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4)
- 2023(12957)
- 2022(11107)
- 2021(10320)
- 2020(8546)
- 2019(20152)
- 2018(19561)
- 2017(37048)
- 2016(20128)
- 2015(23036)
- 2014(23003)
- 2013(23245)
- 2012(22424)
- 2011(20602)
- 2010(20849)
- 2009(19308)
- 2008(19372)
- 2007(17410)
- 2006(15522)
- 2005(14368)
- 学科
- 济(97065)
- 经济(96972)
- 业(52239)
- 管理(51460)
- 企(38384)
- 企业(38384)
- 方法(38030)
- 数学(33623)
- 数学方法(33355)
- 中国(30898)
- 农(28524)
- 地方(25610)
- 财(20445)
- 业经(20002)
- 贸(19777)
- 贸易(19761)
- 农业(19457)
- 易(19148)
- 学(18364)
- 制(17285)
- 银(15799)
- 银行(15765)
- 融(15428)
- 金融(15425)
- 行(15264)
- 环境(14496)
- 发(14364)
- 地方经济(14183)
- 和(13703)
- 技术(13106)
- 机构
- 大学(299368)
- 学院(298144)
- 济(132565)
- 经济(130015)
- 研究(113565)
- 管理(108250)
- 理学(91834)
- 理学院(90577)
- 管理学(89146)
- 管理学院(88563)
- 中国(86969)
- 科学(67822)
- 京(65658)
- 所(59125)
- 财(58967)
- 农(53562)
- 研究所(53508)
- 中心(50911)
- 财经(46140)
- 江(45642)
- 北京(42693)
- 业大(42632)
- 范(42382)
- 经济学(42004)
- 师范(41992)
- 农业(41929)
- 经(41867)
- 院(40118)
- 经济学院(37894)
- 州(36557)
- 基金
- 项目(191456)
- 科学(150465)
- 研究(141707)
- 基金(138378)
- 家(121153)
- 国家(120129)
- 科学基金(100905)
- 社会(90920)
- 社会科(86163)
- 社会科学(86142)
- 省(73390)
- 基金项目(72561)
- 教育(64645)
- 划(62954)
- 自然(62337)
- 自然科(60872)
- 自然科学(60853)
- 自然科学基金(59780)
- 资助(56892)
- 编号(56802)
- 成果(47503)
- 发(47184)
- 重点(44237)
- 部(43674)
- 课题(40629)
- 创(39608)
- 国家社会(38382)
- 发展(38304)
- 展(37685)
- 创新(37178)
- 期刊
- 济(152843)
- 经济(152843)
- 研究(95316)
- 中国(65935)
- 农(50518)
- 学报(46414)
- 科学(44295)
- 财(44205)
- 管理(39684)
- 教育(34990)
- 大学(34765)
- 农业(34452)
- 学学(32430)
- 融(30842)
- 金融(30842)
- 技术(25456)
- 经济研究(25238)
- 业经(24379)
- 财经(23412)
- 问题(20780)
- 经(20306)
- 业(19430)
- 贸(18311)
- 世界(16625)
- 国际(16270)
- 技术经济(15689)
- 资源(14484)
- 统计(14204)
- 图书(13812)
- 版(13787)
共检索到467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孝勇 封莎
基于区域农村发展系统视角将连片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解构为由3个一级子系统和6个二级子系统构成的人工—自然复合开放系统。运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方法测算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2012—2014年的自我发展能力,分析了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时空演变趋势。结论表明:14片区根据其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小及空间分布可划分为三种类型;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水平整体提高,但区际间发展不平衡;14片区依据其自我发展能力内部二级子系统"短板"可划分六种制约型区域;各片区自我发展能力内部结构一致性差距较大;14片区自我发展能力呈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子坚 张博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当前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多、返贫率高、致贫因素复杂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实地考察甘肃省部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结果发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部分居民自我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发展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弱以及贫困家庭学前教育负担沉重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贫困地区希望通过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摆脱主要依靠外界帮扶的现实困境。针对这些问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应主要瞄准自我发展能力建设这个突破口,着力解决现阶段城乡发展协调能力不足以及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扶贫政策精准度,增强连片特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久文 张静 李承璋 卢怡贤
本文基于我国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2015年和2018年贫困发生率、2013~2018年人均GDP、2015~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及2017年交通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连片特困区贫困发生率下降速度较快,以贫困发生率衡量的贫困面快速收窄,各片区农村人均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需求得到满足;2020年以后,按照现行标准,集中连片贫困区将基本上消失,但人均GDP及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进一步拉大,相对贫困现象将成为需要瞄准的课题。建议:确立扶持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国家战略,实施保障性扶贫与开发式扶贫共存的策略,并结合乡村振兴等战略措施实施对相对贫困地区的扶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常香荷
近年来,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问题依然严峻: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整体收入水平偏低,与其他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经济总量增速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农业生产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下一步,扶贫脱贫工作需从多个方面抓起。一是加速推进农民素质全面提升;二是加快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四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扶贫脱贫 精准扶贫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常香荷
近年来,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问题依然严峻: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整体收入水平偏低,与其他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经济总量增速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农业生产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下一步,扶贫脱贫工作需从多个方面抓起。一是加速推进农民素质全面提升;二是加快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四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扶贫脱贫 精准扶贫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课题组 刘兆征
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贫困程度最深、攻坚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扶贫脱贫面临农民进取意识不足、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村公共服务相对落后、农产品销售难、扶贫脱贫合作缺乏等困难,建议开展和推进思想文化专项扶贫、功能农业脱贫、金融和电商扶贫、省级扶贫统筹、合作扶贫脱贫等行动。
关键词:
集中连片 特困地区 精准脱贫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孔雪松 蒋献佳 程鹏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构建多维减贫指标体系,测度2000—2020年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多维减贫动态变化,系统分析集中连片特困区减贫与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综合扩张指数和脱钩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间集中连片特困区减贫成效显著,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县域单元多维减贫指数均值分别为0.134和0.186,经济减贫指数明显高于社会和生态减贫指数;(2)集中连片特困区建设用地扩张先缓后快,局部区域扩张迅速,但整体以相对稳定型扩张为主,2010—2020年扩张明显加快,缓变型和快变型呈现组团化分布;(3)研究期间集中连片特困区减贫指数与建设用地扩张指数以较理想型的弱脱钩为主,强脱钩县域单元数量由2000—2010年的131个减少为2010—2020年的10个,与之对应的弱脱钩县域单元数量则由369个增加到486个,有效体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方式的转变。研究结论:特困区减贫动态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存在密切关联,县域土地城镇化有助于增强特困区内生发展动力,后扶贫时期特困区需推进建设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调整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世举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于地处西部,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备受国家关注,一直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地处西部边远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本文以地处乌蒙山腹地的N市为例,深入探讨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产业园区 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芳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在短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呈现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具有正向激励。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甚至负向影响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通过贫困地区内在机制与体制创新,才能驱动农村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行为轨迹,扩张金融减贫的正向作用路径与空间,实现金融减贫的阈值跨越。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贫困 动态效应 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芳
选取2005—2013年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435个国定贫困县的样本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服务程度不同维度,运用PVAR模型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之间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先抑后扬的"非线性关系",在短期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呈现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具有正向激励。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制与机制缺陷,将制约金融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深层结合,抑制甚至负向影响金融减贫的实践效果。通过贫困地区内在机制与体制创新,才能驱动农村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行为轨迹,扩张金融减贫的正向作用路径与空间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贫困 动态效应 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园 蒋轩 王铮
区域性贫困是我国突出的发展难题,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在地理学基础上可能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法建模计算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剖析了我国区域性贫困形成的层次性原因。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信息化水平更多制约了当前中国东部山区,如大别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发展;中部山区如罗霄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主要受交通-经济区位落后及部分自然禀赋欠缺的影响较大;西部山区如西藏区、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滇西边境山区的首要致贫因素还是集中在自然禀赋方面,但具体成因各异。最后,针对不同地理成因引发的贫困,文中讨论了相关的政策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凡斌 王苓 徐彩瑶 金晨涛
文章以大别山区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在内的县域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揭示2000—2020年大别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演变的时空特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县域自我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利用SD模型对大别山区县域发展能力进行仿真预测。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整体综合指数偏低,且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县域内部“非均衡性”现象突出,片区之间自我发展能力总差异逐渐缩小,片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但贡献率依然高。(2)大别山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呈现由西南到东北变弱的演变趋势,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片区和湖北片区,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较多位于中高值区。(3)大别山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影响因素中,外部资源支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有显著的正影响,气候条件对县域发展能力变化没有显著影响。(4)当大别山区保持稳定的发展路径时,未来县域自我发展综合指数能力最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金卓 孟昭名
集中连片特困区受地理、气候、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经济发展落后,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贫困人员在地区环境影响下,处于人力、物质、社会资本负向叠加的困境中,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对区域和贫困人员进行干预要注重内源性发展动能的培育,消除对土地的严重依赖,破解产业发展的困境,不断提高地区和贫困人员对外交流的能力与意识,破除贫困人员"等、靠、要"思想。从产业规划、政策推动和文化助力等方面入手;重视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保证贫困人员积极参与,实现自我能力稳步提升。使贫困人员实现真脱贫,集中连片特困区实现真发展。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区 内生动力 内源性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金东
通过财政补贴负担水平、财政收入比重与城乡居民人口比重的比值、基础养老金实际替代率等指标对西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支持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西南四省区基层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县级政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压力较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提供支持。因此,提升西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支持能力,可以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湘辉 贺鹏
湘西地区是连片特困地区的典型,中小微企业是湘西地区最主要的企业类型,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SWOT分析框架研究了湘西地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认为其具有工业中小微企业成长迅速、集聚发展等优势,也存在产业层次低、行业发展不均衡、自主创新薄弱、管理粗放、人才匮乏等劣势;既面临国家宏观政策叠加、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平台成熟等机会,也受到经济形势严峻、企业融资困难、区域发展落后、服务体系滞后等威胁。因此,要加快湘西地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抓住机会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扶持体系,以优化湘西地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