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70)
- 2023(16824)
- 2022(14419)
- 2021(13493)
- 2020(11270)
- 2019(25903)
- 2018(25607)
- 2017(48932)
- 2016(26559)
- 2015(29740)
- 2014(29956)
- 2013(29738)
- 2012(27531)
- 2011(25333)
- 2010(25184)
- 2009(23604)
- 2008(23007)
- 2007(20257)
- 2006(17974)
- 2005(16386)
- 学科
- 济(122681)
- 经济(122530)
- 管理(78849)
- 业(71381)
- 企(59740)
- 企业(59740)
- 方法(49388)
- 数学(42932)
- 数学方法(42523)
- 中国(31721)
- 财(29355)
- 农(27801)
- 学(25748)
- 业经(25124)
- 地方(24840)
- 制(24554)
- 贸(20975)
- 贸易(20963)
- 易(20377)
- 银(18628)
- 融(18583)
- 金融(18580)
- 银行(18580)
- 农业(18306)
- 环境(18047)
- 行(17831)
- 体(17728)
- 和(17720)
- 务(17609)
- 财务(17536)
- 机构
- 大学(390941)
- 学院(385264)
- 济(166889)
- 经济(163566)
- 管理(148290)
- 研究(138879)
- 理学(127794)
- 理学院(126325)
- 管理学(124351)
- 管理学院(123642)
- 中国(103890)
- 京(83682)
- 科学(82655)
- 财(76976)
- 所(70375)
- 研究所(63935)
- 财经(61152)
- 农(60923)
- 中心(60676)
- 经(55659)
- 江(55496)
- 业大(55150)
- 北京(53575)
- 经济学(52284)
- 范(49907)
- 院(49901)
- 师范(49458)
- 农业(47724)
- 经济学院(46788)
- 财经大学(45557)
- 基金
- 项目(258023)
- 科学(203420)
- 基金(189835)
- 研究(188067)
- 家(165971)
- 国家(164683)
- 科学基金(140509)
- 社会(121336)
- 社会科(115147)
- 社会科学(115118)
- 基金项目(99847)
- 省(97216)
- 自然(89975)
- 自然科(87836)
- 自然科学(87815)
- 自然科学基金(86275)
- 教育(85340)
- 划(82737)
- 资助(78514)
- 编号(74101)
- 成果(61681)
- 部(58517)
- 重点(57900)
- 发(54969)
- 创(52979)
- 课题(51560)
- 国家社会(51068)
- 教育部(50451)
- 创新(49685)
- 科研(49058)
- 期刊
- 济(187796)
- 经济(187796)
- 研究(121447)
- 中国(74885)
- 学报(61540)
- 财(58800)
- 科学(57204)
- 管理(56595)
- 农(55902)
- 大学(46758)
- 学学(44099)
- 教育(38915)
- 农业(38483)
- 融(35637)
- 金融(35637)
- 技术(31806)
- 财经(31509)
- 经济研究(30944)
- 经(27079)
- 业经(26594)
- 问题(24195)
- 业(20277)
- 贸(20094)
- 技术经济(19488)
- 世界(19208)
- 理论(18356)
- 国际(18012)
- 图书(17634)
- 科技(17576)
- 版(17332)
共检索到581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麦延厚 贺莉芳 胡强
基于1992—2012年中国与亚太15个国家(地区)的样本数据,本文在联立方程模型下重点考察了贸易、分工、金融影响中国-亚太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具体路径。结果发现,双边贸易强度、金融一体化对于强化中国-亚太经济周期同步性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专业化分工的作用则恰好与之相反,并且,产业内分工和金融一体化会促进国家间的双边贸易,贸易强度与金融一体化会促进产业间分工,这种内在联系使得贸易、金融、分工也可以彼此为桥梁产生间接影响。进一步地,将各个因素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加总后比较发现,贸易在中国-亚太经济周期同步性中发挥的作用最强,分工次之,金融最弱。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汇率波动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影响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麦延厚 张旭 彭婷婷
本文采用1992-2012年中国与东亚12国的样本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国际贸易、专业化分工、金融一体化程度和政策协调度等因素对中国与东亚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并从中勾勒出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之间通过相互影响进而传导至经济周期同步性这一间接机制。结果表明:就中国—东亚层面而言,贸易一体化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同步性无显著的直接影响,金融一体化程度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同步性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产业结构相似度(专业化分工)会直接减弱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
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某些国家经济周期在波动过程中存在同步性特征。通过考察中美两国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两国经济周期波动在某些历史时期具有较强的同步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这是中美两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出现的根本原因和前提条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中美两国贸易和直接投资联系是经济周期同步性出现的纽带和基本传导渠道。新形势下中美两国应当进一步强化双方的经贸交流和合作,真正发挥两国经济之间的相互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双方经济的共同繁荣。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卫军 黄繁华
基于1997-2016年亚太地区13个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和脉冲响应函数图分析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波动对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货币政策协调度的提高能够增强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汇率波动的增加将减弱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而亚太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增强也有助于亚太地区货币政策协调度的提高和汇率波动的减少。进一步将样本分类进行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之间来说,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波动与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都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星
本文在充分考虑广东省与日本经贸往来现状的条件下,对日本经济周期波动通过贸易与金融途径对广东经济周期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在日本经济周期传导模型中,广东省内因素的波动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短期而言,广东对日本进出口总量以及日本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广东省经济影响最大,而长期来看,对广东省经济周期影响最大的传导途径是日本对广东外商直接投资。尽管如此,日本经济总量波动对广东省经济波动的直接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童笛 张文彬
本文运用动态因子模型和B-B算法,以1993q1-2008q3时间段内GDP季度数据为基础,考察了东亚十国(地区)共同经济周期及其具体特征。再根据动态因子模型得到的参数,比较了东亚各国(地区)和共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我们发现,除中国和共同周期的关系不大,东亚其他国家(地区)和共同周期的关系比较紧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童笛 张文彬
本文首先通过B-B算法,考察东亚各国(地区)的经济周期。然后运用动态因子模型,提取东亚共同经济周期,并通过比较东亚各国(地区)和共同经济周期的关系,直观地判断同步性问题。最后通过B-B算法计算出来各国(地区)经济周期的数据,使用一致指数方法定量地衡量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间的同步性问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统生 洪勇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区1992-2011年的数据,测度了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水平并实证分析了影响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水平总体偏低,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财政政策协调程度、产业结构相似度、城镇化差异、经济外向度差异以及一些具有"自然地理"特征的因素都会对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造成影响,其中,财政政策协调程度的作用最为重要。本文进一步对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收入趋同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存在地区收入趋同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喻旭兰
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周期同步性是衡量经济金融合作的收益与成本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理论研究东亚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周期是否存在同步性。本文以1994—2005年间ASEAN+3国家的GDP季度时间序列为基础建立了多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得出ASEAN+3国家的GDP季度时间序列之间在短期内有共同周期,在长期里存在共同发展趋势。因此,东亚国家(地区)经济周期在样本期间具有同步性,满足金融合作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东亚国家(地区)应当进一步强化彼此间的经贸交流和经济金融合作,真正发挥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娟
针对大陆与中国台湾经济波动状况的协同性及传导机制的研究,可知大陆与中国台湾的经济周期的协同性自从1978年以来越来越显著,由共同周期检验得知,两岸从1987年以来就形成了一个共同周期,而且两岸的贸易及投资往来是两岸共同周期生成和传导的重要原因,两岸经济周期的传导可以用锁模这种内部机制来解释。为了促进两岸宏观经济在同步和互动中的良性循环,必须加强两岸经济政策的协调,就财政、货币、汇率、贸易等政策展开磋商,联合采取干预市场的政策行动,共同防范和面对国际经济危机中的冲击,维持和促进两岸经济的稳定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湘雄 李浩
文章采用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英国和巴西1978~2011年的经济数据,建立VEC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并基于七国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得出结论:首先,大部分国家都显示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趋同性,但存在差别。其次,国际贸易及他国的经济对中国GDP同时存在着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贸易波动会在相当程度上引致GDP波动。最后,双边贸易往来对双边经济协动促进作用的大小一样,但各国固定效应不同。
关键词:
经济周期 传导机制 VEC模型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星 陈小虎 邹战勇
在开放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周期传导成为常态。文章在区分中美两国产业内、外贸易的条件下,控制资本账户,利用MSAR-TVTP与SVAR模型,引入中美产业结构、汇率制度等因素,深入分析美国经济周期波动通过直接与间接的国际贸易渠道对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美国经济周期波动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对中国经济影响显著,但是之后,其传导效应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在传导过程中也发挥着不一样的效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史敏
经过17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9年到1994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44%,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平均分别增长6.5%和8.25%。199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达到10.2%。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亚太及全球居于领先地位,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但中国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至今仍属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廷纲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几年来通过会员国的共同努力,它的规模正在扩大,功能有所加强,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经济组织.中国在1991年参加了该组织,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它将积极参与亚太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为推动它们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而努力. 一、 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着两种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可能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可能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关键取决于区域经济集团是否实行排他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经济上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经济发展水平又比较接近,它们之间采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