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0)
2023(7739)
2022(6582)
2021(6317)
2020(5306)
2019(12174)
2018(12050)
2017(22097)
2016(12420)
2015(14055)
2014(13945)
2013(13794)
2012(13211)
2011(12187)
2010(12153)
2009(11164)
2008(10980)
2007(9664)
2006(8480)
2005(7927)
作者
(37968)
(31760)
(31691)
(30497)
(20158)
(15333)
(14404)
(12677)
(12394)
(11163)
(11156)
(10585)
(10581)
(10476)
(10431)
(9885)
(9689)
(9285)
(9206)
(9119)
(8495)
(7911)
(7781)
(7311)
(7173)
(7112)
(6976)
(6947)
(6678)
(6566)
学科
(49978)
经济(49913)
管理(29905)
(26411)
(20573)
企业(20573)
方法(20508)
中国(18055)
数学(17967)
数学方法(17855)
(13857)
(13356)
(12508)
(11621)
贸易(11613)
(11527)
(11399)
(10832)
业经(9771)
(9188)
银行(9134)
(8929)
(8707)
金融(8699)
农业(8409)
地方(8216)
体制(7453)
(7217)
理论(7205)
产业(6905)
机构
大学(180297)
学院(176831)
(77203)
经济(75818)
研究(73731)
管理(60197)
中国(55681)
理学(51070)
理学院(50393)
管理学(49481)
管理学院(49150)
科学(45603)
(40512)
(39475)
(37237)
研究所(36472)
(33993)
中心(31128)
农业(29674)
业大(28646)
(27195)
财经(27065)
北京(26269)
(26237)
经济学(25243)
(24977)
(23750)
师范(23327)
经济学院(22674)
科学院(22397)
基金
项目(120268)
科学(93193)
基金(87628)
研究(84682)
(80007)
国家(79416)
科学基金(64814)
社会(53842)
社会科(50981)
社会科学(50970)
基金项目(44704)
(44331)
自然(41426)
自然科(40498)
自然科学(40481)
自然科学基金(39810)
(39316)
教育(38954)
资助(37408)
编号(31732)
重点(28471)
(27845)
成果(27657)
(26515)
中国(24929)
(24358)
课题(24196)
国家社会(23718)
科研(23437)
创新(23100)
期刊
(85062)
经济(85062)
研究(55636)
中国(40036)
学报(36666)
(33991)
科学(31679)
大学(26683)
学学(25252)
(24933)
管理(23582)
农业(23001)
教育(20519)
(15946)
金融(15946)
经济研究(15179)
财经(14315)
技术(13687)
(13058)
(12591)
业经(11971)
(11859)
问题(11778)
世界(11504)
国际(10855)
(9489)
业大(9317)
科技(8282)
统计(7920)
林业(7862)
共检索到275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素芬  姜永华  陈昌生  
利用光镜和电镜对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发育早期(Ⅰ~Ⅳ期)消化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消化道壁由粘膜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壁上皮均覆盖有几丁质层。消化道结构随幼体发育逐渐复杂化。口部的口器发达。食道壁内褶形成四个食道嵴。贲门胃的结构简单,至Ⅳ期幼体只有胃磨齿的雏形;幽门胃内具有由栉状刚毛组成的腺滤器,其结构与过滤功能逐渐完善。中肠上皮细胞具微绒毛,胞质中富含胞器。后肠有六个纵嵴。各段管壁上皮细胞内的胞器以线粒体与内质网居多。在各期幼体消化道中,几丁质层具较多的多糖类物质,中肠上皮细胞含少量糖原;肌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素芬  姜永华  陈昌生  
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中国龙虾发育早期(Ⅰ~Ⅳ期)叶状幼体的肝胰腺的形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肝胰腺左右对称各分成3叶,每叶由许多分支的肝胰腺管组成。根据其结构与功能的不同,腺管上皮细胞可分为泡状细胞(B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胚性细胞(E细胞)四种类型。各类细胞的游离面具微绒毛。B细胞有明显胞饮现象,内含一个大消化泡和许多液泡,起吸收和细胞内消化作用。R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较丰富,含少量脂滴,具吸收与储存养分的功能。F细胞具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酶原颗粒,行细胞外消化作用。E细胞胞器不发达,是细胞分化的起点。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各类细胞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昌生  胡家才  陈政强  陈浩良  纪德华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孵出后 1~ 2h就开始摄食 ,其适宜的开口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叶状幼体Ⅱ、Ⅲ、Ⅳ期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后的变态率分别为 80 %、40 %和 32 .5 %。卤虫幼体和贻贝卵巢混合投喂 ,可提高叶状幼体的存活率。叶状幼体对不同饵料具有选择性 ,昼夜均可摄食 ,没有明显的摄食节律性 ;光照和黑暗对叶状幼体的摄食和存活没有影响。在适宜的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下 ,叶状幼体 5~ 9min就可饱食 ,然后经过 45~ 90min消化完毕 ;初孵叶状幼体对不同大小的卤虫无节幼体 (349.5~ 6 0 4.9μm)的摄食没有明显差异。本试验可为开展中国龙虾的人工育苗积累资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骆豫江  陈昆慈  朱新平  潘德博  常藕琴  李凯彬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30d的高体革(鱼刺)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水温在26.6~29.7℃条件下,高体革(鱼刺)初孵仔鱼消化管为一柱形盲管,管腔狭窄,口、肛门尚未与外界接通。出膜30h仔鱼,口开始张开,消化管相通。出膜2d仔鱼肠壁出现皱褶,肠瓣将肠道分为前肠和后肠,在显微镜下可见消化管蠕动。出膜3d仔鱼可以开口摄食,消化管上皮分化,食管中出现黏液细胞,肝脏和胰脏出现,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入混合营养阶段。混合营养阶段仔鱼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前肠、直肠等,消化腺肝脏和胰脏也已形成,各部分已经有初步结构和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卵原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卵黄发生前和卵黄发生早期的卵母细胞内部结构变化明显,核膜凹凸不平,卵质中细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卵黄发生中期是内源性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多种细胞器活跃参与形成。其中,囊泡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是形成卵黄的主要细胞器,丰富的游离核糖体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参与形成卵黄粒,溶酶体通过泡状和髓状2种方式形成卵黄粒,高尔基体通过芽生形成小囊泡的方式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发生晚期细胞质中出现大量电子密度不等的卵黄粒,同时,卵质膜通过胞饮作用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长缨  雷朝亮  胡萃  
在Nikon实体显微镜下对家蝇幼虫的消化道进行了解剖,观察到家蝇幼虫的消化道分为3个部分:前肠、中肠、后肠,其中以中肠最长、最粗;前肠末端为白色球状透明的前胃(即砂囊),其上着生4根胃盲囊;中、后肠交界处着生4根马氏管。家蝇幼虫的消化道在Cd2+处理条件下的变异表现为:前胃变成黄褐色,中毒较深的甚至变成深褐色;中肠显著缩短,不再透明,且部分黄化;马氏管局部由原来的淡黄色变为深黄褐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峰  严安生  张桂蓉  邹桂伟  周健  彭科来  
本研究对 1~ 43日龄内的大口鲇仔鱼消化道组织学进行了观察 ;描述了大口鲇不同发育阶段的口裂、口咽腔、食道、胃、前肠、后肠等组织和器官的组织学结构的变化 ;对口裂宽、口裂高与全长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仔鱼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特点与摄食、营养方式的关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晓武  施志仪  顾一峰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were studied in Japanese flounder(Paralichthys olivaceus)from hatching until day 50.Samples were taken after hatching,then of 5,8,15,30 and 50 days post-hatch.During the first 3 day after hatching,the digestive tract was lengthened and coexisted with the s...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鹏飞  王嫣  顾志峰  石耀华  王爱民  
对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消化道各部分结构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表明消化道由口、咽、食道、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口四周着生有触手形成口盘,咽短与口分界不明显,食道随翻吻伸缩,肠道极长,通过3个回折及螺旋缠绕成肠索,直肠上附有直肠盲囊。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外膜,没有连续的肌肉层,只有数量不等的肌纤维在黏膜下层。黏膜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组成。除肠外,消化道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消化道各部位的褶皱形态、黏膜下层和肌纤维数量都具有差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桂云  张涛  赵峰  黄晓荣  杨阳  章龙珍  
对多鳞四指马(Eleutheronema rhadinum)幼鱼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和组织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鳞四指马幼鱼的消化道从前到后依次是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口裂宽大,上下颌、犁骨和腭骨上均有绒毛状臼齿。食道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内含有粘液细胞。胃Y型,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及幽门部,胃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其间无杯状细胞,贲门部和盲囊部均有胃腺,而幽门部未发现。肠由前肠、中肠和后肠构成,Z字形,肠道系数为0.508,肠道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粘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粘膜层中并未发现肠腺的存在。由前肠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毓人  楼允东  徐庆登  陈煊  
为了改良普通鲫鱼的经济性状,提高其生产性能,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以鲫(Carassius auratuauratus)为母本,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为父本的杂交试验,获得了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高邮杂交鲫。鱼种阶段比父本白鲫生长快30%以上,成鱼阶段快20%以上,且具有肉质好和抗逆性强等优点。试验期间,高邮杂交鲫已在扬州市的九个县(市)推广夏花鱼种,初步取得成效。本文对高邮杂交鲫及其亲本的消化道的外部形态和组织构造作详细叙述。关于硬骨鱼类消化道形态解剖和组织构造,国内外曾对之有过不少报导。对鲫鱼消化道构造的观察,目前只有一例,但它并未结合该鱼的食性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施志仪  陈晓武  顾一峰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质量约0.5 kg,活体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鲆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牙鲆消化道和高等脊椎动物类似,分为口咽腔、食道、胃、胃盲囊和肠。肠也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胃和前肠是消化吸收主要的部位,胃盲囊和前肠结构和功能非常类似。Serotonnin细胞和P Substance细胞在牙鲆胃前部的黏膜中零星分布,在胃体中较多见,平均每104μm2胃体黏膜上皮约各有2.2和2.0个阳性细胞。而Gastrin细胞分布在胃盲囊和前肠中,平均每104μm2黏膜上皮分别有0.98个和0.71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维佳  隋玉发  张慧绮  盛春  
用电镜研究了中华绒螯蟹状幼体复眼的结构 ,结果显示出从状幼体I期到状幼体V期复眼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其表面积从I的 15 40 0μm2 增加到V的 0 .4mm2 ,组成复眼的小眼由泡状突起发育成扁平六角形。小眼的折光部分的角膜、成角膜细胞、晶锥等均有一个发育成熟的过程。感光部分从II起组成小眼的 8个小网膜细胞分化成远端的 1个细胞和近端 7个细胞二部分 ,小眼的感杆束直径随幼体发育从 3.6μm增加到 5 .3μm ,同时组成的微纤毛数量增多。状幼体复眼结构中的一个特征是具有较多的高尔基体 ,随着幼体的发育小网膜细胞中的胞器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 ,在V时小眼的结构基本上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龙珍  杨金海  赵峰  刘鉴毅  庄平  姚志峰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长鳍篮子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表层扁平细胞下有黏液细胞,黏膜下层含有大量腺体。胃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胃贲门、盲囊部分布有许多腺体,幽门部较少;胃柱状细胞中有较多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一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吞饮泡。肠道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含有许多杯状细胞;肠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密集的微绒毛,侧面有连接复合体,胞内细胞器较丰富,在细胞上部分布有大量多泡体。由前肠到后肠,黏膜褶皱高度由高变低,数量逐渐减少,肌层逐渐变厚,后肠分布有大量淋巴细胞,紧密排列成环状。幽门盲囊组织构造与肠道相似,但上皮细胞游离面有比肠道更密集的微绒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鲁青  王克行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几种消化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四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淀粉酶活力呈下降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在食性转换过程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出现较明显的变化。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着明显的适应性,而且饥饿实验表明消化酶活力受个体发育的影响。作者认为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合成受遗传控制,取决于中肠腺的分化程度,同时在幼体不同发育阶段消化酶调节机制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