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0)
2023(6405)
2022(5456)
2021(5437)
2020(4475)
2019(10467)
2018(10274)
2017(18692)
2016(10358)
2015(12232)
2014(12524)
2013(12337)
2012(11549)
2011(10766)
2010(10680)
2009(9871)
2008(9963)
2007(8845)
2006(7826)
2005(7396)
作者
(31151)
(26009)
(25952)
(24775)
(16878)
(12526)
(11936)
(10136)
(9886)
(9497)
(9040)
(8891)
(8720)
(8595)
(8415)
(8142)
(7741)
(7604)
(7534)
(7495)
(6907)
(6313)
(6248)
(5956)
(5890)
(5866)
(5829)
(5711)
(5385)
(5355)
学科
(42858)
经济(42809)
管理(26328)
(23084)
方法(18839)
(18119)
企业(18119)
数学(16334)
数学方法(16133)
中国(15500)
(11251)
贸易(11241)
(11059)
(10783)
(10780)
(10164)
(9124)
业经(8091)
(8085)
银行(8068)
(7770)
(7394)
金融(7391)
理论(7087)
农业(6877)
环境(6781)
(6743)
关系(6264)
(6250)
教育(6086)
机构
大学(155663)
学院(152661)
(66716)
经济(65464)
研究(59820)
管理(52108)
中国(47574)
理学(43454)
理学院(42896)
管理学(42100)
管理学院(41821)
科学(35840)
(35472)
(31653)
(30555)
研究所(28724)
中心(26135)
(25121)
财经(24215)
北京(23811)
(23167)
经济学(22257)
(22159)
(21874)
业大(21283)
(20616)
师范(20354)
经济学院(20014)
农业(19837)
(18446)
基金
项目(96825)
科学(74718)
研究(70781)
基金(70308)
(63009)
国家(62535)
科学基金(51359)
社会(44191)
社会科(41831)
社会科学(41824)
基金项目(35529)
(34307)
教育(33038)
自然(32330)
自然科(31565)
自然科学(31555)
自然科学基金(31041)
资助(30928)
(30502)
编号(27393)
成果(23886)
(22778)
重点(22724)
中国(21623)
(20857)
课题(20236)
(19539)
国家社会(19438)
教育部(19279)
大学(18915)
期刊
(74177)
经济(74177)
研究(50139)
中国(34251)
学报(26355)
(23699)
科学(23604)
(22141)
管理(20638)
大学(19844)
教育(19573)
学学(18246)
农业(15419)
(14454)
金融(14454)
技术(14006)
经济研究(12926)
财经(12334)
(11055)
(10815)
国际(9994)
问题(9987)
世界(9965)
业经(9668)
(9359)
图书(9006)
技术经济(7415)
统计(7243)
(7133)
论坛(7133)
共检索到242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咏霞  刘静  刘龙  
为进一步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制备采自中国近海鲷科5属8种(亚种)鱼类的骨骼标本,并对头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尾舌骨腹缘是否分叉、前颌骨犬齿数目、中筛骨背面中央为纵嵴或为凹窝、蝶耳骨后侧缘是否与额骨相连、围眶骨形态、腭骨后支是否发达等特征,将中国鲷科鱼类分为2个类群:平鲷属和棘鲷属为一类;赤鲷属、犁齿鲷属和牙鲷属为另一类。犁齿鲷属和赤鲷属在前颌骨和齿骨的臼齿列数、第三围眶骨、后耳骨以及腭骨等骨骼特征差异较小。金赤鲷与真赤鲷之间、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之间骨骼特征差异较小,支持真赤鲷与金赤鲷、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为同一物种的观点。研究表明,鲷科鱼类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慧荣  江世贵  
用RAPD技术对鲷科鱼类的黑鲷、真鲷、二长棘鲷、平鲷和黄鳍鲷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在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00条,大小在200~2500bp之间。5种鲷均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可作为种类鉴别的依据。根据MEGA2.1软件的UPGMA和NJ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同属鲷属的黄鳍鲷和黑鲷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二长棘鲷和真鲷,平鲷与二长棘鲷和真鲷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黄鳍鲷和黑鲷较远,黑鲷和二长棘鲷的亲缘关系最远。两种聚类的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与借助形态学和生化特征进行的传统系统分析具有一致性。在40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矩阵中,最大值达到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璐  黄伯炎  薛丹  吕金磊  杨喜书  章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冀蓉  吴仁协  赵元莙  刘静3  
鲷科(Sparidae)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目前已报道世界有34属133种,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带至热带水域,在世界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此类群系统学研究已有250多年历史,但是在亚科、属、种(亚种)等不同分类阶元上仍然存在颇多争议和疑问,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近百年来有关鲷科鱼类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的文献资料,厘定了中国鲷科鱼类的有效物种和种名,修订了过去文献中出现的主要同物异名和错误的命名种,初步确认中国鲷科鱼类现有7属18种(或亚种);在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地位的基础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曦  汪梅蓉  韩红  
采集夜鹭、白鹭和池鹭3种成鸟制成骨骼标本,比较3属3种鹭骨骼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头部骨块愈合较好,腭罩不完整。腭骨成一对细的前后平伸的骨片,颌骨及左右颌骨在中部不合并,犁骨亦在中央开口分裂成索腭型。胸骨内面中线后部有大小不一的卵圆形凹穴,不同个体凹穴大小有差别,其原因可能与个体发育程度不同有关。图3表1参19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秋兵  韩春兰  
分布于中国北方的红土是古红土,关于古红土的土壤分类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始终存在问题。尽管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北方古红土的分类地位问题。北方古红土分类混乱的原因有三:第一,北方古红土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第二,北方古红土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大量详细的研究资料做支撑;第三,关于北方古红土的分类,在分类指导思想上存在问题。剖析北方古红土的特性,借鉴国外研究思路和成果,认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应当在适当的分类级别(土类一级)中增加古土壤土类,以反映在性质上与现代成土环境明显不一致的土壤;建立有关北方古红土定量化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根据北方古红土本身的性状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曾祥辉  王焕  李步苏  李杰锋  柳淑芳  庄志猛  
硬骨鱼类的骨骼肌可为其游泳运动提供动力。为认识不同游泳习性鱼类的骨骼肌肌纤维组织学特征,本研究选取3种具有不同游泳习性的鱼类:鲐(Scomber japonic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形态计量法,以形状、直径和密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其骨骼肌的快、慢肌纤维组织学特性进行表征,比较3种不同游泳习性鱼类的快、慢肌纤维组织学特征差异。组织学观察发现,3种类型鱼类的骨骼肌快、慢肌纤维横切面均呈不规则形状。营持续式游泳的鲐的快肌纤维呈多角状,慢肌纤维呈多边柱形;营延长式游泳的大黄鱼的快、慢肌纤维呈长椭圆形;营爆发式游泳的褐牙鲆的快、慢肌纤维呈扁椭圆形。形态计量结果显示,3种鱼类的快肌纤维直径均极显著大于其慢肌纤维(P<0.01)。大黄鱼的慢肌纤维直径在3种鱼类中最大,约为鲐的1.34倍、褐牙鲆的1.14倍;鲐的快肌纤维直径在3种鱼类中最大,约为大黄鱼的1.41倍、褐牙鲆的1.35倍。3种鱼类的快肌纤维密度均极显著小于其慢肌纤维(P大黄鱼[(205.43±12.63)根/mm~2]>鲐[(118.92±10.74)根/mm~2],慢肌纤维密度大小排序为鲐[(1 442.33±28.25)根/mm~2]>褐牙鲆[(1 073.92±39.40)根/mm~2]>大黄鱼[(945.74±19.53)根/mm~2]。进一步分析发现,鱼类的肌纤维形状、直径和密度与鱼类的游泳习性密切相关。上述对不同游泳习性硬骨鱼类骨骼肌的肌纤维形状、直径和密度等组织学特征的描述与差异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硬骨鱼骨骼肌的适应性进化和运动生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英  马凌波  施兆鸿  夏连军  马春艳  
利用通用引物成功扩增了黄鳍鲷和黑鲷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COI)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测定,得到581 bp的基因片段,碱基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25.8%、32.6%、18.0%和23.6%,序列中的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与其他鱼类的COI基因片段研究结果相一致。通过序列分析发现黄鳍鲷和黑鲷两序列共存在14处碱基变异,其中在第19~139 bp之间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是变异频率较高的区段,可以考虑作为鲷属或者种群鉴别的分子标记。与黄鲷、真鲷、三长棘真鲷等鱼类比较,无插入和缺失位点,转换明显高于颠换。序列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真鲷与黄鳍鲷的序列差异在这5种鱼类中最大,达到了18...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曹晓颖  赵金良  陈晓武  周昊天  郝月月  赵岩  
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鳜(Siniperca chuatsi)仔稚鱼(1~35日龄)头骨、脊柱、附肢骨骼的骨化发育特征。结果显示:(1)头骨前鳃盖骨于14日龄最先骨化, 15日龄上下颌骨骨化,且上下颌骨相对长度呈现连续变化过程。17日龄后,颌齿、关节骨、舌颌骨骨化;19日龄,隅骨、间鳃盖骨、鳃盖骨、鳃条骨、额骨骨化。20日龄后,方骨、下鳃盖骨、辅上颌骨等骨化; 35日龄,头骨骨化基本完成。(2)脊柱于15日龄由前向后骨化, 20日龄背肋与腹肋由基部向末端骨化, 29日龄骨化完成。脉弓与脉棘、髓弓与髓棘均由前向后、由基部向末端骨化,脉棘与髓棘骨化时间晚于相应的椎体。(3)附肢骨骼骨化顺序依次为胸鳍、背鳍、臀鳍、腹鳍、尾鳍。胸鳍匙骨于16日龄骨化,乌喙骨与肩胛骨于25日龄骨化;背鳍、臀鳍分别于18日龄、20日龄骨化,骨化方式相似;腹鳍于23日龄骨化,骨化方式与胸鳍相反;尾杆骨、尾下骨于25日龄骨化,附肢骨骼于35日龄基本骨化完成。结果表明,鳜骨骼骨化发育与其早期运动、摄食与御敌等行为密切相关。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静  白俊杰  叶星  劳海华  简清  罗建仁  
迄今盘丽鱼属鱼类主要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该属仅有一个种还是两个不同的种存在着争议。为了研究几种盘丽鱼属鱼类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它们的分类地位,对绿盘丽鱼(Symphysodonaequifasciata aequifasciata)、褐盘丽鱼(S.a.axelrodi)和盘丽鱼(S.discus)共1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用邻接法和非加权组平均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盘丽鱼种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15;绿盘丽鱼与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042~0.050,褐盘丽鱼与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景鹏  姜克杰  董辉  
利用同位素双标法,测定在NO供体硝普钠(SNP)、NO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和糖皮质激素皮质酮(corticosterone)存在条件下,基础状态或胰岛素诱导的肉鸡离体腓骨长肌的2-脱氧葡萄糖(2-DG)转运速率。结果表明:①SNP引起肌肉基础状态和胰岛素诱导的2-DG转运速率增加,表明NO是调节骨骼肌糖代谢的一个重要细胞因子。②皮质酮引起静态肌肉2-DG转运速率增加,可能与其破坏肌纤维膜的完整性有关。③皮质酮引起肌肉胰岛素诱导的2-DG转运速率下降,加入SNP后,胰岛素机能明显改善,表明应激早期,机体NO浓度的下降,可能与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胰岛素抵抗有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沙爱龙  赵雪雯  何璐汐  黄燕婕  
【目的】研究普洱茶提取物和苦丁茶提取物对牛蛙心脏和骨骼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牛蛙腓肠肌分别浸泡在两种茶提取物中,记录收缩各指标。测定两种茶提取物对坐骨神经-腓肠肌接头处乙酰胆碱(Ach)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两种茶提取物灌流离体蛙心,记录收缩变化;分别选取CaCl_2、Ach与高浓度茶提取物共同孵育,观察对蛙心收缩的影响。【结果】两种茶提取物均对骨骼肌收缩舒张具有促进作用,作用机制与通过促进终池内Ca~(2+)进入肌浆,使肌浆内Ca~(2+)浓度升高和通过抑制接头处A-CHE活性,使Ach含量增加有关;两种茶提取物均能抑制离体蛙心收缩,均能协同Ach对离体蛙心收缩的抑制作用、抑制CaCl_2对其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I_(Ca-L)和激活心肌膜M受体,使胞内cAMP浓度减少抑制胞外Ca~(2+)内流有关。【结论】无论对骨骼肌还是心肌,都是普洱茶较苦丁茶影响更明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峰  马春艳  庄平  章龙珍  施兆鸿  
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研究了鲳属中常见鱼类银鲳、翎鲳和中国鲳的形态差异,同时对3种鲳鱼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根据3种鲳鱼的形态和分子数据对其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探讨。聚类分析表明,银鲳和翎鲳形态较为相似,而与中国鲳形态差异较大。判别分析表明,3种鲳鱼形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利用4个形态参数就可以将3种鲳鱼100%予以区分,同时利用该参数建立了3种鲳鱼的判别公式。典型变量分析也表明3种鲳鱼形态存在着一定的分化,变异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和尾部。不同的生活史及栖息环境可能是导致3种鲳鱼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所测定的3种鲳鱼线粒体DNA 16S rRNA部分基因序列中,共...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春艳  赵峰  孟彦羽  施兆鸿  庄平  赵云龙  
对鲳属3种鱼类共19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经比对校正得到1123bp的基因片段,共检测到14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为12.56%,5个简约信息位点,未出现插入和(或)缺失,序列中转换(Transition)明显多于颠换(Transversion)。鲳属3种鱼类19个序列共检测到11种单倍型,其T、C、A和G平均含量分别为29.1%、30.5%、27.4%和13.0%。(A+T)%为56.5%,大于(G+C)43.5%。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鲳科的中间低鳍鲳Peprilus medius和星斑真鲳Stromateus stellatus的相应同源序列,并以长鲳科的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琼  赵金良  苌建菊  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  
骨骼肌组成特征是鱼类肉质性状评价的重要基础。为全面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肉质性状的组成特征,通过制作骨骼肌石蜡切片,比较了鳜快肌和慢肌两种类型骨骼肌的组织学特征,快肌和慢肌在肌纤维细胞直径、形态上存在差异。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了鳜快肌和慢肌的蛋白质组成特征,它们在50~60 ku和10~15 ku大小的条带中存在差异。克隆了鳜快肌和慢肌肌球蛋白重链(MHC)S1结构域的序列,快肌和慢肌S1结构域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2 523 bp、2 520 bp,编码841、84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为87.6%,以两个loop区的差异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