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1)
- 2023(13556)
- 2022(11701)
- 2021(11229)
- 2020(9330)
- 2019(21773)
- 2018(21649)
- 2017(42038)
- 2016(22352)
- 2015(25461)
- 2014(25380)
- 2013(25566)
- 2012(23417)
- 2011(21458)
- 2010(21369)
- 2009(19716)
- 2008(19176)
- 2007(16603)
- 2006(14860)
- 2005(13052)
- 学科
- 济(97651)
- 经济(97551)
- 业(65932)
- 管理(58560)
- 农(48232)
- 企(43785)
- 企业(43785)
- 方法(42974)
- 数学(37469)
- 数学方法(37142)
- 农业(31916)
- 中国(26831)
- 贸(26709)
- 贸易(26695)
- 易(26017)
- 业经(23475)
- 财(19832)
- 地方(18973)
- 学(18450)
- 制(17776)
- 环境(15051)
- 发(14709)
- 技术(14134)
- 银(13951)
- 银行(13918)
- 和(13678)
- 理论(13472)
- 策(13431)
- 行(13391)
- 体(12903)
- 机构
- 学院(324293)
- 大学(324210)
- 济(141869)
- 经济(139268)
- 管理(130543)
- 理学(113904)
- 理学院(112756)
- 研究(112723)
- 管理学(111098)
- 管理学院(110546)
- 中国(85845)
- 京(68817)
- 科学(67261)
- 农(66427)
- 财(57825)
- 所(56101)
- 业大(52356)
- 研究所(51366)
- 农业(51026)
- 中心(50592)
- 财经(47303)
- 江(44838)
- 北京(43566)
- 经(43439)
- 经济学(42163)
- 范(41601)
- 师范(41301)
- 院(39849)
- 经济学院(38168)
- 经济管理(36795)
- 基金
- 项目(222682)
- 科学(175555)
- 研究(165879)
- 基金(163574)
- 家(141929)
- 国家(140750)
- 科学基金(120499)
- 社会(106132)
- 社会科(100342)
- 社会科学(100313)
- 基金项目(86945)
- 省(84402)
- 自然(76643)
- 自然科(74834)
- 自然科学(74819)
- 教育(73688)
- 自然科学基金(73497)
- 划(70598)
- 编号(68145)
- 资助(67184)
- 成果(54770)
- 部(50797)
- 重点(49050)
- 发(48489)
- 创(45887)
- 课题(45244)
- 国家社会(44163)
- 教育部(43430)
- 创新(42833)
- 人文(42604)
- 期刊
- 济(155455)
- 经济(155455)
- 研究(96321)
- 农(67552)
- 中国(59671)
- 学报(49797)
- 科学(47656)
- 农业(46444)
- 管理(43579)
- 财(39218)
- 大学(38626)
- 学学(36599)
- 教育(30502)
- 业经(29464)
- 融(29128)
- 金融(29128)
- 技术(26030)
- 经济研究(24236)
- 问题(22604)
- 业(22441)
- 财经(22042)
- 贸(20263)
- 经(18798)
- 世界(18307)
- 国际(17445)
- 技术经济(16096)
- 版(15703)
- 理论(15498)
- 图书(15440)
- 资源(15349)
共检索到473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颖
本文阐述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呈总体扩大趋势。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次,中国对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再者,主要出口农产品形成的贸易逆差是构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下降,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也是引起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艳 吴晓颖
随着近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放大。在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缺乏比较优势,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制约着农产品生产的品质,农产品出口大都以原材料为主且价格普遍偏低。本文探讨了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探索性地提出减少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贸易逆差 成因 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綦建红 王平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业贸易进口增长约是出口的两倍;高技术加工型农产品占据农产品进口的绝大多数,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则主导着出口的大局;大多数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下滑迅速;农业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压力全面提升,产业内贸易竞争激烈。近期依然持续的贸易逆差是可以接受的,其当务之急在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格坤
中国对东盟国家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区,长期以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均呈逆差的态势,本文基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常态化"的表现,分析该逆差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负效应及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控制逆差在合理幅度,更好地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农产品 常态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远鹏 王超男
中国对东盟的数字产品贸易长期处于巨额贸易逆差地位,并且贸易逆差呈现出“先升后稳”的发展态势。中国对东盟数字产品贸易长期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全球产业链分工下中国大量进口东盟的电子元器件产品而加工组装后出口美欧等市场,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在东盟市场数字产品贸易的挤压打压,东盟国家对数字产品的消费能力有待提升,东盟国家数字产品贸易的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中国数字产品的市场拓展能力有待提高等。为此,中国应全面加强在“一带一路”和RCEP框架下的高层沟通与对接,努力帮助东盟国家消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与障碍,持续加强中国企业在东盟的市场开发和本地化策略执行力度,深入开展数字产品贸易的标准与规则制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邦路 雷志樱 吴秀敏
[目的]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国际贸易规模稳步提升,农业对外开放也处于全球领先行列,国际农产品市场日益成为保障国内农产品稳定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为维护国家农产品安全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非传统压力和挑战,集中反映出低出口、高进口和高逆差并存的“一低两高”特征。[方法]文章以中国农业国际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为视角,基于2000-2022年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数据,全面比较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揭示了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内在逻辑,并基于农产品出口大国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扭转贸易逆差的破局之路。[结果]当前,我国农业国际贸易逆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由于内需缺口扩大和比较优势逐渐消失,逆差在中长期不能得到缓解。区域上,逆差水平呈现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欧洲的状态(非洲基本实现贸易平衡,亚洲呈小幅顺差),贸易对象上,逆差主要来源于巴西、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泰国和阿根廷等国家;贸易产品上,大豆、畜产品、棉花和谷物等成为逆差主要来源产品。这种高额逆差成因上,既包含内部技术体系不成熟,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内源性产能不足,个别产品缺口明显;国际组织能力不强,缺乏农业国际话语权;农产品市场开放度高,保护性措施不足等因素引发的农产品“难以出去”“不得不进”“难以竞争”“难以调配”和“难以抵挡”的情况,也包含外部外源性竞争激烈,市场容量压缩;特异性壁垒高筑,出口面临“围城”的“难以抗衡”和“不得而出”的困境。[结论]因此,在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背景下,亟需转型思维、构建多元农产品安全战略保障体系。一方面,从需求端强化技术支撑稳定提升国内供给能力,完善贸易规则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从供给端细分出口市场,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发展多元出口项目规避国际壁垒,从而有效缩小逆差推动我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玉娥 朱晶
本文从贸易的种类差额、数量差额和价格差额角度,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总体、不同农产品类别及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三种差额的表现,预测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发展趋势。建议对不同产品区别对待,继续发挥水产品、蔬菜、水果和坚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应在满足粮食自给率前提下,继续利用国际市场满足国内庞大的需求,但应注意避免农产品贸易来源过于集中。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逆差 三元差额 逆差趋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云 顾海英
2004、2005年是中国1984年以来农产品贸易首次连续两年出现逆差。逆差特别是巨额逆差将对“三农”问题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凸显了加强农产品逆差及其调控方面研究的迫切性。2004年的大额逆差在次年大幅回落,为探索逆差收敛的路径提供了经验线索。利用相关统计资料,从品种构成、国内和国际市场结构、贸易方式构成、月度积累过程等方面对2005年逆差回落轨迹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廓清:今后农产品逆差自我收敛趋势不够坚挺,贸易平衡调控面临挑战。
关键词:
农产品 贸易逆差 轨迹 调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峰 梁楚云 盛少钦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是中国重要的贸易逆差来源之一。2004年以后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减少来自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加。本文从国别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结构,并比较了中日对东盟贸易产品结构的不同。本文得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直接原因。最后本文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面探讨了应对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国与东盟 贸易逆差 CAFTA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正全
从1993年开始,中国对东盟贸易一直保持着逆差,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一局面的四个主要原因,即,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全球贸易格局,中国入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最后得出简短结论,认为当前我国对东盟保持着贸易逆差,对我国来说是件大好事情,一方面有利于使我国对外贸易达到平衡,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利用国外资源。我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将会长期存在,而且贸易逆差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贸易逆差 产业转移 自由贸易区 竞争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雄 胡小文
目前,我国在农产业方面的发展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从2004年之后,我国农产品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一直呈现持续贸易逆差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伴随着时间的延长,还有着继续恶化的趋势。其中在粮油、玉米等农产品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在水果、水产品以及蔬菜方面呈现大量出口的情况。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国内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将会一直处于刚性矛盾的状态,导致贸易逆差的产生。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格局的变化,国内农产品应及时调整发展结构,重新布局农产品在国际木贸易中进出口的战略。
关键词:
贸易逆差 进口 农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岳云 钟钰 黄军
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本文以出现巨额逆差的粮谷、畜禽产品、棉花和食糖为例,对我国农产品逆差作出描述性阐述。在此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MS模型),从需求、商品构成、竞争力三个方面讨论我国农产品进口波动的成因。研究表明需求因素对进口逆差的影响程度最重要,结构影响起着次要作用,竞争力不足阻碍了出口,进一步扩大了逆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钟钰 黄军
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本文以出现巨额逆差的谷类、畜禽产品、棉花和食糖为例,对我国农产品逆差做出描述性阐述。在此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MS模型),从需求、商品构成、竞争力3个方面讨论我国农产品进口波动的成因。研究表明需求因素对进口逆差的影响程度最重要,结构影响起着次要作用,竞争力不足阻碍了出口,进一步扩大了逆差。因此,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另外转变对逆差的认知,这将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战略有一定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