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21)
- 2023(4293)
- 2022(3516)
- 2021(3479)
- 2020(2923)
- 2019(6852)
- 2018(6603)
- 2017(11910)
- 2016(6552)
- 2015(7650)
- 2014(7441)
- 2013(7593)
- 2012(7322)
- 2011(6986)
- 2010(6561)
- 2009(6106)
- 2008(6085)
- 2007(5107)
- 2006(4455)
- 2005(4174)
- 学科
- 济(29913)
- 经济(29886)
- 方法(14428)
- 数学(13567)
- 数学方法(13458)
- 管理(13046)
- 业(11882)
- 中国(11372)
- 贸(8877)
- 贸易(8872)
- 易(8788)
- 企(8204)
- 企业(8204)
- 学(7409)
- 农(6805)
- 财(5284)
- 关系(5248)
- 制(5222)
- 出(5214)
- 银(4793)
- 银行(4763)
- 行(4691)
- 环境(4604)
- 融(4490)
- 金融(4489)
- 发(4311)
- 业经(4295)
- 口(4274)
- 出口(4269)
- 出口贸易(4269)
- 机构
- 大学(101723)
- 学院(97676)
- 济(48285)
- 经济(47755)
- 研究(45138)
- 中国(34430)
- 管理(31460)
- 科学(27924)
- 理学(27023)
- 理学院(26654)
- 管理学(26088)
- 管理学院(25912)
- 所(24420)
- 京(23174)
- 研究所(22826)
- 农(22157)
- 财(19398)
- 中心(18358)
- 农业(17729)
- 经济学(17116)
- 业大(16565)
- 院(16331)
- 财经(16020)
- 北京(15514)
- 经济学院(15413)
- 经(14986)
- 科学院(14847)
- 研究院(12954)
- 江(12552)
- 研究中心(12395)
- 基金
- 项目(68509)
- 科学(52803)
- 基金(52261)
- 家(48983)
- 国家(48696)
- 研究(44798)
- 科学基金(39086)
- 社会(29770)
- 社会科(28361)
- 社会科学(28357)
- 基金项目(26272)
- 自然(25623)
- 自然科(25070)
- 自然科学(25060)
- 自然科学基金(24665)
- 资助(23083)
- 省(22589)
- 划(20889)
- 教育(19744)
- 中国(17194)
- 部(16604)
- 重点(16327)
- 发(14779)
- 国家社会(14318)
- 编号(14276)
- 科研(13846)
- 教育部(13645)
- 创(13552)
- 计划(13473)
- 创新(13045)
共检索到148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静 江雨 樊秀彩 姜建福 张颖 孙海生 刘崇怀
【目的】探讨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为中国野生葡萄的加工利用及种质资源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变叶葡萄、刺葡萄、华东葡萄、桦叶葡萄、毛葡萄、秋葡萄、桑叶葡萄、山葡萄、腺枝葡萄、燕山葡萄和蘡薁等11个野生种98个株系的葡萄果实为试材,以欧亚种品种‘赤霞珠’为对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不同野生种成熟葡萄果皮中的黄烷-3-醇类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桑叶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含量高于对照,其余野生种葡萄果皮
关键词:
中国野生葡萄 株系 果皮 黄烷-3-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月 何非 李强 严静 张波 石英
【目的】研究摘叶和挪叶处理对葡萄种子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影响,为提高酿酒葡萄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葡萄为供试材料,于果实成熟的不同时期(转色50%、转色100%和采收前2周)分别进行半摘叶、全摘叶和挪叶处理,研究葡萄种子中黄烷-3-醇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葡萄种子黄烷-3-醇以表儿茶素(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为主要组成单体,儿茶素(C)的含量最低。种子黄烷-3-醇含量从坐果期的13.7 mg
关键词:
赤霞珠 种子 黄烷-3-醇 摘叶和挪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温鹏飞 邢延富 牛铁泉 高美英 牛兴艳
【目的】阐明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植株接受UV-C照射对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积累的作用。【方法】以5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定期对植株进行UV-C照射,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PCR法对黄烷醇类多酚积累及其生物合成关键酶LAR表达进行分析,从底物、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及基因转录水平阐明UV-C对Vv lar1、lar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UV-C照射并未改变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的积累规律,但诱导黄烷醇类多酚积累,特别是在幼果期,UV-C照射明显诱导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的积累。UV-C照射诱导葡萄果实LAR酶活性升高,LAR1、LAR2蛋白...
关键词:
葡萄果实 UV-C 黄烷醇类多酚 LA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温鹏飞 牛兴艳 邢延富 高美英 牛铁泉
【目的】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土壤干旱对黄烷醇类多酚时空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隐色花色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活性和组织定位的影响。【方法】以5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采用避雨棚和断根沟措施模拟土壤干旱,跟踪果实发育进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免疫组织定位等方法,就黄烷醇类多酚的时空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LAR活性和组织定位进行研究。【结果】土壤干旱明显抑制葡萄果实生长,促进果实总酚积累,特别是在幼果期,土壤干旱明显促进葡萄果实总酚积累。土壤干旱未改变黄烷醇类多酚和总黄烷-3-醇的时空积累模式,但对其积累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且这一诱导作用具有明显的器官和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梦雨 王佳洋 王江波 唐雯 陈一恒 上官凌飞 房经贵 卢素文
【目的】探究不同葡萄种质成熟期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为葡萄挥发性香气物质代谢调控机制的解析及香气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13个葡萄种质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鉴定;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全基因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3个葡萄种质中共检测出154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酯类、萜类等化合物。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的种质是‘巨峰’,最低的种质是‘赤霞珠’。‘巨峰’和‘小味儿多’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最多的是酯类化合物,而其他种质果皮中含量最多的是醛类化合物。正己醛、辛酸乙酯、芳樟醇等12种特征香气物质对葡萄果皮香气贡献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巨峰’‘无核白葡萄’‘红地球’与其他种质果皮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差异较大。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质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差异表达基因在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单萜生物合成等途径上显著富集。脂氧合酶(LOX)、醇酰基转移酶(AMAT)、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S)、乙醇脱氢酶(ADH)等基因的表达与香气化合物的含量高度相关。转录因子WRKY7、WRKY28、ARF4和ARF22是葡萄香气合成的潜在调控因子。【结论】不同葡萄种质果皮中香气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差异较大,多组学联合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葡萄挥发性香气物质合成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成果 张劲 黄小云 张瑛 谢太理 谢林君 余欢 周咏梅 周思泓
【目的】初步分析广西特色酿酒葡萄品种‘桂葡6号’和‘凌丰’葡萄黄烷-3-醇组分特征,为今后系统开展特色酿酒品种酚类物质代谢相关研究奠定方法基础和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发育期毛欧杂种‘凌丰’和野生资源选育的‘桂葡6号’葡萄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其果皮和种子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含量,并与欧亚种‘赤霞珠’比较。【结果】浆果整个发育期中,‘桂葡6号’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总量显著高于‘赤霞珠’和‘凌丰’;浆果成熟期,‘桂葡6号’和‘赤霞珠’种子中黄烷-3-醇显著高于‘凌丰’;葡萄果皮和种子中黄烷-3-醇总量、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棓儿茶素及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随发育期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果实成熟后期,‘凌丰’和‘桂葡6号’葡萄果皮中3’5’-羟基取代黄烷-3-醇比例高于‘赤霞珠’,而整个发育期‘桂葡6号’种子中3’5’-羟基取代黄烷-3-醇比例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结论】野生资源选育的‘桂葡6号’果皮和种子中黄烷-3-醇含量和3’5’-羟基取代黄烷-3-醇的比例较高,说明‘桂葡6号’黄烷-3-醇酚类化合物含量丰富,在提高葡萄酒柔顺度和护色方面具有良好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洪强 夏惠 王进 邓群仙 梁东 吕秀兰 唐礼平
检测‘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内4种类黄酮化合物(黄酮醇、黄烷醇、原花色素和花色素苷)及总类黄酮的含量,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夏黑’葡萄果皮黄酮醇含量在花后21~31d达峰值,为0.185~0.195 mg/g,花后52 d降至最低,为0.009 mg/g,随后再次缓慢升高直至果实成熟;黄烷醇和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化相似,均是花后21~42 d迅速增加至峰值,分别达到3.238 mg/g和8.604 mg/g,之后随果实成熟逐渐下降,至花后80d时降至最低值;花色素苷含量则至花后42d后才能检测到,并随果实生长开始增加,直至成熟时达到峰值9.664 mg/g;类黄酮含量花后21~31 d逐步下降,但花后42 d时迅速升高达到峰值,为18.723 mg/g,然后随果实生长含量逐渐降低;黄酮醇合酶基因(FLS)在转色前表达水平低,之后显著上升,临近成熟时再次下降,与黄酮醇含量变化不一致;无色花色素双加氧酶基因(LDOX)和UDP–葡萄糖–类黄酮–3–O–糖苷转移酶基因(UFGT)的表达水平从转色期前开始升高,直到果实成熟达到最高值,与花色素含量变化一致;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AR)和花色素还原酶基因(ANR)的表达水平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与黄烷醇和原花色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关键词:
葡萄 果皮 类黄酮 基因表达 果实发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翔 惠竹梅 彭小琴 张晖 孟莹
【目的】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果实原花色素及黄烷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在葡萄转色期之前,使用0.1,0.4,0.8mg/L的EBR和1.0mg/L油菜素内酯(BRs)抑制剂(Brassinazole,Brz)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和烟73果穗进行喷施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和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及黄烷醇含量,分析不同质量浓度EBR和Brz对葡萄原花色素及黄烷醇含量的影响。【结果】在葡萄成熟过程中,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中原花色素含量呈现先略有下降然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云中 韩忻彦 张建成 李占成 刘和 霍晓兰 高秀萍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葡萄幼树为试材,测定了水分胁迫期间叶片中甜菜碱、可溶性糖及其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持续上升。抗旱性较强的龙眼葡萄比抗旱性较弱的晚红葡萄增加的幅度更大。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肌醇、果糖和葡山甘(葡萄糖+山梨醇+甘露醇)的含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抗旱性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叶片中甜菜碱和有机酸含量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变化。
关键词:
葡萄 水分胁迫 抗逆 物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瑞民 张娟 李凯 谢一民
以宁夏三大品牌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反式白藜芦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对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15mg/L,定量限为0.03mg/L;在0.03mg/L~3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1.1161x+0.0137,R~2=0.9996;重复性较好,标品的RSD为0.23%,样品的RSD为0.18%;准确度较高,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2.3%~97.1%之间;研究表明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与酒的品牌、葡萄品种有较大的关系,供试样品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在1.97mg/L~3.70mg/L之间.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高效液相色谱 干红葡萄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纪伟 沈雪梅 赵一帆 王玮 张钎 周艺凡 李家华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贮存年份普洱生茶中3种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变化与普洱生茶年份鉴定的相关性。【方法】以不同贮存年份(2006—2015年)的普洱生茶为研究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了茶样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3种含量最多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并利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3种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及黄酮总量与贮存年份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贮存年份的延长,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杨梅素的含量在0.36~3.19 mg/g,槲皮素在2.40~10.17 mg/g,山奈酚在2.00~7.35 mg/g,黄酮总量在12.87~51.99 mg/g。利用聚类分析发现,茶样可以分为2大簇,第一簇包括2006—2008年的茶样,第二簇为2009—2015年茶样;相关性分析发现,黄酮总量、槲皮素和山奈酚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最强,且贮存年份越接近的茶样间相关性越强。【结论】不同年份普洱生茶茶样中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及黄酮总量可以作为普洱生茶年份鉴别的指标。
关键词:
普洱生茶 贮存年份 黄酮醇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琴飞 吴秋妃 徐缓 林立铭 张振文
【目的】以木薯叶片为试材,对木薯叶中芦丁、烟花苷、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和优化。【方法】在70℃条件下,以40%(芦丁、烟花苷)和80%(槲皮素、山柰酚)的乙醇水溶液,料液比1/75(g/mL)超声提取30 min;HPLC分析四种黄酮醇时,流动相以甲醇0.2%的磷酸水溶液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40℃。【结果】可有效提取和分离木薯叶片中芦丁、烟花苷、槲皮素;4种黄酮醇类物质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2,检出限为0.02~0.10μg/mL;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标准偏差(RSD)都低于4.00%;样品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0.81%~99.83%,方法的准确度较好,RSD幼叶期>成熟叶的趋势。【结论】该提取和检测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能实现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品种木薯叶中4种黄酮醇类物质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
木薯叶 黄酮醇 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欢 谢太理 张劲 周咏梅 谢林君 黄小云 吴代东 成果
【目的】探究避雨栽培对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桂葡6号"葡萄酿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特色酿酒品种"桂葡6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类物质的含量及比例随着瓶储期增加的变化,分析避雨栽培对花色苷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避雨栽培能显著提高"桂葡6号"’葡萄酒的花色苷总量、双糖苷含量及比例、甲基化含量及比例、花青素含量及比例,但对酰化及聚合物影响不大,对提升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与露天栽培酒样相比,避雨栽培酒样红色调和黄色调更强,颜色更深;且随着瓶储期的增加,两种栽培酒样的花色苷总量显著降低,红色调及色度减弱,黄色调增强。【结论】避雨栽培能够提高"桂葡6号"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桂葡6号"葡萄酒品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忠业 伊凯 李作轩 刘志 王冬梅 杨锋 张景娥
以6个富士系品种富士、早熟富士、长富2号、红将军、福岛短枝富士和望山红为试材,对果皮中花青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进行动态测定,研究成熟过程中色素类物质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6个富士系品种在成熟过程中色素含量变化较为一致,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有双峰出现,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变化不大。在早熟富士和红将军成熟前,花青素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低于其他品种。通径分析表明,花青素含量变化与其他色素呈负相关,受叶绿素a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较大。
关键词:
富士苹果 果皮 色素 花青素 通径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兴华 李兴林 周鑫 王丹丹
【目的】获得葡萄(Vitisvini fera L.)松散型愈伤组织,并了解其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葡萄的叶、叶柄和茎分别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组合(6-卞氨基嘌呤(6-BA)、激动素(KT)、吲哚丁酸(I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培养基(以B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含30g/L蔗糖和6g/L琼脂)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来源愈伤组织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葡萄叶为外植体时,诱导的愈伤组织出愈率很低;以叶柄和茎为外植体时,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均较高。利用叶柄和茎获得松散愈伤组织时,其诱导培养基组成分别是:B5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