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9)
2023(12251)
2022(10349)
2021(9573)
2020(8133)
2019(19001)
2018(18261)
2017(33428)
2016(18430)
2015(21001)
2014(20726)
2013(20801)
2012(19540)
2011(17899)
2010(17626)
2009(16606)
2008(16631)
2007(14507)
2006(12479)
2005(11189)
作者
(57007)
(47949)
(47940)
(45618)
(30268)
(23160)
(21758)
(18916)
(18103)
(16836)
(16483)
(15975)
(15265)
(15154)
(15153)
(14895)
(14848)
(14240)
(13791)
(13657)
(12147)
(11753)
(11651)
(10989)
(10769)
(10644)
(10525)
(10518)
(9729)
(9666)
学科
(79853)
经济(79776)
管理(48500)
(47372)
方法(38233)
(36442)
企业(36442)
数学(34615)
数学方法(34352)
中国(24041)
(21548)
(19626)
(18928)
贸易(18923)
(18493)
(17642)
业经(15512)
(14333)
农业(14316)
地方(13017)
(12392)
银行(12330)
(12034)
金融(12032)
环境(11869)
(11808)
(11511)
财务(11494)
财务管理(11466)
(11123)
机构
大学(276772)
学院(271527)
(119928)
经济(117916)
研究(102251)
管理(100202)
理学(87252)
理学院(86154)
管理学(84716)
管理学院(84212)
中国(76427)
科学(63958)
(58923)
(56867)
(53686)
(51234)
研究所(49556)
业大(46052)
农业(45596)
中心(45502)
财经(41735)
经济学(38459)
(38375)
(38290)
北京(37262)
(35762)
经济学院(34954)
(34639)
师范(34165)
科学院(31952)
基金
项目(186376)
科学(145686)
基金(138181)
研究(127598)
(124722)
国家(123753)
科学基金(103302)
社会(83400)
社会科(79162)
社会科学(79136)
基金项目(72968)
(69877)
自然(68110)
自然科(66595)
自然科学(66566)
自然科学基金(65480)
(61171)
教育(58147)
资助(56504)
编号(48070)
重点(43126)
(42298)
(40082)
成果(38776)
(38643)
科研(36932)
创新(36379)
计划(36363)
国家社会(36184)
教育部(35546)
期刊
(122699)
经济(122699)
研究(79050)
学报(53607)
中国(51900)
(50412)
科学(46147)
(39060)
大学(38875)
学学(36864)
农业(34274)
管理(33679)
教育(23316)
(23105)
金融(23105)
经济研究(22062)
财经(21129)
技术(20236)
(19781)
(18286)
业经(18191)
(17105)
问题(16948)
国际(15380)
世界(14762)
(14757)
技术经济(13767)
业大(13658)
统计(12809)
科技(12777)
共检索到398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翠玲  刘鸿雁  王晓峰  
文章利用121县人口监测系统大样本微观历时数据,分析了我国1970年以来二孩生育间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二孩生育间隔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前的长期稳定、1990~2005年间的持续上升和2006年至今的缓慢下降,这种历史变动与我国生育间隔规定呈明显动态关联。文章认为,我国生育间隔规定是针对"早、密、多"生育模式的政策调控,在当前群众主动推迟生育、城乡普遍晚婚晚育、低生育水平长时期持续的背景下,生育间隔规定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力和作用空间在减小,继续执行以"晚、稀、少"为导向的现行生育间隔规定的前提已不复存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70后人群的大间隔生育将是未来不可忽视的一种生育特点,对生育间隔的关注应从人口调控的政策导向逐渐过渡到健康导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邹明洳  
文章利用国内外人口生育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别国家、不同时期妇女一、二孩平均生育间隔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重点讨论了多年来中国育龄妇女一、二孩平均生育间隔的变迁及其主要特点。提出:一、二孩平均生育间隔在不同的社会具有某种共性,2年应是一、二孩平均"自然生育间隔"的下限表达。以往生育政策中对一、二孩生育间隔的限制性规定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也取得了明显效果。随着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和自愿性延缓再生育现象的逐步出现,在"自然生育间隔"基础上社会干预生育间隔的政策作用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为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提供了机会与条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巫锡炜  
由于常规生存模型假定删截和事件发生相互独立,导致研究者常常忽略删截案例中可能还包含经历事件的风险为零的"长期存活者"。忽略这一总体异质性会导致有偏的参数估计。文章介绍并应用分割总体生存模型来探究初婚初育史对中国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体特征和所处文化背景特性的情况下,对于有可能生育二孩的妇女,初婚年龄的推迟、初育为女孩的情况都将导致二孩生育间隔的缩短;所属初育队列越晚、初育孩子健康、初育后哺乳时间越长、间隔期内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则都会显著延长二孩生育间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李剑钊  
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本质上是分层结构性质的,其中包括妇女个人数据和村级数据两个层次,比较适合采用分层模型分析。本文应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了这一原始数据,考察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及计划生育氛围与微观的妇女个人特征如何共同影响二孩生育间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风雨  
本文根据1992年生育率抽样调查有关育龄妇女生育数据和村级社区资料,收集被调查县经济和省的生育政策数据,运用多层次Logit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体、社区、县级和省级四个层次研究影响农村育龄妇女个体生育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除年龄因素外,农村育龄妇女不同孩次生育概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大差别。低孩次生育概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孩次的增加,社会经济对孩次生育概率的作用逐渐减小,并且在县级和社区级的误差项逐渐增大,这说明育龄妇女高孩次生育概率的影响因素并不能简单地用计划生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来解释。随着育龄妇女总体生育水平的降低,高孩次生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应主要从文化因素上去考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昕东  李翔  
本文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半参数Cox回归对我国流动人口的生育间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仅人口流动会延迟女性的生育时间,而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女性的婚育间隔、第一次生育间隔均有显著的延迟效应。第二,结婚年龄越大,婚后越有可能选择尽早生育,且不同初婚时间对生育间隔的影响差异明显。同时,参加医疗保险对婚育间隔存在显著的缩短效应,而参加生育保险对生育间隔存在显著的延迟效应。越有经济实力以及在工作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女性越有可能扩大生育间隔。而随着婚育间隔的扩大,第一次生育间隔反而会缩短。第三,初育子女的性别对第一次生育间隔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若初次生育为女性,则第一次生育间隔会缩短。第四,放开生育政策虽无法促使女性缩短婚育间隔,但会明显缩短第一次生育间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元  田佳  温万  张娟  邵怀峰  脱征军  蒋秋斐  顾亚玲  
为探讨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非遗传因素,以宁夏某奶业有限公司2012—2016年间6 236头健康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能记录和繁殖记录为研究材料,以305d产奶量和产犊间隔为研究对象,运用SAS8.1软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场、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份及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和产犊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场、胎次、产犊年份、产犊季节和产犊间隔均对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初产月龄对305d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场、胎次、产犊季节和产奶量对产犊间隔有极显著影响(P<0.01)。研究发现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季节和产犊间隔是影响荷斯坦奶牛305d产奶量的重要因素,胎次、产犊季节和产奶量是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乔雅君  
本文旨在通过对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育龄群体的家庭状况、社会认知对其生育二孩意愿的影响。得出结论:已经有子女数、住房面积与二孩生育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企业男性与女性育龄群体对已经有子女数和住房面积因素相对更加敏感;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高抑制了育龄群体的二孩生育意愿,且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育龄群体中更为显著;预计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促进生育二孩,且在企业的男性与女性育龄群体中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平  
生育胎次间隔分布是决定妇女终身生育率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胎次间隔的长短对婴幼儿死亡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由初婚至生第一胎、由生第一胎至生第二胎和由生第二胎至生第三胎的间隔状况(以下简称第一、第二和第三胎次间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琳  
本研究基于2015年北京市二孩政策对女性权益潜在影响的调查数据,对职业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仅有42.8%的职业女性具有二孩生育意愿,26.4%的职业女性明确表示不愿生育第二个孩子,还有30.8%的职业女性表示还没想好;受教育程度、户籍、独生子女状况、单位性质、社会地位认知、二孩政策影响认知以及工作家庭担忧等均对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靳永爱  陈杭  李芷琪  
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使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女性流动与生育间隔的关系。以女性的流动时间和婚育时间构建女性婚育历程,探究不同的流动时点选择对初婚初育间隔和一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会延长初婚初育间隔和一二孩生育间隔。但是,进一步考虑流动时间后发现,流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生育受到流动影响最大的是初婚初育间隔和一二孩生育间隔内发生过流动的女性,间隔内流动对生育间隔有直接的延长作用。但是,对于非间隔内流动的女性,流动不会推迟生育。初婚前流动和初育后流动的女性其初婚初育间隔反而小于户籍人口,二孩生育后才流动的女性其一二孩生育间隔也小于户籍人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冯立天  
80年代是中国社会经济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年代,这种变化不能不对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率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影响首先表现在人口学因素的变化上。 本文主要利用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对80年代中国生育率的变动,进行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分析对象为总和生育率。该项调查是在1988年年中进行的,分析年度截止1987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菲  
长期以来,非洲FDI的流入量和所占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文章比较分析了1970-2010年间非洲在世界FDI流入量和占比的变化,以及非洲不同区域、国家和行业的FDI流入变化特征。本文认为政局动荡战乱频繁、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失败、地理位置远离其他大陆、大量的对非援助、非洲大陆的巴尔干化、非洲法律多元化和司法不安全是阻碍和制约非洲FDI流入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章元  李锐  赵娜  
文章运用来自中国10个省份3 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父母的生育行为对于子女义务教育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家庭的永久性收入与父母更多更密集地生育行为之间成倒U形关系,更多更密集地生育会显著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辍学数量,并且女孩更多地承受了这些行为对于义务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俊军  
随着我国将要面临越来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消失以及劳动力人口优势消失等问题,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应运而生。从我国人口结构发展变化来看,放开二孩政策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基于人口学理论,放开二孩政策能够缓解人口迅速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失衡等社会问题。然而,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否会引起人口出生的大幅反弹,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事实上,在当前中国家庭生育行为成本巨大等因素的影响下,生育意愿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育行为。为此,本文基于家庭生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