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54)
- 2023(4808)
- 2022(3904)
- 2021(3888)
- 2020(3179)
- 2019(7648)
- 2018(7284)
- 2017(12565)
- 2016(6598)
- 2015(7942)
- 2014(7565)
- 2013(7718)
- 2012(7467)
- 2011(7059)
- 2010(6796)
- 2009(6350)
- 2008(6296)
- 2007(4932)
- 2006(4370)
- 2005(4209)
- 学科
- 济(31943)
- 经济(31917)
- 方法(14220)
- 管理(13498)
- 数学(13433)
- 数学方法(13378)
- 中国(13190)
- 业(12551)
- 贸(9449)
- 贸易(9443)
- 易(9350)
- 企(8327)
- 企业(8327)
- 农(7787)
- 学(6308)
- 财(5813)
- 出(5778)
- 制(5642)
- 关系(5452)
- 融(5261)
- 金融(5260)
- 银(5226)
- 银行(5223)
- 行(5156)
- 农业(4935)
- 环境(4803)
- 发(4756)
- 业经(4753)
- 口(4628)
- 出口(4627)
- 机构
- 大学(100464)
- 学院(95698)
- 济(51433)
- 经济(50922)
- 研究(44561)
- 中国(35616)
- 管理(33240)
- 理学(28348)
- 理学院(27961)
- 管理学(27652)
- 管理学院(27476)
- 科学(24834)
- 京(22871)
- 所(22824)
- 研究所(21012)
- 财(20851)
- 中心(18967)
- 农(18222)
- 经济学(17773)
- 财经(16730)
- 经济学院(15976)
- 经(15749)
- 院(15601)
- 北京(15470)
- 科学院(14650)
- 农业(14458)
- 业大(13433)
- 财经大学(12778)
- 范(12643)
- 研究中心(12539)
- 基金
- 项目(65090)
- 科学(51961)
- 基金(51186)
- 家(46589)
- 国家(46316)
- 研究(45779)
- 科学基金(38223)
- 社会(31928)
- 社会科(30395)
- 社会科学(30392)
- 基金项目(25974)
- 自然(23722)
- 自然科(23182)
- 自然科学(23175)
- 自然科学基金(22816)
- 资助(21476)
- 教育(20166)
- 省(19936)
- 划(19425)
- 中国(17673)
- 部(16651)
- 重点(15509)
- 国家社会(15433)
- 编号(15427)
- 发(14404)
- 教育部(14191)
- 创(13018)
- 成果(12912)
- 重大(12827)
- 大学(12711)
共检索到155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钰 王爽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7月9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公布,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0年来,我国已累计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增加林地面积5.02亿亩、人工草地面积502.61万亩,分别占人工林面积、人工草地面积的42.5%、2.2%,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在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础上,2014年,国家作出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6年来,全国共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5989.49万亩,其中还林5486.88万亩、还草502.61万亩,中央已投入687.6亿元,工程实施规模由规划的4240万亩扩大到近8000万亩,实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新一轮退耕还林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鑫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生态环境面临很大压力:大批湿地被破坏,大量鸟类迁徙他乡,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减少,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态功能显著下降。因此,树立湿地保护理念,实施退耕还湿工程,着力加强湿地生态建设,应引起重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奕成 胡振华 向仰州 张金鑫 钱永强 王迎新 许丰伟
基于检索1950-2016年发表在中国知网、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文章,筛选出关于我国退耕还草工程与土壤有机碳的文献123篇(126个研究地点)。基于筛选文献,提取了农田和恢复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恢复时间和气候等数据735条,旨在探究我国退耕还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农田恢复为草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时间拐点约为第6年),整体上退耕还草工程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9.8%。2)土壤有机碳的正响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且深度超过1 m时其正响应不明显。3)土壤有效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恢复的主要因素,而土壤有效磷和植物功能群对其影响不大。4)沿着增加的水分梯度,土壤有机碳的恢复效果由负变正,转变阈值为25.15 (干旱指数)。总体而言,我国退耕还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正效应,此效应受环境梯度和恢复时间的共同影响。本研究能够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库管理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转利 罗剑朝 张海鹏 王勇胜
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博弈的存在:它包括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农户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以及农户之间的博弈。这三种博弈均陷入困境,而改变博弈结果的方法是制定新规则,以达到新的纳什均衡。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博弈 补偿标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蓬涛 封志明 成升魁
依据不同的标准,退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退耕的主要目的分,可分为生态退耕和非生态退耕;按耕地退耕后的利用方式划分,可划分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湖以及退耕后林草结合、灌草结合等结合类型;按退耕过程中人工干预程度的大小,又可以划分以人工恢复植被为主的退耕和以自然恢复植被为主的退耕两大类。并特别以耕地退耕前的存在状态或所处位置作为分类标准,重点对坡耕地退耕、沙漠化耕地的退耕、盐碱化耕地的退耕、生态重点区域耕地的退耕以及风景名胜区耕地的退耕的意义和作用作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退耕 生态退耕 分类 分类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茅于轼
"拿目前的现实来看,我国并不缺粮,总的说来粮价也不算太高,也很少有人因为粮价高而挨饿。"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国家设定了保护耕地面积的政策。现有的18亿亩耕地不容再减少了。这个政策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天则经济研究所为此专门做了研究,结果认为设一条耕地面积的红线,不许越过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这个结论引起社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婷 郑宇梅
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了解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发展历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主要内容: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区域集中,研究层次较低;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较为科学,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对象单一,影响因素不够全面;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对农户影响结果存在差异性;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研究内容与尺度不够全面。未来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可以在4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差异化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制定补偿机制;丰富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注意影响补偿客体意愿因素的多样性;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学科交叉和创新;进一步在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分析中拓宽研究内容与尺度。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 研究进展 文献统计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王佳男 彭伟 张坤 刘建杰 于百川 姜喜麟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标志着我国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进入新阶段。为第一时间掌握工程初始阶段的进展,我们利用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平台,多方位、多角度研判工程趋势和焦点、难点。研究发现,由于借鉴了前一轮退耕还林经验,新一轮退耕在增进公平、提高效率和政策可持续性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程实施途径,初步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智慧;农户自愿参与原则得到较好体现,在是否参与退耕、退耕地块确定和树种选择等方面,农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新一轮退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量25o以上坡耕地被划为基本农田,退耕地块落实难、零星分散,生态效果难体现。同时,退耕补助标准低,直接或间接挫伤了部分群众对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儒 邓悦 姜志德 谢晨
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采用调研获取的17省(市、自治区)1757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复耕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退耕区复耕可能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依据复耕可能性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复耕可能性较高和较低两类地区。退耕区农户的复耕意愿是影响退耕区复耕可能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非最重要因素,在复耕可能性较高的地区,退耕补贴依然是影响该地区农户复耕决策的重要因素,农户做出复耕决策受本地区其它农户的影响较大。在复耕可能性较低的地区,退耕农户较高的退耕积极性降低了复耕发生的概率,农户的复耕意愿和复耕预期对复耕可能性的影响程度也随着自身...
关键词:
复耕 可能性 影响因素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飞 李锐 温仲明 周民良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对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退耕还林 (草 )是国家和政府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此 ,国家和地方开展退耕试点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退耕工程的开展及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发挥。在对陕西省安塞县退耕还林 (草 )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国家、陕西省和安塞县相关政策 ,就其适宜性作以探讨 ,并对若干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政策 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