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7)
2023(15234)
2022(12880)
2021(12118)
2020(10311)
2019(23865)
2018(23499)
2017(45239)
2016(24045)
2015(27359)
2014(27392)
2013(27378)
2012(25530)
2011(23262)
2010(23060)
2009(21348)
2008(20959)
2007(18288)
2006(15734)
2005(14333)
作者
(69338)
(58495)
(57931)
(55453)
(37152)
(28051)
(26552)
(22714)
(22109)
(20697)
(19985)
(19570)
(18516)
(18505)
(18187)
(18159)
(17403)
(17248)
(16935)
(16637)
(14504)
(14233)
(14130)
(13406)
(13353)
(13114)
(12810)
(12435)
(11788)
(11523)
学科
(121027)
经济(120921)
管理(67127)
(63422)
方法(52162)
(51534)
企业(51534)
数学(46873)
数学方法(46369)
中国(29593)
(26717)
(26157)
地方(23294)
(22387)
业经(22135)
(22014)
贸易(22003)
(21404)
(19774)
农业(17649)
(17076)
金融(17073)
(16830)
银行(16802)
(16179)
财务(16132)
财务管理(16095)
(16094)
(15818)
环境(15689)
机构
大学(354584)
学院(352243)
(161592)
经济(158675)
管理(135135)
研究(124118)
理学(116726)
理学院(115475)
管理学(113569)
管理学院(112921)
中国(95408)
(73436)
科学(72308)
(70525)
(62356)
财经(57172)
中心(56755)
研究所(56734)
(56617)
(52117)
经济学(51748)
(50071)
业大(49938)
经济学院(46525)
北京(46356)
农业(44433)
(43959)
(43832)
师范(43397)
财经大学(42649)
基金
项目(234319)
科学(185987)
基金(174610)
研究(168713)
(152499)
国家(151345)
科学基金(130042)
社会(110686)
社会科(105180)
社会科学(105155)
基金项目(91412)
(88136)
自然(83589)
自然科(81721)
自然科学(81696)
自然科学基金(80309)
教育(77760)
(75130)
资助(72910)
编号(65514)
(53915)
成果(53102)
重点(52892)
(50532)
(48405)
国家社会(47454)
教育部(46695)
科研(45538)
创新(45518)
课题(45145)
期刊
(173114)
经济(173114)
研究(104874)
中国(64057)
(54914)
学报(53446)
(50470)
科学(50400)
管理(49529)
大学(41002)
学学(38949)
(35399)
金融(35399)
农业(34182)
技术(31208)
教育(30014)
经济研究(29639)
财经(29486)
(25504)
业经(24604)
问题(22942)
(20940)
统计(19297)
国际(18990)
技术经济(18989)
(18835)
世界(18685)
(16925)
理论(15899)
(15873)
共检索到520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彤娟  孙瑾  
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和VAR模型,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与东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中国-东盟各国在经济开放度、经济周期同步性、通货膨胀相似性等方面具备货币合作基础。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6国的供给冲击对称性较高,货币冲击次之,需求冲击最差。中国-东盟具有深入开展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但未来还需克服政治障碍和外来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蕾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双方关系的实质性提升,也必将促进双方在货币金融上的进一步合作。本文运用SVAR模型和相关性分析,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与东盟10国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10国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年的建设期内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盟5国最适宜成为未来中国货币合作的备选对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素芹  
近年来亚洲金融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尽管亚洲各国各地区已经就开展货币金融合作达成共识,但是由于亚洲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和复杂的历史问题,使得人们对亚洲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可行性提出诸多疑问。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对亚洲地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可行性进行考察。通过进一步研究亚洲各经济体面临冲击的对称性以及对冲击的不同反应,分析亚洲开展区域性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
[期刊] 预测  [作者] 安辉  赵清  
每次金融危机爆发都会引起人们对区域货币合作的高度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即以清迈倡议(CMI)为代表的区域救助机制,而此次危机后形成的标志性合作成果则是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本文正是基于上述事实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比较东亚地区过去30年和近10年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差异,以考察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基础的新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小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一直很高,并继续呈上升趋势;而近年来,最为显著的变化是以中日为代表的大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的显著提高,因而为东亚更深层次的货币合作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认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应适时调整为以"亚洲共同繁荣"为目标,由过去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梅波  熊爱宗  
经济冲击的对称性程度,是判断一组经济体是否可以进行货币合作的一个良好指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冲击的分解变量进行了重新选择,将东亚9个经济体的经济冲击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静态与动态实证结果都显示东亚目前的冲击对称性程度还不高。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方向,除了在整体上继续推动东亚各经济体在各领域的合作外,重点是要推进大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欣  
东亚各国目前在货币领域的合作严重滞后于贸易合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传统的OCA标准,目前东亚各国内部经济条件差异较大,而且这种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进行深层次货币合作的成本较高。基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中日韩三国货币冲击的对称性较高,但是在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方面存在非对称性,而且这种非对称性在短期更为明显。与日韩相比,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冲击的对称程度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的合作优势。因此中国应以贸易合作为基础,加强同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往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胜  周上尧  张源  
本文回顾了过去十几年美国利率调整与中国相关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发现美国的加息和减息政策对中国资本流动规模产生了明显的非对称性影响。本文运用一个包含名义价格黏性和抵押担保约束两类摩擦的小国DSGE模型来深入分析外国利率冲击的传导和作用机制,并利用抵押担保条件的偶然紧约束特性来解释利率冲击所造成的宏观经济非对称性,然后使用粒子滤波方法进一步验证、测算了偶然紧约束所造成的非对称资本流动规模。研究表明,外国利率的上升和下降将分别导致企业家部门抵押担保约束处于收紧与松弛的不同状态,并通过金融摩擦机制造成本国非对称的资本流动;运用实际数据与反事实估计,本文发现中国宏观经济存在非常明显的非对称现象,在2011年间偶然紧的抵押担保约束导致每季度资本净流入的规模减少了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小安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检验了银行信贷冲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区域内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效应,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经济周期下微观经济主体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劲波  张伟进  张江洋  
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亚6国的货币一体化发展,并以卢布为参照对象,判断人民币成为该地区锚货币的可行性。最优货币区理论是探讨某个地区货币一体化程度的主要理论依据,笔者以该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DMP模型作为理论创新的基础,简化DMP模型为一个静态的两国模型,新模型从大国和小国两个角度更好地诠释了组建最优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在新模型的基础上,笔者以名义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经济周期的相关性为实证指标,对中国与其他7个国家进行了计量检定,以期透彻地分析该地区现阶段货币一体化的程度,为人民币在该地区的推广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宏波  宋小宁  熊爱宗  
本文利用最优货币区指数模型就1983-200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在此基础上采用1996年和2007年的截面数据计算并比较东亚地区各主要经济体的双边OCA指数,以期纵向分析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亚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亚洲金融危机前有所提高,货币合作成本降低,同时其内部已经形成以东南亚国家为主体的小型经济区,在区内先行开展货币合作具有较强可行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倩  王龑  胡颖  
本文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识别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内的六个主要国家的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意在考察他们经济一体化所处水平,从而判断该地区进行深入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基础及可行性。研究发现,1997~2013年期间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六国在需求和供给冲击相关性层面,六国中有三个次区域尤其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已经具备开展货币金融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金平  万志宏  
货币一体化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的经济一体化进入最高阶段,即欧洲货币与经济联盟。货币金融合作是亚太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亚太地区范围大、情况复杂,一般认为该区域的货币金融合作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本文具体分析了亚太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亚太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具体设想。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雷达  赵勇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在中美贸易失衡的背景下创立的一个高层对话机制。对两国贸易失衡如何进行调解,是当前两国政府不可回避的议题,从两国间的贸易依存的非对称性特征来看,中国在对话机制中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承担失衡调整的外部压力。但是,如果从中国制造在全球经济中是否可替代以及在中美贸易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两国贸易相互依赖的对称性也在发生量上变化的角度考察,中国在这一高层对话机制中仍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这一看似简单的结论,我们却从下列这篇文章中找到了严格的经济学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尹航  李秉坤  
本文将汇率与股票价格波动纳入到基于理性预期的货币行为方程组而对新凯恩斯模型进行修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约束的设计构建NK-SVAR模型,以期考察货币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紧缩与扩张的货币政策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汇率与股票价格波动能够通过影响总需求、通胀率、货币数量缺口与利率水平,而对货币政策体系形成冲击。因此,我国应建立起包含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并强化流动性管理中的汇率波动管理与资产泡沫管理,以保证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静  牛兵  
本文对新一轮价格水平上涨背景下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上证综指、商品价格和住房销售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在短期冲击中,商品价格和住房销售指数对货币供给有正的响应,而通货膨胀和上证综指响应波动起伏。因此文章提出在房地产价格受政策限制条件下,发展商品衍生品市场也是宏观调控可选择方法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