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6)
2023(10079)
2022(8291)
2021(7792)
2020(6305)
2019(14617)
2018(14006)
2017(26135)
2016(13806)
2015(16078)
2014(15967)
2013(16381)
2012(15794)
2011(14436)
2010(14465)
2009(13836)
2008(13843)
2007(11721)
2006(10547)
2005(9831)
作者
(38608)
(32411)
(32169)
(31136)
(21056)
(15404)
(14618)
(12493)
(12382)
(11583)
(11328)
(10791)
(10512)
(10371)
(10281)
(10059)
(9486)
(9388)
(9068)
(8677)
(8349)
(7731)
(7721)
(7497)
(7440)
(7363)
(6888)
(6578)
(6444)
(6221)
学科
(90128)
经济(90049)
管理(43505)
(37686)
方法(36607)
数学(32941)
数学方法(32824)
(30679)
企业(30679)
(28745)
中国(23874)
地方(19587)
(16492)
(14889)
贸易(14882)
业经(14689)
(14543)
(14433)
(13717)
(13427)
财务(13422)
财务管理(13375)
财政(13141)
地方经济(12951)
企业财务(12875)
(12453)
金融(12453)
(11762)
银行(11761)
(11383)
机构
大学(216093)
学院(211066)
(113021)
经济(111426)
管理(79829)
研究(78534)
理学(68633)
理学院(67901)
管理学(67287)
管理学院(66875)
中国(62755)
(57539)
(44822)
财经(42664)
科学(39383)
经济学(39001)
(38997)
(38288)
经济学院(35076)
中心(34041)
研究所(33927)
财经大学(31691)
北京(29345)
(29112)
(27452)
(25764)
师范(25637)
(25066)
商学(23650)
商学院(23442)
基金
项目(130462)
科学(105366)
基金(100517)
研究(98487)
(85401)
国家(84773)
科学基金(73656)
社会(69917)
社会科(66638)
社会科学(66627)
基金项目(51531)
(45014)
教育(44657)
自然(42648)
资助(42230)
自然科(41701)
自然科学(41692)
自然科学基金(41037)
(38473)
编号(36288)
(32309)
国家社会(31466)
成果(30782)
重点(29391)
教育部(29177)
中国(28678)
(28587)
人文(27673)
(26379)
(26125)
期刊
(126744)
经济(126744)
研究(76280)
(47908)
中国(41616)
管理(30584)
科学(26282)
学报(25747)
财经(24091)
经济研究(23405)
(22785)
金融(22785)
(21522)
大学(21242)
(20883)
学学(19959)
问题(16886)
(16817)
技术(16676)
教育(15907)
世界(14764)
国际(14667)
农业(14619)
业经(14507)
技术经济(12814)
统计(11965)
会计(10223)
经济问题(10205)
(10101)
理论(9354)
共检索到338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古志辉  蔡方  
论文运用动态最优化和博弈论对1978 ̄2002年中国财政压力与中国经济转轨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认为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利税改革的主要原因,提高中央政府调控政策的效率和财政收入是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古志辉  
本文在回顾中国经济转轨的历史上,运用动态最优化和博弈论研究了财政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轨的影响,并结合1978~2002年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检验。本文结论认为:中央政府的经济改革从国有企业开始源于经济增长和财政两个方面的原因;在1986~1993年中央政府长期背负财政赤字是1990~1993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分税制”改革最直接的结果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也影响着货币政策和国有银行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永东  
一、引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高速增长,期间伴随着相当明显的周期变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国家赖以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市场失效的矫治、对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塑与调整、对区域经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炜  刘晨晖  
财政改革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环节,30多年财政改革之中蕴含着政府以目标为导向的决策逻辑。在经济增长和财政能力双重目标约束下,财政体制与政策内生于财政—政府框架之中。从实践历程看,中国财政改革经历了双重目标主导以及经济增长主导的两个阶段。在目前的经济增长约束主导期,其决策逻辑及偏好使财政制度及其改革逐渐呈现出资源配置失衡的路径。对失衡问题的解决要从改变政府决策逻辑及偏好入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纳德·I·麦金农   银温泉  
中国在1978年开始了引人注目的自由化之后,首先解散了人民公社体制,回到了小土地占有者的农业,然后在官方价格控制和国家计划构成的大网之外,发展了乡村工业,结果,农业产出和工业产出得到了迅速的增长。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改革的头几年里,通货膨胀压力微不足道。中国改革初期的成功鼓励了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发动改革。到1989年,前集中型计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雄奇  张宗益  
除货币政策变量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显示财政政策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运用可靠的计量方法,本文在4变量系统内考察了1978~2002年中国的赤字水平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通货膨胀不仅是一个货币现象,也是一个财政现象;短期内赤字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中国而言,除货币政策外,高度重视财政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以寻求更好的政策组合来治理中国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提高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的质量对有效治理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体制转轨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它对财政政策调控具有全方位的基础性影响。本文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变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分析了三个阶段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正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财政政策调控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关系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体制转轨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它对财政政策调控具有全方位的基础性影响。本文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变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分析了三个阶段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正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财政政策调控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关系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 GDP 的β—收敛情况。由于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各地区 GDP 增长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5年的敷据按每12年为一个时段,划分为14个滚动的时段,考察了我国地区 GDP 增长经济收敛情况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经济存在收敛性,但是收敛趋势在减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锋  
本文认为转轨时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的变动轨迹呈现反“钩”形。1978年至1996年中国的财政支出与瓦格纳法则不相符合,可被认为是中国转轨时期的财政支出之谜。税收下降不能解释这个财政支出之谜,而转轨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变才是引起转轨时期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的变动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天奕  
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是理论界一直探讨的课题。本文采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STR),对我国1978~2010年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TR模型所产生的拟合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动态特征基本相同,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非线性关系,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间转制动态特征。若民生财政支出负增长率高于14.85%,则经济增长率下降;若民生财政支出增长率大于18.87%,则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柏铭  祝燕君  
本文利用1978~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计量检验了瓦格纳定律,并从财政支出功能性质分类角度研究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瓦格纳定律在中国无法得到印证;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和国防支出对人均GNP都有正向的影响,且同等数量的社会文教支出比经济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大,行政管理支出对人均GNP的影响微乎其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卫锋  2王春峰  
本文采用中国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78 ~2002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运用混合回归的计量方法,对中国金融系统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投资总量途径而不是效率途径来实现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付出了经济效率上的代价。为此,必须转变金融发展路径,加快金融变革,实现经济与金融的二元均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霜北  韩玲慧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软预算约束问题仍然存在。财政分权能够通过增强制度约束来缓解动态过程中因事前事后承诺不一致而导致的软预算约束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促进地方上及地方间的竞争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软预算约束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汤玉刚  俞忠英  
本文研究权威主导型策略性市场化改革与财政公共化转型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通过一个基于我国改革实践的动态分析框架,笔者得出:政府供给范围的"越位"与"缺位"作为经济转轨中前期的一种策略性选择具有一定的"条件合理性"。而这一条件就是权威主导型改革承诺的动态可信性。"职责同构"的"权威+官僚体系"执政模式有利于保障可信性问题,但不利于最优公共政策的竞争性发现和弹性调整。强化权威推动型的二次改革,从政府派生型"无形之手"到市场自发型"无形之手",并完善横向的党内民主和竞争机制,理顺纵向的政府内分工机制,才能真正顺利实现经济市场化转轨与财政公共化转型的协同演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