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2)
- 2023(13114)
- 2022(11347)
- 2021(10716)
- 2020(8935)
- 2019(20731)
- 2018(20504)
- 2017(39145)
- 2016(21093)
- 2015(23888)
- 2014(23527)
- 2013(23508)
- 2012(21614)
- 2011(19685)
- 2010(19219)
- 2009(17498)
- 2008(16876)
- 2007(14395)
- 2006(12551)
- 2005(11121)
- 学科
- 济(89089)
- 经济(88999)
- 管理(61146)
- 业(59323)
- 企(48134)
- 企业(48134)
- 方法(42583)
- 数学(37466)
- 数学方法(37130)
- 中国(24947)
- 农(23571)
- 财(19952)
- 业经(18876)
- 学(18314)
- 技术(18038)
- 贸(17791)
- 贸易(17781)
- 易(17369)
- 农业(15825)
- 地方(15588)
- 制(14531)
- 环境(14176)
- 和(13616)
- 理论(13377)
- 银(12444)
- 银行(12401)
- 划(12182)
- 务(12168)
- 财务(12103)
- 财务管理(12085)
- 机构
- 大学(305788)
- 学院(301569)
- 济(128640)
- 经济(126251)
- 管理(122050)
- 理学(106510)
- 研究(106339)
- 理学院(105331)
- 管理学(103766)
- 管理学院(103232)
- 中国(78343)
- 京(65791)
- 科学(64977)
- 财(53814)
- 所(53265)
- 农(50212)
- 研究所(49095)
- 中心(46761)
- 业大(46324)
- 财经(44420)
- 北京(42035)
- 经(40794)
- 江(40583)
- 农业(39623)
- 经济学(39388)
- 范(39010)
- 师范(38679)
- 院(38040)
- 经济学院(35596)
- 财经大学(33361)
- 基金
- 项目(212502)
- 科学(167837)
- 基金(156564)
- 研究(154992)
- 家(137668)
- 国家(136631)
- 科学基金(116632)
- 社会(99166)
- 社会科(94199)
- 社会科学(94172)
- 基金项目(83049)
- 省(79977)
- 自然(75386)
- 自然科(73677)
- 自然科学(73662)
- 自然科学基金(72366)
- 教育(69899)
- 划(68476)
- 资助(64435)
- 编号(61219)
- 成果(48858)
- 部(48144)
- 重点(47659)
- 发(45537)
- 创(44833)
- 创新(41958)
- 国家社会(41873)
- 课题(41803)
- 教育部(41264)
- 科研(40424)
- 期刊
- 济(133400)
- 经济(133400)
- 研究(90164)
- 中国(55530)
- 学报(48580)
- 科学(46072)
- 农(45244)
- 管理(44336)
- 财(38247)
- 大学(36458)
- 学学(34259)
- 农业(32497)
- 教育(31538)
- 技术(27653)
- 经济研究(22326)
- 融(22170)
- 金融(22170)
- 财经(21561)
- 业经(19828)
- 经(18502)
- 业(18161)
- 问题(17618)
- 技术经济(16671)
- 科技(16007)
- 图书(15885)
- 贸(14652)
- 理论(14614)
- 世界(14362)
- 现代(13299)
- 资源(13235)
共检索到433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高建凯
根据2006—2011年中国15个玉米主产省区的玉米生产成本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5个玉米主产省区玉米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约为78.5%;人工成本等要素投入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反向影响,而玉米价格、灌溉等因素具有正向影响;各省区之间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差距较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的玉米生产效率最高,辽宁、山东、河南等省次之,而四川、贵州、湖北等省最低,呈现出较强的南北差异性。因此,在玉米产业发展中,要逐渐由要素投入为主向技术效率提升为主转变,通过发展专业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兴龙 王凯
本文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运用玉米加工业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中国玉米加工业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而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1998~2005年,中国玉米加工业中淀粉及其制品制造业、饲料加工业、酒精制造业和白酒制造业的TF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13.3%、23.7%和7.7%,这充分说明,近年来中国玉米加工业发展迅速;玉米加工业各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但技术效率增长缓慢,技术进步构成推进TFP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炜 李谷成 高雪
基于中国五大玉米主产区17个主产省份2004—2015年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其成本效率影响因素及其差异进行分析,最后分别考察城镇化水平和播种面积对玉米生产成本效率提升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全国玉米生产的平均成本效率为0.73,成本节约潜力巨大,且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两极分化现象。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地区差异明显。玉米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率对玉米生产成本效率的贡献度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跨越门槛值时,播种面积的正向作用稍有加强;当播种面积跨越门槛值时,有效灌溉率的正向作用才显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芙蓉 赵一夫
基于2000—2016年17个玉米主产省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玉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和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探讨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表明:机械有效地替代了劳动力,替代弹性为1.17,并在2008年以后呈现出平稳趋势;在玉米用工价格普遍上升的背景下,就机械对劳动力替代弹性而言,西部山地玉米区高于黄淮海和东北优势玉米区;玉米生产以机械技术为主,呈现以节约劳动力要素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导向的技术进步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旻 王康康 张锦梅 田海洋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其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进行概述,其次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和评述;最后提出了四点有待注意与研究的地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超 王雅静 陈其兰 朱满德
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和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在测度1995—2015年全国及省级层面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农业机械化等外生因素对玉米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阶段性变化,总体略有提高;各省份技术效率变动有分化趋势,传统优势产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出现下滑的新动态,而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及新兴玉米产区的技术效率则有显著改善。增加农机动力、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技术效率损失并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这些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推动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可选方向和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倩 胡建雄
本文利用东北地区830份玉米种植农户调研样本数据,研究农机服务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产生的影响。首先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其次运用Tobit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机服务对生产技术效率产生的影响。最后使用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在农机服务与生产技术效率之间产生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农机服务显著促进了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尤其对处于低分位的生产技术效率作用尤为显著,但土地细碎化削弱了农机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时,应根据不同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农户、不同土地特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提升玉米生产技术效率。
关键词:
农机服务 玉米生产技术效率 土地细碎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志刚 吕杰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了辽宁省不同区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限制因素,据此进行了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技术的选择和集成,并对集成技术成本收益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初步评价。
关键词:
玉米 技术选择 效率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少昆 王崇桃
为探索今后玉米增产的途径,本文从单产提高的主要措施、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角度,分析了50多年来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从1949至2007年中国玉米单产每公顷提高了4205.1kg,增幅为437.3%,年均增加85.84kg·hm-2;总产由1241.8万吨提高到15230.0万吨,增加了12.3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68.4%、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31.6%,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1)玉米品种选育由筛选推广优良农家品种——品种间杂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4个阶段,在杂种优势得到广泛利用后,抗病基因选择、株型改良、保绿与晚熟成为玉米...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增产因素 发展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红雷 贾金荣
利用2001-2008年中国22个玉米主产区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建立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并对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全国玉米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6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分析了技术效率的时间差异、地区差异和收敛性,发现玉米生产技术效率随时间波动且地区差异明显,但从全国来看,各省份之间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具有趋同的趋势。今后应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机械化水平,进行科学管理;加强玉米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关键词:
玉米生产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兴龙 王凯
本文综合运用区位商和国内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4个玉米主产省玉米加工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8—2005年4省玉米加工业总体的竞争力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按照本文设定优势地区的选择标准,山东、吉林、河北3省属于玉米加工产业的优势地区,辽宁省优势较弱;就玉米加工业各子行业的竞争力而言,4个省均有自己的优势子行业,各子行业的优势地区各不相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佳彬 王洋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精准化发展,有助于维稳国家粮食安全,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方法]文章利用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298个玉米种植户的微观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无效率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是否产生重要影响。[结果]目前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在75%左右,有较大提升空间;农资供应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均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信息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农机作业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农资供应服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有农地流转、玉米收入占比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兼业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要从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户认知水平等方面入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丹 陆迁
基于2000—2014年17个玉米主产省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将其划分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灌溉玉米区4个生态类型区,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测算不同生态类型区生物化学型技术与机械技术利用效率的变动趋势,定量分析玉米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模式。结果显示: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且呈上升趋势;北方春播玉米区技术效率最高,其次为西北灌溉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不同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琛 吴敬学
土地、环境等资源制约与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等问题都使得我国粮食安全更为棘手。突破目前土地生产率提高缓慢,劳动生产率水平普遍较低的局面,是保障我国粮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要前提。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生物化学型的要素投入,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需要农业机械化率水平的提高,所以两种类型的技术投入是影响粮食增产增收的根本来源。文章采取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超越对数面板模型,对2001~2011年的全国省级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非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技术效率与生物化学型及机械型技术投入之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生产总体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其中东南部地区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京宝 陈伟程
1987~1989年对以姊妹种代替妹妹系改进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所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姊妹种的产量、农艺性状、整齐度优于对应的姊妹系,用其制种可出产50%以上;姊妹种的配合力水平与对应姊妹系相当且可稳定遗传;改良单交种的产量、农艺性状、整齐度类似相应单交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