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66)
- 2023(18601)
- 2022(16017)
- 2021(15040)
- 2020(12641)
- 2019(29293)
- 2018(28739)
- 2017(55224)
- 2016(29592)
- 2015(33410)
- 2014(33073)
- 2013(32936)
- 2012(30295)
- 2011(27444)
- 2010(27341)
- 2009(25218)
- 2008(24721)
- 2007(21435)
- 2006(18774)
- 2005(16325)
- 学科
- 济(127007)
- 经济(126873)
- 业(84395)
- 管理(80668)
- 企(61725)
- 企业(61725)
- 方法(60220)
- 数学(53227)
- 数学方法(52499)
- 农(50183)
- 农业(33215)
- 中国(32954)
- 贸(29978)
- 贸易(29962)
- 易(29112)
- 财(28849)
- 业经(28735)
- 学(25479)
- 地方(24611)
- 制(22039)
- 环境(18739)
- 技术(18729)
- 理论(18651)
- 银(17766)
- 银行(17716)
- 和(17685)
- 融(17475)
- 金融(17472)
- 务(17346)
- 财务(17270)
- 机构
- 学院(426968)
- 大学(426425)
- 济(179274)
- 经济(175955)
- 管理(167987)
- 理学(147196)
- 理学院(145638)
- 研究(144944)
- 管理学(142826)
- 管理学院(142071)
- 中国(108479)
- 科学(89565)
- 京(89246)
- 农(83644)
- 财(76645)
- 所(72459)
- 业大(68950)
- 研究所(66559)
- 中心(65666)
- 农业(64872)
- 财经(63003)
- 江(59778)
- 经(57761)
- 北京(55952)
- 经济学(54611)
- 范(53993)
- 师范(53453)
- 院(52240)
- 经济学院(49520)
- 州(48422)
- 基金
- 项目(298344)
- 科学(234734)
- 基金(218552)
- 研究(214582)
- 家(192081)
- 国家(190531)
- 科学基金(163104)
- 社会(136908)
- 社会科(129720)
- 社会科学(129686)
- 基金项目(114979)
- 省(114782)
- 自然(106826)
- 自然科(104353)
- 自然科学(104326)
- 自然科学基金(102433)
- 教育(97679)
- 划(96760)
- 资助(91326)
- 编号(86032)
- 成果(68445)
- 重点(66642)
- 部(66483)
- 发(63733)
- 创(61628)
- 课题(58697)
- 创新(57611)
- 科研(57343)
- 国家社会(57284)
- 教育部(56687)
- 期刊
- 济(188390)
- 经济(188390)
- 研究(120853)
- 农(81028)
- 中国(74798)
- 学报(70472)
- 科学(64208)
- 管理(57612)
- 农业(55471)
- 财(54873)
- 大学(53812)
- 学学(51282)
- 教育(39981)
- 融(36447)
- 金融(36447)
- 技术(35857)
- 业经(34531)
- 经济研究(30485)
- 财经(29718)
- 业(27924)
- 问题(26644)
- 经(25381)
- 贸(23930)
- 统计(21306)
- 版(21126)
- 世界(20719)
- 技术经济(20568)
- 科技(20343)
- 国际(20033)
- 策(19241)
共检索到611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超
本文以2006-2012年中国-东盟8个国家的24种时间密集型和31种非时间密集型农产品的4900个贸易数据为对象,实证检验并比较了进口通关时间的贸易效应。总体上,进口国进口通关时间对农产品产生了显著的负面贸易效应。进口通关时间每延长10%可导致自贸区内农产品贸易额下降5.68%,即使剔出新加坡贸易数据的稳健性检验显示这一负面影响仍达到4.25%,且进口通关时间对时间密集型农产品负面贸易效应显著高于非时间密集型农产品4.5%-6.2%左右,同时进口通关时间接近的国家农产品年贸易额亦更大。论文的政策蕴意在于,后自贸区时代,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以降低通关时间作为贸易便利化的突破口,通关时间的降低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原瑞玲 田志宏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FTA贸易效应的事后评价方法,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实施对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定量分解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表明:在传统引力模型中添加国家和年度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有效性和经济学解释更趋合理,可以将这一模型推广应用于其他FTA的事后研究;从农产品总体来看,CA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推动作用明显,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区域内贸易并没有以贸易转移为代价来实现增长;CAFTA主要体现为贸易创造意味着贸易开放的贸易获益明显,但限于产业调整的滞后会减弱贸易得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甘梅霞
东盟已连续十几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因此研究中国与东盟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不同生产要素密集型产品贸易的角度,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脉冲响应函数法,采用1987~2005年的数据,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1987~2005年,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中,产品总体呈现技术密集程度越高,对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越大的特点。但是,1987~2005年间中国自东盟国家进口的技术密集程度高的产品对我国经济增长却没有显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清政 王佳 舒杏
出口持续时间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了贸易的动态行为。本文基于CEPII-BACI数据库,采用1998—2010年中国对东盟HS6分位农产品的出口数据,对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分布特征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存在负时间依存性,且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同时,我们发现国家风险、经济自由度、汇率变动等国家特征变量,以及贸易竞争力、多元化、市场份额等产品特征变量对出口持续时间均有显著影响。但产品单位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市场多元化的边际效应远远大于产品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建立贸易预警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和提升复杂度、实施多元化战略、深化现有贸易关系以及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田野
笔者基于贸易自由化的环境规模效应,以污染密集型产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通过实证分析CAFTA建立对于中国和东盟之间污染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效应,来进一步考察在低碳经济背景下CAFTA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问题。结果表明:CAFTA的建立对区域内污染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具有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对非成员与CAFTA成员间的贸易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中国和东盟双方带来了更大的环境压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凤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逐步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仅为区域间经济往来奠定了夯实的物质基础,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自贸区内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实现了较为杰出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但由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也是有利有弊,云南省与东盟自贸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文从云南省对外贸易及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出发,探究东盟自贸区建设对云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得出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寻求东盟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加速云南省农产品贸易的新对策。
关键词:
东盟自贸区 云南省 农产品 贸易效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巧娟 李淑贞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在2001—2010年大体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且其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增长到2010的16%,东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G-L)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最后,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芬 刘宏曼
本文基于进口需求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并结合反事实估计,测算我国多个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中国秘鲁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中国新加坡自贸区、中国瑞士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既不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也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创造效应较大,并且存在较长的持续性;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中国秘鲁自贸区贸易创造占贸易增长比例较大,其中中国新西兰自贸区效应逐年较稳定的递减,中国秘鲁自贸区变化幅度较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芬 刘宏曼
本文基于进口需求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并结合反事实估计,测算我国多个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中国秘鲁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中国新加坡自贸区、中国瑞士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既不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也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创造效应较大,并且存在较长的持续性;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中国秘鲁自贸区贸易创造占贸易增长比例较大,其中中国新西兰自贸区效应逐年较稳定的递减,中国秘鲁自贸区变化幅度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昊 吴婷 霍强
粮食和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研究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中国自东盟农产品进口贸易效率的影响因素,测度进口贸易潜力,并重点关注中国粮食安全指标对农产品进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安全指标对农产品进口效率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植物产品进口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粮食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叠加对农产品和植物产品进口效率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政策含义并通过贸易潜力测算,可将东盟国家划分为观察区、重点区和核心区,有针对性加强与重点区国家的贸易合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晶 张姝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平滑调整假说(SAH),运用贸易调整空间(TAS)模型和产业内贸易度量指数(S指数)等分析方法,利用1994~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加入WTO前后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调整成本和调整压力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测度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加入WTO前相比,贸易自由化使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面临更大的收缩性调整压力,其中以棉花和植物油为最;从不同的要素相对密集度层面考量,位列资本相对调整压力前三位的分别是棉花、大豆和植物油;位列劳动以及土地相对调整压力前三位的分别是棉花、植物油和大豆以及大豆、植物油和玉米。不同于已有的从粮食安全、比较优势等角度的研究,本文的分析基于贸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洪世勤 何暑子
笔者从进出口总量、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3个角度,应用对称性RCA指数、特化系数等指标,对于21世纪以来中、日、韩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且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需求急剧增长;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整体上比较优势弱,与日本、韩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分项目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来看,中国位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低端,中国弱势行业多为2国强势行业,中国通讯贸易与韩国通讯贸易在出口上存在竞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勇 牛惠亭 李谷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最早建立、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其建立与发展对推动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渠道及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反事实的合成控制法评估CAFTA战略对东盟整体和各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并通过生存分析进一步评估CAFTA战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的持续性。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较好地复制了CAFTA战略实施之前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情况;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了贸易促进效应;但CAFTA战略对不同成员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效应不仅大小不同,甚至方向相反。进一步的生存分析发现,CAFTA战略实施延长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效应的持续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砚文 李丛希 曾华盛 陈丽如
为探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框架下所产生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从大国贸易模式、关税差异和贸易产品互补性等角度拓展了经典的自由贸易区理论,构建了CAFTA农产品贸易效应分析框架,并利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1995—2020年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效应。结果表明:1)CAFTA的实施给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显著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效应,而非贸易转移效应。2)随着双边关税的逐步削减,在“早期收获计划”、自由贸易区建成和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等阶段,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进口效应和出口效应都呈现逐步扩张的态势。3)这期间,CAFTA对东盟不同国家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产生了异质性的影响,互补性越强、开放程度越大,则双边农产品贸易创造效应更大。因此,实施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渠道,提高社会的经济福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珏 庄毅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要素密集型逆转的视角,考察了2002—2009年浙江纺织服装业的要素密集型及其逆转情况,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了浙江纺织服装业的要素密集度和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详细探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其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促进浙江纺织服装业要素密集型逆转,有效开拓东盟市场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