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2)
2023(8468)
2022(6870)
2021(6762)
2020(5363)
2019(12520)
2018(11988)
2017(22437)
2016(11860)
2015(13748)
2014(13671)
2013(13695)
2012(12913)
2011(12161)
2010(11815)
2009(11127)
2008(11071)
2007(9444)
2006(8565)
2005(8058)
作者
(33763)
(28568)
(28513)
(27204)
(18089)
(13573)
(12955)
(11101)
(10908)
(9964)
(9917)
(9488)
(9287)
(9194)
(9056)
(8716)
(8421)
(8338)
(8154)
(7772)
(7303)
(6886)
(6850)
(6399)
(6387)
(6354)
(6269)
(5876)
(5644)
(5628)
学科
(56050)
经济(55972)
管理(28749)
(26006)
方法(24055)
(22754)
贸易(22741)
(22169)
数学(21441)
数学方法(21298)
(19516)
企业(19516)
中国(18011)
(14648)
(11869)
(10569)
业经(10477)
地方(10022)
关系(9929)
(9627)
金融(9625)
(9606)
(9439)
银行(9434)
(9255)
(9223)
农业(9076)
(8180)
环境(8057)
(7989)
机构
大学(179633)
学院(176822)
(88187)
经济(86883)
研究(70580)
管理(61802)
中国(55956)
理学(52333)
理学院(51730)
管理学(51086)
管理学院(50763)
(38787)
(38167)
科学(37932)
(35403)
研究所(32060)
财经(30932)
中心(30423)
经济学(29889)
(28356)
经济学院(27018)
(26081)
(25548)
北京(25248)
(24067)
财经大学(23149)
(22620)
师范(22458)
业大(21989)
科学院(21309)
基金
项目(114560)
科学(90533)
基金(85961)
研究(85322)
(75725)
国家(75215)
科学基金(62445)
社会(57529)
社会科(54701)
社会科学(54692)
基金项目(43681)
(39199)
教育(38222)
自然(37372)
自然科(36411)
自然科学(36400)
资助(36359)
自然科学基金(35778)
(35289)
编号(32436)
(27860)
成果(27325)
重点(26580)
中国(26162)
国家社会(25597)
(25575)
教育部(24247)
课题(23337)
(23290)
(22643)
期刊
(95726)
经济(95726)
研究(60740)
中国(35130)
(27239)
学报(25418)
科学(25359)
(24571)
管理(22893)
(22340)
金融(22340)
大学(20005)
(19257)
学学(18956)
国际(18024)
经济研究(17935)
农业(16761)
财经(16294)
教育(15373)
问题(14450)
(14214)
世界(13555)
业经(13339)
技术(12436)
(9795)
(9059)
贸易(9059)
技术经济(7848)
资源(7727)
统计(7710)
共检索到278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齐绍洲  
本文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人均GDP最高的6个成员国之间相互贸易依存度的回归分析和趋势预测,对比欧元区的历史经验得出,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尚不具备建立整个东亚货币区的条件下,东亚货币区的建设值得考虑的路径应该是:第一,首先推动中国的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四大经济体的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第二,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和东盟人均GDP最高的6个国家组成“1+6”货币区;第三,“1+6”货币区再分阶段吸引韩国、日本和其他4个东盟成员国加入,从而最终促成东亚货币区的形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建伟  
文章利用CL和MF-DFM方法测算了中亚五国的出口、进口贸易依存度。分析发现,中亚五国的出口、进口市场主要依赖俄罗斯、中国和欧元区。将面板数据分为两个时期进行分析发现:(1)前期,美元、欧元和卢布为坚戈的显性货币锚,为其他中亚四国的隐性货币锚,人民币不是中亚五国的货币锚。后期,美元、欧元、人民币和卢布为中亚五国的隐性货币锚;(2)前期,出口贸易依存度对中亚五国货币币值变化的影响显著,出口贸易增长巩固了货币锚地位;对应地,进口贸易依存度的影响不显著,进口贸易增长与货币锚地位关联不大。后期,出口、进口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均不显著,出口、进口贸易下滑削弱了其与货币锚的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廖晴飞  
欧元的顺利启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都要求东亚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并最终建立东亚货币区。通过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以及与欧元区的比较,可以看到,东亚货 币区的最佳汇率制度应该是钉住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导的一篮子货币,其中人民币又应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晓涛  徐微茵  黄湘  钟腾龙  
2020年东盟已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为稳固我国产业的供应链、商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一步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来,关税水平大幅降低,货物贸易量扩大,有效地发挥了成员的优势,形成了产业分工。通过互补形成经济合作优势,考虑成员产业安全、经济平稳性等诉求,采用了循序渐进、行稳致远的战略设计与制度安排,为我国自贸区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和宝贵经验。面向未来,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面向全球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均民  莫尧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不但要重视中国同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贸易与对外投资,还要重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汇率合作和货币融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初期要以稳定人民币与东盟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为目标,与此同时,还要重视人民币在自由贸易区内的自由兑换与区域化等问题的研究,使人民币由区域化逐步走向国际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余文建  陈锋  邓蒂妮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推进,中国—东盟经济金融合作不断深化,东盟国家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东盟应当成为中资金融机构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目标区域之一。中资金融机构在东盟推进国际化进程,在发展策略上要根据资金实力、经营取向、市场和业务定位等现实情况选择正确的组织模式。同时,要根据东盟各国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马斌  
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具有典型的"危机推动型"特征,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甚至陷入了困境。本文探讨了中国—东盟货币合作面临困境的表现,认为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中国与东盟国家对"美元体制"的依赖及相互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是中国—东盟货币合作面临困境的根源;未来的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应由CMI下的双边机制向多边机制发展,并应注重汇率的协调与合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郁葱  吴冬梅  
20 0 1年 1 1月在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 ( 1 0 + 1 )会议上 ,中国与东盟达成一致 ,确立了在 1 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这对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和东亚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它是中国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又一件对外经贸方面的重大事件。本文就这一东亚区域合作的新模式产生的国际背景 ,以及实现目标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冉萍  刘方乐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中国与东盟的货币合作也提上了日程。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步骤中的重要一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并非易事。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角度,分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认为应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积极开发人民币计价投资品种,推动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并在货币合作进程中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尽快构建人民币流出与回流机制,以促进区域内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倩  
东亚地区存在两个层面的宏观经济相互依存。第一个层面是东亚与美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第二个层面是东亚区域内部经济的相互依存。全球性金融危机充分体现了东亚和美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的不对称性,而这种不对称性是不能够长期持续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促使东亚加强区域、国际的经济协调,验证了相互依存理论的合理性。相互依存的东亚需要通过政策的协调解决宏观经济政策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问题,因而东亚地区进行货币合作的可行性较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连伟  高凤勤  
一、引言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相继建立起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特点的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以深化对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监测,为政府研判经济形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决策支持。如OECD的合成领先指标(CLI)、高盛的全球领先指标(GLI)、摩根大通的全球PMI等指数均成为当前判断世界经济形势的重要参考。在众多经济先行指标中,诸如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等反映国际贸易活跃度的经济先行指标对经济形势的预判性同样得到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慧刚  
文章首先论述了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比较货币合作的美元化模式和欧元模式,指出东亚货币合作模式应该是具有亚洲特色的、以“10+3”的合作机制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相结合的、多重的、动态的、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特征的渐进式模式;最后探讨了东亚货币合作模式的实现路径和阶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蓝中  郑伟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后,东亚各国采取的汇率制度是不同的。金融危机前,东亚各国大多保持稳定的汇率政策,本币实际上是钉住美元的。从1997年泰国受到冲击开始,泰国、印尼、韩国、新加坡等爆发危机的国家在政府干预未果的情况下,纷纷与美元脱钩,放宽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新功  
在国际生产体系发生转移的进程中,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该地区的贸易计价与结算体系始终不能摆脱美元,造成货币错配。解决货币错配就要建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如区域内的汇率协调、建设区域内债券市场、建立合作基金等是该区域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最佳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慧刚  
区域货币合作通常有三种模式,即主导货币区域化、单一货币联盟和多重货币联盟模式。多重货币联盟模式是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多重货币联盟模式决定了东亚货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动态过程。东亚货币合作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来说,东亚货币合作可分三个时期进行:近期,建立危机救助机制;中期.建立区域汇率稳定机制;远期,建立东亚单一货币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