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9)
- 2023(12494)
- 2022(10418)
- 2021(9942)
- 2020(7951)
- 2019(18041)
- 2018(17801)
- 2017(31658)
- 2016(18361)
- 2015(20942)
- 2014(21185)
- 2013(20019)
- 2012(18690)
- 2011(17222)
- 2010(17492)
- 2009(15774)
- 2008(15826)
- 2007(14347)
- 2006(12886)
- 2005(12229)
- 学科
- 济(67884)
- 经济(67782)
- 管理(50885)
- 业(42909)
- 企(35698)
- 企业(35698)
- 中国(27624)
- 方法(24817)
- 教育(21881)
- 数学(21382)
- 数学方法(21184)
- 财(19610)
- 制(19139)
- 农(18111)
- 业经(15092)
- 贸(14929)
- 贸易(14919)
- 易(14637)
- 地方(14052)
- 学(13808)
- 理论(13804)
- 体(13547)
- 银(12512)
- 银行(12503)
- 行(12049)
- 融(11856)
- 金融(11852)
- 环境(11639)
- 体制(11148)
- 农业(11109)
- 机构
- 大学(256423)
- 学院(252229)
- 济(103837)
- 经济(101591)
- 研究(92897)
- 管理(86905)
- 理学(73325)
- 理学院(72339)
- 管理学(71241)
- 管理学院(70704)
- 中国(68137)
- 京(56459)
- 财(51691)
- 科学(50529)
- 所(45562)
- 范(43222)
- 师范(42984)
- 中心(40753)
- 研究所(40633)
- 财经(40006)
- 江(39755)
- 北京(37062)
- 经(36355)
- 教育(35797)
- 师范大学(35252)
- 经济学(33691)
- 院(33620)
- 州(31223)
- 农(31206)
- 经济学院(30224)
- 基金
- 项目(157483)
- 研究(128028)
- 科学(126985)
- 基金(112629)
- 家(96093)
- 国家(95164)
- 社会(81642)
- 科学基金(81198)
- 社会科(77108)
- 社会科学(77092)
- 教育(66564)
- 省(59734)
- 基金项目(57356)
- 编号(54356)
- 划(52695)
- 成果(48171)
- 自然(46796)
- 自然科(45652)
- 自然科学(45641)
- 资助(45439)
- 自然科学基金(44845)
- 课题(41389)
- 部(38639)
- 重点(37537)
- 制(35673)
- 发(35411)
- 教育部(34514)
- 性(34445)
- 年(34293)
- 国家社会(34038)
- 期刊
- 济(120563)
- 经济(120563)
- 研究(90931)
- 中国(64936)
- 教育(62070)
- 财(41293)
- 管理(33883)
- 学报(32310)
- 科学(31776)
- 农(29193)
- 大学(26702)
- 技术(25920)
- 融(24187)
- 金融(24187)
- 学学(23172)
- 财经(20896)
- 农业(19851)
- 经济研究(19770)
- 经(18183)
- 职业(17964)
- 业经(17147)
- 贸(15609)
- 问题(15572)
- 国际(14031)
- 坛(14005)
- 论坛(14005)
- 世界(13484)
- 图书(12501)
- 技术教育(12054)
- 职业技术(12054)
共检索到406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菊霞 任洁华
跨域治理对促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与共同体建设意义重大。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强化联动、促进企业参与以及资源带动等方式,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在跨域治理方面已形成初步探索。但跨域治理结构松散、治理工具缺乏、优质资源分布不均、公众参与治理程度低以及治理效能不高等问题制约了跨域治理总体水平。通过完善认同机制、主体协同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强化产教融合机制及信息机制等,不断提高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跨域治理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关键词:
中国-东盟 职业教育 跨域治理 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文雯 辛越优
"东盟方式"是学界关于东盟地区特色合作机制的代名词,东盟特有的这套组织决策方式主导了东盟地区公共教育事务的治理模式,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则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平等性、治理内容的跨国性、治理机制的灵活性、治理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治理理念的包容性。"东盟方式"在职业教育治理上的应用促成了地区职业教育愿景的形成,提升了地区职业教育政策的协调度,形成了地区职教合作的多层次联动网络。"东盟方式"强调非强制性以及避免超国家机制,因而存在区域教育治理结构松散、区域教育政策实施缓慢、区域教育规划执行力度弱化等问题。
关键词:
东盟方式 职业教育 教育治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小红 赵悦乔 经建坤
中国—东盟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至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典范。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技术及产业合作对职业教育合作需求增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通过公共外交加强政治合作,通过经济合作助推东盟国家经济腾飞,通过强固交流纽带深化文化互信及互补共促。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依然面临挑战,需要进行政策协调,顺畅政府层面合作高效连通,打造多学科、多产业导向的跨国职教教师队伍,建立健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提供优质包容的职业教育,打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品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茂林 陆潇原
针对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中存在的程度不深,范围有待拓展等问题,需要从宏观上建立国家和省区,乃至学校同东盟国家政府合作的框架性协议,这是双方开展合作的大前提。在微观上,从合作双方的利益机制到行动机制予以落实,以保证合作的深入和广泛推进。作为职业教育,毕业生职业技能实训,校企合作的订单模式,都需要中国-东盟双方对口企业的参与。因此,组建中国-东盟企业、职业院校、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跨国职教集团,才有助于实施"理-实"一体化职教合作。在这样的集团化合作中,不仅需要建立起适应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的宏观行动计划,更需要针对合作单位的互动共赢行动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勇
以服务"一带一路"为背景,就中国与东盟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状况以及海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所属的重要位置,提出如何加强外语职业教育,特别是东盟地区语种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 外语 职业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鸿雁 宋学文
文章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关税水平渐次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猛、服务贸易稳步发展、投资协议正式实施和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并从货物和服务贸易、非金融类投资和次区域合作等方面为深化自贸区合作提出了发展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晨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这种机制存在着经费总量与办学规模不匹配、生均投入与成本支出不匹配、举办者责任与义务不匹配的"三大不匹配"问题,未能改变职业教育在教育经费分配中的弱势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必须将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经费投入 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旭光 汪洋
人工智能作为支撑所有产业变革的通用性技术,推动着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变革,自然也对职业教育治理提出了重构与创新的要求。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治理结构的僵化性、治理方式的低效性、治理范围的狭隘性、治理机制的碎片性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着眼于智慧社会的特质,围绕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治理制度、重构治理机制、完善治理格局等方面优化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可选路径及政策框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邱金林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产教融合模式办学改革,在集中跨国优质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打造跨国合作新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广产教融合标准,提升中国职教国际影响力;推进产教协同创新,服务东盟中小企业发展;深化国际化办学改革,树立国际交流合作品牌等方面开展办学实践。在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背景下,未来职业院校国际化产教整合需要加强政策规划对接,明确产教合作方向;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服务高水平开放合作;打造产教融合新机制,推进高水平协同育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瞿连贵 孙艳晓
职业教育合作是澜湄流域社会人文合作的内容,是为澜湄流域各领域合作提供跨文化复合应用人才的基本方式。职业教育合作为此被视为产能合作的基础,纳入澜湄流域合作的总体框架,成为深化澜湄流域社会人文交流的重要举措,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人才需求,澜湄流域的职业教育合作面临整体规划缺失、需求与供给数据匮乏、合作机制重叠等挑战。亟需强化职业教育合作顶层设计,加快职业教育合作框架和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多元参与机制,建立企业需求导向的人才供需数据库;打通流域大循环、优先培养产能合作所需人才;秉持合作开发理念,创设澜湄流域职业教育第三方合作市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储诚炜 吴一鸣 谭维奇
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其办学定位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集约化、规模化和多种资源统筹发展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跨越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安庆地区为例,结合安庆市职业教育联盟实践探索,在剖析安庆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础上,对职业教育联盟的框架构建和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
职业教育联盟 框架构建 运行机制 安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
"机器换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带动企业内涵扩张的重大引擎。它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种经济的变革,更是一场社会的变革,对承担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主要表现在:一、低端劳动力吸纳能力下降,职业教育与培训需求增大所谓机器换人,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背景下资本有机构成快速提高与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郝天聪
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时代赋予中国职业教育的新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然而,就国际环境而言,沿线国家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境外办学不可避免的外部挑战。就国内环境而言,中国职业院校自身服务能力不足是制约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内部挑战。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职业教育 经验 挑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财政陷入两个改革潮流的漩涡之中:一是政府资源配置规则的退化与变更;二是由市场化所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化。近年席卷全球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加剧了两股潮流对各国高等教育财政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推动了政府与大学间传统关系的解构,更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资源筹措、财务风险的规避乃至高等教育财政如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教育公平理念的实现提出了严峻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