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24)
- 2023(18210)
- 2022(15409)
- 2021(14384)
- 2020(11955)
- 2019(27461)
- 2018(27086)
- 2017(51271)
- 2016(27813)
- 2015(31159)
- 2014(30957)
- 2013(30867)
- 2012(28805)
- 2011(26416)
- 2010(26308)
- 2009(23901)
- 2008(23437)
- 2007(20409)
- 2006(18158)
- 2005(16187)
- 学科
- 济(120702)
- 经济(120588)
- 管理(73744)
- 业(72191)
- 企(56682)
- 企业(56682)
- 方法(49944)
- 数学(42978)
- 数学方法(42593)
- 中国(35731)
- 农(33099)
- 地方(29602)
- 贸(28946)
- 贸易(28926)
- 易(28062)
- 业经(26832)
- 学(25521)
- 财(25263)
- 农业(22340)
- 制(20547)
- 环境(19224)
- 银(18434)
- 技术(18433)
- 银行(18364)
- 和(18076)
- 融(17966)
- 金融(17964)
- 行(17725)
- 理论(16990)
- 发(16514)
- 机构
- 大学(401412)
- 学院(399193)
- 济(168104)
- 经济(164865)
- 管理(153139)
- 研究(146371)
- 理学(132255)
- 理学院(130711)
- 管理学(128558)
- 管理学院(127866)
- 中国(108368)
- 科学(91156)
- 京(87326)
- 所(75087)
- 农(73046)
- 财(71644)
- 研究所(68887)
- 中心(64091)
- 业大(63178)
- 财经(57636)
- 农业(57552)
- 江(57486)
- 北京(55886)
- 范(53052)
- 院(52874)
- 经(52622)
- 师范(52451)
- 经济学(51005)
- 州(46536)
- 经济学院(46116)
- 基金
- 项目(275048)
- 科学(215007)
- 基金(199390)
- 研究(196441)
- 家(176912)
- 国家(175489)
- 科学基金(148203)
- 社会(124940)
- 社会科(118549)
- 社会科学(118521)
- 省(105892)
- 基金项目(105671)
- 自然(96664)
- 自然科(94371)
- 自然科学(94342)
- 自然科学基金(92657)
- 划(90478)
- 教育(88380)
- 资助(82180)
- 编号(77856)
- 发(62842)
- 成果(62717)
- 重点(62424)
- 部(60429)
- 创(57025)
- 课题(54423)
- 创新(53365)
- 科研(52346)
- 国家社会(52099)
- 教育部(51122)
- 期刊
- 济(184280)
- 经济(184280)
- 研究(119946)
- 中国(78340)
- 学报(69184)
- 农(66762)
- 科学(62613)
- 管理(56119)
- 大学(51221)
- 财(50474)
- 学学(48449)
- 农业(46413)
- 教育(41481)
- 融(35108)
- 金融(35108)
- 技术(32015)
- 经济研究(30899)
- 业经(30476)
- 财经(27694)
- 问题(25259)
- 业(24967)
- 经(23949)
- 贸(23628)
- 国际(21116)
- 科技(20484)
- 图书(19762)
- 世界(19362)
- 技术经济(19185)
- 版(18640)
- 资源(18358)
共检索到595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占熬 张彬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度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自贸区战略中的必然选择,其中探讨和测度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化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及协调成本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视角集中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否带来了产业集聚与发展不平衡回应了这些问题,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测度了中国-东盟自贸区产业集聚现状的前提下,建立了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了自贸区进程的产业集聚进程和结果,并采取了倍差法证明了相关结论。结果表明虽然中国-东盟自贸区这种小国先发的组建模式有效推后了"核心-边缘"模式的形成时间,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内部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冲击,但总体上自贸区建设还是加速了成员国之间的产业间贸易,最终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外资分布在地理区域上的悬殊差距,加剧了地区间产业布局的差距。实证研究表明1991年至今中国外商投资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地理布局均匀程度都一直稳步提升,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逐年缩小。针对2000-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商资本金指标与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产值指标之间存在着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胡鞍钢我国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已引起决策层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亟需深入调查和系统研究。今年李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这一方针将成为“九五”期间乃至到2010年中央解决地区差距和地区发展战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鞍钢
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胡鞍钢一、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大国。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 ̄①。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并不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商晨
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之一,中国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多维度的不平衡,除原有的城乡差距之外,沿海与内地、东中西部,甚至同一地区内部,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发展不平衡现象在理论上可以被归结为二元经济,通过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资本向某些地区聚集,导致地区间分工深化水平出现差距,是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计划体制下城乡间资本分布的不均衡,在市场化改革中并没有收敛,反而由于禀赋差异导致的资本回报率差异,使资本向部分地区聚集,导致新的地区资本分布和分工深化的差异,造成新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使用1995—2015年间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相关的理论命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长石 刘和骏 刘晨晖
空间划分方式是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的关键环节。基于中心一外围模型思想及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本文提出了一组新的发展不平衡分解方法,并根据可得数据将其应用于广东、辽宁等7个省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省份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程度差距较大,并且导致不同省份发展不平衡的空间因素差异明显;从行业分解结果来看,农业是影响省际发展不平衡的首要因素,而后是建筑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飞翔 黎开颜 刘佳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不平衡发展的格局并没得到改变。本文在建立开放条件下的要素投入锁定效应模型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1990~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阐述了锁定效应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发现由于要素投入锁定效应的存在导致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而改革开放则进一步加剧了要素的锁定效应。
关键词:
锁定效应 地区发展不平衡 要素投入 开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陆小莉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态变迁既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又为新阶段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对区域协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聚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呈现出的非线性、阶梯型、空间辐射异质性等特征,利用1992—2018年中国省域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半参数、有序Logit响应和空间SARAR面板进行建模,以此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变迁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果,从省级层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态势;从分类结果看,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较强的阶梯型特征;从空间效应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空间辐射作用强于地理区位。此外,虽然技术水平、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刚
以旅游总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研究了1997—201 5年间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三大地带内的不平衡显著大于三大地带间的不平衡;区域旅游业发展存在较为稳定的低水平和高水平趋同俱乐部以及显著的空间聚集关联性;区域旅游业发生转移的概率及邻域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邻域间旅游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关键词:
区域旅游 不平衡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玉芳
王圣云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专著,这是作者集多年心血钻研探索的研究成果。通读之后,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部概念清楚、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哲学思辨特色,理论建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沈玉芳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功能和结构上的时空不平衡性。文献综述分析发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区经济增长成果指标,另一类是地区间生活水平指标。这两类指标都局限于收入或GDP等经济指标,这对评价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应该落到福祉水平层面。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与时间、空间组成的三位一体,对其研究应从时、空2个维度展开,即将空间维度的静态研究和时间维度的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隆斌 张华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欧阳华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保持快速增长,但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区域结构、方式结构、主体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平衡现象。外贸结构的失衡,导致我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度过高,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外贸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为此,必须优化我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增加各自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中国—东盟 贸易结构 结构不平衡 优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兴元
一、欧盟和德国的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和背景欧盟和欧元区内也存在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欧盟十五国总人口为3.7亿多。1999年1月1日,在欧盟15国中,除了英国、瑞典、希腊和丹麦暂不加入欧元区外,拥有2.9多亿人口的其他11国都进入欧元区。1996年,欧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韩剑 李林艳
本文从全球金融发展不平衡的视角研究全球贸易失衡,建立一个流动性约束的跨时贸易模型,证明了金融发展差异、消费者跨期消费能力与贸易余额之间的关系。通过选取86个国家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市场规模、金融市场活力等金融发展指标与贸易余额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全球贸易失衡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根本上缩小各国金融发展的差异,发展新兴市场国家的本土金融市场,改变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构建多元化的国际金融体系。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贸易失衡 跨时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