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8)
- 2023(12185)
- 2022(9820)
- 2021(9057)
- 2020(7328)
- 2019(16302)
- 2018(16033)
- 2017(29701)
- 2016(16306)
- 2015(18092)
- 2014(17612)
- 2013(17222)
- 2012(15659)
- 2011(14343)
- 2010(14100)
- 2009(13142)
- 2008(12954)
- 2007(11132)
- 2006(10058)
- 2005(9050)
- 学科
- 济(69029)
- 经济(68953)
- 管理(46147)
- 业(41079)
- 企(30939)
- 企业(30939)
- 方法(28461)
- 数学(25093)
- 数学方法(24892)
- 中国(22215)
- 农(20931)
- 环境(18709)
- 学(16902)
- 贸(15749)
- 贸易(15742)
- 业经(15558)
- 易(15435)
- 财(15377)
- 农业(13989)
- 划(12250)
- 制(12042)
- 地方(12030)
- 发(11461)
- 银(10763)
- 银行(10715)
- 融(10455)
- 金融(10454)
- 和(10345)
- 行(10316)
- 技术(9677)
- 机构
- 大学(241018)
- 学院(237887)
- 济(103745)
- 经济(102192)
- 研究(91173)
- 管理(86581)
- 理学(75666)
- 理学院(74724)
- 管理学(73395)
- 管理学院(73006)
- 中国(68105)
- 科学(58093)
- 京(51954)
- 农(48884)
- 所(47495)
- 研究所(44238)
- 财(43664)
- 业大(39775)
- 中心(39085)
- 农业(38636)
- 财经(36077)
- 经济学(33698)
- 经(33213)
- 江(33021)
- 北京(32807)
- 院(32555)
- 范(31296)
- 师范(30884)
- 经济学院(30577)
- 科学院(29382)
- 基金
- 项目(168681)
- 科学(133230)
- 基金(126551)
- 研究(115663)
- 家(115261)
- 国家(114409)
- 科学基金(95642)
- 社会(78010)
- 社会科(74042)
- 社会科学(74020)
- 基金项目(66995)
- 自然(62450)
- 省(62254)
- 自然科(60949)
- 自然科学(60923)
- 自然科学基金(59880)
- 划(54747)
- 教育(50910)
- 资助(50392)
- 编号(42098)
- 重点(39401)
- 部(37840)
- 发(37202)
- 创(34931)
- 国家社会(34710)
- 成果(33085)
- 创新(32965)
- 科研(32908)
- 中国(32371)
- 计划(32345)
- 期刊
- 济(109124)
- 经济(109124)
- 研究(67504)
- 学报(47020)
- 农(44291)
- 中国(44201)
- 科学(42336)
- 大学(34356)
- 学学(32855)
- 财(31106)
- 农业(30414)
- 管理(29953)
- 融(19508)
- 金融(19508)
- 经济研究(19268)
- 教育(18556)
- 财经(18004)
- 业(17581)
- 业经(16924)
- 经(15608)
- 技术(15537)
- 问题(15191)
- 贸(14137)
- 资源(13662)
- 世界(13335)
- 版(13212)
- 国际(13125)
- 业大(12263)
- 科技(11936)
- 技术经济(10773)
共检索到343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玉璧 王毅荣 李耀辉 张秀云
应用中国黄土高原7省51个代表性气象站1961年~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和1956年~2000年黄土高原中部主要河流的年径流量,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和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每年0·026℃/年的速度上升,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年降水量和植物生长季降水量均呈递减的趋势,年降水量递减率为-2·095mm/年,递减率高于全国同期值;年平均气温和夏季平均气温变率呈增大趋势;黄土高原中部7条主要河流径流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年河流径流量以每年0·4851×108m3/年的速度下降。气候暖干...
关键词:
气候暖干化 生态环境 中国黄土高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力 李裕元 李秧秧
由于种种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现象日益扩张,水土流失、沙漠化、干旱、沙尘暴等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利用历史资料,从黄土高原2000a左右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壤侵蚀的不断加剧、人口的无限制增长以及近几十年来黄河的频繁断流等几个方面出发,说明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在这些重要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包括加强人口控制、加快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节约利用水资源以及提高利用效率等。该研究的目的并非消极悲观,而是正确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历史,树立国民的环境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实现黄土高原的生态安全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忠学 张芳 刘佳
运用G IS技术,以1 km×1 km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计算了陕北的城镇化水平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系统地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陕北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偏低。在空间分布上,城镇化水平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趋势,而生态环境质量则南部优于北部、东西部优于中部。(2)陕北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根据两者之间的空间协调程度可将陕北划分为过快高胁迫、较快强胁迫、基本协调、较缓弱胁迫和缓慢低胁迫5种类型区。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空间协调 陕北地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储诚山 刘伯霞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全国水资源贫乏地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陕西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和植被较少且质量较差,旱涝、地质灾害频发,对国家生态安全、黄河中下游防洪安全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分析了陕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陕西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的对策措施,为提高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博虎 刘毅 李世清 邵明安 张宝文
土壤质量高低对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植物群落的发生、发育和演替的速度,而且也对生态系统过程、生产力和结构等具有重要影响。植物演替过程,也是物种对土壤肥力逐渐适应、改造及不同物种在不同肥力梯度下相互竞争和代替的过程。因此,植被恢复过程也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土壤质量,植被是土壤质量改善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土壤质量将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恢复,不同类型植被土壤质量恢复还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恢复时间延长,土壤质量不断改善。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 植被恢复 土壤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崔克勇
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即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骤减 ,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 问题 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发启 朱德兰
在广泛调查、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将遇到的干旱、水土流失和植被建设等关键难题的现状。根据实际需求 ,提出了以设立先行研究项目、重大及关联问题研究和实施大型建设工程与规模化试验示范基地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恢复与重建 黄土高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良媛 刘涛 张乐
利用1998—2011年中国畜牧业数据,对中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状况以及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发展程度比较低,但规模化畜禽养殖是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较大,牛和家禽养殖的粪便是中国畜禽养殖粪便的主要来源;(3)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畜禽养殖粪便产生量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但在部分地区,畜禽养殖粪便产生量对环境还是具有一定的胁迫压力;(4)目前中国畜禽粪便造成的水体流失较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丽英 魏真兰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恶化明显,自然资源被掠夺,环境污染加剧。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人口集聚、经济增长、收入增加、产业转移、技术进步和城市扩张等几种路径实现。文章通过理论分析了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路径,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验证影响路径的效应。其中,经济增长可以改善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人口集聚、收入增加、产业转移和城市扩张则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需要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关键词:
城市扩张 生态环境 人口集聚 产业转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李裕元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南北 6个人工刺槐林样地进行标准地调查 ,结合树干解析与土壤含水量资料 ,分析了人工刺槐林树高、胸径、材积等指标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含水量亏缺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的亏缺程度与刺槐林的生长有明显的一致性。南部的宜君降雨充沛 ,土壤含水量基本没有亏缺 ,没有产生明显的土壤干化现象 ,相应刺槐林的生长状况良好 ,没有产生衰退迹象。随着降雨量的减少 ,从富县开始 ,土壤含水量发生了严重程度不一的亏缺现象。富县样地因水分亏缺而形成的干化层已影响到了人工刺槐林的生长 ,林分已有了衰退的迹象。样地吴旗、安塞、绥德和米脂则土壤含水量亏缺严重 ,形成了明显的土壤干化层 ,并且严重影响到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慧 仲伟周 刘宇 田良 顾润源
借助于现代产权经济学派的产权残缺理论,揭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产权残缺及其根源。进而从产权配置的有效性视角,指出理顺国有公共资源产权配置的责权利关系与效率以及对此公共产权资源增值的分享,对于促进该地区生态治理的深入进行与改善是非常必要的。文章还针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产权残缺及其低效性进行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建议与措施:要明晰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资源产权,建立资源产权明晰的产权有效保护规则,并以水权为例简要分析了其治理效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国军 王玉兰 房世波
本文主要讨论了青藏高原最近50年的气温、降水以及其它气候因子变化及对农牧业的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趋势。青藏高原降水量呈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规律,降水量大都集中在夏季,主要降水量分布在东南部及雅鲁藏布江河谷农区及藏东农林区等,而整个青藏高原的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极其匮乏,降水量与高原的草场类型分布有很好的对应。近几十年来,高原东部和西南部都以增温、增湿为特点有利于牧草生产,而柴达木盆地西侧以及祁连山地区略有变干趋势对牧草生产不利。多年冻土呈现区域性退化状态,高原湿地也呈现退化趋势,气候变化对当地农牧业影响显著,冬季气温升高延长了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侯庆春
在详细描述土壤干层现象和类型的基础上 ,分析了土壤干层的成因 ,即低降水高蒸发、水土流失、植被类型选择失当、群落生产力过高和群落密度过大等 ,指出土壤干层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局部小气候环境趋于旱化、土地退化、植被生长衰退、天然下种更新不良及加大造林难度等 ,最后提出了缓解土壤干层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的意义和重要性。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干化 土壤干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