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6)
- 2023(12807)
- 2022(10523)
- 2021(9774)
- 2020(7666)
- 2019(17332)
- 2018(16986)
- 2017(31298)
- 2016(16641)
- 2015(19104)
- 2014(19044)
- 2013(19013)
- 2012(18390)
- 2011(17193)
- 2010(17382)
- 2009(16076)
- 2008(15812)
- 2007(14305)
- 2006(13387)
- 2005(12417)
- 学科
- 济(94914)
- 经济(94841)
- 管理(41119)
- 业(37460)
- 中国(31057)
- 方法(27621)
- 地方(27530)
- 企(26614)
- 企业(26614)
- 农(24188)
- 数学(24117)
- 数学方法(23986)
- 业经(19805)
- 贸(16899)
- 贸易(16881)
- 农业(16402)
- 易(16332)
- 地方经济(16286)
- 学(16064)
- 制(15501)
- 融(15024)
- 金融(15022)
- 银(14917)
- 银行(14905)
- 发(14890)
- 行(14668)
- 财(14529)
- 环境(14124)
- 和(11756)
- 发展(11092)
- 机构
- 学院(248236)
- 大学(247224)
- 济(118519)
- 经济(116291)
- 研究(100649)
- 管理(85943)
- 中国(77884)
- 理学(71110)
- 理学院(70190)
- 管理学(69278)
- 管理学院(68793)
- 科学(56301)
- 京(54949)
- 财(52000)
- 所(51551)
- 研究所(46279)
- 中心(43819)
- 财经(39950)
- 农(39834)
- 江(38907)
- 经济学(38417)
- 北京(36564)
- 经(36351)
- 院(36146)
- 范(35174)
- 师范(34865)
- 经济学院(34243)
- 业大(31343)
- 州(31145)
- 科学院(30710)
- 基金
- 项目(153657)
- 科学(120729)
- 研究(118606)
- 基金(109269)
- 家(94930)
- 国家(94060)
- 科学基金(78618)
- 社会(77572)
- 社会科(73522)
- 社会科学(73509)
- 省(59011)
- 基金项目(55706)
- 教育(53661)
- 划(49893)
- 编号(47230)
- 资助(45087)
- 自然(45057)
- 自然科(43920)
- 自然科学(43910)
- 自然科学基金(43142)
- 发(40689)
- 成果(40144)
- 重点(35818)
- 课题(35652)
- 部(35099)
- 发展(33876)
- 展(33319)
- 国家社会(33090)
- 创(31608)
- 中国(31243)
- 期刊
- 济(148191)
- 经济(148191)
- 研究(87415)
- 中国(61078)
- 农(39179)
- 财(37157)
- 管理(35451)
- 学报(34872)
- 科学(34266)
- 教育(32582)
- 融(29026)
- 金融(29026)
- 大学(27169)
- 农业(27097)
- 学学(25073)
- 经济研究(24909)
- 技术(23351)
- 业经(22325)
- 财经(21155)
- 问题(19280)
- 经(18619)
- 贸(17197)
- 世界(16432)
- 国际(15928)
- 业(14625)
- 技术经济(13676)
- 经济问题(12161)
- 坛(12160)
- 论坛(12160)
- 图书(12123)
共检索到415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方志斌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自启动至今已取得较大成就,在促进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经济共荣、民心相通方面意义重大。从基础设施、能源项目、产业园区和信息港建设等方面,分析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从顶层设计、华人华侨纽带作用、政治互信、大国关系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伟 公丕萍 李大伟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这条走廊沿线国家与我国存在较大的经贸合作潜力。目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主要任务包括:探索通过"战略经济"路径建立中、缅、老、柬长期稳固的区域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以我国为主导的跨国生产网络和差别化的国际产能合作路径,构建与半岛各国更加均衡的贸易格局,提高人民币在中南半岛各国的区域化程度,全面推动标准、技术、政策对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伟 公丕萍 李大伟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这条走廊沿线国家与我国存在较大的经贸合作潜力。目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主要任务包括:探索通过"战略经济"路径建立中、缅、老、柬长期稳固的区域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以我国为主导的跨国生产网络和差别化的国际产能合作路径,构建与半岛各国更加均衡的贸易格局,提高人民币在中南半岛各国的区域化程度,全面推动标准、技术、政策对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屠年松
结合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现状,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利用中国与中南半岛七个国家2000-2015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分区域层面,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化率对贸易合作都有显著正影响,而陆地接壤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地理距离在区域1层面(中低等收入国家)对贸易合作有显著负影响,而在整体层面和区域2层面(中高、高等收入国家)却有正向影响。因此,中国应携手中南半岛国家共同发展经济,加强跨境交通网络建设,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以促进贸易合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屠年松 薛丹青
利用OECD与WTO联合发布的2015版TIVA数据,在附加值贸易的框架下,测算出中国以及中南半岛各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位置,分析影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更深程度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短期内失业率的上升以及高水平的基础设施,都能够显著提升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过高的物质资本形成,过高的政府支出,将会阻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向价值链的高端地位攀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双陆 申涛
在空间经济理论下,实证分析1995-2017年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全域和局域区域关联特征,利用反映区域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变量"市场潜能",对其经济关联和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存在全域范围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这种相关性波动总体较为平稳;局域相关显示出沿线国家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是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374%,超过了资本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值。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增长的溢出效应,明显大于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关子
在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过程中,相较于硬件基础设施的研究,软件基础设施并未得到广泛关注。软件基础设施既包括一国的基本制度,也包括国家在贸易便利化以及相关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套机制。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软件基础设施效应研究表明,共同边界对贸易存在极大促进作用,出口国边界与运输效率水平越高,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越大,中南半岛及周边地区国家营商环境的改善是促进本地区贸易的支撑力量。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软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可以从外部协调与内部改革两方面进行。在外部协调方面,要争取在多边协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乐国友 唐慧
通过调查和梳理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陆路互联互通建设现状,分析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陆路互联互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民心不够相通、债务问题、各国发展不平衡、日本高铁的恶性竞争、各国交通标准和等级不统一、通关不够便利等问题,提出加强人员交往、加强债务管理、因地制宜、"世界化"中国高铁标准、统一主要线路的交通标准、深化通关便利等措施,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陆路互联互通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新 沈镭 高天明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5国。本文概述了中南半岛的资源状况,具体分析了各国的优势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并对其生产及发展状况、矿业投资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国均在优化其矿业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了专门的矿业管理部门,颁布了相关矿业法律,并设立了许多矿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分析认为中南半岛是我国矿业"走出去"较为理想的投资地区,并提出与中南半岛五国开展矿业合作的矿种选择,分布是:泰国的钾盐和锡矿,越南的铝土矿和铁矿,老挝的钾盐和铝土矿,缅甸的石油和有色金属,柬埔寨的石油、金矿和铝土矿。与中南半岛矿业合作,对缓解我国资源供需矛盾,维护我国资源、经济安全和促进次区域国家经...
关键词:
中南半岛 矿产资源 开发 中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米军 李娜
中蒙俄经济走廊主体国家战略诉求存在诸多方面契合,更重要的是经济走廊对三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中蒙俄三方合作机制的软约束、经济联系弱、融资缺口大、边境经济带动效应问题以及蒙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影响,使得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通过制度创新和推进机制的力量达成区域合作,将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拓展共赢的经济发展空间。中国应该在推进经济走廊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化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构建连通欧亚的"田"字环形国际基础设施大通道是激发经济走廊潜能的关键,从口岸经济与口岸城市协同发展视角提升边境口岸带动作用,以构建跨境产业科技合作园区提升中蒙俄产业的联系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晓燕 秦放鸣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也是涉及国家最多、地缘政治最复杂的经济走廊。文章以经济走廊相关理论及实践启示为基础,从区域经济合作视角分析该条经济走廊建设的现实基础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中国应与沿线国家一道,尽快出台关于走廊建设的顶层规划、确定走廊的具体物理路线,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经济走廊建设的跨境区域合作机制,以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优先合作领域,以国际产能合作为突破口,以亚投行为融资保障,推动经济走廊的建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锴
本文基于对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地缘经济关系发展现状的分析,进一步剖析双方共同面临的挑战,并尝试将双方地缘经济关系中的负面因素逐步转化为积极、稳定的有利因素。
关键词:
地缘经济 中南半岛 跨界民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谌婳 封志明 李鹏 张景华
中南半岛森林覆被是热带地区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从遥感监测与制图、时空变化格局、影响因素和生态环境效应4个方面,系统总结和评述了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①中南半岛森林覆被遥感监测数据源由光学遥感逐渐转向雷达遥感,监测方法向采用多分类器和多源信息转变,监测对象主要是天然森林覆被,人工林监测仍面临多重困难;②1980-2010年期间,中南半岛不同地区森林覆被变化时空差异明显,其中,在1990年前森林覆被面积为净增加,之后净减少;在空间上,泰国、老挝、缅甸和柬埔寨森林面积在1990年后均持续减少,只有越南呈增长趋势;③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主要为经济林扩张、刀耕火种农业、道路建设和商业采伐,间接驱动因素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主要表现为森林数量变化、森林退化和森林再生/恢复等方面,其程度与干扰方式、强度、频率直接相关;④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水分效应、大气环境效应、土壤效应和生物效应4方面。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文淑惠 胡琼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将相邻效应引入国际直接投资研究,采用两阶段工具变量法考察制度距离、相邻效应及两者的交互对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同时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检验四类制度距离对投资的正负效应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度距离作用各异,文化制度距离、微观经济制度距离阻碍了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法律制度距离、宏观经济制度距离则产生了正效应,但总体上制度差异对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产生阻碍作用。考虑相邻效应后,各国投资相邻效应表现为"互利共赢"。其中代表金融、贸易、财政自由化的宏观经济制度明显强化"互利共赢"作用,而文化、微观经济与法律制度距离弱化这种"互利共赢",随着相邻效应的增强,制度距离对投资的阻碍作用在削弱。据此提出在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中国需要充分发挥相邻效应,动态考虑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来平衡中南半岛国家两两邻国之间的投资利益关系,最大化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效应,实现中国与各国经贸合作的良性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之幸 金凤君 周雍康 陈卓
泛亚铁路是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新通道,深刻影响着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开发水平,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1 km×1 km栅格为基本空间单元,刻画了泛亚铁路开通前后中南半岛的交通优势格局,解析了泛亚铁路对区域开发的支撑能力及其对区域开发结构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1)泛亚铁路能够显著提高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通优势,形成“屮”字型空间格局,但也增强了交通优势空间分布的不均衡;(2)泛亚铁路开通后,中等及以上等级的交通优势区域面积占比从10.04%提高到37.34%,人口占比从46.05%提高到73.67%,对区域开发形成了良好的支撑能力;(3)泛亚铁路有利于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和沿海城市对内陆地区的辐射吸引能力,形成跨国的沿海和沿海—内陆发展轴带,支撑环泰国湾区域开发结构的网络化。未来,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应以泰国湾地区为重点区域,打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支撑中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国家实现区域联动和国际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