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0)
- 2023(13431)
- 2022(11180)
- 2021(10102)
- 2020(8440)
- 2019(19567)
- 2018(18566)
- 2017(34525)
- 2016(19143)
- 2015(21554)
- 2014(21405)
- 2013(21375)
- 2012(19988)
- 2011(18272)
- 2010(18133)
- 2009(16925)
- 2008(16852)
- 2007(14937)
- 2006(12863)
- 2005(11381)
- 学科
- 济(84220)
- 经济(84139)
- 管理(52205)
- 业(49016)
- 方法(39049)
- 企(37556)
- 企业(37556)
- 数学(35365)
- 数学方法(35116)
- 中国(26737)
- 农(21890)
- 财(20235)
- 贸(18838)
- 贸易(18827)
- 易(18358)
- 学(17691)
- 业经(16222)
- 地方(15704)
- 农业(14724)
- 制(14234)
- 环境(13232)
- 银(12353)
- 银行(12292)
- 务(12245)
- 财务(12228)
- 财务管理(12199)
- 融(11761)
- 金融(11759)
- 行(11741)
- 企业财务(11568)
- 机构
- 大学(288948)
- 学院(284580)
- 济(123634)
- 经济(121320)
- 管理(105593)
- 研究(105041)
- 理学(92039)
- 理学院(90881)
- 管理学(89426)
- 管理学院(88903)
- 中国(77444)
- 科学(66047)
- 京(61770)
- 农(57492)
- 所(54488)
- 财(52691)
- 研究所(50279)
- 业大(47741)
- 中心(46748)
- 农业(46167)
- 财经(43336)
- 江(40357)
- 经济学(39719)
- 经(39638)
- 北京(38732)
- 院(37430)
- 范(36528)
- 经济学院(36166)
- 师范(36052)
- 科学院(32678)
- 基金
- 项目(196939)
- 科学(154450)
- 基金(145762)
- 研究(135174)
- 家(131071)
- 国家(130070)
- 科学基金(109378)
- 社会(88720)
- 社会科(84274)
- 社会科学(84246)
- 基金项目(77346)
- 省(74242)
- 自然(72129)
- 自然科(70539)
- 自然科学(70511)
- 自然科学基金(69303)
- 划(64787)
- 教育(61484)
- 资助(59186)
- 编号(51029)
- 重点(45414)
- 部(44215)
- 发(42746)
- 创(40623)
- 成果(40507)
- 科研(38653)
- 国家社会(38369)
- 创新(38255)
- 计划(38086)
- 教育部(37210)
- 期刊
- 济(126122)
- 经济(126122)
- 研究(82243)
- 学报(53666)
- 中国(52184)
- 农(50565)
- 科学(46975)
- 财(39528)
- 大学(38994)
- 学学(37141)
- 管理(34901)
- 农业(34363)
- 教育(24161)
- 融(22627)
- 金融(22627)
- 经济研究(22337)
- 财经(21636)
- 技术(21043)
- 业(19787)
- 业经(18931)
- 问题(18821)
- 经(18710)
- 贸(16431)
- 版(14861)
- 技术经济(14215)
- 世界(14182)
- 国际(14102)
- 业大(13559)
- 统计(13477)
- 科技(13152)
共检索到408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陈
收集并建立环保部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数据库,构建空气质量指数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空气质量指数的贡献在4.68%~5.54%。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每增加排放1吨,空气质量指数将增加9.25%~9.70%。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160座城市 回归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凌云 黄永明
运用主观幸福方法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居民对改善二氧化硫污染和烟尘污染的支付意愿分别为2148.55元和2473.88元。为减少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居民愿意支付353.41元。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大气污染 环境价值 支付意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贺 李雪铭 田深圳 李松波 宫一路
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2015—2017年空气质量(AQI)日报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及空间回归模型探究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7年中国空气污染城市逐渐减少,空气质量有所提高;(2)中国城市空气质量AQI季节均值在空间上基本呈现出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的分布格局。基本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3)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空间差异特征较为明显,空间依赖性特征显著,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及华北地区;(4)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因素众多,其中城市工业结构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贺 李雪铭 田深圳 李松波 宫一路
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2015—2017年空气质量(AQI)日报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及空间回归模型探究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7年中国空气污染城市逐渐减少,空气质量有所提高;(2)中国城市空气质量AQI季节均值在空间上基本呈现出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的分布格局。基本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3)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空间差异特征较为明显,空间依赖性特征显著,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及华北地区;(4)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因素众多,其中城市工业结构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惠娟 张玉 张晓怡
利用2014—2017年江苏省13个城市月度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省看,空气质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显著负相关,与风力正相关,且风力对空气质量影响具有双重性,用电量及降雨量的影响不显著;从区域看,苏南、苏中、苏北的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降雨量、风力与苏南、苏中的空气质量都正相关,固定资产投资与苏北地区的空气质量负相关。最后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四点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一鸣 蔺雪芹 边宇
文章利用2015—2017年全国20个城市群的空气质量数据,分别从多个时间尺度比较总结了城市群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对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空气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总结了社会经济驱动规律。研究表明:(1)2015—2017年,全国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波动上升;空气质量呈季节性变化;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比例降低;空气质量指数空间上呈"北高南低"格局,且城市群内部空气质量趋于均衡;空气质量指数分布形态较为稳定,且不同类型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差距缩小;(2)人口集聚、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对整体城市群空气质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但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的空气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明 吴雪萍
利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构建新模型,对北京市2001-2012年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是经济社会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产业结构、工业污染源排放和气象要素与北京的空气质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其中,第二产业占比、平均气温、工业SO2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平均风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此,应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创新环境规制手段、科学规划城市以及构建多元协同治理和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以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
关键词:
熵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 空气质量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明 吴雪萍
利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构建新模型,对北京市2001-2012年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是经济社会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产业结构、工业污染源排放和气象要素与北京的空气质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其中,第二产业占比、平均气温、工业SO2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平均风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此,应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创新环境规制手段、科学规划城市以及构建多元协同治理和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以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
关键词:
熵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 空气质量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晓美 沈永昌
文章研究我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动态特征,以31个环保重点城市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逐月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为研究对象,基于空气质量指数的函数性特征,运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各城市空气质量以及空气质量速度变化曲线,通过曲线深度和K-means函数型聚类算法对空气质量及变化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呈现"三阶段"的季节性周期;空气质量区域差异明显,所有城市空气质量差异为一个AQI分类等级,污染集中在京津冀、华北西北区域;全国重点城市平均空气质量状况呈现好转趋势;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呈现一种"类马太效应",空气质量好的时期改善程度明显,空气质量差的时期改善幅度要小;部分城市改善效果突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镭 刘超 黄亚林 陈昆仑 曾克峰
以湖北省17个城市2004—2013年的空气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Daniel趋势检验、空间插值分析、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年间湖北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空气质量下降的城市有10个,并在月份上表现出"U型"特征,冬季的1月和12月份是空气污染最严重时期。其次,湖北省的城市空气污染存在一定的空间转移趋势,SO2的污染重心由鄂西的恩施州和宜昌等地区,逐步向荆州、宜昌以及鄂东南的黄石、鄂州转移;NO2和PM10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个别受工业污染与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影响比较突出的大中型城市,如武汉、宜昌、鄂州、黄石等地区。面板计量检验表明,建成区面积、汽车拥有量两个解释变量对空气环境有着显著的作用,SO2和综合空气质量指数与城市经济发展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趋势,空气污染依然严峻。因而,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有序地进行城市建设和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是当前湖北省城市空气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减排的大背景下,未来需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落实涉气建设项目环评区域限批、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经路 曾天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但是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空气质量也在逐年恶化。为探究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文章利用北京市2000-2011年相关数据,构建了影响空气质量因素的多元非线性计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在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各因素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空气质量指标成倒"N"型曲线关系,空气质量指标用空气质量为良的天数来衡量;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值和天然气占能源的消费比值分别与空气质量指标成负相关关系。为改善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文章提出了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三条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湛社霞 匡耀求 阮柱
利用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数据,分析2006—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计算社会经济因素与珠三角、香港和澳门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内SO2、NO2和PM10年平均浓度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月平均浓度呈U形变化趋势;O3年平均浓度呈上升趋势,月际变化呈M形趋势;工业、能源消耗、人口、机动车数量和环境管理政策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强化联合防控,严格管控工业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强车辆管制,是持续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的主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健 靳泽凡 苑清敏
通过构建空气质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选取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的天数为因变量,实证分析了2006—2017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空气质量变化的拐点,并选取代表性变量研究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倒"N"型,但未达到拐点。产业结构对空气质量有负向影响,人口密度、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绿化程度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但城市绿化程度加大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不显著。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经路 曾天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但是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空气质量也在逐年恶化。为探究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文章利用北京市2000-2011年相关数据,构建了影响空气质量因素的多元非线性计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在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各因素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空气质量指标成倒"N"型曲线关系,空气质量指标用空气质量为良的天数来衡量;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值和天然气占能源的消费比值分别与空气质量指标成负相关关系。为改善北京市的空气质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际 郭莹莹 吴先华
"政治性蓝天"等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中的独特现象。为了研究这种重大活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影响的持续期,以及影响的空间范围等,本文采集了我国140 个城市2015年1月2日到2018年11月28日的日度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合成空气质量指数的单项污染物浓度等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究国家层面的政治会议、运动会等重大活动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重大活动涉及到的城市空气质量在重大活动期间显著改善。(2)从单项污染物浓度来看,重大活动期间,颗粒物降低得最为明显,其次为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3)在重大活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空气质量指数和各个单项污染物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趋势,甚至超过平常时期的水平。(4)重大活动不仅会影响活动举办城市的空气质量,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每次重大活动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空间范围大约在活动城市周围800公里以内,且距离主办城市越远影响越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