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29)
2023(15405)
2022(13224)
2021(12447)
2020(10356)
2019(24099)
2018(23680)
2017(46072)
2016(24370)
2015(27650)
2014(27309)
2013(27547)
2012(25399)
2011(23243)
2010(23088)
2009(21291)
2008(20766)
2007(18056)
2006(15970)
2005(14056)
作者
(70240)
(59074)
(58059)
(55441)
(37125)
(28175)
(26367)
(23164)
(22263)
(20727)
(19909)
(19895)
(18493)
(18394)
(17981)
(17895)
(17214)
(17191)
(16931)
(16522)
(14522)
(14417)
(14036)
(13364)
(13144)
(13049)
(12846)
(12770)
(11888)
(11583)
学科
(109046)
经济(108935)
(71608)
管理(65385)
方法(49521)
(48914)
(48786)
企业(48786)
数学(43740)
数学方法(43399)
农业(32408)
中国(29191)
(28061)
贸易(28046)
(27244)
业经(25176)
(23417)
地方(21926)
(20136)
(19356)
环境(16305)
技术(15742)
(15515)
银行(15481)
(15099)
金融(15097)
(14845)
(14836)
(14509)
理论(14297)
机构
大学(355511)
学院(355250)
(156332)
经济(153567)
管理(142157)
理学(124364)
理学院(123099)
研究(122328)
管理学(121285)
管理学院(120666)
中国(92726)
(74502)
科学(72806)
(70245)
(65550)
(60500)
业大(56177)
研究所(55351)
中心(55049)
农业(53984)
财经(53865)
(49464)
(49231)
经济学(47726)
北京(47023)
(45006)
师范(44672)
(43677)
经济学院(43406)
财经大学(40077)
基金
项目(245808)
科学(194407)
基金(181486)
研究(181330)
(157820)
国家(156541)
科学基金(134442)
社会(117628)
社会科(111424)
社会科学(111398)
基金项目(96241)
(92864)
自然(85634)
自然科(83600)
自然科学(83581)
自然科学基金(82109)
教育(80751)
(78008)
资助(74605)
编号(73182)
成果(58395)
(56000)
重点(54331)
(53118)
(50637)
国家社会(49508)
课题(48894)
教育部(48088)
创新(47302)
人文(47135)
期刊
(167704)
经济(167704)
研究(105539)
(70183)
中国(63051)
学报(54915)
科学(51930)
农业(48117)
管理(47372)
(44994)
大学(42567)
学学(40438)
(32859)
金融(32859)
教育(31874)
业经(31284)
技术(27763)
经济研究(26889)
财经(25663)
问题(24307)
(23468)
(22183)
(21888)
世界(19249)
国际(18631)
技术经济(17428)
(16825)
理论(16727)
科技(16470)
资源(16223)
共检索到515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原瑞玲  田志宏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FTA贸易效应的事后评价方法,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实施对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定量分解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表明:在传统引力模型中添加国家和年度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有效性和经济学解释更趋合理,可以将这一模型推广应用于其他FTA的事后研究;从农产品总体来看,CA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推动作用明显,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区域内贸易并没有以贸易转移为代价来实现增长;CAFTA主要体现为贸易创造意味着贸易开放的贸易获益明显,但限于产业调整的滞后会减弱贸易得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超  
本文以2006-2012年中国-东盟8个国家的24种时间密集型和31种非时间密集型农产品的4900个贸易数据为对象,实证检验并比较了进口通关时间的贸易效应。总体上,进口国进口通关时间对农产品产生了显著的负面贸易效应。进口通关时间每延长10%可导致自贸区内农产品贸易额下降5.68%,即使剔出新加坡贸易数据的稳健性检验显示这一负面影响仍达到4.25%,且进口通关时间对时间密集型农产品负面贸易效应显著高于非时间密集型农产品4.5%-6.2%左右,同时进口通关时间接近的国家农产品年贸易额亦更大。论文的政策蕴意在于,后自贸区时代,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以降低通关时间作为贸易便利化的突破口,通关时间的降低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凤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逐步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仅为区域间经济往来奠定了夯实的物质基础,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自贸区内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实现了较为杰出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但由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也是有利有弊,云南省与东盟自贸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文从云南省对外贸易及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出发,探究东盟自贸区建设对云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得出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寻求东盟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加速云南省农产品贸易的新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巧娟  李淑贞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在2001—2010年大体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且其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增长到2010的16%,东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G-L)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最后,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勇   牛惠亭   李谷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最早建立、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其建立与发展对推动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渠道及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反事实的合成控制法评估CAFTA战略对东盟整体和各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并通过生存分析进一步评估CAFTA战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的持续性。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较好地复制了CAFTA战略实施之前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情况;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了贸易促进效应;但CAFTA战略对不同成员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效应不仅大小不同,甚至方向相反。进一步的生存分析发现,CAFTA战略实施延长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效应的持续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清政  王佳  舒杏  
出口持续时间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了贸易的动态行为。本文基于CEPII-BACI数据库,采用1998—2010年中国对东盟HS6分位农产品的出口数据,对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分布特征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存在负时间依存性,且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同时,我们发现国家风险、经济自由度、汇率变动等国家特征变量,以及贸易竞争力、多元化、市场份额等产品特征变量对出口持续时间均有显著影响。但产品单位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市场多元化的边际效应远远大于产品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建立贸易预警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和提升复杂度、实施多元化战略、深化现有贸易关系以及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楠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本文通过分析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和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化状况,从而探讨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砚文   李丛希   曾华盛   陈丽如  
为探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框架下所产生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从大国贸易模式、关税差异和贸易产品互补性等角度拓展了经典的自由贸易区理论,构建了CAFTA农产品贸易效应分析框架,并利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1995—2020年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效应。结果表明:1)CAFTA的实施给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显著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效应,而非贸易转移效应。2)随着双边关税的逐步削减,在“早期收获计划”、自由贸易区建成和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等阶段,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进口效应和出口效应都呈现逐步扩张的态势。3)这期间,CAFTA对东盟不同国家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产生了异质性的影响,互补性越强、开放程度越大,则双边农产品贸易创造效应更大。因此,实施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渠道,提高社会的经济福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德刚  袁波  
农业经贸合作一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重要合作领域。早在2003年10月,中国与泰国之间就正式取消188项水果和蔬菜产品的关税,被称为"用农产品轻轻推开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扇大门"。2004年1月,伴随着"早期收获计划"的全面实施,中国与东盟率先在农产品领域开始了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先行先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与东盟全面建设自贸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重玉  高岚  
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基于1992—201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在扩展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考察了CAFTA建设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不存在转移效应和创造效应,CAFTA未能有效促进中国对CAFTA内部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甚至存在负向效应。进一步的农产品分类研究发现,CAFTA与中国的肉及肉制品等6类农产品的出口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对中国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等13类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创造效应,不存在转移效应;对中国其余3类农产品向成员国的出口贸易呈现负效应;对外部出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CAFTA的出口贸易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贾伟  屈四喜  
本文在对引力模型加以改进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各省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对中国各省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影响明显,东盟GDP影响并不明显,第三方GDP及其关税税率变化显著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且对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的影响大于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的影响;②中国省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加强导致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减弱;③中国各省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竞争力水平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了正向影响;④不能把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归功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中国加入WTO,两者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作用较为有限,因而不能忽略世界经济增长对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林  赵慧娥  
本文利用联合国统计署有关农产品统计数据 ,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 (CMS模型 )方法 ,针对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波动的问题 ,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发现 :在不同的时期和外部环境条件下 ,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额的波动主要受需求因素的影响 ,而结构因素只起次要的作用 ,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丹  
文章基于"单国模式"的引力模型构建CAFTA贸易效应模型,分析CA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定量分解贸易效应。研究表明:将国家固定效应与年度固定效应引入引力模型中,使得模型估计结果更加有效与合理,有助于分析CAFTA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基于农产品贸易,CAFTA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其中贸易创造效应比较显著,2010—2016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创造效应达到了478.44亿美元。自贸区内贸易增长并未以贸易转移为代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勇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贸易历史悠久,农产品贸易是双方洽谈合作的重点。进入21世纪以来,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对双方的经济发展影响日趋明显。笔者在农产品贸易结构、竞争力和贸易壁垒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预测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颖  
本文阐述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呈总体扩大趋势。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次,中国对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再者,主要出口农产品形成的贸易逆差是构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下降,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也是引起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