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1)
- 2023(12691)
- 2022(10632)
- 2021(9968)
- 2020(8288)
- 2019(19096)
- 2018(18471)
- 2017(34312)
- 2016(18538)
- 2015(20826)
- 2014(20633)
- 2013(20296)
- 2012(18893)
- 2011(17308)
- 2010(17289)
- 2009(15677)
- 2008(15790)
- 2007(13879)
- 2006(12303)
- 2005(11088)
- 学科
- 济(77672)
- 经济(77588)
- 管理(48875)
- 业(46508)
- 企(36403)
- 企业(36403)
- 方法(34224)
- 数学(29551)
- 数学方法(29278)
- 贸(25450)
- 贸易(25436)
- 易(24629)
- 中国(22928)
- 农(21373)
- 财(18324)
- 学(17791)
- 业经(16826)
- 制(15048)
- 地方(14535)
- 农业(13760)
- 银(12140)
- 银行(12081)
- 理论(12036)
- 环境(11969)
- 融(11580)
- 金融(11577)
- 行(11575)
- 出(11182)
- 技术(10989)
- 产业(10972)
- 机构
- 大学(275913)
- 学院(274299)
- 济(117272)
- 经济(115283)
- 研究(100509)
- 管理(97755)
- 理学(84609)
- 理学院(83518)
- 管理学(81953)
- 管理学院(81459)
- 中国(75022)
- 科学(63189)
- 京(59006)
- 农(53119)
- 所(52296)
- 财(50569)
- 研究所(48167)
- 业大(43988)
- 中心(43844)
- 农业(42195)
- 财经(41310)
- 江(40272)
- 经(37748)
- 经济学(37743)
- 北京(37228)
- 范(36148)
- 院(36001)
- 师范(35647)
- 经济学院(34297)
- 州(31873)
- 基金
- 项目(185691)
- 科学(145178)
- 基金(136620)
- 研究(129361)
- 家(123398)
- 国家(122440)
- 科学基金(102284)
- 社会(84006)
- 社会科(79732)
- 社会科学(79710)
- 基金项目(71722)
- 省(69789)
- 自然(67113)
- 自然科(65582)
- 自然科学(65553)
- 自然科学基金(64448)
- 划(60627)
- 教育(59392)
- 资助(56205)
- 编号(49589)
- 重点(43055)
- 部(41593)
- 发(40319)
- 成果(39960)
- 创(38653)
- 国家社会(36406)
- 创新(36369)
- 科研(35981)
- 教育部(35122)
- 课题(34985)
- 期刊
- 济(125139)
- 经济(125139)
- 研究(80712)
- 中国(53016)
- 学报(52099)
- 农(46926)
- 科学(45465)
- 大学(38215)
- 财(37231)
- 学学(36202)
- 管理(34807)
- 农业(31953)
- 教育(27511)
- 经济研究(23146)
- 融(22518)
- 金融(22518)
- 贸(20707)
- 技术(20512)
- 财经(20462)
- 业经(20280)
- 国际(18382)
- 业(18163)
- 问题(17849)
- 经(17785)
- 世界(14896)
- 版(14564)
- 商业(13700)
- 业大(13175)
- 图书(13104)
- 技术经济(12761)
共检索到405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洪科 王堰琦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2002-2013年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网络,并对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网络具有稳定的发展趋势、较好的通达性和行业异质性;运输业是该区域内重要的商贸流通行业,新加坡是该区域内重要的商贸流通国家;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历年中国商贸流通业在该区域的影响力"稳中有升",但行业的区域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 社会网络 商贸流通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佳卉 贺灿飞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扩展和加深,生产分工进入产品内分工阶段,中间产品贸易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中间产品贸易是产品内分工的主要表现形式。论文选取了纺织业、运输业和电子产业分别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传统全球分工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研究其贸易网络结构的特征与演化趋势。并以中国为中心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为例,探究了影响贸易网络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①3种产业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有明显差异,电子产业网络联系紧密,而运输业和纺织业的结构则相对松散。②1998—2017年,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明显提升。③从影响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的因素来看:地理距离对中间产品出口偏好的影响显著,但是仅纺织业体现出了地理距离衰减效应,在电子和运输业中,地理距离越大,贸易偏好反而越高;沟通成本显著影响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出口偏好,中国文化在目的地国家推广能够提高贸易偏好;目的国制度质量对贸易偏好的影响显著,国家的话语权和可靠性能够提高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中间产品出口偏好,但同时,规制的质量越高,中国对其出口偏好则更低。④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在3种产业中均体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间产品 贸易网络 贸易成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德翠 曾丽蓓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各项措施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发展速度逐年有升。中国—东盟自贸区虽然充满着投资的商机,但同时也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如海外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国家征收、战争内乱、汇兑以及政府违约等各种政治风险而遭受巨大损失,这就亟需海外投资保险对其予以救济。鉴于此,对规范中国—东盟自贸区内投资保险的单边投资保险制度、双边投资保险制度和多边投资担保制度进行具体分析,进而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提出防范和降低中国海外投资者因政治风险造成损失的有效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睿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自贸谈判在2015年底如期完成,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自由贸易区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推动力量,在各领域中都形成了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东亚命运共同体。然而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间商贸流通往来的持续增多,必然会产生一些商贸纠纷,所以建立争端解决机制来有效维护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深化发展极其必要。因此本文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的法律基础作为全文切入点,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机制的利弊后,就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机制提出了完善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域商贸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进而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睿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自贸谈判在2015年底如期完成,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自由贸易区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推动力量,在各领域中都形成了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东亚命运共同体。然而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间商贸流通往来的持续增多,必然会产生一些商贸纠纷,所以建立争端解决机制来有效维护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深化发展极其必要。因此本文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的法律基础作为全文切入点,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机制的利弊后,就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机制提出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丛路扬
本文综合运用空间效应分析和网络结构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商贸流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如下:我国商贸流通联系密切程度和联通水平整体有所提升,结构等级固化和低效率问题逐步改善;省际间商贸流通网络中心性呈现“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和“少核心、多边缘”空间格局;双边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差异、人口城市化水平、交通设施水平、贸易开放水平对商贸流通网络结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物流业发展水平、网络基础设施起显著抑制作用,而城市地理距离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卓
本文扩展了传统的引力模型,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网络结构的因素,不仅包括GDP和绝对距离,还包括国土面积、贸易国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否相邻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文章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运用二元网络分析法,计算了国际贸易网络的密度和各国在网络中的三种中心性,将整个网络分为四个子群,区分了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和边缘地位的国家。文章还考察了国际贸易网络的权重结构,计算了国际贸易网络和剩余网络的顶点强度、平均最近邻顶点强度和顶点集聚强度等指标,探讨了这三个指标的关系。最后,计算了2004-2010年间国际贸易网络、剩余贸易网络和随机网络的网络强度熵、网络权重熵和冗余比,比较了三种网络在这三个指标上的差别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洁 石慧敏
近年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正逐渐成为国家间互利合作的典范。本文基于2006-2020年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基本格局和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并运用QAP方法考察其具体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贸易网络中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贸易规模均呈增长态势,网络密度、平均度不断上升,贸易集聚效应显现;第二,整体贸易网络并不稳定,贸易可达性一般;第三,俄罗斯处于该网络绝对中心地位,网络不平衡性明显;第四,贸易网络演进受多方因素影响,其中人口、地理与文化等因素正向作用较为明显,经济距离的内生动力有所减弱,物流绩效水平差异呈负向关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碧舟 彭羽
本文在考虑协定深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F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结构特征,并采用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方法对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全球F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无权和有权网络密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反映了网络中各国的参与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提升,欧盟、美国、新加坡处于F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中心地位;第二,欧盟所在子群与其他子群间形成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美国所在子群与中国及部分东盟国家所在子群之间联系紧密,表明美式规则在亚太地区的强大影响力;第三,基于TERGM的实证分析,证实了网络传递性在推动全球F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结构形成中的作用,这为中国积极应对美式和欧式FTA规则传播,加快形成中国FTA数字贸易规则范本并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爱萍 张晓平 宋现锋 李润奎
文章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结构、社团演化等方面探讨了2000—2019年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并采用QAP回归方法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贸易网络结构来看,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的网络密度、贸易规模、集聚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美国和俄罗斯在网络中居于重要地位,控制能力较强;中国的中介中心度呈现上升趋势。(2)从贸易集团演化角度分析,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核贸易圈,以俄罗斯、中国为中心的双核贸易圈,以法国、瑞典、德国等为中心的多核贸易圈。(3)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能源供应结构差异、地缘政治关系是影响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结构体系的主要因素。国家间核电设备贸易网络格局的变化,反映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各国的贸易“竞合”关系和国际地位变化,对未来中国的核电设备贸易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秀芝 隋丽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商贸流通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联盟形式能够有效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因此联盟成为新形势下参与竞争的战略选择。同时,研究商贸流通企业联盟绩效影响因素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采用AMOS17.0数据分析软件对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商贸流通企业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这对于丰富商贸流通企业联盟的理论性研究,以及在实践中预防与规避联盟的失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志杰 邓岩 陈燕娟
种业贸易是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双方粮食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文章通过UN Comtrade数据库搜集有关数据,对中国与东盟种业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和增长潜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种业贸易的竞争性较弱,互补性逐步增强,贸易增长潜力较大。中国与东盟应依据双方贸易关系特点,灵活运用利好政策,拓宽种业贸易合作领域,探索种业贸易新模式,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种业贸易 发展潜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志虹
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巨大。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猛,但各行业间的服务贸易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在对中国及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及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 服务贸易 机遇 挑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及制度差异对于贸易网络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