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0)
- 2023(15296)
- 2022(13118)
- 2021(12321)
- 2020(10339)
- 2019(23875)
- 2018(23298)
- 2017(44274)
- 2016(24265)
- 2015(27284)
- 2014(26778)
- 2013(26706)
- 2012(24537)
- 2011(22413)
- 2010(22011)
- 2009(20115)
- 2008(19671)
- 2007(16782)
- 2006(14643)
- 2005(12685)
- 学科
- 济(96511)
- 经济(96397)
- 管理(65339)
- 业(62393)
- 企(50229)
- 企业(50229)
- 方法(46190)
- 数学(40601)
- 数学方法(40185)
- 中国(27208)
- 农(25839)
- 学(23424)
- 财(22499)
- 业经(20619)
- 贸(20469)
- 贸易(20461)
- 易(19947)
- 农业(17374)
- 地方(17030)
- 制(16277)
- 环境(15501)
- 和(15011)
- 技术(14854)
- 理论(14792)
- 银(14195)
- 银行(14120)
- 务(13755)
- 财务(13692)
- 财务管理(13671)
- 融(13663)
- 机构
- 大学(354319)
- 学院(348469)
- 济(140776)
- 经济(138118)
- 管理(134946)
- 研究(124728)
- 理学(118384)
- 理学院(116978)
- 管理学(114823)
- 管理学院(114224)
- 中国(90648)
- 科学(80940)
- 京(76153)
- 农(65997)
- 所(64443)
- 财(60111)
- 研究所(59959)
- 业大(58355)
- 中心(54207)
- 农业(52579)
- 财经(49852)
- 北京(48080)
- 江(47742)
- 范(46048)
- 经(45709)
- 师范(45476)
- 院(44663)
- 经济学(43240)
- 经济学院(39212)
- 州(38522)
- 基金
- 项目(248560)
- 科学(194173)
- 基金(182035)
- 研究(173807)
- 家(163070)
- 国家(161788)
- 科学基金(136292)
- 社会(110137)
- 社会科(104374)
- 社会科学(104347)
- 基金项目(96726)
- 省(94455)
- 自然(91071)
- 自然科(88990)
- 自然科学(88958)
- 自然科学基金(87390)
- 划(81884)
- 教育(79174)
- 资助(75120)
- 编号(67889)
- 重点(56464)
- 部(55210)
- 成果(54550)
- 发(52626)
- 创(51459)
- 科研(48364)
- 创新(48176)
- 计划(47253)
- 课题(47123)
- 教育部(46472)
- 期刊
- 济(144512)
- 经济(144512)
- 研究(100012)
- 学报(66449)
- 中国(61433)
- 农(59043)
- 科学(58486)
- 大学(48681)
- 管理(46769)
- 学学(46126)
- 财(42201)
- 农业(41306)
- 教育(34822)
- 技术(26539)
- 融(25760)
- 金融(25760)
- 经济研究(24797)
- 财经(23912)
- 业经(22489)
- 业(21995)
- 经(20494)
- 问题(19233)
- 科技(18255)
- 版(17962)
- 业大(17846)
- 图书(17497)
- 贸(16456)
- 技术经济(16383)
- 资源(15883)
- 理论(15723)
共检索到491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匡时 陆杰华 科克·斯考特
通过计算中国高龄老人虚弱指数随年龄变化速度来估算个体的老化率,发现高龄老人的老化率呈锥形分布,高度收敛于其平均值,且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平均值趋于一致,即大约每年2%~2.5%老化速度。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早期变量还是当前变量,最多只能解释16%的个体老化率的变化,这间接说明个体老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既不是早期经历也不是当前生活状况。此外,研究还发现,早期和现在有规律的运动、病重时有足够的医疗服务和在日常开支上有充足的财政支持,有助于一定程度上减慢个体的老化速度。不过,多数假设影响老化率的变量在本研究中的大多数模型中并不显著,这些变量包括出生地、现居住地、婚姻次数、现在的婚姻状态、早期的经济和医疗条件、幼年时期的饥饿经历、早期的喝酒和抽烟经历等。
关键词:
高龄老人 老化率 老化速度 虚弱指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根据实际调查数据 ,对高龄老人的居住方式进行交互分析 ,发现各个交互类别中高龄老人与后代共同生活仍占居多数。对高龄老人是否与后代同住的多元logistic回归肯定了年龄、城乡、以前职业、婚姻状况均存在显著影响。模型还专门设立表达存活子女的数量和结构的两类自变量 ,结果发现 :子女数从无到有具有突出的门槛效应 ,但后续递增的影响并不显著 ,高龄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存在很强的性别偏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强,Denis Gerstorf,Jacqui Smith
文章应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纵向调查数据考察高龄老人的自评完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高龄老人自评完好的总体水平较高,80岁组老人的积极的自评要高于90岁和100岁组老人,消极的自评低于90岁和100岁组老人,但各年龄组之间的均值水平差异不大。多元回归模型的研究显示,控制其他影响变量后,年龄对积极的自评有显著影响,对消极的自评没有显著的影响;认知能力、日常活动的参与程度、生理功能以及自评健康都是影响自评完好的关键变量。相比而言,女性和农村高龄老人的消极的自评程度高。
关键词:
高龄老人 自评完好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匡时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对中国高龄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满足状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个人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居住方式)对其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状况的评价并无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家庭总收入和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对老年生活照料需求的满足程度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不过,对生活来源是否足够的评价对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的满足程度的评价却有明显的影响。日常照料者和照料费用承担人对老年人照料需求的满足程度上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日常照料者的照料表现对老年人照料需求的满足度有明显的影响。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对老年人照料需求的满足程度并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个结果意味着...
关键词:
高龄老人 老年照料 照料需求 需求满足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震
为了揭示中国高龄老人的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1998年的全国高龄老人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性别、年龄、城乡等因素对居住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高龄老人的居住方式是年龄、居住地(城镇或农村)、婚姻状况、经济独立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性别与经济独立程度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并得出结论认为,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经济保障(或来源)在高龄老人对居住方式的考虑中占有首要的地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德文,叶文振,朱建平,王建红,林和森
文章利用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资料评估中国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从多维角度分析影响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持和提高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震
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 ,分析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死亡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力求为中国养老机制的建立及培育提供决策的参考。分析结果表明 ,来自子女的生活照料和感情支持对高龄老人的存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而经济支持却在统计上对老年人的存活不具有显著影响。同时 ,有家庭支持的老人的存活状态要明显好于无家庭支持的老人 ,但家庭支持与居住安排及老人健康状况间的交互效应表明 ,应该对这种影响得以产生的条件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关键词:
代际支持 高龄老人 死亡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丰,郑真真
文章通过对三次高龄老人调查数据分析,描述了高龄老人健康自评及其变化,初步分析了部分人口、社会、健康变量对高龄老人健康自评的影响。研究结论是:高龄老人的健康自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变化与实际健康状况的变化呈现出较大的一致性;老年人健康自我评价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并不是完全主观的判断。高龄老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对健康自评有影响,但不如健康相关变量那么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健康自我评价下降。
关键词:
高龄老人 健康自我评价 因素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耒文
H.Carey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影响生殖活动;而生物人口学上的“人类增长自我调节原理”以及“人类生殖力与生存力动态平衡”理论指出人类生殖力与长寿相关。由于数据等方面的困难,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采用中国高龄老人调查的结果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桂世勋
高龄老年人口是老年人口中寿命较长及最脆弱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活质量如何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鉴于有关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评价至今国际社会还没有较成熟的权威性量表,以及“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资料的限制,本文就上述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对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做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杜夏
本文利用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对高龄老人养老方式及生活、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特别是检验了子女数量和性别在养老和生活状况中的作用。调查除了反映出社会经济差异的一般模式外,我们通过回归分析证实高龄老人存活子女数量和性别的显著影响。最重要的发现是,高龄老人在户居方式和经济供养上主要依赖儿子,但在生活照料上女儿也有显著影响。有女儿的高龄老人往往对生活和健康状况的评价更为满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菊芬,白铭文
文章利用2000年全国高龄老人健康状况调查的部分数据,分别从物质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文化水平及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对中国4个直辖市1199名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并利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毅 顾大男 凯·兰德
文章运用一种新的估算方法估算了纠正偏差后的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好和失能期望寿命(可称为健康与非健康期望寿命),首次对发展中国家高龄老人分年龄、性别与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死亡率和健康的多状态转移概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与非健康期望寿命和起点年龄的生活自理能力状态有很大关系。将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和卧床不起天数数据相结合,文章还分析了高龄老人临终前痛苦程度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并根据中国高龄老人的研究结果讨论评估了在人口老化进程中,老年残障期大扩展、相对减缩与保持均衡的三种理论假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琼,纪颖,张蕾,吕萍
文章在利用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1998年全国高龄老人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对痴呆有较好预测作用的神经心理学量表(痴呆简易量表,BSSD),对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进行简单筛查评分,并对筛查出来的痴呆疑似人群的特征进行描述,探讨高龄老人中痴呆发生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
高龄老人 痴呆 相关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贵平
文章使用1998-2000年中国高龄老年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应用Cox风险回归方法分析中国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社会经济差异。结果显示,死亡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死亡风险低于男性。出生于农村者死亡率高于出生于城镇者;丧偶者死亡风险高于已婚者;少数民族死亡风险低于汉族;有较多兄弟姐妹者死亡风险低于兄弟姐妹数量较少者。60岁以前主要职业是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重要预测变量。
关键词:
社会经济差异 高龄老人 死亡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