱼类。在水温27.7–29.0℃、盐度30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 h 30 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305.5±50.0)μm,卵黄囊前部长于仔鱼头部,且油球位于卵黄囊的最前端。结果显示,波纹唇鱼卵子较小,胚胎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锦滨 钟声平 张钰霆 郭书林 陈信忠 毛勇 苏永全 王军
为了评价臭氧消毒技术及其对石斑鱼(Epinephelus)潜在的毒性,首先评价了两种质量浓度(0.05 mg/L和0.30mg/L)臭氧对亚硝酸盐和弧菌的水处理效果,并以斜带石斑鱼(E.coioide)受精卵为实验材料,探讨臭氧对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臭氧的水处理效果良好,0.30 mg/L的臭氧在3 h内对水中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可达72.29%;0.05 mg/L的臭氧处理20 min后也能完全杀灭弧菌。但高浓度臭氧(0.30 mg/L)对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造成胚胎油球数目增多、萎缩、解体和死亡,而低浓度组(0.05 mg/L)臭氧处理后22 h胚胎孵化率高达(87....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王妍妍 曲建忠
研究了盐度、温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和初孵仔鱼对饥饿的耐受力。结果表明,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0~35,最适盐度范围为25~30,孵化率都在89%以上,盐度低于20或高于35,孵化率都降低。盐度对孵化时间有一定影响,盐度高于35或者低于15条件下孵化时间都延长。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1~27℃,孵化率都在77%以上,最适温度范围为23~25℃,孵化率达89%以上,低于19℃或者高于27℃时孵化率降低且初孵仔鱼畸形率升高。胚胎孵化时间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胚胎发育速率与温度成正相关关系。条石鲷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阈温度)为10.06℃,有效积温值为405.3℃.h。对胚胎发育的Q10值...
关键词:
条石鲷 胚胎发育 温度 盐度 饥饿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钟俊生 夏连军 陆建学
通过对孵化后第4天至第37天黄鲷仔鱼的观察,研究了各个发育时期的外部形态变化和鳍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尾部腹面的色素随体长的增加而变化明显。尾柄部背缘出现色素是黄鲷仔鱼的重要特征之一。尾鳍、胸鳍的鳍褶孵化后即出现,分别在26、33日龄出现鳍条;背鳍、臀鳍鳍条在28日龄开始发育,33日龄出现鳍棘;腹鳍在33日龄时出现鳍褶,35日龄出现鳍条。前鳃盖骨后缘下角出现2个扩大且尖锐的棘,是鉴别黄鲷仔鱼的标志之一。人工培育下的黄鲷仔鱼发育较天然水域的个体慢。
关键词:
黄鲷 仔鱼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连军 施兆鸿 王建钢 陆建学 赵荣兴 谢立峰
对人工暂养1周年的野生黄鲷[Dentex tumifrons(Temminck et Schlegel)]进行注射催产激素,成功完成黄鲷的人工繁殖、孵化并培育出黄鲷幼鱼。通过对人工催产所获得的黄鲷受精卵胚胎发育、卵黄囊仔鱼形态发育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胚胎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黄鲷受精卵和初孵仔鱼比其他鲷科鱼类的略小,受精卵径为0.834~0.998 mm、油球直径为0.184~0.198 mm、初孵仔鱼全长2.25 mm。(2)在水温(19.5±0.5)℃、盐度34.0条件下,受精卵经36~40 h孵化出仔鱼。(3)3日龄仔鱼消化道开通,但还不能摄食;4日龄仔鱼下颌能自如活动并摄取食物,...
关键词:
黄鲷 胚胎 卵黄囊仔鱼 形态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孔祥迪 刘莉 李炎璐 于欢欢 陈超
为探讨不同多环芳烃(PAHs)对海水鱼类早期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分别比较研究了多环芳烃中的3环菲(PHe)、4环芘(Py)、5环苯并芘(BAP)单一暴露和与α-萘黄酮(ANF)联合暴露对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的毒性效应。对其胚胎中的细胞色素酶(eroD)活性、发育畸形(以心脏畸形为准)、孵化率和早期仔鱼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BAP、Py的浓度与eroD活性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比PHe明显,3种PAHs对条纹锯鮨胚胎中eroD活性的诱导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BAP、Py、PHe,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各物质的最高浓度组,其...
关键词:
条纹锯鮨 多环芳烃 胚胎 仔鱼 毒性效应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俊果 宋炜 蒋科技 梁述章 张凤英 谌微 马凌波
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早期发育阶段的胚胎与仔鱼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胚胎和仔鱼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棘头梅童鱼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卵径(1. 182±0. 041)mm,油球直径(0. 458±0. 015) mm;在水温(25. 00±0. 50)℃、盐度23~24条件下,受精卵经20 h 20 min孵化出膜。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出膜7个阶段,共24个发育时期。在水温(26. 00±0. 24)℃、盐度23~24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 536±0. 059) mm,出膜后9 d内为早期仔鱼阶段,以内源性营养耗尽为主要特征; 9~25 d为晚期仔鱼阶段,各鳍条发育齐全,鳞片出现。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胚胎 仔鱼 形态特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虎 崔国强 吕为群
比较了盐度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大黄鱼(♂)自交F1和大黄鱼(♀)×鮸鱼Miichthys miiuy(♂)杂交F1初孵仔鱼存活的影响。将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从盐度27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盐度12、17、22、27、32、37和42的海水中。结果表明,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MST)、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盐度12~32范围内,杂交F1初孵仔鱼的SAI值高达62.42~86.56,明显比大黄鱼初孵仔鱼高(46.18~53.89)。在盐度12条件下,大黄鱼和杂交F1初孵仔鱼的MST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
关键词:
大黄鱼 鮸鱼 远缘杂交 盐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瑞景 卞晓东
为研究东海明灯鱼属鱼类仔稚鱼的发育形态与分类特征,为以后相关的海洋生态调查的仔稚鱼种类鉴定提供参考资料,实验以相关的明灯鱼属仔稚鱼形态与分类特征文献为依据,对1984—1985年4—7月东海外海黑潮流域调查采集到的明灯鱼属鱼类的仔稚鱼样品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了西明灯鱼、印明灯鱼和朗明灯鱼3种仔稚鱼,观察和描述了其个体的发育形态并构建了简要的种类分类检索表。结果表明,3种明灯鱼仔稚鱼在发育过程中臀鳍上方体侧的腹缘具有一列菊花状的黑色素分布,这是明灯鱼属仔稚鱼共有的形态特征之一;西明灯鱼仔稚鱼下颌端有一短的颌须,体侧中部有一丛大的枝状或星状或放射状或小型菊花状的黑色素分布;印明灯鱼和朗明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术强 张玉勇 贾智英 鲍宝龙 龚小玲
利用人工繁育技术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进行了种间杂交实验,并对杂交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通过观察,详细描述了其胚胎发育和仔鱼发育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水温为4.3-9.2℃的条件下,杂交受精卵的有效发育积温达到206.01℃·d发眼,完成胚胎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387.44℃·d,杂交鳟的胚胎发育速度介于双亲之间;初孵仔鱼,全身透明,血液循环和心跳清晰可见,肛突明显,背鳍原基出现;破膜后20d,全长为21.25±1.40mm,此时约半数卵黄囊体积明显减小,可以看见背鳍、臀...
关键词:
虹鳟 山女鳟 杂交鳟 胚胎 仔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万昆 俞丽 杨建新 张慈军 高永平 赵宜双 王春英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受精技术,对框鳞镜鲤♀×青鱼♂进行了2次杂交试验,共获受精卵878.9万粒,用网箱和环道孵化方法共得到培育4d仔鱼358万尾。受精率94.15%,孵化率51.4%。水温控制在23~24℃,受精后5min胚盘隆起,约58min进入2细胞期,1h10min进入4细胞期,1h25min进入8细胞期,1h43min进入16细胞期,1h53min进入32细胞期,2h20min进入多细胞期,2h49min进入囊胚早期,4h30min进入囊胚中期,5h18min进入囊胚晚期,6h30min进入原肠早期,7h30min进入原肠中期,9h30min进入原肠晚期,10h20min进入神经胚期,1...
关键词:
框鳞镜鲤 青鱼 杂种F1 胚胎发育 仔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天 陈国柱 林小涛
对实验室人工繁殖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叉尾斗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在胚胎时已出现。微耳石在仔鱼刚孵化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近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中部圆凸两端较尖的菱形;矢耳石在仔鱼刚孵出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一端略尖的桃形;星耳石在仔鱼孵出后第19天才出现,呈中部略凹的椭圆形。叉尾斗鱼仔鱼耳石长径(包括微耳石和矢耳石)与鱼体全长(TL,mm)呈线性相关。仔鱼耳石上第一个轮纹在孵出后第2天形成,其后每日形成1个新轮纹,生长轮数目与仔鱼日龄(D)呈线性相关,且线性方程斜率接近于...
关键词:
叉尾斗鱼 仔鱼 耳石 形态发育 日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优 庄平 章龙珍 冯广朋 刘鉴毅 陈丽慧
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沿岸。通过对其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观察,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25个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根据观察结果,将整个发育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形成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孵化出膜阶段。在水温(21.5±1.0)℃、盐度4.0、pH7.2~7.5的条件下,经历160h后开始出膜,从心脏跳动期至出膜期历时相对较长,占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的56%以上。在出膜前眼睛开始黑色素沉积,胸鳍、肾脏和膀胱等形成。纹缟虾虎鱼初孵仔鱼全长(2.534±0.078)mm,在水温(22...
关键词:
纹缟虾虎鱼 胚胎 仔鱼 早期发育 形态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黎 李帆 钟俊生
通过对人工培育条件下溪吻虾虎鱼早期发育的观察,详细研究了其外部形态的发育特征。在培育水温(24±0.5)℃下,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为4.67 mm,受精后第6天开口,脊索在出膜前一天开始弯曲,第11天时出膜。尾鳍鳍条最先出现,第一背鳍鳍棘最晚出现,至受精后第18天所有鳍条发育完全。受精后第6~9天(膜内)为前弯曲期仔鱼;第10~17天为弯曲期仔鱼;第18~22天为后弯曲期仔鱼;23天以后进入稚鱼期。相对于同属虾虎鱼的早期发育特征,溪吻虾虎鱼仔鱼具有开口早、出膜晚、发育迅速等特点。
关键词:
溪吻虾虎鱼 仔鱼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