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8)
2023(10754)
2022(9113)
2021(8822)
2020(7475)
2019(17092)
2018(16576)
2017(31300)
2016(16504)
2015(18750)
2014(18149)
2013(17943)
2012(16228)
2011(14485)
2010(13687)
2009(12351)
2008(11603)
2007(9368)
2006(7698)
2005(6614)
作者
(44176)
(37160)
(36775)
(35069)
(23333)
(17771)
(16788)
(14709)
(14196)
(12795)
(12619)
(12573)
(11602)
(11481)
(11423)
(11281)
(11100)
(10660)
(10548)
(10481)
(8969)
(8834)
(8737)
(8487)
(8416)
(8290)
(7963)
(7655)
(7295)
(7252)
学科
(70563)
经济(70483)
管理(45035)
(43327)
方法(36891)
(35057)
企业(35057)
数学(33886)
数学方法(33474)
中国(20519)
(17206)
(17043)
(14931)
贸易(14925)
(14678)
业经(13007)
(12449)
农业(11303)
(11101)
环境(10795)
(10605)
财务(10567)
财务管理(10545)
地方(10540)
技术(10446)
企业财务(10061)
(9885)
(9757)
银行(9737)
(9672)
机构
大学(228668)
学院(225494)
(103243)
经济(101713)
管理(90897)
理学(80229)
理学院(79370)
管理学(78120)
管理学院(77695)
研究(77568)
中国(59621)
(47514)
科学(45467)
(43670)
(36969)
财经(36459)
中心(35714)
研究所(34263)
(33869)
(33770)
经济学(33556)
业大(32316)
经济学院(30458)
北京(29576)
(29008)
(28586)
(27869)
财经大学(27745)
师范(27556)
农业(26717)
基金
项目(165307)
科学(133374)
基金(126213)
研究(118491)
(111140)
国家(110348)
科学基金(95761)
社会(79554)
社会科(75694)
社会科学(75679)
基金项目(66448)
自然(62190)
自然科(60871)
自然科学(60854)
(59952)
自然科学基金(59777)
教育(54650)
(52436)
资助(51770)
编号(44666)
(38850)
重点(37532)
国家社会(35207)
(34898)
(34866)
成果(34035)
教育部(33852)
创新(32828)
科研(32544)
人文(32143)
期刊
(97025)
经济(97025)
研究(63167)
中国(39009)
学报(33667)
科学(33663)
(33011)
管理(32692)
(28271)
大学(26635)
学学(25348)
农业(20039)
技术(19796)
教育(18715)
财经(18012)
(17417)
金融(17417)
经济研究(17391)
(15592)
业经(13576)
问题(13317)
(12938)
统计(12583)
(12051)
世界(11982)
资源(11687)
国际(11460)
技术经济(11188)
(11158)
科技(10024)
共检索到314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Marcus W.Feldman  杜鹏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利用混合效应的多层线性模型对1899~1908、1909~1918和1919~1928年3个出生队列的中国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揭示这一过程中的年龄、队列效应以及内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效应和队列效应同时存在于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在死亡前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具有趋同性,与日历年龄相比,尚余存活时间与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存在显著的队列差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童年经历、健康行为以及生活环境对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影响显著,也是造成队列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李念  
基于中国老龄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利用混合效应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1899~1908、1909~1918及1919~1928年3个出生队列的高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衰退过程。研究发现,高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持续降低,在临终前会出现加速衰退趋势。3个队列人群的认知能力衰退轨迹存在显著的队列差异,随着预期寿命的增加,高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衰退进程不断延迟,较晚的出生队列的认知能力优于较早的出生队列。但是,对老年人临终前的认知能力变化的分析发现,较晚出生的队列人群临终前处于认知能力缺损状态的时间更长。此外,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存在强烈的异质性,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健康状态及活跃的行为方式的老年人在认知能力上的表现更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连霞  吴开亚  
文章采用剩余预期寿命、实际老龄依赖比等动态年龄指标,通过生命表测度老年人口与老龄化,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分析199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并与采用固定年龄方法测算的老龄化结果比较。研究表明,动态年龄测算的老龄化程度与老年人口抚养比均趋于下降,空间格局经历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以重庆市等为中心圈层模式的转变过程;而固定年龄度量的老龄化程度与老年人口抚养比则趋于上升,空间格局主要呈东西分异。相比而言,动态年龄指标测度的老龄化更符合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反映老龄化的本质特征,揭示老龄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特征,进而有利于采取更有针对性、差异化的策略积极应对老龄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树新,曾宪新  
本文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高龄老人的健康、患病和自理状况,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了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1)不同性别高龄老人的健康质量,这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前提;(2)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率性别差异;(3)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大男,曾毅  
文章基于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1998、2000和2002年三期数据,在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下,剖析了中国高龄老人年龄、性别、城乡居住地、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婚姻和居住安排等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和居住安排对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不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的传统方法高估了年龄、性别、民族和居住安排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左冬梅  吴正  
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视角,借助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在巢湖农村进行的历时9年的四期纵贯调查数据,构建起代际交换变动的多层曲线增长模型,对老年人在60岁及以后的整个生命阶段中,个体年龄、出生队列和家庭生命阶段三方面因素对家庭代际交换的效应进行了分解,并描绘了代际交换的年龄发展轨迹。结果表明,代际交换的发展动力源自于社会、家庭、个体三个层面,其动态轨迹既是个体发展过程和历史过程,也是家庭策略,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时间、历史时间和家庭时间的同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楚军红  
本文利用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对高龄老人的经济自立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经济自立程度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本文建议建立老年养老保险,提高老年人经济自立水平,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  武超  
本文利用2004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分析,又与1994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我国老年人中有8.9%生活不能自理,由此推算全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200万人。分年龄、性别和城乡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存在明显差别,年龄越大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女性不能自理比例高于男性、农村比城市差、中西部地区生活不能自理比例远高于东部地区。与1994年相比,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总体上略有下降,需要进一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陶立群  
本文利用1998年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的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服务调查的数据对高龄老人生活照料、自理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德文,叶文振,朱建平,王建红,林和森  
文章利用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资料评估中国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从多维角度分析影响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持和提高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晓冬  方向明  
掌握老年人福利状况的变化趋势与特点对提高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CLHLS),采用分层增长曲线模型检验了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年龄效应及队列差异。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主观福利与年龄的关系呈"U"型曲线分布,老年人在逐渐"失去"躯体健康以及社会与家庭角色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强的情绪调节能力。第二,老年人主观福利存在明显的队列差异,出生队列处于动乱与饥荒时期的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与生活满意度更低,且随年龄变化的速度更快。第三,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年龄效应存在性别与城乡差异,随着年岁的增加,老年人主观福利的性别与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最后,积极的生活方式、与家人同住的居住模式、子女代际支持、社会经济支持以及社区养老服务均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主观福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众多研究表明,年龄与学术活力及其表现间并不存在确定性的关联。年龄不构成一个直接的影响变量,而是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生涯展开轨迹的时间标尺。以年龄为切入点来探究影响学术人成长全程的各种内外因素及其关系内涵,对于我们检视和完善目前有关学术制度与政策、优化和激活各种学术资源配置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骆为祥  李建新  
用2002、2005、200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考察了年龄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自评。年岁的上升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对于老年人来说,年龄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作用超过了负向作用,因此,老人的年龄越大,生活满意度评价越积极。进一步考察了年龄积极作用三个可能的来源,包括年龄成熟效应、同期群正效应、存活效应,发现年龄的积极作用主要是由年龄的成熟效应引致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左冬梅  李树茁  吴正  
论文从农村成年子女个体层面的角度研究他们与老年父母间的经济交换在其整个中青年阶段的变动状况。研究借助生命历程理论框架,从社会、家庭和个体层面实现宏微观视角的整合,力求达到对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发展动力机制的系统认识。借助纵贯调查数据,将代际经济交换的生理年龄效应、队列的历史效应和家庭生命周期效应加以分解。结果证明了老年父母在代际交换当中经济福利有所提升,表现在增龄效应和宏观的历史效应两方面,三代家庭成员所处的生命阶段对代际经济交换水平具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性别差异进行了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德挺  陆杰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